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孔子思想
3598100000033

第33章 乡党(2)

9,私觌:觌,音同狄。礼节过后的私人相见。

10,愉愉:愉悦和气的神色。

君子不以绀緅饰1。红紫不以为亵服2。当暑,袗絺绤,必表而出之3。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4。亵裘长。短右袂。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5。去丧,无所不佩6。非帷裳,必杀之7。羔裘玄冠不以吊8。吉月,必朝服而朝9。

1,君子:有德者。此处专指孔子。与事君的士大夫专门的礼仪不同,那些不在事君之位有德君子亦适用。故而开首用君子之辞。绀緅:绀,音同赣,深青中透红的颜色。緅,音同邹。即绛色。以青色为主,略带些红色。饰:指衣领和袖边。

2,红紫:红色和紫色。亵服:居家时穿戴的服饰。古人认为红紫两色显示贵重,不宜居家是用。

3,当暑:当值暑天。袗絺绤:袗,音同诊,单衣。絺,音同痴,精细一些的葛布。绤,音同细,粗糙一些的葛布。表而出之:指将单衣露出外面。

4,缁衣:黑色上衣。羔裘:黑羊皮。素衣:白色的上衣。麑裘:白鹿皮。黄衣:黄色的上衣。狐裘,黄狐狸皮。

5,亵裘:在家居时所穿的皮袄。长:长身定制,为取暖。短右袂:袂,音同妹。右边袖子短一些,以方便作事。寝衣:睡衣。(有后人说是被子,不见得。)长一身有半:长,去声。指睡衣长过身一半,可以盖住膝下。狐貉之厚:这里指坐垫。意为狐貉的皮毛厚一些。居:坐的意思。

6,去丧:去,上声。去除丧事。即三年丧以后。无所不佩:指可以佩带任何饰物。朱熹说,古时君子没有别的缘故,是不摘下佩饰的。

7,帷裳:朝祭时穿用的礼服,这种服饰用整块布来做,不剪裁。非上朝祭祀用的,则必须剪裁。必杀之:杀,去声。剪裁的意思。

8,羔裘玄冠不以吊:羔裘,黑羊皮。玄冠,黑色礼帽。黑色在古时寓意吉祥。所以丧礼的时候不能穿黑色服饰吊丧。吊:吊丧。

9,吉月:月朔。即每月初日。朝服而朝:穿朝服上朝。

齐,必有明衣,布1。齐,必变食,居必迁坐2。

1,齐:斋戒。明衣:指斋戒沐浴时的浴衣。布:丝麻之类。古时没有棉布。

2,变食:改变日常饮食。即不饮酒,不吃荤。迁坐:改换卧室。古时,有地位人的卧室分为内寝和外寝。内寝又叫燕寝,夫妻同寝之地。外寝就是正寝。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1。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2。色恶,不食3。臭恶,不食4。失饪,不食5。不时,不食6。割不正,不食7。不得其酱,不食8。肉虽多,不使胜食气9。惟酒无量,不及乱10。沽酒市脯不食11。不撤姜食12。不多食13。

1,食:音同嗣。即饭。精:即精细。与朱熹说是“凿”同意。牛、羊、鱼肉切的很细叫脍。朱熹说,食精则能养人,脍粗则能害人。

2,食:音同嗣。亦即饭。饐:音同懿。餲:音同爱。饐餲就是饭食经久而腐臭变味。馁:音同内。鱼腐烂叫“馁”。败:肉腐烂叫“败”。不食:不吃,不食用。

3,色恶:饭变了颜色。

4,臭恶:饭变了味道。

5,失饪:饪,烹调过程。失饪:即指烹调过程失当。

6,不时:指五谷和果实都未成熟的不吃。。朱熹说,此色臭、不时等都足以伤人,故而不食用。

7,割不正:肉割的不够方正。但钱穆不从朱熹的说法。钱穆说,古人先是割肉放在俎上,吃时再去切肉。切肉时,要有一定的长度。不正,是指不符合规定切肉的常度。又说,孔子认为这是失礼,所以不吃。还说,汉朝以后,人们对于俎上的肉是既割又切,并非是古制。钱穆说法不见得确切。王夫之说,割不正,是指没有按照规定去分割宰杀的牛羊肉。

8,酱:烹饪用的酱油一类。朱熹说,吃肉时用的酱料,各有所宜,不能乱用。

9,不使胜食气:指吃肉不能多于饭食。

10,无量:不限量。乱:酒醉。

11,沽酒:买酒。市脯:卖的肉干。

12,撤:撤去。姜:生姜,食用料。

13,不多食:指不多吃姜。

祭于公,不宿肉1。祭肉不出三日2。出三日,不食之矣3。食不语,寝不言4。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5。

1,祭于公:助祭于君王的国家祭祀。不宿肉:祭祀的肉不过夜。而后分成几份,给人赏赐。所以不过夜是为了不留下祭祀祖先给予的恩惠。

2,祭肉不出三日:私家祭祀的肉不能超过三天。

3,三天肉会坏掉,人不食,自然鬼神亦不食用。

4,食不语:吃饭时不说话。寝不言:睡觉前不说话。

5,疏食:食,音同嗣。粗食。菜羹:菜汤。瓜:瓜类。祭:祭祀、齐:严肃恭敬的样子。朱熹说,古人在饮食的时候,,每种饭菜各分出少许,以祭祀先代创造的饮食之人,意在不忘本。

席不正1,不坐2。

1,席:坐着用的席子。不正:指方向不正,有偏斜。

2,不坐:不去坐。

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1。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2。

1,乡人饮酒:古代的乡间饮酒之礼。杖者:老人。出:出礼堂。斯出:指老人先走后,青壮年才出。

2,傩:音同挪。傩是一种驱除灾疫的风俗,在周朝的祭礼中,由方相这样的官员管理。立于阼阶:立在家庙的东阶上。

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1。康子馈药,拜而受之2。曰:“丘未达,不敢尝3。”

1,问人:问是问候。古人问候他人,必然有物为礼赠送。问人就是请他人持礼物去问候自己的友人。他邦:他国。再拜:第二次行礼。拜是指躬身拱手谢拜。

2,康子:季康子。馈:馈赠。药:药品。拜而受:躬身谢拜,然后才接受。

3,曰:即孔子说。丘:孔子之名。未达:不了解。不敢尝:不敢尝试这种药。

厩焚1。子退朝2,曰:“伤人乎?”不问马3。

1,厩:马厩。焚:焚烧。

2,子:孔子。退朝:从朝廷回来。

3,伤人乎?伤到人了么。不问马:不问是否伤到了马。

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1;君赐腥,必熟而荐之2;君赐生,必畜之3。侍食于君,君祭,先饭4。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5。君命召,不俟驾行矣6。

1,君:君主。赐食:君主赏赐的煮熟的食物。正席:摆正座位。先尝:先吃,即吃第一口。朱熹说,所以孔子先吃,是恐怕饭食变质,才不去供奉先祖。

2,赐腥:君主赏赐的生肉。荐:进奉之意。熟而荐之:将生肉煮熟后,先供奉自己的先祖。

3,赐生:君主赏赐的牲畜。畜:喂养君主赏赐的牲畜。朱熹说,这是君王赏赐的恩惠,没有缘故,是不轻易妄杀的。

4,侍食于君:与君主一起吃饭。食:音同势。君祭:君主用饭前,亦需要祭祀先祖。先饭:在君主祭祀时,自己先吃饭。这是周朝的礼制。

5,疾:疾病。此处指孔子生病。君视之:君主前来探望。东首:首,去声。病人面朝东面。加朝服:披着朝服。拖绅:拖着朝服的大带。病人穿不上朝服,故此。

6,君命召:君主下令召见。不俟驾:不等候驾车。行:先步行。

入太庙1,每事问2。

1,太庙:祭祀的地方。每事问:每件事都要问一遍。

朋友死,无所归1。曰:“于我殡2。”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3。

1,朋友:同道同好者。死:亡故。无所归:没钱发丧礼。

2,曰:孔子说。于我殡:我治办丧礼。

3,馈:馈赠的礼品。车马:古代出行的车马。非祭肉:不是祭祀的肉。不拜:不执礼拜谢。

寝不尸,居不容1。见齐衰者,虽狎,必变2。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3。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4有盛馔,必变色而作5。迅雷风烈,必变6。

1,寝不尸:睡觉时不能像尸体一样直躺着。居不容:居家时不过分讲求仪容。

2,见齐哀者:见到穿丧服的人。虽狎:虽然是极为亲近不居的人。必变:必然改变面容致哀悼之意。

3,冕者:戴礼帽的人。瞽者:盲眼的人。亵:朱熹说是燕见之意。可释为常见。貌:礼貌。

4,凶服:有丧者的衣服。式:车前的横木。指扶着车前的横木,表示同情。负版:拿着国家图籍的人。

5,盛馔:丰盛的饭食。必变色:面容变动。指恭敬的面色。作:起身。指起身向主人表示敬意。

6,迅雷:迅速不及掩耳的雷声。风烈:风声猛烈。必变:改变态度,表示不安。但朱熹说,这样是对天怒意的示敬。即敬天之怒。

升车,必正立执绥1。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2。

1,升车:上车。正立:身子端正而立。执绥:手握帮助上车的绳索。

2,车中:车内。不内顾:不回头看。不疾言:不快速和高声的说话。不亲指:不抬手指指点点。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1。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2”子路共之,三嗅而作3。

1,色:变色。此处指野鸡变色。举:举身而飞。翔:盘旋,回翔在空中。后集:然后又落在地上。

2,山梁雌雉:这山上的野鸡啊。时哉:时宜。指野鸡懂得时宜。

3,子路:孔子弟子。共:训为拱。这里是拱手致敬的意思。嗅:训为狊(音同句),指野鸡张开两个翅膀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