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致我们挥霍在路上的青春
3595500000006

第6章 比利时

“欧洲心脏”的名号不好争

“欧洲的心脏”可见是个美称,大家都喜欢。

奥地利凭着其位于欧洲正中的地理位置,喜欢这么自称。德国因其举足轻重的经济和政治地位,自认当仁不让。瑞士也凭着发达的金融和银行业想来分一杯羹。比利时因为坐拥欧盟总部,更以这个称号来标榜。所以你若问“欧洲心脏”在哪里,我只能说我也不知道……

比利时北与荷兰接壤,南与法国交界,在境内通用这两国语言,但在我看来,它偏偏与东邻的德国格外相似。这不单单指他们有着同样颜色组合只是横竖方向不同的国旗,也不仅仅是站在50周年纪念广场上,面对凯旋门时会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起柏林的勃兰登堡门,还指它的城市气质。

布鲁塞尔的建筑风格有些严肃,街道规矩、有序、干净,又有点清寂之感,行人不多,来去匆匆,还喜欢把本就不丰富的表情藏在有版有型的大衣里。许是因为我逗留的那两日总伴着点薄雾和细雨的缘故吧,这个城市留给我的印象不沾染丝毫从北面荷兰飘来的悠闲风,或从南面法国吹来的浪漫风,倒是大有德国式的酷酷的感觉。另一个不相关的例子是,比利时虽然以巧克力闻名,但大家都忽略的一个事实是德国才是巧克力大户。造巧克力和消耗巧克力的实力都数一数二,这也是我之后逛科隆的巧克力博物馆才知道的。

不过,布鲁塞尔依然是一个看上去就让人喜欢的地方。清静也有清静的好,这样才能流连在一片西洋建筑中时,还有心情去品味它们的美。城心中处处都能轻易围出一片宁静的绿地,那里繁花缭绕,植被青葱,流水潺潺。它的阳光时常是一副懒惰的身板,只是不浓不淡地略施光芒,没有喜悦,倒也不至于令人惆怅。嗯,就是这样逛起来有点不温不火的地方,却有一种岁月静好的韵味。

每当提起这个城市,人们对它的最初印象就是欧盟总部。不过,若论观光的话,三大胜地无非是郊外的滑铁卢战场,近郊的原子球,市内的布鲁塞尔大广场。但来到了这个欧洲心脏之处,不去感知一下它涌动的心跳总觉得遗憾。当然,更主要的原因是,师父说议会大楼(plenary chamber)可以免费参观!

议会大厦只有一楼和四楼开放参观,语音导航有30多分钟。进去的意义,大概只是坐在会席中,以黄色桌椅的会场作为背景留个影,然后感叹一下原来那些推动着欧洲发展的一个个或大或小的重要决定都是在这里决定下来的,便可以抽身而去。

离开议会大楼,经过以“欧盟之父”罗伯特·舒曼命名的环路和两旁的欧盟理事会大楼Justus Lipsius,以及X形的欧盟委员会大楼Berlaymont,就算是告别了这一片新兴又现代的欧盟区了。倒是顺便拜访了师父给我推荐的环绕Ambiorix小广场的建筑群。那里凝聚了老布鲁塞尔的历史、文化和建筑美学,站在此岸,视线穿过只可远观的湖心喷泉,还能看到对面的现代高楼建筑。

不过,这里的世界离我还是太远,总让人觉得难以触碰。所以,比起到处都由高耸的钢铁金属及玻璃组成的气派却冰冷的摩登建筑群,我更喜欢又接地气又热闹的老城。正是那些古典的建筑——圣米迦勒与圣古都勒主教座堂(St. Michael and St. Gudula Cathedral)、圣胡伯特拱廊(Royal Galleries of Saint-Hubert)、市政厅、大广场——让这个城市赢得了“小巴黎”这一美称。

圣胡伯特拱廊是个格外让人难忘的地方。它比米兰的伊曼纽尔二世拱廊还要文艺又古典,有的不是单纯的拒人千里的奢侈品,而是由巧克力店、设计师工作室、设计商品店、书店之类组成的文艺乡,它也是欧洲最古老和布鲁塞尔中最美丽优雅的购物长廊之一。即使是一个普通的上午,拱廊的餐厅也如往常一样低调又不喧嚣地开店。门前的藤椅上坐着零零散散的顾客,吃着早午茶,看着报,也偶尔有人就着杯啤酒随意地聊着天。

布鲁塞尔的建筑颜色平实,加上这里天气不好,时而看起来冷冰冰的。但是,每个城市都有那么一两个凝聚了整个城市美妙气息的地方,在布鲁塞尔,大概就是老城区市中心的那个大广场(Grand-Place)了吧。那里是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连大文豪雨果都要盛赞的“世界上最美丽的广场”。要说为什么,当你站在广场中央时就能领略一二了。

每两年的八月,这里总会举行“大广场鲜花地毯节”。我虽未赶上这个好时候,但也从街边贩售的明信片上窥知一二。照片中,明艳的鲜花在广场上铺开,像个绚丽夺目的花毯一样陈列在客厅中。环绕四周则满是中世纪的古风建筑。哥特式、文艺复兴式、路易十四式,不计其数。

布鲁塞尔市政厅是典型的哥特建筑,有着繁复的瑰丽之美,也不缺雄姿勃勃的豪气英姿,高耸的尖顶和精雕细琢的镂空图案让它看起来像熊熊燃烧的火苗一般。而天鹅咖啡馆,是当年马克思与恩格斯曾经居住和工作的地方,在这个大广场上的地位举足轻重。雨果的公寓也在旁边。试着想象从他的视角见到的广场风景,才略微懂得为什么他曾有那番感叹。

大广场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地方,仿佛只要站定看一看餐厅散座上谈天的人们,头顶变幻莫测的天光和脚下千百年未变的花岗石,就能看穿人情百态世间纷扰一样。广场长110米,宽68米。虽然比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要小上一圈,但却比它不知耐看几倍。

当然,这个广场对于我的意义不只是看建筑这么简单。只要在布鲁塞尔老城游玩,总与它脱不开关系。它充当着这个城市最最中心的地方,然后周身辐射开来很多条小路。无论沿着哪里走出去,都是一番有趣的新天地。比如有一条街上满是酒吧和土耳其烤肉,另一条街上的路两边全是巧克力店,有一条路直通撒尿小童和各种可口的华夫饼摊,又有一条是海鲜街……名副其实的城市中心。

布鲁塞尔“第一公民”的撒尿小童有着传奇的典故和永久的荣誉封号,在城市旅行书和照片中被反复提及,以至于游客对它的态度就像“不到长城非好汉”似的,必要亲眼一见才能甘心。只不过,化身雕像的它在成为一处景点后,就变成了个很坑爹的存在。我为了寻找这个永久荣誉市民,穿过蜿蜒小巷又时不时左顾右盼,却发现最终是在一个不起眼的拐角处与它不期而遇。要不是周围突然多起来的游客在暗暗地提醒我留意身旁,险些就要错过了。

这一回头,第一眼是久觅终寻后的欣喜“这不就是小童么?太好了!”但第二秒则成了“怎么才那么大丁点?它前面的那些挡住视线的栏杆是怎么回事?这里三层外三层的游客又是怎么回事?”失望得早就恨不得在心里把桌子掀翻千百次,但还是要不耐其烦地找机会挤上前去。只不过,想要好好地拍一下,或想要和它留个美好的合影以待日后到处得瑟都很难。

“所以我才讨厌游客扎堆的旅游景点啊!=A=”←脸上抽搐着这样不耐烦的表情。

我的“师父”是摄影师

与乔治的相识,带着巧合,也带着缘分。

定下了沙发旅行,定下了短暂停留荷兰两日就南下比利时的计划后,我搜索起了布鲁塞尔的沙发主。但刚加入这个组织尚不能玩得得心应手的我,找了半天也找不到能尽快回应我的女主人。是的,因为沙发旅行这种住进别人家的形式,让羞涩、胆小的我多少有点不安,为保险起见,我经常把搜索范围局限在女性之内。

那时距离我出发已经只有两三天了。刚下决心使用沙发旅行就去找青旅的话,未免有种铩羽而归的挫败感。于是,病急乱投医地加入了布鲁塞尔的小组继续找。随意翻了下帖子,看到一个和我到达时间类似的女生也在求沙发,点进去一看,乔治就出现在后面的跟帖里,并慷慨地提供了他家的沙发,不过,在我看到帖子时,那个女生已经找到了落脚地,所以我就试着给乔治写信息,看看他是不是依然方便接待我。

从资料看来,乔治是个很酷的中年人,因为总带着墨镜的缘故,让我透过他的照片找不到任何可以更多地了解他的信息。能让我放下警惕的,是他的摄影师身份,还有400多条来自沙发客的好评。虽然选择男主人有悖我初衷,但试一下也总比坐以待毙强,何况我还有权利拒绝嘛。

乔治是个很靠谱的人,很快就回复我了,但让我有点失落的是,我预计到达布鲁塞尔那晚他恰巧不在,而且第二天就要去荷兰参加一个郁金香花田的骑车活动。但是,他话锋一转地跟我说,还有一个在欧盟议会工作的德国女孩住在他家,可以让她接待我,而且,如果我愿意,可以和他一起去参加那个花田骑车活动。我一想,这下不仅圆了我花田骑车的心愿,还能一下解决掉好几晚的住宿烦恼,当即答应。

有一个顺利的开始才能让人对接下来的未知抱有更多的信心和期待。我如此怀念乔治师父,也因为是他为我铺开了沙发旅行和毕业旅行的道路。记得在我最初给他发信息时,零经验的我根本没有任何来自他人的评价,而乔治对我的了解,只有我的头像照片和认真又如实填写的个人介绍。那么,他如何能放心地将自己的家对我敞开,又毫无顾忌地邀请我参加活动,更能痛快地把钥匙留给我,让我可以在他晚上外出工作时还能先行回家休息?每每想到这些都觉得格外感动。他对一个像我这样的陌生旅行者的信任和帮助,已经通过他的言行完完全全地传达出了CS的互助互信精神。

在师父家的客厅茶几上有一个黑色封皮的本子,里面是他加入CS这些年来接待的沙发客和他们为他留下的留言。里面有小画,也夹着明信片,温暖又可爱的言辞间都是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对他的感激和怀念。我想,这个本子一定是他最重要的宝贝,有着任时光荏苒都抹不去的光芒和温情,是即便在老了以后都能怀念良久的人生财富吧。

与摄影师一起的出行总是让人难忘,就像之前说的,这也是我选择他的原因之一。一直觉得,摄影师看待周围的世界总有不同的视角,他们也会明白为什么你能突然在一个地方停留下来并举起相机,并表达出比一般同伴更多的耐心来等候你。我很享受这种不必陪着旅伴去赶路,而是慢悠悠地、认真地看周围的每一个风景,并琢磨如何取景的时光。

记得师父曾感叹过,摄影师总可以把别人拍得很好看,但自己就很难得到一张好的留影。同样习惯了躲在镜头背后看这个世界的我,听到他这句话后狠狠地点了下头。所以,托了他的福,在海牙和郁金香田,我终于有了几张自己身影的照片。

虽然没有说出口,但心里一直都想说,谢谢,师父!不过,不用担心,你同样留在了我的相机里。那个带着墨镜学着亚洲人比划起剪刀手的你,那个跪在地上透过自行车铁框架取景的你,那个走进美丽的花田却身穿极不搭调的“Shit Happens On Wednesday”T恤的你……虽然技术没你高超,但每每翻看起这些照片,总会让我笑得合不拢嘴。

我应该告诉他摘下他惯用的墨镜,因为戴上时像酷酷的黑帮或大块头的保镖,怪吓人的。摘下来后还挺可爱的,简直像个大孩子。就像在那个烈日的中午,热得心急火燎的我们一起钻进海牙的麦当劳后,师父不像塞兄那样买了个分量十足的汉堡,而是挑了杯麦旋风吃得津津有味,然后直接躺在椅子上光明正大地午休起来。不过,别看我这个师父长了个大个子,却很容易害羞。只要夸他两句,或者在给他写评价时多唠叨几句他的好,他的回复里就总有很多羞红脸的表情。所以,上一段中的那些话我也只能自己写在这里而已。

师父会在早上很早起来,工作1小时,然后出门从附近烘焙房买回来新鲜出炉的面包。我刚吃下去一口,就发现这杂粮吐司虽然有着酥硬的外壳,但内瓤却很香,一起嚼在嘴中有着美妙滋味,好吃到不需要抹任何酱料就美味无,简直可以让人感动得泪流满面。师父也会亲自开车把我送去家附近的地铁站,又或者带我去参加布鲁塞尔当地的沙发客聚会。

所以现在,你知道的,我有多喜欢这个摄影师“师父”,又多感激能与他相识,让那个刚接触CS对一切依然懵懂的我认识了崭新的旅行方式。

还记得回到比利时后的一晚,我跟他说好晚上我回家做晚饭,于是傍晚就早早结束行程去了周围的家乐福超市买食材。之前师父曾说这超市的东西很便宜,等我去看时却觉得物价真是贵到让人想骂资本主义,随便买了点东西下来就觉得数目不小了,跟荷兰价廉物美的Albert Hijn超市完全没法比(当然,之后才发现跟瑞士一比又小case了……)而且明明算是大型超市,但我觉得东西品种和数量实在不能满足我的需求。碍于食材的限制和多日未练的手艺,所以最后只做了香葱鸡蛋饼,国民级的番茄炒蛋,外加松子玉米,又用蜂蜜腌柠檬留待第二天喝。师父吃着鸡蛋饼说,这不是我之前做过的pancake嘛,你学得倒挺快!我心里想,才没学你,我打小吃掺着不同料的蔬菜饼长大的好嘛。

因为花田骑车的插入,让我没能按原计划北上荷兰的羊角村以及南下卢森堡。舒适的环境和对未知的担心总是易于让人产生停留原地的惰性,师父一句“想住多久就住多久”更是让我犹豫起来。要不是我真的需要启程,我大概真要停在比利时不走了吧。

旅行也会让人轻易地忘记时间的流逝。在布鲁塞尔的最后半天,要不是师父家开着的电视,我都快忘了这一天是英国威廉王子的大婚日。之前曾把婚期记错,所以还打算跑去伦敦一睹王子和王妃的风采后再坐飞机开始旅程。但世事难料,竟无缘地错过,最终在比利时看了电视直播,见证了他们的誓约和倾国之吻。

严格地说,和师父相处的时间不算长,是双手都能数过来的,但似乎又很长,从那时起便一直维持至今。生活忙起来的我,或者生活宅起来的我,时常会在怀念过往的时候,想起曾经遇到过的这些人。他们现在又在怎样继续着自己的生活呢?

偶尔登陆CS时,也会好奇地去看师父的个人页面。他又增加了很多别人给他的评价,从评论的日期看来,他接待得依旧频繁,总是让很多、更多、越来越多的人在布鲁塞尔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不知道他家中那个黑皮本子是不是也快填满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