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孩子素质教育:成长的智慧
3571400000015

第15章 能改正缺点(3)

那么,怎样教育孩子严于律己呢?给家长的建议如下:

1.家长要经常督促孩子要从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如孩子经常迟到,上自修课缺席,都是没有严格要求自己的表现。

2.家长要教育孩子主动积极地承认自己不严于律己的事,这样才能做一个有前途有出息的人。

及时改正孩子爱打人的毛病

与善人行善会使其更善,与恶人行善会使其更恶。

——罗曼·罗兰

赵江是江南某市英才学校高一年级的学生。他的父母都是国家公务员,家境比较优越。他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是班上的体育委员。但在寒假考试之前,他因与同学发生口角,便用水果刀将同学刺伤

在接受采访时,赵江对记者说:

“只要我学习好,犯了什么错都不是错,父母都不会责怪我。爸爸虽然跟我朝夕相处,其实他并不真正了解我。爸爸说人都是自私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自私是没有什么可值得谴责的。他们在别的方面不管我,就是要我做一个强人。他们说的强人,就是指不被别人欺负。他们帮不了我,因为他们不想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有时还会起反作用。他们认为,一个人只要聪明,成绩好,别人才会买你的账,成绩不好,别的地方做得再好,别人也不会把你放在眼里……”

近距离地与赵江接触,他给人的印象是机智、真诚和冷静。而且,他长得高大、英俊,看上去属于“很阳光”的那种少年。发生了这件事情后,他经过深刻的反省,感觉到了事态的严重。他说:“我不知道我是不是天生就很任性,反正从小到大,爸爸妈妈就是这样依着我的。他们认为男孩子任性是应该的,正常的。可能是任性造成了我的一种霸气,我的个头在班上最高,成绩也好,同学们都很服我。老实说,有时我心里真有一种满足感。爸爸妈妈送我到贵族学校是要我学习好,然后就是在外不要吃亏,不要被别人欺负。如果我吃了亏,被别人欺负了,他们肯定会认为我窝囊,没有用。记得我在上学前班的时候,有一次我带了玩具飞机去学校,小朋友们抢着玩,有一个小朋友玩着玩着居然不给我了。我急了,夺过飞机就朝他脑袋上刺去,把他的头刺出了血。家里赔了人家钱。我害怕死了,以为回家要被处罚。哪知道,爸爸妈妈并没有责备我。爸爸妈妈认为我没有被人欺负,懂得保护自已。我读小学三年级时打了同学,同学的家长找到我家里来,我爸爸向人家赔了不是。送走了人家后,他对我说,小子行嘛,懂得教训别人了。当时我不明白,为什么欺负了别人回来不受罚还得到表场。妈妈告诉了我道理,她说,到贵族学校里读书的孩子都很霸气,你要是不让别人怕你,你就会被别人欺负。后来,为了得到爸爸妈妈的夸奖,我在学校没打人也说打人了。爸爸妈妈开始还表扬我,后来发现不对,孩子怎么可能天天打人,他们一查发现我骗了他们……我是父母惟一的孩子,他们不宠我宠谁?只要我学习好,犯了什么错都不是错,父母都不会责怪我……他们对我很关心,生活上无微不至,我从小到大几乎没有什么心愿没有得到满足。在学习方面,他们从我小时就注意挖掘我的学习潜能,培养发现我的学习兴趣。我上一年级前,就去过全国十多个城市。有的地方,比如北京,是爸爸妈妈为了开阔我的眼界专门陪我去的。他们很耐心,很尽责,经常陪着我做作业到深夜。在这些方面,我的父母可能比别人的家长要做得好。但他们在别的方面则不管我,就是要我做一个强人。我的班主任老师曾说我在情商方面是不及格的,这也是我为什么历年来没有评上甲级生的原因。因此,我对我爸爸妈妈的评价也就很难说了,他们有的方面合格,有的方面不合格。我担心我将来在人格的发育上会出现问题。我有一个表叔在大学教书,他说我看上去像个大男人,其实不是这样,因为我内心自私和脆弱。关于脆弱,爸爸认为表叔胡说,因为爸爸从来没有看到我有任何脆弱的表现。但我知道,表叔的话是对的。爸爸虽然跟我朝夕相处,其实并不真正了解我,只有我知道我是多么外强中干……”

赵江的反思应该说是深刻的,他之所以发展到持刀伤人的地步,很明显,主要责任在他的父母身上。发生在赵江身上的悲剧,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应该是“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那么,怎样及时改正孩子爱打人的毛病呢?给家长的建议如下:

1.让孩子明白,打人是一种野蛮行为

父母要让孩子意识到,人与人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相帮助和爱护。经常打人的孩子是不会交上好朋友的。

2.观察孩子的习性,弄清楚孩子在什么情况下要打人

孩子打人的情况是千差万别的。比如,有的孩子在玩累了,不想再玩下去的时候,特别容易打人。这时,父母就应该在这种时候把孩子叫走,不让孩子再泡在孩子堆里。

3.让孩子换一种方法应付恼人的事情

恼人的事情可以用多种方式解决。比如,当孩子在玩自己心爱的玩具的时候,别的孩子可能过去抢他的玩具,孩子急了就会打人。这时候,家长应该教育孩子对抢他玩具的小朋友说:“这是我的玩具,让我先玩一会儿,等会儿我给你玩儿。”或者让孩子请求大人的帮助。

4.用说理代替武力

用武力解决冲突是不理智的。家长应告诫孩子不要用武力解决和小朋友之间的冲突。让孩子在碰到争执时,最好是和小朋友讲道理。

5.平静地对待孩子之间的冲突

如果孩子之间发生了冲突,父母一定要保持冷静,不要立即大声呵斥孩子,让他们停止争吵,更不能因为害怕自己的孩子吃亏而护着孩子。应该让孩子自己说清楚发生冲突的原因,然后让他们自己提出解决冲突的方法,或者为孩子们提出一些解决冲突的办法。当然,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双方都做出让步。

6.警告或惩罚

如果孩子打人的坏习惯老是改不了,父母就应该警告孩子,如果再打人,就将受到严厉的处罚。虽然这种方法不是很理想,但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让孩子学习养成自我检测的习惯

遇事要敢于问个为什么,错了也没关系,不要怕错,有错马上就改。可怕的倒是提不出问题,迈不出第一步。

——[当代]李政道

我所教的班有一位学生,在学习中便有一个良好的自测习惯。每当一个单元学完,她便首先自己根据单元检测的要求,进行一次自我选题,自我测试。自测之后,她便清楚地明白了自己本单元已掌握的和未掌握的新知识。明白了这一点,她的单元复习就有了针对性,结果,其学习成绩一直在全班处于第一位。比如在对说明文单元的自测中,她就根据单元提示,重点考察自己是否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掌握了说明文的顺序和方法以及对照和比较的阅读方法。通过自测,她知道了自己对说明顺序中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程序顺序都掌握得比较好,但对最适合于说明事物内在联系的说明顺序即逻辑顺序的运用,自己还十分差。知道了自己本单元学习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她再次认真复习,自学了本单元中运用逻辑顺序法进行说明的课文《古代的服装及其他》,进一步弄清了逻辑顺序在运用于写作说明文中的灵活性。如说明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既可先说明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再顺理成章地把由此原因所带来的结果摆出来,也可以先说出结果,给人一个悬念,让人总想知道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在哪里,再一一将其形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找出来。

记住,学习中养成对自己的自我检测好习惯,会使自己随时清楚明白自己好在哪里,差在哪里,。可以针对性地学习,事半而功倍。

立志做一个明明白白的人,方知道自己对在哪里,错在哪里,不足在哪里,失败在哪里,成功在哪里。自己完成的功课,自己作出的计划,自己做的作业,或是一日、一周、一段时间里,对自已做过的事进行冷静、客观的自我检测,是很有必要的。任何人都可以从自测中找出自己的优劣之处,成败之处,以利下一步将事情做得更好,更完满。

那么,怎样帮助孩子找出学业上的不足呢?给家长的建议如下:

1.让孩子了解自己

随时对孩子提出一些问题,看孩子是否能正确解答。若解答正确,证明孩子对应该掌握的东西已经掌握,回答错误,说明对应该明白的东西还没搞懂。这样,有助于孩子学有重点。

2.父母应了解自己的孩子

作家长的对孩子关心,应体现在方方面面,除生活之外。还应多了解孩子在学习上具体有哪些收获,把课本要求掌握的和已经掌握的,掌握的扎实程度如何?哪些还应掌握而没掌握,并就自己对孩子这些方面的了解提出问题,帮助孩子学会并养成自测的好习惯。

3.在孩子面前不做自大自傲者

父母自身,不应只要求孩子而不要求自己,对于孩子,不仅应爱护,还应会教育。正如高尔基所说:“爱护孩子是母鸡都会做的事。然而会教育子女,这就是一件伟大的国家事业了,它需要才能和广泛的生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