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四季养生药膳
3565400000003

第3章 四季养生总论(2)

(2)按制作方法分类

【焖】

此类药膳是将药物与食物同时放人锅内,加适量的调味品和汤汁,盖紧锅盖,用文火焖熟。

【煮】

此类药膳是将药物与食物放在锅内,加入水和调料,置武火上烧沸,用文火煮熟。

【熬】

此类药膳是将药物与食物倒入锅内,加入水和调料,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烧至汁稠、味浓、粑烂。

【炒】

此类药膳是先用武火将油锅烧热,再下油,然后下药膳原料炒熟。

【熘】

这是一种与炒相似的制作方法,主要区别是需放淀粉勾芡。

【炖】

此类药膳是将药物和食物同时下锅,适量加水,置于武火,烧沸去浮沫,再置文火上炖烂而制成。

【煨】

此类药膳是将药物与食物置于文火或余热的柴草灰内,进行煨制而成。

【蒸】

此类药膳是将药膳原料和调料拌好,装入容器,置蒸笼内,用蒸气蒸熟的。

【卤】

此类药膳是将药膳原料加工后,放人卤汁中,用中火逐步加热烹制,使其渗透卤汁而制成。

【烧】

此类药膳是将食物经煸、煎等方法处理后,再调味、调色,然后加入药物、汤汁,用武火烧滚,文火焖,烧至卤汁稠浓而制成。

【炸】

此类药膳是将药膳原料放人油锅中炸熟。

(3)按药膳作用分类

【治疗疾病】

此类药膳是针对病人的病情而制作的一种起治疗作用或辅助治疗作用的膳食。它通过长期服用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它的种类按其具体功能来分主要有:解表药膳、泻下药膳、清热药膳、祛寒药膳、消导化积药膳、补益药膳、理气药膳、理血药膳、祛痰止咳药膳、熄风药膳等。

【保健益寿】

此类药膳是根据用膳者的生理、病理特点而制作的一种属于药性平和、起增进健康和抗衰老作用的膳食。它主要是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和协调功能,从而达到促进发育、调理气血或抗衰延年的目的。可分为儿童保健药膳、妇女保健药膳和老年保健药膳。常用的药膳有:人参防风粥、参麦团鱼、虫草鸭子、燕窝汤、银耳羹、杜仲腰花、乌鸡白凤汤、血藤河蟹、小儿珍糕、芡实粥等。

【滋补强身】

它主要是通过调理脏腑器官组织的功能,使之协调,从而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目的。此类药膳是供无病但体弱的人食用。其主要包括:益气养血药膳、滋阴壮阳药膳及补肾、养肝、健脾药膳等。

药膳的养生禁忌

在目前临床应用的5000多种常用中药中,有500余种可作为药膳原料。这些药物在与食物配伍、炮制和应用时都需要遵循中医理论,使它们之间的作用互相补充、协调,否则就会出现差错或影响效果。因此,药膳的配伍禁忌,无论是古代和现在都是十分严格的。

(1)药物与食物配伍禁忌

一般用发汗药应禁生冷,调理脾胃药禁油腻,消肿理气药禁豆类,止咳平喘药禁鱼腥,止泻药禁瓜果。这些禁忌主要包括:猪肉反乌梅、百合、桔梗、黄连、胡芡黄、苍术;羊肉反半夏、菖蒲,忌铜、丹砂;狗肉反商陆,忌杏仁;鲫鱼反厚朴,忌麦冬;猪血忌地黄、何首乌;猪心忌吴茱萸;鲤鱼忌朱砂;雀肉忌白术、李子;葱忌常山、地黄、何首乌、蜜;蒜忌地黄、何首乌;萝卜忌地黄、何首乌;醋忌茯苓;土茯苓、威灵仙忌茶等。

(2)食物与食物配伍禁忌

猪肉忌荞麦、鸽肉、鲫鱼、黄豆;羊肉忌醋;狗肉忌蒜;鲫鱼忌芥菜、猪肝;猪血忌黄豆;猪肝忌养麦、豆酱、鲤鱼肠子、鱼肉;鲤鱼忌狗肉;龟肉忌苋菜、酒、果;鳝鱼忌狗肉、狗血;雀肉忌猪肝;鸭蛋忌桑椹子、李子;鸡肉忌芥末、糯米、李子;鳖肉忌猪肉、兔肉、鸭肉、苋菜、鸡蛋等。

(3)病人饮食禁忌

忌口主要包括两类:一是某种病忌某类食物。如:肝病忌辛辣;心病忌咸;水肿忌盐;骨病忌酸甘;胆病忌油腻;寒病忌瓜果;疮疖忌鱼虾;头晕、失眠忌胡椒、辣椒、茶等。另一类是指某类病忌某种食物。如凡症见阴虚内热、痰火内盛、津液耗伤的病人,忌食姜、椒、羊肉之温燥发热饮食;凡外感未除、喉疾、目疾、疮疡、痧痘之后,当忌食芥、蒜、蟹、鸡蛋等发风动气之品;凡属湿热内盛之人,当忌食饴糖、猪肉、酪酥、米酒等助湿生热之饮食;凡中寒脾虚、大病、产后之人,西瓜、李子、田螺、蟹、蚌等积冷损之饮食当忌之;凡各种失血、痔疮、孕妇等人忌食慈菇、胡椒等动血之饮食,妊娠期禁用破血通经、剧毒、催吐及辛热、滑利之品。

天人合一养生观

所谓的养生就是使人的生命得到保养的意思。四季养生是指根据季节变化,通过调养护理的方法,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中国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说:“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药物是时间,最好的食物是天然,最好的心情是宁静,最好的运动是步行。”

养生与健康的关系,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指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七十多岁的全国政协常委高占祥,前几年前额的头发都掉光了,可这些年头发又长了出来。很多朋友不解地问他:“您是不是有什么养生术啊?”高占祥幽默地说:“我没有什么养生术,却有自己的小动作。”他说多年来每天坚持多梳头的小动作。

如何维持人的身体健康并保持最佳的身心状态,已成为大家越来越关注的话题。如今,很多人都有一套自己的养生方法,到底怎样的养生方法最好又最正确呢?中国医学博大精深,是一代一代不断的累积下来的经验结晶。早在两三千年前,《黄帝内经》里面已经有一套很完整的养生学说散见于《素问》、《灵枢》等各篇,就像一个永远也挖不完的宝库,值得我们再三探索。

养生需要持久的坚持。养生一日容易,养生一年两年十年就难。养生关键在于有韧性,坚持成习惯。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四时养生作为中医传统养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调整人的心态,延缓人的衰老,提高人的寿命,必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天人相应的养生观

中国哲学,特别是道家追求天、地、人为一体的境界,即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一种养生境界,其核心思想是把人道与天道相融合,生命气机是两者相融合的桥梁。宇宙生命气机遵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负阴抱阳的原则,遵循无极而太极的程序。

中医养生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它强调天人一体,养生的方法随着四时的气候变化,寒热温凉,做适当的调整。中医认为,天地是个大宇宙,人身是个小宇宙,天人是相通的,人无时无刻不受天地的影响,同样的,天地的所有变化都会影响到人。比如,对于人类生存最为相关的莫过于自然界日、月、星辰以及四季的变化,月圆时,人的气血流畅,肌肤致密,外邪不易侵入;月缺时体内气血流行较慢,肌肤疏松,外邪易乘虚而人。若月缺时遇到急风暴雨,则人较易生病。

所谓的天人合一养生观实施起来并不是荆棘丛生,只要因时而变、阴阳平衡就可以了。春天的时候,早睡早起,迎接阳光;夏天多到户外走走,不可因为怕热就整天躲在冷气房里吹冷气;秋天天气渐渐转凉气候干燥,人的活动也必须收敛,渐渐减少;冬天时天寒地冻,应该晚睡晚起,避开严寒,最好躲在家里像动物冬眠,以保存阳气。

四季气候更迭、阴阳寒热变化都对人的生命活动有直接影响。欲得安康,必须对自然界周期性的四季变化作出相应的调节。根据四时气候的特点,人们总结出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秋养肺、冬养肾的五脏调养法以及“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经验,对于四季养生有着重要意义。

形神合一的养生观

形神合一是中医基础理论中重要的学术思想之一。形神共养是中医养生的重要法则,养形侧重于动,养神侧重于静。形神合一的养生观是尽享天年的关键。中医养生学强调清静养神,因为“心静可以固元气,百病不生,百岁可活”。之所以强调清静养神是因为神寓于形,形统于神。神伤则形伤,神亡则形亡。人体精神是由心神来主宰的,志、意、魂、魄皆归心神统辖,故有“心神乃形之大主”之说。因此,调养心神也就成为调摄形体的关键。

人体有三宝,一样不能少。这里所指的三宝是精、气、神,三者是不可分离的,它的盛衰直接体现人的生长、发育,以至衰老的状态。精,是生命之源,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各种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为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气乃精之所化,精为气之本。神,是指精神意识状态而言,是神志和生命活动之外观。有精则有神,神是五脏六腑、先后天精气与人体最高主宰活动的具体表现。它是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以及脏腑精、气、血、津液活动外在表现的高度概括。神的充沛需要有精和气这样的物质基础,精、气的充盈或匮乏可直接影响到神的作用。鉴于此,善养生者必须保养精气,达到精气神的协调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