书城励志有一种英明叫果敢
3606700000013

第13章 信心——你具备了没有!(1)

1、有最棒的自我心像

一个小老鼠从一间房子里爬出来,看到高悬在空中、放射着万丈光芒的太阳。它禁不住说:“太阳公公,你真是太伟大了!”

太阳说:“呆会儿乌云姐姐出来,你就看不见我了。”

一会儿,乌云出来了,遮住了太阳。

小老鼠又对乌云说:“乌云姐姐,你真是太伟大了,连太阳都被你遮住了。”

云却说:“风姑娘一来,你就明白谁最伟大了。”

一阵狂风吹过,云消雾散,一片晴空。

小老鼠情不自禁道:“风姑娘,你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了!”

风姑娘有些悲伤地说:“你看前面那堵墙,我都吹不过呀!”

小老鼠爬到墙边,十分景仰地说:“墙大哥,你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了。”

墙皱皱眉,十分悲伤地说:“你自己才是最伟大的呀,你看,我马上就要倒了,就是因为你的兄弟在我下面钻了好多的洞啦!”

果真,墙摇摇欲坠,墙角上跑出了一只只的小老鼠。

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奇迹,都是自然界最伟大的造化,长得完全一样的人以前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物以稀为贵,所以只有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对自己充满自信,不断发挥自身的潜力,才能将我们生存的意义充分体现出来。

记住:你生来就是一名冠军!你是天生的赢家!

密尔瑞与博纳博士在他们合写的一本书《如何成为你自己最好的朋友》中,提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我们无法爱自己的话,我们如何与人分享爱呢?”你无法放弃那些你尚未拥有的事物。

良好的自我心像对一个人是否能成功,确实占着关键性的地位。你认为自己是怎样的人,就会作怎样的表现,这两者是一致的。你觉得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结果你就会变成有价值的人,做有价值的事,而且拥有一些有价值的事物。你觉得自己一文不值,就不会得到有价值的事物。

当维多克先生十五岁的时候,老师告诉他,他永远毕不了业,最好是退学去学做生意。维多克先生就记取了忠告,在以后的十七年中,一直做一些临时工作。别人一直告诉他,他是一个劣等生,所以十七年来,他的作为一直像个劣等生。但是他三十二岁的时候,却发生了一个惊人的转变。一项测验显示,他是一个智商高达一六一的天才。这时他开始像一个天才一样有所作为了。他一连写了好几本书,获得几项专利,并且变成了一个很成功的商人。对于这位曾被退学的学生,最重要的是被选为国际智能组织的主席。参加这个组织唯一的条件,就是智商要一米四0以上。

维多克的故事会使你联想到,我们有许多天才就像是劣等生那样闲荡,只因为有人说他们不够聪明而已。维多克先生显然没有一下子得到许多知识,但他确实是忽然间获得了很大的信心。结果他一下子变得很有效率,更有能力。当他感到自己跟以前有所不同时,就真的跟以前有所不同的行动起来,并获得了不同的结果。是的,这就是一个人的思想所产生的奇迹。

成功与快乐的起点,就是自我心像。乔爱斯博士是一位很有名的作家、专栏作家与心理学家。他说:“一个人的自我观念是人格的核心。它会影响人的行为,例如学习、成长与变化的能力、选择朋友、配偶与职业等等。坚强的积极的自我心像,是成功的生活的最坚实的基础。”

“虽然命运也跟我开了太多的玩笑,比如父亲遭遇车祸受伤,比如高考失误让我有坠入谷底的痛楚……但玩笑之后,我懂得珍惜青春与生命,学会笑对人生中的不幸和苦难。因此有个曾供职于《东方》文化周刊的编辑说我是个‘强者’,‘强者’我不敢当,但我还算是个足够坚强的人。”无论多少压力冲向自己,我都时时告诫自己:“不能够停止飞翔,在飞行的过程中,我要渐渐学会用喙自己梳羽毛,用舌自己舔伤口。”

危机能激发我们竭尽全力。无视这种现象,我们往往会愚蠢地追求舒适的生活,努力设计各种越来越轻松的生活方式,使自己生活得风平浪静。当然,我们不必坐等危机或悲剧的到来,从内心挑战自我是我们生命力量的源泉。圣女贞德(JoanofArc)说过:"所有战斗的胜负首先在自我的心里见分晓。"

20世纪心理学上最伟大的发现,就是一个人可以通过塑造一个思想中的画面与自我形象,来塑造一个真实的自己。

有一个人叫富兰克林的人,他年轻的时候就为自己设定了将来的人格特质,他一共告诉自己13项必须要具备的守则,包括包容心、毅力、爱心、勇气等13项特质,通过他每天认真的思考,他必须如何做到这些行为时,他整个人的心态与行为便产生了脱胎换骨的改变,并且是依照他自己设定的13个人格特质而改变的。

他说:“你真的会成为你想象中的那种人。我们认为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我们就是什么样的人。”

你如果希望自己变成更有自信的人,你就可以经常想:我是最棒的!我是最好的!当你脑海中重复想象自己最有自信的时候,你可能会看到画面,听到声音,或感觉到感受。没多久,你就会发现,自己变得真的很有自信,你的行为也都会配合着你的思想去行动。你的思想改变,行为就会改变。不相信你现在就试试。

你如果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企业家,就应该为自己设定应有的行为习惯和成为企业家的目标,然后开始每天思考着自己会成为企业家,甚至你还应该告诉自己:“我就是个企业家。”

如果你希望变得更健康、更富有,或是更美丽,个性更开朗,人际关系更好,你都可以通过改变自我心中的形象告诉自己:“我很健康,我很有钱,我会变得更美丽,人际关系会越来越好”,来改变自我人生的结果。

在多年前,我还是穷小子的时候,经常走在街上看到一些开着名贵汽车、穿着名牌服饰,走进高级商场的人,他们享受着上流生活的乐趣,而我却做不到。

有一天,我告诉自己,他们这些事业成功者现在能做到的一切,我将来一定会做到,也会享受到他们享受到的生活,过着跟他们一样的日子,这是早晚的事。

在书中看到许多成功人物所经历过的奋斗时光,发现他们的艰苦日子几乎都类似,有的是比我还糟的人,有的也跟我差不多。原来他们都是后来做出不平凡的事迹,实现了他们当初的承诺的,我再度告诉自己:“他们能,我也能!”

见到好多世界上各行各业的顶尖人物,有世界第一流演说家、世界第一流行销大师、全世界最伟大的人际关系专家、吉尼斯世界纪录销售冠军保持者、世界第一流房地产销售冠军……,他们在向我们讲述成功的秘诀时,他们的奋斗历程都令我非常的感动,并同时非常感谢他们无私的付出与奉献。我再度下定决心,我一定会与他们一样。

当时在我脑海中,已经出现了一个完整的画面,看到我自己通过什么样的努力,完成什么样的目标。看到自己充满着信心在员工面前演讲,在听众面前分享,充满着爱心在帮助着每一个需要我帮助的人。看到自己的书是如何令读者受益,又看到了自己通过帮助别人成功这份事业,而让自己迈向成功,实现梦想。

现在的我,正像在这段思考画面中跳出来的人一样,实现着每一件事情、每一个目标,分毫不差地实现着自己的预言。听来,你可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但是我一点也不惊奇。因为我知道我每天都在想着它,它当然会实现。

现在的我,心中又有一个将来的我,相信几年之后,我会成为我现在思考中的那个人物,实现更远大的梦想。

你会成为你重复不断思考的结果,所以,你现在怎么想你自己,怎么看你自己,你认为你是谁,这些都会成为真实,不管想象中的你是好与坏。

不妨可以设计一个你理想中全新的自己,来帮助自己朝这个方向改变,先不要管会不会实现,照做就行了,大不了没效,也不会让你少一块肉,但万一真的实现了,好不好!说不定到时候,你真的会发现,是你照我的话做而成功的,不要忘记写信来感谢我!

2、永远都要坐前排

20世纪30年代,英国一个不出名的小镇里,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自小就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父亲经常向她灌输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做在别人前头,而不能落后于人。即使是坐公共汽车,你也要永远坐在前排。父亲从来不允许她说“我不能”或者“太难了”之类的话。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他的要求可能太高了,但他的教育在以后的年代里被证明是非常宝贵的。

正是因为从小就受到父亲的“残酷”教育,才培养了玛格丽特积极向上的决心和信心。在以后的学习、生活或工作中,她牢记父亲的教导,总是抱着一往无前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尽自己最大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每一件事情,事事必争一流,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永远坐在前排。”

马格丽特上大学时,学校要求学五年的拉丁文课程。她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和拼搏的精神,硬是在一年内全部学完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她的考试成绩竟然名列前茅。其实,玛格丽特不光是学业上出类拔萃,她在体育、音乐、演讲及学校的其他活动方面也都一直走在前列,是学生中凤毛麟角的佼佼者之一。当年她所在学校的校长评价她说:“她无疑是我们建校以来最优秀的学生,她总是雄心勃勃,每件事情都做得很出色。”

正因为如此,四十多年以后,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政坛上才出现了一颗耀眼的明星,她是连续四年当选保守党领袖,并于1979年成为英国第一位女首相,雄踞政坛长达11年之久,被世界政坛誉为“铁娘子”的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

永远者要坐前排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激发你一往无前的勇气和争创一流的精神。在这个世界上,想坐前排的人不少,真正能够坐在前排的人却总是不多,许多人所以不能坐到前排,就是因为他们把永远坐在前排仅仅当成一种人生理想,而没有采取具体行动。那些最终坐到前排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不但有理想,更重要的是他怎么把理想变成了行动。

3、真诚地相信自己

如果我们的行为同我们的祖先一样,那么进化过程就会停滞不前。世界会与你擦肩而过——它只为那些不断超越现状的人打开通向生活的大门。当你面临一个好像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先研究它。如果仍找不到解决办法时,就放开你的想像力。想像指的是想出不在眼前的事物的具体形象。

不要被重重阻力所吓倒,要时刻都敢想敢做。

行动能使人走向成功,似乎人人都知道,但当人们面临行动时,往往就会犹豫不决,畏缩不前。“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的人不在少数。

人们害怕行动。由于心态的原因,一行动就想到失败。这种恐惧的心理会摧毁你的自信,关闭你的潜能,束缚你的手脚,使你遇事不敢轻举妄动。

人对于改变,多多少少会有一种莫名的紧张和不安,即使是面临代表进步的改变也会这样,这就是害怕冒风险造成的。行动就意味着风险,因而就出现了左顾右盼、拖延观望等。特别是当形势严峻时,人们习惯的做法就是保全自己,不是考虑怎样发挥自己的潜力,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怎样才能减少自己的损失上。

有一种理论说人有自私的天性,原因是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付出就意味着“失去”,而行动就意味着要付出。怕行动就是不愿付出。

因此,行动可以说是一种心态。行动的障碍只有在行动中才能解决。

“先投入战斗,然后再见分晓。”拿破仑如是说。只有行动起来,才能挣脱舆论的枷锁,因为“这个世界上爱唱反调的人真是太多了,他们随时随地都可能会列举出千条理由,说你的理想不可能实现。你一定要坚定立场,相信自己的能力,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只要你认准了路,确立好人生的目标,就永不回头,“走你的路,让人们去说吧”。向着目标,心无旁骛地前进,相信你一定会到达成功的彼岸。干什么事情,只停留在嘴上是不够的,关键要落实在行动上。

人们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这样或那样幸与不幸的遭遇,要接触各种各样的机缘,要经历种种的坎坷与风雨,这些都是人在自己人生航线上所必不可少的风景。如果,一个人天生就生活在一个优越而又无忧无虑的家庭,他的未来早已被他的家人安排、设计好了,而且家人还为他的人生铺好了一条阳光般的道路让他能够顺顺利利地去走。可以说他的人生根本不需要自己操心,不需要自己去闯,更不需要他的翅膀来承担生活的重担。但这样一个所谓“含着金砖”出世的人,他能体会到人生的滋味吗?他能找到人世间真正的幸福吗?人生真正的幸福莫过于用自己的力量取得成功所换来的喜悦。

人生的祸福让人难以预料,假若有一天,他将独自面对这个社会,面对自己的人生,他恐怕无法承载生活给予他的沉重压力,苦苦地在人生岁月的河流中挣扎,然后死亡。

不要幻想生活总是那么圆满,也不要幻想在生活四季中享受所有的春天,每个人的一生都注定要跋涉沟沟坎坎,品尝苦涩与无奈,经历挫折与失意。

生活中的不幸,要认为是人生不可避免的,而这些不幸早晚都会过去的,时间会冲淡痛苦的感觉。把“这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这句话在心中重复几次。绝不能因为不幸的打击,就变得憔悴万分,而应不再痛苦,振作起来,干你自己应该干的事情。

所有的结果都是由行动造成的,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将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你要想获取什么样的成果,你必须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4、自己才是命运的主宰

有一则寓言故事:在同一座山上,有两块完全相同的石头,三年后发生截然不同地位的变化,一块石头受到很多人的顶礼膜拜,而另一块石头却受到别人的唾弃。这块石头心里极不平衡地对另一块石头说道:老兄呀,曾经在三年前,我们同为一座山上的石头,今天产生这么大的差距,我的心里特别痛苦。

另一块石头答道:老兄,你还记得吗,曾经在三年前,来了一个雕刻家,你害怕割在身上一刀刀的痛,你告诉他只要把你简单雕刻一下就可以了,而我那时想像未来的模样,不在乎割在身上一刀刀的痛,所以产生了今天的不同。

造成二者不同命运的根本差别在于:一个是关注想要的,一个是关注惧怕的。过去的几年里,也许同是儿时的伙伴、同在一所学校念书、同在一个部队服役、同在一家单位工作,几年后,

发现儿时的伙伴、同学、战友、同事都变了,有的人变成了“佛像”石头,而有的人变成了另外一块石头。

你期望自己怎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未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最想得到的是什么?假如有一辆没有方向盘的超级跑车,即使有最强劲的发动机,也一样会不知跑到哪里;同理,不管你希望拥有财富、事业、快乐,还是期望别的什么东西,都要明确它的方向在哪里?我为什么要得到它?我将以何种态度和行动去得到它?

成功是一种选择,是一种决定,它更是一种承诺,一种持续不断的过程。

每一个人之所以会处于他目前的位置,完全是因为他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