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品格决定成功
3592100000015

第15章 成功和幸福源自全身心的工作(2)

即使从最低级、最庸俗或者从纯粹个人享乐方面来讲,适当从事有益的劳动,也是完全有必要的,因为不劳动就没有资格享受劳动所带来的快乐。斯科特先生就常说:“即使当我们被雇佣的时候,当我们从事艰苦劳动的时候,我们也感到很幸福、很快乐,我们也常常能睡得相当酣畅。适当的休息、必要的休闲,这是人人都希望的,但这一份清闲必须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换来,只有通过自己的辛苦劳动所换取的安逸,才会让人感到舒适,才会使人享受到劳动之余的乐趣,也只有这样活着,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无限的幸福。”

在我们身边,确实有许多人因过度劳累而死亡,但有更多的人因自私自利、过度纵欲和无所事事而死亡。那些因过度劳累而使自己身体垮掉的人,一般来讲,都没有注意适当照顾自己的生活,忽视了自己的健康。倘若完全不顾及自己的生活和健康,而完全沉溺于过度劳累之中,可谓是杀鸡取卵、得不偿失,明智的人应当引以为戒。斯坦利勋爵在给格拉斯哥大学的学生演讲时,也曾指出:只有那些有规律地、协调地、能持续不断地努力工作的人,才不至于因无节制、无规律的过度劳累而损伤自己的健康。

另外,一个人生命的意义,绝对不能仅仅凭借他活了多大岁数这一标准来衡量,这种认为一个人活得越久,他生命的意义就越大的观念是极其不正确的,也是一种毫不负责的行为。因为,衡量一个人生命的意义,主要应该看他在有生之年都干了些什么,他对自己所干的事情有着何种兴趣,以及他所干的事情对社会有多大的价值。如果一个人干的事情越有益,他为之付出的精力和代价就越大,那么,他的生活就会越充实,他的生命也就越有意义。相反,那些一辈子无所用心、虚度年华的酒囊饭袋,也不过如同一根朽木苟延残喘于世罢了,这样的人即便年逾百岁,又有什么意义可言呢?

早期的基督教牧师都以亲自参加各种辛苦的体力劳动为荣,圣保罗就主张“不劳动者不得食”的观点。圣保罗的一生,都是靠着自己的双手辛勤劳作来养活自己的,他为自己能靠劳动而活着感到无比的荣幸,同时也为自己没有欠下别人一分钱而感到万般骄傲。当垒·波尼法斯到达英国之后,他一只手拿着福音书,另一只手还要拿着木匠用的尺子,时时刻刻准备着投身到劳动当中。后来,波尼法斯又从英国辗转到了德国,他营生的手段,还是靠着自己那门木工的手艺。路德也是一个这样的人,他一生干过许多活,比如从事园艺、建筑、钟表制造和车工工艺,但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他都相当的勤勉,总是凭着自己的劳动去换取面包。当纽伦堡的一位修道院院长送给路德一套车工工具时,路德在给这位修道院院长的信中,特意讽刺了不劳动的人,他说:“在钟表制造方面我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感到太高兴了。然而,与我付出劳动换来幸福所不同的是,撒克逊人总是醉醺醺的,他们总寄希望于别人告诉他们什么时候了,从来都不想着自己去努力劳动。但是,只要他们的杯中还有满满的饮料时,这些醉汉倒不会在意是什么时候了,也不会自找麻烦地去关心钟表、钟表制造商以及时间本身是不是还在正常运转。”

每当拿破仑参观优秀机械工业制品时,他总是对那些发明家表示深深的敬意,到了离开的时候,他也总要向发明者深深地鞠躬,以表示真诚的感激之意。有一次,拿破仑与巴贡贝夫人一同在圣赫勒拿岛参观,这时,有一些佣人挑着满袋子的货物走了过来,堵塞了道路。高贵的巴贡贝夫人满脸怒气地命令这些佣人们赶紧散开,不要挡着道路,拿破仑却马上插话道:“夫人,请你尊重这些挑夫。”在拿破仑心里,即便是那些地位最为卑贱的劳动者所从事的苦役,也对整个社会的幸福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应当给予尊重和敬仰。有句谚语说得好:“如果哪一个农民没有耕地,哪一个妇女没有纺纱织布,那么,就一定会有人要挨饿受冻。”

人们若能经常性、习惯性地从事一些有益的事业,就能收获到幸福和快乐。若是一旦离开了这种经常性的、有益于身心的劳动,人们就会百无聊赖、无精打采,从而导致精神萎靡不振,进而头昏眼花,神经系统紊乱不堪,久而久之,身体自然会莫名其妙地垮下来。卡罗林·伯瑟斯曾经用心良苦地告诫刚结婚的女儿路易莎:“你千万别向懒惰和无聊让步。当孩子们外出度半天假的时候,我自己也像白天的猫头鹰一样,无精打采、神情恍惚、单调乏味。年轻的妻子多多少少会感到生活有些单调、无聊、厌倦,但你千万不要陷进这种状态之中。战胜无聊和苦闷的最好办法,就是勤奋地工作,满怀信心地劳动,一个人一旦参加劳动,快乐自然就会来到你的身边,无聊和单调也会无机可乘,继而逃之夭夭。一个人勤奋地工作,愉快地劳动,总是去干这样或那样有益的事情,他就会摆脱苦闷,收获幸福。懒惰是魔鬼为所有伟大人物和小人物设置的陷阱,一旦掉入这个陷阱中,就等于落到了恶魔的手中,势必无法自拔,跌入万丈深渊。这是你祖父说的,我现在同样告诉你,因为这确实是至理名言。”

同样,人们从事一项固定的有益的职业,对一个人养成良好的身心也是有好处的。一个人从事固定的工作,不仅有益于心智的健康发展,而且对于修身养性也十分有益,而那些一辈子无所事事、浑浑噩噩的人,总是一天又一天地挨日子,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思进取,不想着有所作为,久而久之便养成了懒惰习性,难以自拔。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人一事无成地过了一辈子,那些原本蕴藏在他们身上的可以开发利用的智力资源,就这样白白地被他们浪费,葬送在他们亲手为自己挖掘的坟墓里。那些朝气蓬勃、充满进取精神的人,总是活得精神欢快,不仅充分利用了时间和精力,而且也能愉快地工作,愉快地休息,继而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又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这种既会工作又会休息的人,他们身上往往能折射出无穷无尽的道德力量,给人以巨大的感染力。对于生活本身而言,即便是那些单调乏味的工作,也比无所事事的无聊虚度要好得多。弗兰西斯·德拉克年轻时,被派到海上去工作,他的老板总是迫使他认真、刻苦地工作,然而他却以此为乐。英国著名学者、传教士富勒,在谈到德拉克先生时说:“德拉克年轻时所受过的这些严格的训练,已经深深地烙在他的心上,使得他能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地专注于工作,同样,这些严格的锻炼,也使得他的身体更为结实,意志更加坚定。”与德拉克一样,席勒曾经长时间从事日常的、机械性的车间工作,在回忆这段充实的工作时光时,他得意地说:“这种按部就班的机械性工作,使我养成了勤奋、专注、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并终身受益。”

法国著名画家格勒兹说:“打开幸福大门的钥匙,就是从事各种有益的职业劳动。”古往今来,无数著名人物的亲身经历,早已经证明了这一真理。法国新教神学家、古典学者卡佐本,在一位朋友的数次诚恳劝说之下,被迫离开工作,彻底地放松休息了几天。令朋友大惑不解的是,卡佐本享受不了这份清闲,随即又回到了工作岗位上,他说:“我宁可带病坚持工作,也不愿意无所事事地拥有这份清闲,倘若一个人什么事情也不干,那将是多么令人痛苦的事情啊。”

洛克哈特在《司各特传》里写道:很少有人能赶得上司各特的勤奋和专心致志,他一辈子扑在文学事业上,并且锲而不舍、笔耕不已。司各特精力过人、心境安详、举止得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即使将各个不同时代和不同国家的人加以考察,恐怕在那些极为突出的领袖式的人物中,也很难找到与司各特相匹敌的人;同样,即使在所有那些可以称得上文学天才的人里面,也实在找不出能比司各特更胜一筹的人。司各特曾经多次语重心长地教育自己的孩子们,要认识到勤奋对于一个人的极端重要性,勤奋能创造成功和幸福,也是奠基快乐和美德的基石。

在儿子查尔斯上学时,司各特在给儿子的信中说:“我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告诉你,劳动并勤奋地劳动,是人生一世的主要压力,也是主要的动力,没有劳动就没有现在生活的一切,没有锲而不舍的毅力,也就难以有所建树。农夫用自己额角的汗水换来甘甜的面包,富翁也只有在劳动中才能摆脱生活的厌倦和烦恼。因此,你要知道,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没有耕耘也就谈不上收获,不下苦功夫也就不可能学到本领。当然,在人类生活中,会有许多偶然性,也会有许多机缘,那些农夫播下的种子也可能被其他不劳而获的人偷割,但是无论是谁,都不可能掠走农夫因种植稻田所得到的经验,所以,只要我们劳动了、勤奋了,那些倒霉的、不幸的、厄运的事情,也难以从我们的脑子里偷走我们自己的知识。我劝你要大量而广泛地吸取各种各样的知识,用深厚的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只有这样,你的那些知识才会成为你将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即便心存歹心的人,也无法从你的头脑中夺走你的知识。这些你通过努力获得的知识,只有你自己才能享用它,别人是替代不了的。我亲爱的孩子,你一定要好好利用有限的时间勤奋学习,不断进步。你现在还年轻,有着年轻人的朝气蓬勃,你的脚步轻快、头脑灵活、接受能力强,这将是你一生中接受知识的最好时期,倘若错过了这段时光,你将来定会后悔莫及。所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春天没有播种,秋天就不可能有所收获。青年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浪费了这段时间,你就不可能有所作为,到了老年就不会被人尊重,如果你现在不觉悟,到了老年时再觉醒,那就为时过晚了。”

我们往往能通过一个人所喜爱的座右铭,窥探出这个人的性格和爱好。塞西在《医生》一书中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即要想了解一个人,通过了解其他人给这个人写的书信,就可以很好地了解这个人的性格、品格和为人,而这个人自己写的信倒很难反映出他的自身品质。我们可以从以下成功人士的座右铭里窥见一斑:司各特的座右铭,就是“一刻也不要闲着”;苏格兰历史学家罗伯逊最钟爱的格言是“没有知识就没有生活”;伏尔泰的人生格言是“生活就是工作”;自然学家拉西比德和作家普林尼都喜爱的格言是“生活就是观察”。除了这些名人自己喜欢的座右铭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名人身边的人对他们的评价,来了解名人的性格和品格,例如波舒衷在读大学的时候,学习十分勤奋刻苦,他的同学因此称他为“一头总在耕地的公牛”。我们也还可以通过名人为自己起的笔名,来了解名人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质,比如瑞典诗人斯杰伯戈,曾用过一个笔名来象征自己的奋斗历程,那就是“人生就是一场斗争”,同样,弗里德里克·冯·哈登堡也曾采用了和斯杰伯戈具有同样意义的笔名,那就是“生活充满了竞争”,因此,我们通过这两位天才人物所采用的笔名,就可以看出他们非凡的抱负。

劳动是对人的能力和纪律开展训练的老师,通过劳动,能活跃人们的思维,增强人们的组织纪律性,养成互相合作的习惯。由于人们在劳动中增强了技能,养成了合作的习惯,强化了纪律观念,这就为人们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一个人若是劳动,那比他无所事事要好得多,因为无所事事会使得他们变得呆滞、迟钝和懒惰,然而通过劳动,他们就能逐渐掌握各种各样的方法和技巧。不但如此,人们通过在劳动中学习到了竞争的自然规律,他们就会自发地节约时间、讲求效率;生活要有计划、有预见性;说话办事要理清思路、注意条理性,总之,人们只有通过实实在在的劳动,才能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由于人们在劳动中有了锻炼,一旦到了关键时刻,他们就能应付自如,那些平常训练出来的各种能力就能派上用场。此外,由于人们平常总在习惯性地坚持劳动,一旦有了空闲的时间,就可以以饱满的热情去享受这份清闲,享受这其中的快乐。

柯勒律治曾在《关于科学方法的讲演》时,深刻地指出:“如果说那些无所事事的闲散之人,是在消磨时间的话,那么,我们完全有理由说那些办事有条不紊的人,把时间融进了自己的生命当中。这些办事有条理的人,绝非仅仅靠着自己的感觉、知觉来做事,而是将时间看作一个确定的对象,用他们自己的良心去体悟、规划,从而合理地利用时间。他们往往不是从一般的时间观念上来看待时间本身,而是将时间赋予了灵魂和道德的人性素养,从而从道义上善待自己的这位朋友。他们觉得,如果浪费了时间,就如同亏待了朋友一样,会感到良心的谴责。因此,一个忠实而尽责的仆人,总是把时间和精力,有条理地运用在指定他干的事情上。在这里,时间在这位仆人手中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可以这么说,这位忠实的仆人是一位守时的人,但他却不能算作是一位视时间为有灵魂有心灵,从而在道义上善待时间的人,因为他生活在时间当中,而时间却没有生活在他的生活当中。这位仆人所经历的年年岁岁,正如准时到点的班车一样,每一次都有清晰的记载,比如他在某年某月干了什么样的事情,时间都为他列上了生活的清单,看起来,时间似乎与他同在,但他却从来没有从时间本身来考虑其更为深远的价值。

现实生活是人们最好的老师,它会有效地教会人们各种各样的方法。有效的工作方法,是人们通过与其他人在不断的接触中,慢慢体会、总结出来的。正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即使是一件再普通再寻常的生活小事,也能折射出许多生活的大道理。只要人们善于观察、体会、总结,哪怕是管理一个小家庭,也能从中发现或找到治理一个国家的大道理。因此,那些有能耐的家庭主妇,都是工作效率极高的人,正因为她们具有这样的品质,她们才能在生活与工作中妥善地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