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身体语言密码(白金升级版)
3574100000003

第3章 头部的语言密码(1)

基本的头部姿势

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头部应该是灵魂门。想要洞察某个人的内心,首先要解读这门。从宏观上说,头部主要有三种基本姿势,

他们像本高深莫测的书,每一页都蕴含着丰富的含义。

抬头是人们基本的头部姿势之一,表示中的态度,在讲话继续的过程中,常常伴有手面部的动作,以表示细微的情绪变化。可能或者是思考,有时为了表现自己在认真听讲,

讲的学生常常抬头托腮,眼睛直面老师,露出如饥似渴的神情,以激发老师的讲课热情。如果头部高昂,突出下巴,眼睛稍稍上挑,则表示傲慢、权威和轻蔑。实际上因为高水平的睾丸激素造就了宽大的下巴,所以面部突出的下巴具有严肃性和侵略性。

歪头表示顺从。因为歪头时会露出易受攻击的脖子和咽喉部位,而且身体也会因此显得矮小,大大削弱了威严性和威胁性,给别人以轻松的优越感。这个动作可能源于婴儿时期的无助感,总是把头靠在父母的肩上,已获取安全感或者得以休息。在成人中,那些想表现自己卑微或对异性感兴趣时,常常采取歪头动作。据观察与男性相比女性更喜欢使用这个动作,因为温顺的女人似乎更招男人喜欢。

意大利曾进行了一项研究,他们通过对13到17世纪的油画作品中的歪头动作进行统计,发现那些高高在上的权威人物的画像很少歪着头,画像上频频出现歪头动作的往往是宗教人物或者小人物。另外,油画中女性的歪头画像要比男性高出三倍多,而且在近代的电影海报中,女性也喜欢歪着头,来表现自己柔弱、温顺的女性魅力。

低头表示否定、不满。当你进行演讲或者与人谈话时,如果发现听众低头,两臂交叉于胸前,那就表明有人对你的观点持否定态度,你需要及时调整,力挽狂澜。那些有经验的演讲者,在演讲之前会通过各种方式,做好让听众抬头的准备。因为观众低头时的产生的抵制情绪,会大大降低演讲的实际质量,也会影响演讲者的信心和情绪。现代流向的媒体互动,就是通过让观众参与其中,以避免低头带来的消极情绪。还记不记得,课堂上老师就经常利用这一招,以达到让学生们专心听讲的目的。

低头的同时扭转头部是英国人的一种问候方式,这一动作的雏形是中世纪时的脱帽礼仪。后来演变为低头时手触摸帽子,现在已经简化为扭头动作,并伴敬礼和以手触摸前额,以示问候和礼貌。

学会艺术的运用这三种基本的头部姿势,对与更好的处理日常事物、促进工作进步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积极意义。当自己消沉时,抬头挺胸,扬起下巴,或许就会重获昔日的雄心壮志;如果你是女性,优雅的扭头一瞥会使你魅力倍增;倘若你要开会或演讲,千万不要让你的受众低头,因为那将是你失败的标志。

点头的艺术

不容置疑,点头在世界大部分地区表示认同。有人认为点头从鞠躬的动作简化而来,因而点头带有恭顺的色彩,往往是下级对上级或者学生对老师。不过,有时候迫于权威,假装点头的现象也很常见,但是对于讲话者来说,好像没有多大影响,点头表达出来的认同感会极大的鼓舞讲话者,激发出他最大的说话欲望。

关于点头的来源,大部分人认为可能是人类的先天性动作。因为即使是先天性的聋哑盲人,也懂得用点头表示赞成。其他研究者也发现,即使是与世隔绝的澳大利亚土着部落,当他们第一次与欧洲白人碰面时也用点头表示同意。由此可以看出,这个动作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并且具有人类共性。从理论上说,有可能是人类先天性的动作。

那么为什么点头表示同意呢?大概没有人能正真讲清楚,不过,从鞠躬的角度来理解,还是有一定道理的。鞠躬在世界范围内,表示自降身份的谦恭态度,既然自降身份,当然是要顺从和恭维了,自然不能持否定态度,哪怕自己不喜欢。点头只是鞠躬的动作进行到中途戛然而止形成的,所以从含义上看仍然具有鞠躬的意味。

生活需要点头,正如我们需要被社会认同。据有关研究,在某人发言时,听众每隔一段时间向演讲者点头,每次点头以三次为宜,会极大激发说话者的欲望,他会比平时健谈三到四倍。另外,点头的不同节奏也蕴含着不同的信息。缓慢的点头表示聆听着对讲话内容极感兴趣,正在共鸣中细细回味。迅速的点头,表示自己已经不耐烦了,想让讲话尽快结束,自己去讲或者换其他人讲。点头是积极的表现。一个人在讲到某个话题时,常常会不由自主的点头,表达自己积极乐观的态度,聆听者见状像是受到传染,也会不由自主的点头,此时就表明,双方已经碰撞出共鸣的火花,而点头是谈话继续进行的润滑剂。

点头对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实现积极有效的沟通有积极意义。面对一个咄咄逼人的朋友,在初次见面时,假如你能对他飞扬跋扈的讲话,回应以友好的点头,哪怕当时你并不认同。这样能赢的别人的好感,对于以后的沟通会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当然,点头不是妥协和软弱,有时只是缓兵之计。有位朋友曾告诉我,在她上高中时,经常与同桌闹矛盾,最后忍无可忍,便去找老师诉苦,并要求调换座位。这位老师很懂得把握心理技巧,在朋友涕泪满面的诉说中,他一直假装站在她这边,并连连点头,表示赞同。等到朋友情绪稳定下来之后,这位老师才开始站在理智公正的裁判立场上,评论这件事,结果我的这位朋友既发泄了委屈又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就是点头认同的力量。

工作中良好的合作源于有效的沟通,在坚持自己立场的前提下认同别人是良好沟通的开端。千姿百态的世界,既然允许玫瑰花和紫罗兰散发出不同的芳香,就允许“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能得到别人的认同总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有时一个表明支持态度的点头就能给予对方极大的力量,也许在课堂上你的一个小小的点头,就会带给老师无限喜悦;而单位领导的对你工作意见的一个点头,则会激发你极大地工作热情。学会点头吧,它会给你意外的收获!

表示否定的头部信号

与点头相反,摇头表示否定的意思。将头水平的从一边转向另一边,向左与向右没有区别。常常表示“我不愿意”“我不会”“我不允许”

或者自己对某一问题的迷惑不解。这在全球范围内基本通用。

生物学家认为,摇头是人类降生到世界上学会的第一个动作。关于它的起源,有人认为是从婴儿拒绝奶头或其他食物的动作中演变而来的。婴儿在吃饱后,在面对大人送来的食物时,头一会儿扭向左边,一会儿又扭向右边,以表示拒绝,这就是现在摇头动作的雏形。

不过,世界上表示否定的身体语言并不限于摇头,仰头是一种特殊的说“不”方式。正如点头需要身体下倾,以表示卑微,仰头则是昂首挺胸,以表示否定。仰头没有摇头那样普遍,主要分布在希腊地区,被称为:“地中海式不”。但是人们在土耳其、意大利南部以及阿拉伯一些地区也可以看到这种别样的说不方式,这与希腊鼎盛时期的势力范围有关。意大利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在希腊曾统治过的意大利南部地区,人们仍用仰头说“不”,而以那不勒斯山为界的北部地区则使用摇头动作。

更有趣的是,仰头动作也不是说“不”的专利。在菲律宾、新西兰的部分居民以及埃塞俄比亚人则用仰头表达“是”。研究者认为,这也不足为奇。当人们完成一项艰巨的任务后,比如考试结束后,或者考试结果出来后,如果感觉不错或者名列前茅,会很自然的松口气,随后伴以仰头的动作,以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啊,是的,我成功了!”所以仰头就演变成了说“是”的含义。

另外,扭头动作在一些地区也表示“不”,只是将摇头动作改成了半摇头,不过,这与婴儿吃饱拒绝食物的联系似乎更紧密。

我们常说身体语言是无法为你圆谎的。假如你在赞美别人的时候,并非出于本意,那么你美妙的谎言就可能被你无意识的摇头戳穿。同样当你被人赞美的时候也要留心对方的身体语言,探探对方是否出于诚心。由于人们往往喜欢被认同、被接受、被理解,而摇头表达的含义恰恰与此相反,所以摇头的魅力远远不及点头。

彰显女性魅力的头部密语

恋爱中的女性最有魅力,她们总喜欢把自己打扮的花枝招展,楚楚动人,使人流连忘返。不过,真正的美是内在的东西,它源于一种气质,一种在你一笑一颦、举手投足间尽显优雅、充满智慧的气质,因而,女性不仅要在衣着、容貌上加以妆饰,更要在举手投足间塑造端庄。如果在头部下点儿功夫,距离这个目标或许就不太远了。

众所周知,女性天生是温顺的聆听者,女性的阴柔之美在这一点上尽得彰显。当孩子面对严肃的父亲无法开启心门时,母亲往往扮演善解人意的聆听者,使我们在温暖的怀抱品味被理解的快乐。也许是想继续从母亲那里寻找慰藉,但是年龄的增长,母亲的角色需要妻子来替代,所以寻找一位善解人意的妻子,成为男性的普遍追求。所以在寻找自己的白马王子时,静静的点头聆听是增加女性魅力的一大法宝。

抚弄头发是恋爱男女钟情的身体语言。有人认为那代表“身体靠近”,不过这一动作与仰面动作结合起来,是女性遇到心仪对象时发出的信号。当遇到心仪的人,长发飘飘的女郎会仰起头,使头发如瀑布般飞流直泄,一双玉手轻轻抚弄。此外,在抚弄头发的胳膊抬起的刹那,香水的气味会从腋下溢出,飘向心仪的王子,进而创造出一种暧昧的气氛。爱情的种子就这样在这种若即若离的香水味中萌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