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改变决定人生
3592400000019

第19章 英雄出少年(9)

英国现代史上最年轻的两位将领是乌尔夫将军和约翰·摩尔先生。乌尔夫22岁时就获得了团长的军衔。31岁时,他就被任命为前往魁北克的远征军的最高统帅。然而,说实话,皮特在挑选他担负这一重任时,心中始终对他的能力抱有很大的疑虑。斯坦厚普伯爵叙述了一件有关乌尔夫将军的有趣的佚事,他对此的评论是“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证据,说明有时候一个人行为举止的失误可以极大地损害其原本崇高的心灵和高尚的品质……”在乌尔夫被任命之后即将动身前往美洲的前一天,皮特希望能够给他一些最后的口头指示,于是邀请了他共进晚餐——坦普尔勋爵是唯一的一位陪客。当夜幕降临时,或许是由于受他自己内心满腔豪情壮志的激荡,或许是由于不习惯这种上流社会的政治家所组成的社交圈,乌尔夫的局促不安演变成了虚张声势和轻浮无礼。他抽出了自己的宝剑,用它叩击着桌子,然后一边在屋子里面手舞足蹈,一边喋喋不休地高谈阔论,说着一些不着边际的空话。在座的两位达官贵人目瞪口呆地看着他的表演,震惊不已。最终,当乌尔夫告辞离开,他的马车轰隆隆的声音从门口消失之后,皮特似乎还没有完全从惊诧中反应过来。他对自己以前居然会对乌尔夫有如此高的评价而后悔不已。他睁大了眼睛,举起手臂对坦普尔勋爵喊道:“啊,上帝啊,我居然把一个国家的命运和生杀大权交到了这样一个人的手中!”斯坦厚普伯爵对此评价道,乌尔夫在当时场合下的异常表现恰恰证实了他自己的声明,印证他并不是一个擅长日常生活交际的人。此外,还表明了他在重要场合是如此的害羞,而为了掩饰自己的这种紧张和害羞,他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不过,乌尔夫最终不负众望,在33岁时漂亮地夺取了魁北克,从而圆满地完成了这一任务。与乌尔夫相比,约翰·摩尔在军队的升迁显然不如他那么快,尽管摩尔和乌尔夫一样,以其全身心地投入对本职工作的钻研而闻名,他以极大的热忱研究战略战术,力求掌握和领悟每一个细节。33岁时,他成为准将;41岁时,他领导了在阿布基尔的登陆,47岁时,他又指挥了那次崇高而又灾难性的科努纳撤退——在他死后,法国人民在他的坟墓上修建了一座纪念碑,进行缅怀和纪念。

基本上来说,印度是我们年轻士兵展示他们才华的最好地方。例如,罗伯特·克利夫在学校时因为被认为是不开窍的木脑壳而备受责难,19岁那年,他被作为文职人员送到印度。他在处理行政事务上并没有什么特殊天分,表现平淡无奇。在马德拉斯度过了焦躁不安的两年之后,他最终决定弃文从军,到军界寻求发展,因为后者更适合他。他获得了一个少尉官职,并在21岁那年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在围攻班迪谢雷的战役中,表现不凡,初次显露了自己的军事才华。他在作战中所表现出来的勇气和才华引起了他的上级的钦佩,并且极力推荐令他得到了进一步升迁的机会。当卡尔纳逖克战争爆发之后,克利夫向指挥部门呈递了一个作战计划,这个计划得到了采纳,并委托他本人负责执行。25岁时,他统率了一支兵力相对比较弱小的军队,这个军队只有五百多名英国兵和印度兵,但是,他们却由一个勇敢无畏的年轻军事天才所统率。他夺取了阿尔克特,击败了由经验老到的将领率领的法国军队,并在一系列胜利的战役之后,最终给这场战争画上了一个成功的句号。27岁那一年,他回到英国,试图进入国会,但没有成功。于是,他又回到印度,继续他的军旅生涯。他的第一个行动是削减海盗在杰尼亚所占据的要塞数目;第二个行动是重新收复加尔各答,在那里苏亚·乌·朵拉把他的犯人们扔到暗无天日的“黑色地洞”里,他最后一个行动是攻克夏德尔拉戈尔,抑制残暴的莫卧儿帝国地方长官在那里胡作非为。他带领了一支3 000人的军队,在这3 000人中只有1 000人是英国士兵,就是靠着这支微薄的力量,他和拥有4万步兵及1.5万骑兵的对手展开了对抗,并最终赢得了具有纪念意义的普拉希战役的胜利。当他获得这次他生命中最后的也是最辉煌的军事胜利时,年仅32岁,他的胜利实际上为英国在印度的统治势力奠定了基础。

与罗伯特·克利夫一样,威灵顿也是在印度这块土地上为自己赢得了第一次荣誉。这位伟大的将军可绝对不是一个早慧的男孩,小时候他母亲甚至认为他是一个不可救药的笨蛋,并以极度漫不经心的态度对待他。他在伊顿公学时没有取得任何成就,在那里他被认为是一个爱幻想的、闲散的、害羞的学生。然而,他最终靠自己的努力闯出了一条道路。格雷格先生在他的传记中透露他曾经被一个铁匠狠狠地教训过,这位铁匠活到了高寿,据说他一直以此为荣——训斥过这个连拿破仑都为之战栗的人。威灵顿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天赋,事实上,他所展现的唯一天赋就是拉小提琴。他也没有表示出强烈的从军愿望,他所渴望的生活是当一名公务员。然而,有人为他在第41步兵团取得了一个任命,于是,18岁那一年,他作为一个少尉加入了军队。10年之后,他已经成为印度第33步兵团的团长了。他的坚忍不拔、他的勤奋努力以及他作为一个管理者的领导才能,此时已经为他赢得了人们的尊敬。马拉他战役爆发之后,他最终获得了一个展示他的军事才华的机会。在他34岁那一年,他指挥并赢得了阿沙叶战役的胜利,在这次战役中,他以8千人的弱小兵力(其中又只有1500名欧洲士兵)对抗由5万人组成的马拉他大军,并以少胜多。应当说,这次战役几乎和克利夫所指挥的普拉西大捷具有同等重要意义。根据威灵顿个人的说法:“这是在印度曾经发生过的最艰巨的一次战斗。”40岁时,威灵顿担任了在葡萄牙军队的最高统帅,整整4年,他都在进行那场著名的战役。46岁时,他又指挥了滑铁卢战役;在他的整个军旅生涯中,担任最高统帅的时间只有12年。

其他在印度的英国年轻将领中,最著名的是尼科尔森、哈德森以及爱德华滋。其中,爱德华滋如同是克利夫的样板一样,展示了他身上所有的勇猛和迅捷。除此之外,他还拥有着纯洁而高贵的天性,后者在克利夫身上是极其少见的。当木尔坦的叛乱发生时,29岁的爱德华滋正在锡克前线担任陆军中尉的职务。他迅速调集了自己手下的军队,在两次激战中打败了穆拉吉的优势兵力,并迫使他逃回自己的大本营。随后,爱德华滋的军队包围并轰炸了这个大本营,以极度顽强的精神很快夺取了这个大本营。

在下文里我们会发现,许多有名望的将军都是大器晚成——因为只有到那时候他们才有展示自己的才华的机会——年轻的指挥官们通常展现出更多的诸如迅速、果断、朝气蓬勃、孜孜不倦等特性——这些都是身体和大脑最纯粹的、转瞬即逝的财富——是年轻人身上所特有的东西,也是在战争中取得胜利的最基本的条件。年轻人的眼睛在侦察对手的弱处时比老年人更为敏锐,并且他的手臂在打击敌人时也更为迅捷。年迈的将军们更倾向于等待——徘徊在规则和惯例面前;他们的经验僵化成了教条,对此那些更为年轻的将领们则置之不顾,即便它们能够帮助他们赢得战争。沃尔姆塞遵循过去的规则作战,结果失败了:拿破仑打破了他所有的规则,结果赢得了胜利。那些年轻的将领们根据客观环境的不同创造出自己的规则,并通过其天才的直觉和本能可以很快地掌握这种规则。拿破仑本人最终因为藐视他自己的规则而遭到了失败——以决定性的优势兵力压倒对方的习惯做法——声称在滑铁卢的英国军事力量本该被他征服,要不是他自己的军队由于遭到了突击而战败。

一个人可能直到晚年才会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但是,他必须拥有成为伟人的潜质,以便在机会之神眷临他时,可以大有作为。一个人在晚年时能够取得多大的成就,绝大部分取决于他在年轻时期为未来积蓄的力量如何。然而,在那些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天才之中,有许多人没有看到40岁的来临,事实上,歌德曾经表述过这样的看法,即人们在年过40之后很少(如果曾经有的话)会再接纳任何新奇的、有创造力的观点。拉斐尔、莫扎特、舒伯特、罗西尼、塔索、济慈、雪莱、拜伦以及其他许许多多大名鼎鼎的人物,都是早在40岁之前就创作了他们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大约是在他36岁时写就的,有许多人认为他以后的作品一直没有超过这个水平。绝大多数的伟人,即便他们活到比较大的年纪,也仅仅只是在晚年时将他们年轻时的创意和构思付诸实施而已。哥伦布的地理大发现源于他早期生活中的思考和研究。牛顿是在25岁时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在44岁之后,他再也没有取得任何成就。瓦特在32岁时发明了蒸汽机,他以后的工作只是不断将其完善而已。

青年时期的确是人的一生中灵感、发明、发现、工作和精力的黄金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一切都纳入秩序与和谐之中。所有新鲜的思想都是年轻的,并且绝大部分源于一个人的青年时期,因为在这个时期,人的头脑最为灵敏活跃,最适合于接受新鲜事物;尽管一些伟大的成就可能是在40岁之后取得的——新发明的诞生、新专著的创作、新思想的阐述——但在这个年龄之后人的思维是否真正开阔和得到拓宽仍然值得怀疑。不可否认,蒙田的如下观点包含很多真理:“我们的心灵在20岁的时候成熟定型。如果我们的心灵到这个时候还未在力量和品质方面表现出明显的迹象,那么,那些美好的、高尚的东西在以后也不会再出现了。”此外,他还说道:“我听说过的所有伟大之举,不管它是属于什么类型,我都发现存在这样一个规律,即不论是在过去的年代还是我们自己所处的时代,这些成就大多是在30岁之前而不是之后取得的……许多伟人的后半生都无所作为,依赖他们青年时期获得的荣誉而活;事实上,他们之所以被称为伟人,是和其他平凡的芸芸众生相比较的,而决不是和他们自己相比较的。就我个人而言,我绝对相信30岁之后,我的理解力和体质都在逐步走下坡路,而不是得到提高;是在逐步衰减,而不是进一步发展;对于那些处于最佳时期的人来说,他们的知识和经验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这是可能的;但是,活力、迅捷、果断性,以及其他许许多多更为重要的东西,包括生命中最为本质的东西,毫无疑问,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