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石述思说中国:中国各阶层矛盾分析
3599400000023

第23章 政策之思(4)

比如,就算首都国内马路最宽、交通管理最严,少数路口由于机动车抢行、信号灯时间过短,您不闯红灯还真有这辈子过不去的担心。有个别老外在本国遵纪守法,一到北京不仅积极带头闯红灯,还偶尔在机动车高速行驶的马路上跟着中国人翻隔离栏杆。更可怕的是:这些人部分正在变成有车一族——闯红灯成习惯了,改起来也难。

背后有深层成因:公民素质亟待提升,行人路权被挤占问题,交通设施不完善问题,信号灯时间过短问题以及执法能力和水平问题。

因此,盲目入罪只会带来一个后果:不少地方需要将用于建设幼儿园的钱优先用于建设监狱,还未必够。受到宏观调控打击正愁活少的房地产商该为之精神一振。

一个基层好官的走红苦旅

发现一个称职的基层公务员并不难。

至少我不认为比发现一个贪官要难。

只是贪官拿着纳税人的钱胡作非为更容易触动当代百姓敏感神经,因此更易“走红”。目前,仅通过网络曝光的贪官就足够写一部《官场现形记》了。部分内容很香艳,有关部门完全可以先不理会偷菜,将这些疑似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东东定性为少儿不宜。

这样的东西公众见多了,就会在政务公开不充分、监管渠道不畅通的情况下,形成官场普遍对不起人民群众厚爱的印象,为仇官情绪推波助澜,很影响官民团结,危及社会和谐,增加拆迁等发展大业的行政管理成本。当然,依法完善吏治,杜绝这样的官员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方为根本之策。

在整个基层官场公信力受到严重质疑的今天,税成康的出现并走红显得难能可贵。

这个来自四川成都市郫县唐昌镇年仅36岁的基层公务员,因长期超负荷工作,突发急症,不幸去世。他的遗孀张亚霞将其生前部分工作日记发到网上,寄托哀思。

日记宛如流水账,是一个敬业爱岗的芝麻官的生活写真,没有大话、空话、套话,终感动了万千网友,各大媒体纷纷发表文章予以褒扬,甚至认为其日记堪比《雷锋日记》。

看来,官员写日记本身不是问题,问题是写自己在私欲驱使下的妻妾成群,还是写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这也说明,在各种负担尤其是接待上级任务很重的基层部门,要想对得起人民的俸禄,守住清正廉洁的底线是件不容易的事——成本至少比混日子要高,更没冒险贪腐逍遥。

很可惜一个来自基层官场的高尚灵魂走了仅仅36年短暂的旅程,竟戛然而止,令人扼腕叹息。

按照以往的惯例,他的事迹定在不远的将来会感动中国,并将成为公众重新全面认识官场的一个可贵标本。

但颂扬之余,税成康的走红苦旅依旧值得玩味。

在他经年累月的辛勤工作中,始终默默无闻,未获组织特别关注和重视,既不表彰也无奖励,死后各级领导才如梦方醒——这个流程像很多优秀公务员的经历。是不是意味着只有死后表彰才安全?还是意味着整个基层吏治尤其干部日常任用考核机制存在先天缺陷?

假如税成康不写日记,有关部门能知道这个芝麻官的杰出表现吗?假如他的爱妻不将日记以缅怀的名义发至网络并在网友中引起巨大反响,组织会亡羊补牢,进行一系列迟到但合乎官场逻辑的表彰追认吗?

假如税成康的日记没有当成缓解工作压力的主渠道,而仅仅记录了日常生活琐事或读书感悟,是不是这个奉献一生的好官会永远埋没?

我不知道。

但我相信老税没有因为生前被忽视,死后靠日记向组织索取荣誉的意思——谁这样想也是对一个好官的亵渎。但很多东西总是靠一个好官的离去才在官场中被全面唤醒却是不容辩白的真相——原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是人间正道。

我不认为税成康是官场异类和孤例,我担心的是被长期忽视和埋没——乃至死。

不过,税成康走红尽管是一段令人百感交集的苦旅,至少证明:百姓不仇官,只仇贪。

附录:税成康的部分日记摘抄

2009年6月12日

汶川大地震距今已13个月了。

站在历史的废墟上,我们不能背上历史的包袱。因为震后,我们一起站在现实的废墟上时,我们应该以人为本,置人的生命为最高的位置,因为人的生命,对每个人来讲,都一样。只有一次,所以弥足珍贵。因此,我们要排危,要拆除危房,准备重建。相应地,我们更应该轻装上阵,分清主次,排除干扰,全力尽快把受灾群众永久性住房建起来,让群众少一些时间生活在条件不如永久性住房的板房里,尽量减小在过渡期内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减轻对人心理、生理上的压力。

2009年7月1日 星期三 晴

今天,是你的生日。

2009年7月16日

从2009年的春天(2月16日)开始着手川电南小区灾后重建工作,至今整整五个月了。春去夏至,即将中秋,本该是用笔墨,大写特写的秋收般季节,却显得如此“急速又缓慢”。

关于“5·12”,一年又有余了。关于政策,已熟稔于心。关于程序、规范,已了然于胸。

2009年7月20日 晚10时40分

今天是“7·20”,拟定的川电南小区灾后重建开工的日子。天公也作美,近两日的雷雨大风天气,在“7·20”来到的时候,走开了,于是,我们迎来了艳阳天。虽然,由于气压很低,湿度很大,很闷很闷的,心里,却有少许的安慰。

从“2·16”到“7·16”,整整5个月啊,个中滋味,有谁能知?从“6·17”到“7·15”,几乎是满满的一月,没有休息,没有休整,只有少许的打盹。

内心,也充满了不安。去年“5·12”那天的两分钟,让我们又忙乎了近两年。累了,也该歇歇了。

给我30分钟,让我美美地睡上一觉吧。

2009年8月8日

在围墙拆建过程中,出现了不顺当的情形。就这么一件小事,也会掺杂着种种人员的利害冲突。

强度很大,工作激情却迸发出来的那段时间里,对工作及其他,总有一种期待,一种期盼,加之一份淡淡的祝福,为自己。

2010年4月8日

昨夜值班。于夜晚整理好资料,并将近日需汇报的川电材料重新整理了一下,以备今日所需。

于昨日细细思量,拟于近日向党委政府提出,将放手部分工作(产改工作),专心致志于灾后重建工作。拟于2010年7月1日前全面完成灾后重建工作。

近日作专报向领导汇报川电相关事项。

若明日会议形成会议纪要,则需按会议纪要之约定办理川电相关事项。

2010年5月25日

近日会议特多,特别多。

昨日,恰逢吾祖逝25周年,昨日32度,中暑而一针。

2010年6月19日

梳理清头绪,明确工作重点,全力以赴。

总平工程正在紧张进行中,天然气安装方面须抓紧。2楼围墙,是严格按照图纸施工的,至于是否存在大家反映的一些现实情况,需核实。单元楼宇电话系统,是按图纸施工的,不存在没做的情形。

川电南小区重建工程建设,包括诸多内容:建设、报建、现场协调、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请广大受灾住户给予更多的理解、支持。并请广大受灾住户能够珍重,珍爱身体,准备迁入新居,祝福!

昨夜,华灯初上时,大雨。

今日,空气清新,万象更浓。但心里很复杂的。(据新华社)

我们无奈成为“透明人”

如果我的手机里每天没有垃圾短信或被陌生人指名道姓地骚扰,我觉得它肯定出毛病了。

好多媒体也谴责过,好多专家也呼吁过,甚至处罚办法都写进《刑法》了,但我还是决定放弃抵抗,自觉接受骚扰。

好言劝一句,如果不想被气疯的话,两种选择供参考:一是像我这样忍着,二是可以骂丫的。我更倾向于前者——出于节省气力的考虑。

因为目前对于个体公民而言,你根本没力量阻止自己被动地成为“透明人”。

前两天做客中央电视台《大家看法》特别节目——我建议,本人充当了一回完善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提案人,和对面试图通过提升全民道德水平来解决这一问题的专家友好又不失激烈地辩论了两小时。深刻感受是:如果这个节目放在公元3000年录制——前提是我们都能活到那一天,我也许会考虑站在对方那一边。

很遗憾,必须回到2009年——一个有着公权肆意践踏私权“优良传统”,全民道德水平低下且参差不齐,个人信息已经成为无良公共管理部门和商人联手牟利的年代。我觉得批评帮助教育根本无法遏止他们。比不经允许被人脱光衣服更恶劣的是,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信息被谁泄露的,而且泄露以后还会有人不断地向你推销你根本不需要的东西,进而以你的名义违法犯罪。

这次录制最大的收获是见到了陈爱慧女士。

她曾经是广州众为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大客户部总监、销售总监。2008年初,她在自己的博客里发表了这篇题为《给150万受伤害业主和相关楼盘物业公司工作人员的一封致歉信》。文中她披露了一个可怕的事实:她曾经就职的众为公司利用一款名为亿家通的物业软件盗取至少100多万业主的个人信息并极有可能用于商业用途。

2008年2月22日开始,广州日报最先以《京沪穗深150万业主资料被盗?》为题连续三天报道这起资料门事件。文章发表后,立即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充满讽刺意味的是,恶人总是先告状。

广州众为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在一个月后,将陈爱慧及广州日报社起诉至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法院,请求法院判令二被告登报向原告赔礼道歉、澄清事实、恢复名誉;并要求法院判令被告广州日报赔偿原告经济损失10万元,被告陈爱慧赔偿原告经济损失人民币50万元。

尽管后来法院一审驳回了原告广州众为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的全部诉讼请求,双方都没上诉。

但陈爱慧并没有赢得战斗。她在录制现场都藏在一块毛玻璃后面说话。据她讲,期间她所承受的压力几乎打垮了她斗争下去的信念。一方面是来自公司方面的压力;一方面也来自于她自己的家庭,官司胜诉后,她远离了人们的视线。不久,陈爱慧便停用了自己原来的手机号。

后来的故事更加耐人寻味:广州众为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最终被迫关张,但京沪穗深150万业主资料却不知所终,也许还在市场上流通,为我们永远难以知晓的非法商人赚取利润。

陈爱慧比我们勇敢,但我觉得她永远不可能赢得那次为了更多人利益的维权——尽管他们到今天都是沉默的大多数。

因为直到2009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才正式通过实施。在中国的法律上第一次明确了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权的处罚:“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但即使在今天,陈爱慧依据这条法律难成赢家。因为她瞄准的是一家商业机构,而这样的机构被“等”掉了——其实好多法律都如此,比如醉驾杀人该不该依据危害公共安全罪处罚也因为法条上语焉不详给操作者留出了巨大的人为裁量空间。所以醉驾杀人在全国出现了五花八门的判决。

我在现场最主要的建议是最高法院能尽快出台司法解释,将侵害个人信息权的犯罪主体进一步明确,将非法商业机构纳入处罚范围。因为,即使国家公职人员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有类似侵权行为,只要与商业机构沆瀣一气,形成利益共同体,就能逃脱法律的惩处。而且,我国2003年就开始组织学者起草《个人信息保护法》,至今仍显得遥遥无期。

当然,公民个人维权也面临着自我防范意识不足、维权成本过高的问题,但陈爱慧的出现还是带给我们信心和力量——再说,哪项面对强势利益集团的维权不艰难?

但首先需要有法可依。

要知道,在13亿中国人中,多数人可能都面临着个人信息被非法盗取的威胁,而且针对至少数以亿计的人的侵害每天都在上演,至今我却没听说一个侵权者受到过法律的严肃追究。也许,接受个人信息被泄露,天天被各种垃圾短信、骚扰电话袭击的生活,是当代中国人必须忍受的现实。

这正常吗?

想发财须每天看《新闻联播》

每天看《新闻联播》是鄙人开展新闻工作的需要。没什么乐趣,但很关键,比如可以了解国内最重要、最权威的资讯,看久了,我能接播音员的下茬,被家人称为奇人。

在这个很多人想钱想疯了的年代,鄙人光忙着看《新闻联播》提高认识兼接下茬了,居然没想到还能靠其发财,所以至今没混成富人纯属咎由自取。

没忽悠您,这是中国最杰出的商人部落集体总结出来的。它有个学名叫“草根浙商”20条经商法则。

而位列法则首位的就是坚持看《新闻联播》。其理由如下:要想把握经济命脉,必须关注政局,《新闻联播》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着实为中国商人的最佳晴雨表;你可以不看财经报道,也可以不看焦点访谈,如果你不是做石油和外汇的,甚至都可以不去管“9·11事件”和中东局势。

看来,懂政治、了解宏观经济形势目前是中国商人需要做的头等大事。尤其是金融危机导致中国经济下行,扩内需、保增长首先要靠投资拉动,这条法则更显得切中肯綮。当然浙商们无比推崇中央一套的《新闻联播》,首先值得中央二套也就是经济频道认真反思。

但细忖之,又觉得在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今天,时政成为商人致富的首要参考因素很耐人寻味。

我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

作为一个财经节目的长期策划者,我曾经苦修了许多古今中外的经济学术着作以及遍览太多商界精英的真假难辨的人生传记,直到我后来发现中国企业家的成长历程要么过于简单要么更加复杂,与市场经济规律常不合辙,往往充满了不可言说的神秘。我始终不忍将一些来自民营企业界的朋友的发迹以及生存真相公开,每次只要有财经频道开播关于他们所谓“第一桶金”经验介绍节目,我都会因他们借助MBA课堂刚学来的商道包装自己发家史的行为哑然失笑。其实,换了我也会这样,只要政府越界、权力寻租的现象一日不消除,法治的主导地位一日不真正确立,我会和他们一起恪守秘密。

无比聪明也无比成功的草根浙商通过每天收看伟大的《新闻联播》难道又在佐证我的忧虑?

我不敢妄加揣测。

至少,我觉得不少商界培训师与其每天通过大讲成功学帮助中小企业家快速成长,还不如开设一门《时政营销学》来的实在,真的,只要认真地从商业角度解读《新闻联播》就可以了。

我看好这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