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科学保鲜
3597500000010

第10章 冬枣保鲜新技术

冬枣的果皮较薄肉脆,口感好,营养丰富,维生素C含量是苹果的30倍,深收消费者喜爱。我国冬枣栽培区以渤海湾地带为最优,偏离这一区域,枣果品质、风味有明显下降。根据土壤调查结果分析,河北、山东宜栽培冬枣还有广阔的开发空间。从目前全国各地引种情况来看,凡土壤偏碱性的地区冬枣均生长良好,非碱性土地区冬枣品质较差。

一、保鲜特性

(1)冬枣的呼吸类型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明确,既有认为冬枣属于非跃变型果实的,也有认为冬枣属于跃变型果实的。但与典型的跃变型果实比较,其乙烯释放量很小,呼吸跃变峰很低,并且乙烯、气调等对跃变型果实有很好效果的贮藏技术对冬枣作用效果不明显。李敏等将半红期的冬枣放在0℃的条件下,贮藏至第43天出现呼吸高峰。张桂等将半红期的冬枣放于90℃的冰箱中,不加保鲜剂,定期测定呼吸强度,结果表明,贮藏至第26天时呼吸强度急速升高,出现呼吸高峰。

(2)低温是延长贮藏的决定性因素。冬枣在常温下存放,果面迅速由绿变黄,并转红。低温不仅抑制果实呼吸对有机质的消耗,而且可延缓叶绿素的分解及花色素苷的合成。

(3)冬枣在贮藏中硬度变化不大,但风味变淡。

二、保鲜条件

(1)适宜贮藏温度为-2~0.5℃。果实成熟度高时贮温可相对低一些。冬枣的低温冷害现象,目前尚无相关报道。

(2)适宜相对湿度为90%~95%。冷藏中极易失水萎蔫,失去鲜脆状态,口感变差,严重时失去商品性,同时也缩短了贮藏期。

(3)适宜气体环境为氧气12%、二氧化碳0%。此环境中冬枣转红速度最慢,褐变程度最轻,保鲜效果最好。由于冬枣对二氧化碳敏感,所以,必要时可在包装袋内放入二氧化碳吸附剂。

三、保鲜技术

1.原料选择

贮藏冬枣应选择晚熟优良品种,如:沾化冬枣具特色的珍贵的冬枣品种。

2.采收

采收期的确定:采收成熟度直接影响贮藏效果。根据果面着色比例,可将冬枣成熟度分为白熟(无着色)、初红(开始着色至1/3红)、半红(1/3红至2/3红)和全红(2/3以上红)。贮藏用冬枣最佳采摘成熟度为初红,此时不仅营养和风味能满足要求而且长期保鲜的效果也好。

采收方法:贮藏用冬枣最好人工带果柄采摘。果柄与果肉连接处拉伤或使梗洼处果肉空腔变大,都会使该处极易发生病变,在贮藏后期大面积腐烂、霉变长毛。若采摘和包装时在果面留下指甲伤,伤口贮藏前期褐变,贮藏中、后期易感染霉菌。因此采摘人员要剪指甲。

包装:冬枣采后极易失水萎蔫,因此要用聚乙烯薄膜袋包装,为防止无氧呼吸,常在薄膜袋上打上针孔或有一定面积的圆孔。由于冬枣对二氧化碳敏感,可在包装袋内放入二氧化碳吸附剂。目前,一些科研单位研制的微孔膜保鲜袋有很强的透气性,一般不会产生二氧化碳伤害或酒化现象。

3.贮藏与管理

(1)机械冷藏。将冬枣放在-2~0.5℃的冷库中贮藏,略高于果实的冰点温度。一般冬枣的冰点在-2.5℃左右。在不低于冬枣果肉冰点的范围内,贮温度越低,贮藏期越长。贮温低于冰点时会造成冻伤,贮温接近冰点则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冷害,对于冬枣的低温冷害现象,目前尚无相关报道。据研究,采用此法可使冬枣安全贮藏保鲜6~12个月,腐烂果率低于3%。贮藏后果实不变形,果肉不变色,平均感官品质可达贮前的80%~95%。主要营养成分维生素C保存率超过80%,水分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保存率不低于95%。

(2)气调贮藏。要求调控适宜的气体环境:温度-2~0.5℃、相对湿度90%~95%以及氧气2%和二氧化碳0%,并能排除呼吸代谢放出的乙烯等有害气体,显著地抑制果蔬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活动,达到延迟后熟、衰老并保持果蔬品质的目的。中国林业科学院于2001年在山东省济南市和东营市成功地进行了冬枣贮藏保鲜的应用,冬枣的贮藏保鲜期可以达4个月以上,好果率达95%以上。

(3)涂膜保鲜。此方法通过包裹、浸渍、涂布等途径覆盖在食品表面或食品内部异质界面上,提供选择性的阻气、阻湿、阻内容物散失及阻隔外界环境的有害影响,具有抑制呼吸作用,延缓后熟衰老,抑制表面微生物的生长,提高贮藏质量等多种功能,从而达到食品保鲜,延长其货架期的目的。目前,应用于水果保鲜涂膜的材料有糖类、蛋白质、多糖类蔗糖脂、聚乙烯醇、单甘脂以及多糖、蛋白质和脂类组成的复合膜。刘秀河等利用羧甲基纤维素、壳聚糖、聚乙烯醇对鲜冬枣进行涂膜处理,结果表明,能有效地延长贮藏时间。而且若涂膜贮藏与冷藏相结合,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