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科学除草
3597900000098

第98章 禾本科杂草化学防除

用于防除麦田一般禾本科杂草的除草剂有绿麦隆、异丙隆、扑草净、杀草丹、禾大壮等;用于防除以野燕麦为主的除草剂有燕麦灵、燕麦畏、禾草灵、野燕枯、骠马等。

1.绿麦隆

一次施药基本上可以控制上述杂草的为害。对小麦安全。

(1)在小麦、大麦播后苗前,用25%绿麦隆可湿性粉剂200~300g/亩进行土壤处理。也可与其他除草剂混配。

(2)在小麦1叶1心至2叶期施药,用25%绿麦隆可湿性粉剂200g/亩,加水20L/亩稀释后,均匀喷洒于杂草茎叶上。用绿麦隆进行土壤处理,除与杀草丹、丁草胺混用外,还可与2甲4氯、燕麦敌、敌稗及尿素混用,混用后浅混土效果较好。

2.异丙隆

(1)在北方干旱地区,小麦、大麦播后苗前用20%异丙隆可湿性粉剂400~600g/亩,制成药土撒施或加水20L左右配成药液均匀喷洒于地表。在南方地区,因麦子播后苗前土表墒情较好,用20%异丙隆300~400g/亩就可起到较好的效果。

(2)在小麦出苗后,杂草2叶至2叶1心期,北方地区用20%异丙隆可湿性粉剂400~500g/亩,南方地区用200~300g/亩,加水配成药液喷施。施药后隆雨或灌水可提高防除效果,异丙隆可以和禾草灵、敌稗、伴地农、苯达松等除草剂混配。

3.扑草净

在小麦播后苗前或苗后2~3叶期施药均可。

(1)播后苗前用50%捕草净可湿性粉剂75~100g/亩,加水20L左右,配成药液喷于地表。小麦播后地表干燥,药后应进行浅耙混土1~2cm,以便提高药效。土壤墒情好、温度高,有助于药剂除草作用的发挥。

(2)以同样药量,在小麦2~3叶期、杂草1~2叶期用药进行茎叶处理。温度超过30℃时施药易发生药害。扑草净杀草丹等除草剂混用,可扩大杀草谱,提高除草效果。

4.杀草丹

(1)在南方地区小麦、大麦播种后出苗前,用50%杀草丹乳油100~150mL/亩加25%绿麦隆可湿性粉剂150g/亩,再加水25L左右,配成药液喷于地表,进行土壤封闭处理。

(2)在禾本科杂草2叶期前用50%杀草丹乳油250mL/亩左右,或在杂草2叶1心至3叶期用50%杀草丹乳油80~100mL/亩加25%绿麦隆可湿性粉剂120~150g/亩,再加水25L左右,配成药液喷于茎叶。喷药时麦田墒情好,防除效果显著。

5.禾大壮

(1)播前或播后苗前混土处理:用96%禾大壮乳油250~350mL/亩,加水配成药液喷洒。若在播前做土壤处理,施药后须用圆盘耙耙地,耙片入土深度8~10cm,并在耙后带耢子耢平,有利保墒;若播后苗前施药,在施药后要浅耙混土3cm左右。

(2)苗后将亩用药量均匀拌入20kg左右沙中制成药沙,撒施于麦田中。为充分发挥禾大壮的杀草效果,撒施后立即灌水。

6.燕麦灵

燕麦灵只能用于茎叶处理,即在小麦苗期、野燕麦1叶至1心至2叶1心期,用15%燕麦灵乳油250~350mL/亩或10%燕麦灵乳油350~450mL/亩,加水20~25L/亩,配成药液喷于茎叶。在生长势弱的麦田不宜施用燕麦灵,以免产生药害。

7.野麦畏

主要施药方法是播前土壤处理。用野麦畏进行土壤处理,要求土壤墒情好,整地质量要做到疏松细碎,无石块、根茬、残膜等杂物。在施药后耙地混土的间隔时间一般不应超过2h。有灌溉条件的麦区可采用“苗水法”施药,即在小麦3叶期、野燕麦2~3叶期,用40%野麦畏乳油200mL/亩与尿素或细潮土或细沙充分混合,均匀撒施,随施药随灌水。

8.禾草灵

施药方法主要采用苗后茎叶处理。施药适期为野燕麦3~4叶期,稗草、狗尾草和毒麦2~4叶期,看麦娘、画眉草、马唐、金狗尾草和千金子1~2叶期。喷药后24h内下雨,必须重新喷药。禾草灵可与溴苯腈、绿麦隆、异丙隆、苯达松混合使用,以扩大杀草谱。但不能与百草敌混合使用,否则有明显拮抗作用。

9.野燕枯(燕麦枯)

其主要使用方法是在苗后以喷雾处理进行茎叶处理,即在小麦苗期、野燕麦3~4叶期,喷药时气温在20℃以上的晴天,麦田相对湿度达70%,防除效果好。在干旱少雨地区的麦田先灌水后喷药,可提高防除效果。气温在15℃以下,最好不要喷药。喷药4h内下雨需要重喷。野燕麦与其他阔叶杂草混合发生的麦田,可采用野燕枯和苯达松、百草敌混配使用。

10.骠马

骠马是一种苗后茎叶处理剂,在小麦苗后、野燕麦3~5叶期为施药适期。骠马可与溴苯腈、禾草灵、异丙隆、使它隆、芳米大和2,4-滴丁酯混用,但不能与苯达松、百草敌和2甲4氯钠盐等混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