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石述思说中国:中国各阶层矛盾分析
3599400000028

第28章 时事随笔(3)

一件发生在中国,据国内一家着名婚恋网站统计:在待字闺中、渴望成家的大龄女白领中,七成以上拥有美貌、学历、高薪和令人尊敬的职业。一件是美国2007年一个很流行的段子:如果你现在18岁,高中毕业,你找到如意郎君的概率是80%;如果你现在25岁,大学毕业,你找到如意郎君的概率是40%;如果你现在30岁,硕士毕业,你找到如意郎君的概率是20%;如果你现在是40岁,博士毕业,你找到如意郎君的概率要低于遇到恐怖袭击。

看来,现在符合国内外潮流的一个现实是:女人越成功,也越可能愁嫁。人们习惯将愁嫁的女人叫剩女。在《名人堂》录制现场,我成了这些表面风光无限的女人固定的“绿叶”,同时也在近距离地感知她们“大长今”式的奋斗和普遍曲折的情感历程。

对于在单位听组织话、在家听老婆话的本人来说,比较容易接受女人在男人传统的事业PK台获得成功的现实。我甚至认为,与其被体制包养,还不如被富婆包养。可惜我LP不争气,至今尚无包养我的能力,害得我每天还得继续在这个充满各类高人的世界里打拼。不说了,再说我LP又该催我外出干活了。

开个玩笑啦。我现在争取严肃地说这些强女的事。由于她们成功的秘籍基本与男人类似,与商业世界游戏规则合辙,差别只在于练的是《九阴真经》还是《九阳真经》,具体请参阅各类财经媒体和成功学专着,我就不多言了。

我对于成功女性越来越多地沦为“剩女一号”更感兴趣,也充满无限好奇,在这个充满变化的世界,无论年龄和身份,你要失去好奇心,离OUT就不远了。在没想清楚OUT以后干什么之前,我决定保持IN的心态,对这个很IN的问题进行一些探讨。成功剩女的解释主要有两类:一曰好男人太少,二曰男人没自信。其实这种激化矛盾的言论除了更加浪费她们剩下去的时间外,没别的功效。我也不希望如此优秀的女人结局是怨妇。

所以,我决定冒着被我一向敬重的强女骂的危险,想对她们提点意见。

一、爱逞强不会示弱。我和另外可怜的绿叶们经常会在节目录制现场被各类女强人抢白得哑口无言,要知道除我以外,那些可爱的绿叶都是仪表堂堂的成功男士,他们一定觉得自尊很受伤。我其实对于喜欢或可能喜欢的女人奉行这样一个原则:习惯性地向女人及一切邪恶势力低头。所以,适度装傻和示弱往往是最佳的进攻,毕竟情场不是职场。

二、爱讲理而不用情。和一些女强人交流像做一篇严谨的论文,命题很大,往往事关人生、事业等,整体感觉很累,像我如此爱说之人都感很难驾驭。其实女人是水做的,不讲理会用情最可爱。婚,女子昏也。

三、要么崇拜对方要么对方百依百顺。前者你一定会厌倦他的强势,也不太容易遇到。我知道一个名字叫上帝的很值得崇拜,但仅仅听说过没见过。后者常见,但你一定会对他的窝囊感到乏味。其实恋爱、婚姻的基础都是平等,至少是内心的平等,这样才能将完全不同的两个人磨合成一家人。不然恋爱怎么叫交朋友呢?

四、只懂加法不懂减法。据我熟悉的部分成功剩女透露,她们想象中的意中人往往由一张长长的清单组成,很像晚报上的征婚广告——体健貌端、北京户口、海外归来、事业有成、宝马别墅、存款千万等,很现实也很俗。其实不妨做个减法,剩下一条最主要的,而且以人为本,也许才是通向幸福的开始。我觉得性格匹配最重要。

五、过于要独立要空间。你知道一个成语叫金鸡独立吗?姿势很牛但仅需要一条腿就够了。我听过什么人格独立、财产独立、社交独立甚至身体独立的,反正成功女人立没什么问题,但肯定也独了。易卜生在《玩偶之家》写过一个闹独立、要空间的女人娜拉,最后离家出走了,好多女权主义为之不负责任地欢呼了很多年,但我担心她出走后也许会活得更辛苦。两个人的世界需要真正融合,最高境界是不分彼此,荣辱与共。我对进行婚前财产公证的人、婚后花钱AA制的人都很是同情。我宁愿把钱全部交给一个我爱的人,而我始终拥有这个人。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如果你是一个被上帝选中为了全社会繁荣进步而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女人,那我除了内心充满景仰之外,羞愧地再也无话可说。

中国人必须尽早买房的8个理由

链家地产市场研究中心与光大银行2010年合作完成的一份报告显示,尽管北京房价过去几年不断高企,然而北京首套房贷者的平均年龄只有27岁,比发达国家要快一代人的时间。结果引起有识之士莫名惊诧多日,至今余波未平。

后此事因南京一个两岁小妞坐拥400万别墅而彻底OUT。当然很多人对小妞长辈皆是垄断国企职员之身份浮想联翩。

现在流行的一个说法是:要想顺利成为“富二代”,当先成“房二代”。

不管面对多少反对者的口水,依据中国目前国情即发展趋势,买房教育从娃娃抓起已成理财最主要内容——且穷人、富人、官员中的有识之士都以实际行动积极践行,成为落实个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指导思想,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在未来的日子不受不涨工资、物价上涨的冲击,还可以抵御看不起病、养不起孩子等侵袭——尤其是当你养不起老的时候。

奉劝别人买房之事,兄弟从10年前北京四环内房子均价5000左右就已开始,绝大多数时间惨遭围攻,险成人民公敌,当初骂我者今日多尽量避免与我见面,但仍在高声谩骂飞涨之房价——穷人之穷不能全然怪社会,买房和炒股等一夜暴富的机会曾如此清晰地放在你的面前,你没有珍惜,怎可不认真反思自己财商问题?古人对这些人有忠告:安贫乐道是也。个别听从者更不愿见——怕我在面前充当先知并被要求请客吃饭。

是谓世态。相当炎凉。

兄弟不才,结合今日百姓理财现状,冒险总结出中国买房教育从娃娃抓起的8个重要理由,仅限城市居民参考。欢迎批评。

1.多买房不为炒房,只为资产保值增值,经济学家测算:2000~2010年,如果你资产收入不增加5倍就已变穷。北京等都市房价暴涨5倍,为各投资理财品之翘楚,未来这一局面不会改变——二三线城市尤其如此。

2.指望涨工资和完善国家福利制度来应对未来风险显然很不靠谱。只有吃瓦片才能老年安居乐业。

3.将挣来的血汗钱和灰色收入存入银行保值更不靠谱——按现在CPI走势及银行利率政策,专家指出,2009年中国居民存款利率实际损失1.6万亿。

4.中国城市化率不到50%,与西方发达国家差距明显,加上人均土地资源有限,刚性需求水涨船高,保值增值空间巨大。

5.即使普涨工资承诺意外兑现乃至国民收入奇迹般倍增,结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和模式,这些增收一定会赶不上GDP和财政收入,甚至被通胀冲抵得八八九九,何以解忧?唯有买房。

6.尽管各类专家开出诸多理财良方,请勿盲目听从——尤其中国资本市场不健全,股市老鼠仓遍地,长线投资风险多多,囤积石油等生产资料又没资本场地。增值空间都没房子清晰诱人。

7.都市越来越多女孩子将嫁老公修正为嫁住房,男人没有住房渐有绝户之忧,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啊。

8.最重要的是,虽然广大人民群众都逐步看到了这一点,但由于各国富豪纷纷涌入——春江水暖总是鸭先知,将投资逐步转化成投机,引起政府高度警觉,便出重拳对房市予以调控,投机者望风丧胆,房价小幅回落可期,这实质在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投资和改善良机,千万不可辜负啊。

一个国家没有忧患意识就不可能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公民没有房子就有可能陷入永远的忧患。

故住房教育当从娃娃抓起。

此忠告不适用于以住廉租房为幸福的安贫乐道者、都到美国炒房子的富豪阶层以及天天黑人民的银子还没被抓的贪官——留给子孙的房子最终也保不住。

当然,为了更多群众能分享到房子这个投资品,我呼吁宏观调控的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谁没有灰色收入

两会代表委员不是这个社会的成功人士,就是杰出人物,不少人肯定有灰色收入,所以当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第24页明确“要规范灰色收入”时,大家很敏感很激动,进而热议,这是可以理解的。

个人认为,总理用规范二字还是很精准的,因为灰色收入和广大人民群众一样,成分相当复杂,需要完成一个相当漫长而曲折的界定工作。

第一个问题:今日中国谁会没有灰色收入?

绝大多数农民肯定没有——因为他们收入来源是土地,而土地是政府最清楚的公共资产,能不变相进行侵吞,变成房地产项目就已经很对得起父老乡亲了,当然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也是明确的,况且农民想使收入灰起来都没什么门路。这个数字保守估计有7亿以上。

3亿农民工肯定没有。他们进城打工能及时足额拿到工资、五险齐全,不得职业病已经阿弥陀佛,加上劳动强度大,不少还身处血汗工厂,下班后再到火车站扛包挣灰色收入估计得活活累死。

还有两亿左右的普通企事业职工包括无特权的基层公务员没有。这些准穷人不仅拿的都是透明的死工资,而且是个人所得税主要监控对象。

剩下的一亿多都可能获得体制视线之外的灰色收入。这个比例与财富分配的二八原则暗合——20%的人掌握着80%的社会财富,当然中国可能是更少的人掌握更多的财富。据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进行的有关灰色收入的调查称,2005年全国城镇居民收入中没有被统计的灰色收入总计4.4万亿元,相当于当年全国GDP的24%。

但规范起来很难。首先这些同志多是这个社会的强势阶层,拥有身份、地位和话语权,部分还在两会上参政议政,革命或规范到自己头上往往很痛苦——换我也对自己下不了手,被下手自然意见很大。

更麻烦的是,体制外收入不一定是非法收入。一个老师在完成日常教学任务后去接着累吐血,给孩子补课挣了灰色收入并照章纳税,肯定不能和一个贪官靠权力寻租挣的钱同日而语。

而由于体制转轨带来的灰色地带巨大,法治的市场经济体制迟迟没有建立起来,社会管理的行政化、权力化、利益化阴霾浓重,中国财税监管制度相对滞后,加上社会现金交易量惊人,合法、非法的灰色裹挟在一起,真乃乱花渐欲迷人眼,找出需要规范的对象估计比深挖潜伏在人民群众中的敌特分子容易不了多少。

更重要的是,在一些垄断国企,表面上的收入可能已经公开透明,但由于内部财务制度混沌混乱,缺乏公众有效监督,再跟权力部门沆瀣一气,滥发奖金、福利的现象相当严重,人民群众意见很大。而部分权力部门则拿着孔繁森的工资,享受着王宝森的福利。

目前,中国人的收入分配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传统的按劳分配,二是按贡献分配,三是按资本分配。

对待第一种分配方式,我们社会的监管系统还是比较健全的,而后两者面临的当务之急是进行制度的改良、完善监管的手段、提高执行的能力和水平。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从某种意义上说,目前中国的灰色收入往往是灰色体制下的蛋。

与其现在规范灰色收入不如首先规范灰色的制度。

不然,我们一定会规范了虾米,放过了鲨鱼。类似杯具过去很多——比如个人所得税。

人性是灰色的,有灰色收入很正常。前提是公平公开公正。即在法治的框架下实现灰色收入面前人人平等。

请放过黄金周吧

一般人吃饱了没事干,正常情况下也就传个闲话,思个淫欲,主要毁自己捎带脚毁亲人、熟人,社会危害不大。

但专家就不同了,由于是精英,吃饱了没事干便总想着当政府老师,去济世救民——其实世界和人民都有党和政府罩着呢,他们想救也不太容易救,但他们很执着,整天躲在小黑屋里攒各类雷人建议,幸好政府英明,想得逞也不容易,但偶尔也有被迷惑的时候,结果便有些祸害公众。

这类专家一般都让兄弟佩服,都是我大爷。

专家大爷在他们成功忽悠政府PK掉了五一黄金周以后,又盯上了硕果仅存的两个黄金周,欲将全部黄金周都取缔而后快。大爷们理由相当感人肺腑:比如置黄金周对扩大内需之突出作用于不顾,片面强调景区超载带来的资源浪费、交通压力以及环境破坏,很人文也很高尚。其实这个理由根本不值一驳,您想啊,中国就称人多,本来就身陷各类资源能源困局,想彻底保护景区直接都封了不更干脆?再说这帮大爷努力鼓捣出的神奇小长假,不也照样面对同样压力吗?说白了,保护景区资源的关键在于地方政府部门的管理能力和开发水平,而跟黄金周本身无关。

往深层次讲,扞卫黄金周是为了扞卫公众脆弱的休假权。随着中国走向富裕,让公众享受更多的假期福利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而目前这样的假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况且在很多企事业单位,根本得不到有效执行,而国家法定的黄金周尽管谈不上根本解决之道,但也算一份迟来的爱。

但大爷们还是不屈不挠,再次祭起空中楼阁般的带薪休假制度来为自己的雷人主张鸣锣开道。您以为大家都像大学教授您一样每年都有寒暑假啊,您以为大家都在政府机关和外企上班啊?结合今天经济困局,各级政府官员对带薪休假制度的执行并不积极,结果引起连锁反应,加上目前就业形势严峻,许多职工担心用人单位不满,被动放弃带薪休假。

有寒暑假的大爷们宣布:假期改革就是让每个国人都能灵活掌握自己的休假时间。我还指望中国人早日实现共产主义呢,能天天放假呢,现实吗?

大爷们,醒醒。仔细调研下中国人目前的休假状况,还带薪呢,先能休再说吧。

真的,我们已经失去了五一黄金周,不能再失去十一和春节了。

但兄弟担心啊,大爷们来头都不小,能力都可观,又在蠢蠢欲动。我人微言轻,可能拦不住他们,但我可以请大家操我大爷。

对不起,我一般不急了不说粗口。

比公务员还好的工作

现在是大学生就业的关键时期,经常有目光焦灼的学生及家长问我:当前中国最好的就业岗位在哪里?

过去,我会斩钉截铁地回答:考公务员去。但结合当前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大步推进,我觉得不认真为人民服务的官员的违法乱纪成本会大幅度上升——尽管这个行业拥有目前中国最完善的国家福利制度,结合仕途充满不可言说的坎坷和艰辛繁复的磨砺,已经不是首选。

我隆重推荐这样一些单位:它们不仅拥有堪比公务员的福利待遇,还拥有着当官无法企及的收入,而且拥有这一切都公开合法——不像少数不甘于拿那点死工资的贪官,想捞点外快就得冒着进班房的危险搞权力寻租,弄到银子得四处藏匿,平时还要衣着朴素地装亲民,太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