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品格决定成功
3592100000033

第33章 温和的性情孕育无穷的力量(3)

我们一定要搞清楚,一个人体现在善意之中的温良品性,与那些愚昧和懦弱的性格,完全是“冰火两重天”,前者使人乐观快乐,养成良好的品德;后者使人消极郁闷,走向邪恶的深渊。一个人对人谦恭,并不意味着他十分胆怯,同样,心平气和也绝不是怯懦的代名词。一个真正善良和仁慈的人,在处理任何事情时,都不会消极和被动,而会十分积极和主动。一个善良、仁爱的人,必定是一个极富同情心的人;而那些心冷如铁,麻木不仁的人,在生活中也绝不可能做到与人为善、关爱他人。如果一个社会的人们都是彼此友爱、互相关心的话,那么,这个社会绝不是胡乱搅在一起的一团糨糊,而必定是一个有机组成的系统。如果一个社会践行至真至善的仁爱,那么,它就会极大地促进人们运用各种合情合理的手段,竭尽所能地积善行德。正是在这种仁爱之力的推动下,人与人之间才彼此关爱,民族与民族之间才能亲如一家;正是在这种仁爱之力的推动下,一代又一代的人才全心向善,人们的精神得以提高,品质得以完善,幸福也自然有了保障。

那些心地善良、仁慈的人,都是积极工作、吃苦耐劳的人;而那些自私自利的狂妄之徒,都是一些无所事事的懒汉。法国博物学家布丰常常说:“我向来不情愿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那些缺乏热心且自私自利的年轻人。”从这一点看,在生活中,尽管不是人人都可能具备高尚和美好的品德,但是在布丰心里,总是希望自己的身边能多聚敛一些具有高尚和美好品德的人。

自私自利是人性中最为可耻的行为,自私自利者往往都是一些最为贪婪的狂热分子。他们一门心思为自己牟私利,而无视他人的利益,个人的小我常常吞没了大我,在他们心中,甚至认为上帝就是他们自己,或者上帝就是为他们服务的。正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这些私欲极度恶性膨胀的人,永远无法满足自己的贪欲,最终会被自己恶性膨胀的贪欲所吞噬。

在生活中,我们要警惕一些只知道发牢骚的人,他们认为一切事情都是错误和不正常的。然而,他们懒得动手去改变周围的一切,却总是抱怨一切都是那么的沉闷无聊、死气沉沉,总是认为自己的人生得不到贵人的帮助。“最坏的轮子,总是在不停地咯吱咯吱作响”,正如那些最差的工人,总是最喜欢罢工一样,社会生活中的那些最懒惰的人,往往是最喜欢抱怨的人。

如果一个人总是牢骚满腹,久而久之,就会心生病态。那些心怀妒忌的人,总是将一切美好的东西都看成灰暗色;那些品性不好的人,总认为这个世上的一切都是东倒西歪、乾坤颠倒、黑白混淆,而这些人无一例外地都是内心龌龊、心灵极度空虚的人。英国传统滑稽木偶剧《潘奇和朱迪》中的小女孩,自从发现自己的各种各样的玩具里装满了麦麸后,她便觉得一切都没有价值和意义了,于是,她想到了奔走“尼姑庵”,要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自己对应的角色。许多成年人总是乐此不疲说“身体不佳”,来推脱各种劳动;再比如他们的口头禅:“我头痛”、“我背疼”、“我腰酸”,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病态会日愈顽固。从另一个侧面来说,这也许是这种人获取他人同情和怜悯的一种手段和方式吧,在他们心里,倘若不这样做的话,那么,他们就会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太没有分量了。

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小麻烦,我们要认真对待、妥善处理,千万不可任其肆意发展。小问题不处理,就会成为大问题;小麻烦,处理得不好,就会演变成大麻烦。其实,生活中的许多烦恼和忧愁,就像神灵鬼怪那样,在现实生活中并非真正存在,都是人们在主观臆想中捏造出来的。一旦人们遭遇更大的痛苦,那么,这些细小的烦恼就会在人们心里自行消散。但是,有许多大的痛苦,往往就是这些细小的烦恼积少成多、由量变到质变而导致的,因此,在我们生活中,有时我们并没有将这些细小的痛苦加以比较,而应该被我们抛弃的痛苦,我们反倒珍爱地藏在心中,自寻烦恼,滋生许多莫须有的消极情绪,以致产生病态的心理。许多父母对待自己的子女时,因为方式、方法不当,导致本来伸手可及的幸福却被自己过分的溺爱糟蹋了。他们总是纵容子女不良好的习惯,久而久之,这些不良好的习惯便会滋生成恶习,直到有一天,这些父母再也无法教育和控制自己的子女了,相反,这些宠坏了的孩子反倒要控制自己的父母了。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个人心境的好坏,并非是朝夕就能形成的,它需要经历一个很长的过程,因此,人世间许多罪大恶极的行为,就是在这样长年累月中慢慢“修炼而成”。一个人若总是心情抑郁、消极堕落,缺乏同情心,那么,他的心房就装不进希望、快乐、幸福。一个人的不健康心境一旦养成,那么,他就会对世界上的一切都充满沮丧和绝望,他总是落落寡合,没有同情心;总是吹毛求疵、爱发牢骚;总是抱怨天道不公、人生太苦;总是斜着眼睛看人、看到别人也是浑身不舒服。这样的人往往自己孤僻成性,在心中装满了各种痛苦和烦恼,他们也总是认为周围的人不好打交道,因此,他们不仅与周围的人作对,还与自己为难。那么,这样的人怎样改变自己,从而得到幸福和快乐呢?“羊毛出在羊身上”,“解铃还需系铃人”,因此,只有人们自己不与自己为敌,不在心里自寻烦恼,保持乐观豁达的心境,与人为善、关爱他人,那么,久而久之,就会拨开云雾见天日,收获到友情、亲情、爱情,得到真正的幸福。

一个人若是自私自利的话,就会助长自己斤斤计较的性格,同时也会助长自己的坏心情。自私自利是人的一种意识活动,如果一个人染上这种坏的习性,那么,他就会朝一个错误的方向一直走下去。对于一个人来说,尽管那些自私自利的习性会比较顽固、执拗,但并非不可制止,只要他通过后天的训练,完全可以改变这种坏的习性。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意识自由和行动自由。有时,我们在意识支配下行动,会给自己带来荣耀,同时也会带来耻辱。到底是走成功之路,让自己荣耀,还是走失败之路,让自己收获耻辱,都取决于我们思考和行动的方式。如果我们心情豁达、乐观,我们就能够看到生活中光明的一面,即使在漆黑的夜晚,我们也知道星星仍在闪烁。因此,一个心境健康的人,就能自觉地摒弃那些肮脏的想法,不与邪恶者为伍,从而思想高洁、行为正派。我们自己也可能坚持真理、崇尚道义,也可能坚持错误、执迷不悟,这些都取决于我们自己。社会是人类自己创造的,它就属于我们每一个人,那些真正信奉真理、热爱生活、拥有快乐的人,才是这个社会真正的主宰者。

有一次,一位心情极为阴郁的人,到一位著名医生那儿看病。病人将自己的病历放到了医生桌上,医生看完后,抚掌大笑建议道:“你得的是心病,只要你爽快地开怀大笑,就可以将自己的病治好。我给你提一个建议,你去看看英国著名丑角格里马尔迪的表演。”病人十分痛苦地说道:“可是,我就是格里马尔迪本人啊!”看完这则故事后,我们不得不承认,有些事情就连道德家都无能为力,还得靠自身去调剂。

如果一个人总是烦躁不安、焦虑不已,胸口时常积压着抱怨的情绪,那么他们的这种不好的习惯,就会迁怒到周围其他人的身上,自然得不到别人的好感,幸福也就不会向他靠近。我们也时常能看到一些浑身带刺的人,与他们交往,自己也会“惹得一身骚”,久而久之,便没有人敢靠近他们。这些浑身带刺的人,他们从来不控制自己的脾气,往往对一件芝麻大小的事,也总是唇枪舌剑、不肯相让,甚至有时会拔刀相见,弄得身边的人下不来台。如此下去,他们就会觉得生活没有意思,心里总是产生各种莫名的担忧和恐惧,本来充满阳光般的生活,在他们心里,也会像光着脚走在荆棘丛中一样,时时担惊受怕、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理查德·夏普在其《书信与散文》中,说道:“有的时候,尽管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在有些人心里,也会像心里滋生了虫子一样,能给他们带来巨大的痛苦。‘一根头发,也能使一部大型的机器停止运转’,因此,快乐的秘密,就在于我们自己能有意识地发现生活的乐趣,愉快地处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琐碎的小事,这样一来,我们才能拥有一副好心情,同时才能抓住生活中的幸福。”

若是烦恼和痛苦出现在我们的意识里,我们尚且能战胜它们,但是这些沉重的精神负担要是落在我们心上,我们自己总有一天会被这副重担压倒。因此,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出现什么麻烦和痛苦,我们最好是勇敢面对,妥善处理。

有位年轻人总为一些琐碎的烦恼而痛苦,于是,他便写信向伯瑟斯求教。伯瑟斯在回信中,这样答复道:“我作为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给你一句忠告:满怀希望和信心大胆地前进吧!在生活中,无论发生什么事,你都要挺直腰板、勇敢前进!面对七彩纷呈、瞬息万变的生活,要知道‘识时务者为俊杰’,同时还要敢于和善于调整自己。对于一些善变和反复无常的人,你也许会认为他们很轻浮。是的,在某种意义上,你的这种看法是完全正确的,但是我希望你明白,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乘势而变乃是人的一种内在本性,也是我们适应社会的一种生存方式。如果一个人老是顽固不化,到了死角也不转个弯,又怎能驱除心中的积怨呢?毕竟,我们要想活下去,就无法离开生养我们的土地,就总要和泥土打交道,总要看潮涨潮落、花开花谢、世道沉浮、人事代谢,环境在变,社会在变,我们又怎能拘泥不变,自己折磨自己呢?我们要追求高尚、崇尚高雅的道德情操,但也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愉悦地适应变化,相反,我们更应该顺乎天道,随着春夏秋冬的变化而变化。如若不然,当秋冬已去,我们仍然不知道春天已来,万物已经复苏,自己的心却仍然停留在冰封雪裹之中,又怎么能重现生机、再生羽翼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伯瑟斯所说的这段话,对于那些精神苦恼、无法自拔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付不可多得的良药。

一个人的快乐和幸福,总是与自己的耐心如影随形,同时,拥有耐心,是一个人取得成功、获得幸福的先决条件。乔治·赫伯特说:“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耐心和毅力,才能成为一个履行职责的人。”据说,阿尔弗雷德国王便是一位十分具有耐心的人,因此,很多好运和幸福的事就总会光顾他。英国将领马尔伯勒说:“我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是因为我拥有乐观向上、沉稳平和的性格。有的时候,我们在战场上取胜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在于我们自己有多大的耐心。”当马尔伯勒被自己的同盟者压制时,他便给英国的财政大臣戈多尔芬写了一封信,说:“我们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但是现在更需要耐心地等待。”

即便在我们最为艰难困苦的时候,也要在内心里充满希望。哲学家泰勒斯说:“即便是那些一无所有的人,他们也时常充满着希望。”希望不仅是伟人们建功立业的支撑者,而且也是穷人的最好帮手。历史记载了亚历山大的一件这样的故事:当伟大的亚历山大成功地登上马其顿王国的御座后,他便把父亲遗留给他的大部分家产,都赠送给了他的朋友。伯尔迪卡便问亚历山大:“您把财产都分给了朋友,那您给自己留下了什么呢?”亚历山大笑着说:“我留下了最为珍贵的东西,便是希望。”

记忆属于过去,而希望代表将来,因此,无论多么甜美的回忆,与希望相比,都是陈旧的过去。在希望之母的呵护下,人类成就了许多崇高的事业。世界之所以能滚滚向前发展,是因为有了道德这个火车头的牵引,而希望却是这个火车头不可或缺的燃料。罗伯逊说:“即便在我们生命的尽头,也站着伟大的希望。”拜伦说:“如果没有希望,我们便不会有前途。我们大家都知道,过去已成为过去,过去只会存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只有希望才能引领我们的将来。因此,为了我们的希望,我们要敢于冲破一切阻力!而且,只有希望,才是推动我们努力向前的真正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