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精神科医生话:自杀、妄想、抑郁、毒痴、酒疯
3585900000009

第9章 给精神病患者更多的关爱(1)

三例精神分裂症病人缓解后发生自杀的分析

例1:倪某,院号9—295,女性,23岁,未婚,大专文化,技术员。入院前三天耳闻人语,脱衣,胡语,用刀砍外婆,总病程半年而首次入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经三个月的治疗认识到用刀砍外婆不对,自知力大部分恢复,获显进出院。一直门诊服药,于两月后上班。工作期间出差到普陀山,经看手相人说婚姻线不清楚,顿感患此病已遭歧视,又有婚姻线不清楚,生活无望,暗自流泪,在单位跳楼身亡。死前称“爸爸是好爸爸,我解脱了”。

例2:张某,院号,9—303,女性,27岁,未婚,高中文化,工人。入院前一周卧床,打父,认为饭菜有毒,总病程2年而第二次入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经三个月的治疗,张某认为饭菜有毒、打父亲是不正常的,自知力大部分恢复,获显进出院。

一直门诊服药,两月后要求工作。然单位领导却将其原在市区工作安排在郊区联营厂工作,几次协商无望的情况下,认为患此病丢脸,被人看不起,在家中跳楼自杀。死前独自哭泣,将自己衣物理净,与父亲讲,“对不起,曾经打你,这是我不对”。

例3:顾某,院号12—74,女性,62岁,已婚,小学文化,工人。入院前十天认为饭菜有毒,骂人,不眠,总病程26年而第五次入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经四个月的治疗认识到想饭菜有毒、骂人是病态,自知力大部分恢复,获显进出院。刚出院几天,其夫遭车祸身亡,感到孤单,在家中跳楼身亡,死前对儿子讲,“老头子死了,我也不想活了”。

自杀是指个体蓄意或自愿以各种手段结束生命的行为。

精神障碍患者自杀的共同危险因素,其中包括“未婚、单身、寡后、家庭冲突、低社会经济地位或失业”。有研究表明,自杀危险的两个高峰期在住院后刚接受治疗的早期及出院后一周或三个月。该三例病人有未婚、有寡后、社会经济地位不高、均在三月内自杀,与文献报道一致,应引起临床重视。精神疾病患者的自杀率为一般人的6倍。这是由于精神疾病本身的影响,以及患精神疾病后遭受歧视和打击所带来的心理创伤,许多患者在病情缓解后自杀,因为忍受不了“疯子”标签带给他们的屈辱,非病态动机的自杀增加,病人受歧视,对残留症状久不消除而感到绝望,对长期服药感到厌烦,觉得一死白了的好。有两例病人感到患病后丢脸和被人看不起,工作困难,出现自杀,引以为戒,应加强心理治疗,改善认知,面对现实。自杀发生在精神分裂症好转阶段,使人不易察觉,难以防范。家属一般重视程度不够,认为病已治愈了,一切将走向正轨,而放松警惕。当病员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上遇到挫折、情绪低落时,没有引起思想上的高度重视,一旦患者自杀成功,家人则感到突然、惊讶;因为家人正沉浸在喜悦中,无法接受这一客观事实。Baechler认为精神分裂症病人在发病的时候不自杀,但当他们病情缓解,并知道自己是精神分裂症病人或者害怕成为这种病人时,希望回避这种命中注定的后果,于是自杀。此时再遇上生活事件,诸如恋爱、工作、家庭问题,“屋漏又遭连夜雨”,令其心寒、失望。据国内文献资料报道,精神分裂症中导致自杀最常见的是幻觉妄想,约占65%。其次是缓解期对疾病感到悲观,工作或婚姻受挫。患者认为长期住院给家庭经济带来巨大损失,生活困难,因患有精神病使婚姻难于完美解决,社会上一些人对精神病认识不足,对他们另眼相看,甚至歧视他们或给予人格上的侮辱,认为精神病是自己历史上的污点,对社会上的事物还不能适应,克服和抵制外来因素的能力差,导致消极情绪及言行而发生自杀。

自杀的心理机制,当一个人感到无法忍受痛苦、无法克服困难、极力想摆脱困境而又感到无能为力时,则易产生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对生活的绝望导致了自杀。自杀的动机:1.摆脱痛苦,逃避现实,可以是摆脱现实中的痛苦,也可以是逃避毫无希望的未来。2.呼吁或求助,想表明自己的不幸,希望得到帮助和同情。例1病人经看手相人说婚姻线不清楚,曾谈恋爱失败,感到寻找伴侣无望。例2病人对工作分配不满,产生被人歧视感,顿感前途渺茫。例3病人因夫遭车祸身亡而感到孤单无援,缺少老来伴。可见均失去生活勇气,回避现实。

自杀虽是保密的,但在自杀者身上总有“泄密的窗口”,常见先兆有:1.对自己关系亲近的人,表达想死的念头,或在日记、绘画、信函中流露出来;2.情绪明显焦躁不安,常常哭泣,行为怪异粗鲁;3.陷入抑郁状态,食欲不振,沉默少语,失眠;4.回避与他人接触,不愿见人;5.性格行为突然改变,像变了一个人;6.无缘无故收拾东西,呆视自己用过的东西,向人道谢、告别,归还所借物品,赠送纪念品,流露出对人世的无限留念。例1病人有暗自流泪,称“爸爸是好爸爸,我解脱了”。

然父亲仅理解为病情解脱了。例2病人有独自流泪,含情称“打父亲不对”,死前将自己衣物理净,然父亲认为是忏悔心情。

例3病人曾直言“老头子死了,我也不想活啦”,然儿子仅当作一讲了之,未予重视。自杀又称“寻短见”,“寻短见”就是一时想不通。如果此时医务人员和周围的人发现上述异常,给予心理治疗和因势利导劝说,正视现实,让他们知道重新安排工作、生活等问题上将会遇到困难,鼓励并激发病员战胜疾病和各种困难的信心,大力宣传精神卫生,使他们得到社会各方面人士的同情和帮助,及时解决其生活和经济方面的困难,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使他们感到组织和家庭的温暖,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或采取其他防范措施,渡过想不通这一关,自杀也就可能避免。

31例住院精神疾病患者使用日常生活用具自杀未遂的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31例住院精神疾病患者使用日常生活用具自杀未遂的原因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1999年至2011年住院精神疾病患者。运用自编自杀未遂登记表及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量表进行分析。结果:年龄低,文化水平低,无业下岗多,经济收入低,家人关心少。一月内发病5例(16%),吞异物为多18例(58%),不安心住院12例(38%),幻觉、妄想11例(35%),冲动控制障碍14例(45%),PANSS因子分均提示偏重。6例(19%)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SDS、SAS显示中度抑郁和轻度焦虑。抑郁发作和精神分裂症发生率26例(83%),与精神症状有关。结论:自杀未遂者中弱势群体多,与精神症状有关。早期住院患者与不安心住院患者易引起重视。

[关键词]精神疾病日常用具自杀未遂登记表自杀未遂。

精神疾病患者住院期间出现使用日常生活用品自杀未遂的情况,有时往往难以预料,应当倍加重视,早防范、早发现、早处理,对尊重生命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现对在我院住院期间31例自杀未遂患者的情况作一调查,并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999年至2011年住我院期间精神疾病患者自杀未遂,诊断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的诊断标准共31例。我们使用自编自杀未遂的登记表,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疾病种类、自杀方法及理由、如何急救等。对每个自杀未遂患者进行逐项询问并登记,采用PANSS、SDS、SAS进行精神状态评估,并整理、统计。

2.结果

2.1一般资料性别:男20例,女11例。年龄:24至57岁,其中20至30岁12例,30至40岁8例,40至50岁7例,50至60岁4例,文化程度:小学4例,初中23例,高中3例,大专1例。职业:

无业16例,下岗12例,退休2例,农民工1例。婚姻状况:未婚22例,已婚6例,离婚3例。经济状况:下岗工资12例,基本生活费16例,退休2例,无收入1例。家人关系:家人不关心15例,几乎不来会客、很少会客9例,经常来会客7例。

2.2病程与住院时间及住院次数1年以内3例,1年至5年7例,6年至10年8例,10年以上13例。1月内5例,6月内16例,6月至5年5例,5年至10年2例,10以上5例。1次住院10例,2次5例,3次9例,3次以上7例。

2.3发病时的精神症状幻觉、妄想11例,冲动控制障碍14例,PANSS因子分均提示偏重。抑郁6例,SDS、SAS显示中度抑郁和轻度焦虑。

2.4疾病种类精神分裂症20例,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6例,精神发育迟滞伴行为障碍2例,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2例,待分类精神障碍1例。

2.5用药情况非典型抗精神病药15例(48%),经典抗精神病药8例(25%),非典型与经典抗精神病药合用8例(25%)。

2.6自杀方法异物经口腔入胃18例(58%),其中吞硬币3例,吞螺丝钉、帽,钉子各1例,吞体温表2例(1例将体温表折断,水银吞下),吞筷子1例(筷子折断),吞汤匙1例,吞别针1例,吞衣裤上装饰品1例(小拉链、纽扣及金属装饰品),吞折断后的牙刷1例,吞环形针1例,吞钥匙1例,喝洗手消毒液1例,喝花露水1例,喝洗发液1例,器具割手腕6例(其中用牙膏壳2例,牙刷磨尖1例,养血饮空瓶敲碎划1例,眼镜架折断划1例,眼镜片划1例),勒头颈5例(其中床单撕成条状2例,单裤勒1例,裤子打结后在面盆架上上吊1例,保护中的患者将保护带解开后勒头颈1例),其他3例(其中用拖把撬窗跳楼1例,利用他人擦窗户时突然爬上床从窗口跳下1例,保护在长凳上突然向前用力跌倒在地1例)。

2.7自杀理由不安心住院12例(38%),抑郁6例(有1例久病被骂,1例炒股输钱被家人责怪),幻觉、妄想6例,消极观念2例,家人答应来探望结果未来2例,要求转病室未满足1例,爱人不让儿子会客1例,认为工作人员态度不好1例。

2.8发现方式被发现18例(58%其中发现躯体部位流血3例,通过监控录像工作人员发现被子隆起而知悉的1例,安全检查时发现少东西14例),自己主动诉说13例(41%)。

2.9如何急救住院剖腹手术取出汤匙1例,麻醉下通过胃镜取出3例(体温表、螺丝钉、筷子各1例),综合医院清创包扎5例,医院内消毒包扎3例,补液喝水2例,韭菜麻油吃后通便10例,勒头颈后及时解开5例,腰椎骨折睡硬板床2例。

2.10发现时间白天19例,晚上9例,凌晨3例(抑郁患者)。

讨论:本研究资料显示年龄20岁—30岁只占12例(38%),文化程度度初中23例(74%),无业下岗28例(90%),未婚与离婚25例(80%),缺乏家人关心23例(74%),该人群年纪轻,文化低,缺乏分析能力,经济社会地位低,缺乏社会支持系统,文献反映自杀的社会人口学特征,离婚、丧偶、独身、失业、贫穷、低文化水平自杀死亡率高。

资料显示,住院一月内发生5例(16%),主要是患者感到住院后无自由了,像是“坐牢”,感到绝望,心里急,头脑发热而冲动做蠢事。其中1例第二天趁量体温时将体温表吞下,称“心里急才做蠢事”。有研究表明自杀危险的两个高峰期在住院后刚接受治疗的早期及出院一周或三个月。半年发生16例(51%),患者认为一疗程三月到半年,在要求无法满足后则有威胁性的语言,直至冲动无法控制。其中1例世博会结束后由街道监护人未及时来领出院,从而错过了利用春运倒票赚钱的机会,遂将椅子上的螺丝钉卸下吞服。反映住院三月至半年的患者内心活动比较丰富,住院生活单调,有回归社会的想法。

资料显示,发病时幻觉妄想11例(35%),冲动控制14例(45%),PANSS的因子分均提示偏重。6例(19%)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显示抑郁中度,焦虑轻度。SDS和SAS显示中度抑郁和轻度焦虑。精神分裂症20例(64%),情感性精神障碍6例19%,精神疾病中自杀未遂发生率高可能与精神症状有关。治疗情况,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应用15例(48%),可见有主导趋势。

资料显示,吞异物18例(58%),均是日常生活用品。硬币3例,体温表2例,螺丝钉、螺丝帽、钉子各1例,可见硬币最易得手和操作,所以必须杜绝患者有硬币,必须要求每日晨间护理时,由专职护士做好病人床单及身体危险品的检查工作。对高危病人,注意体温表给患者时,即使人在身边,他也会将体温表咬断吞下,难以防范,所以必须从源头上根除。现我院改用电子体温表,此类现象未再有发生。必须检查门窗的牢靠度,以防被患者卸下和窗铰链被弄松。汤匙用餐时人需在场,用完后清点。至于衣服上的装饰品、环形针、牙刷柄折断后吞服,确实防范上有困难,但要树立防范意识,知道这类物品有这样的用途,在视野范围内看管。器具割腕类6例占19%,利用牙刷柄磨尖,饮料的空瓶不要给患者,牙刷、牙膏、镜架、镜片需要做特殊化处理,统一管理,换成树脂的,晚上护士保管,白天交给患者。勒头颈,保护带被患者解开则需要加强基本功训练,也是一项技能,与打针技术一样重要。交床单,单裤勒头颈,也是特殊的行动,需要高度重视。至于利用擦窗子使病人趁机跳窗,窗子不牢固。椅子需要固定方不会倒下,要从管理和坚固的防护设施上加强,从源头上不给患者任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