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甘南宗教演变与社会变迁
3558900000030

第30章 甘南的基督教(1)

基督宗教产生于地中海东岸的西亚巴勒斯坦地区,后来逐渐传播到欧洲、美洲、亚洲、非洲。基督宗教的经典和教义具有极强的普世性,因而传遍了全世界。基督宗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基督教和其他一些小的派别,教徒人数据估计超过20亿,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大洋洲,其次是非洲和亚洲。

公元1世纪上半叶.基督宗教产生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一带,后来传播到希腊、埃及、意大利和法国等地。早期基督宗教是在犹太教内发展起来的一个支派。它继承了犹太教的一神论思想。逐渐与东方多种宗教和古希腊的哲学思想相融合,最后从犹太教中完全剥离出来,形成了独立的教义体系。基督宗教开始遭到罗马皇帝的迫害,后来被罗马统治者加以控制和利用,并于公元4世纪将基督宗教定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公元5世纪罗马帝国分裂之后,基督宗教也逐渐分化为以罗马为中心的西方教会和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方教会。经过长达600年的明争暗斗,最终在1054年正式分裂,东方教会称为“正教”,俗称“东正教”;西方教会称为“公教”,俗称“天主教”。15世纪末期,欧洲封建社会即将崩溃,作为封建社会精神支柱的天主教会也发生了危机。在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中,产生了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新教.通常称为“基督教”。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新教内部不断分化,出现了许多派别。后来伴随着欧洲殖民主义的向外扩张,基督宗教传播到美洲,随后又传播到亚洲、非洲,于是基督宗教便成为世界性的宗教。

基督宗教的正式经典是《圣经》,包括《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基督宗教的教义主要是:宇宙间有一个“全智、全善、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上帝.它创造了天地万物,主宰着整个世界;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在上帝面前犯了罪(即“原罪”),因此,人类要受到惩罚;上帝为了拯救世人,差遣独生子耶稣降世.并在十字架上献身,用自己身上的血来洗净信徒的罪(即“赎罪”);世上充满了罪恶,将来基督要从天降临,审判活人和死人,信教者将进入天国获得永生,不信教者将被投入地狱永受惩罚。基督宗教把《旧约全书》第5章中的“摩西十戒”定为教规,这十戒是:1.除上帝外,不可有别的神;2.不可崇拜偶像;3.不可妄称耶和华上帝的名;4.六日勤劳作工,第七日守安息;5.当孝敬父母;6.不可杀人;7.不可奸淫;8.不可偷盗;9.不可作假证陷害人;10.不可贪人一切所有的。

基督宗教节日繁多.主要有四个:1.圣诞节,纪念耶稣诞生的节日,一般在每年12月25日。2.复活节,纪念耶稣复活的节日,时间在每年过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3.受难节,在复活节前的星期五,是纪念耶稣在十字架上受难的节日。4.圣灵降临节,据说耶稣复活后第40天升天。第50天派遣圣灵降临。于是门徒领受圣灵开始传教,因此这个节日的时间是在复活节后的第50天。

)第一节基督宗教传入古代甘肃的历史

基督宗教先后四次传人中国,在这四次传播过程中,甘肃同样都有基督宗教传教活动或多或少的记载,基督宗教对甘肃社会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一、唐元时期基督宗教在中国的传播

(一)唐朝时期景教的传播

基督宗教聂斯托利派在唐太宗贞观九年(635年)第一次传人中国后,当时被称为“景教”,唐太宗下令在“义宁坊建寺一所.度僧廿一人”。唐高宗时就已经发展到“法流十道,国富元休。寺满百城,家殷景富”。在武则天统治时期,由于佛教徒对她夺权立有大功,因而佛教得到大力扶持,景教和其他宗教一同遭受了厄运,受到了压制和打击。到了唐玄宗时期,根据景教碑的叙述,唐玄宗曾命令他的五个兄弟到景教寺设立神坛,并对已经毁坏的寺院进行维修。在公元742年,他命令高力士把过去五帝(即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唐中宗和唐睿宗)的画像安放在景教寺供奉,并且用送来的一百匹丝绸装饰画像。后来唐玄宗又亲自为景教寺题写了楹联和匾额.把圣笔题词悬挂在寺院的门楣上。这一时期还来了一位新主教估和,唐玄宗召集景教士罗含、普论等17人与新来的传教士一同到兴庆宫“修功德”(就是现在的“做礼拜”)。唐初一般称景教寺院为“波斯寺”,唐朝天宝四年(公元745年)九月,唐玄宗因其教来自大秦,特地下诏“其两京波斯寺宜改为大秦寺。天下诸府郡置者,亦准此”。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肃宗仍然对景教给予保护和支持。

“于灵武等五郡重立景寺”(见景教碑,以下同)。当时景教僧人伊斯开始为唐朝平乱效力,郭子仪担任北方讨伐使时,伊斯作为他的副职出征,“为公爪牙,作军耳目。能散禄赐,不积于家”。唐代宗也对景教表示好感,在自己的诞辰“颁御馔以光景众”。唐德宗也在治理天下的同时“惟新景命”,对景教还是很敬重的。在德宗建中二年(781年),由景教僧人伊斯出资,他的儿子景净撰写碑文在长安立起了“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来纪念伊斯并且对基督宗教聂斯托利派在唐朝将近150年(635—781年)的传教历史进行总结和歌颂。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的灭佛打击了佛教势力的恶性膨胀,同时也牵连到景教,“天下毁寺四千六百,招提、兰若四万。籍僧尼为民二十六万五千人,奴婢十五万人,田数千万顷,大秦、穆护袄二千余人”。经过这次政治打击,景教受到很大的挫折。

经过这次打击之后。景教并没有绝迹。唐朝末年黄巢攻入广州后杀死过十二万异教徒,“他首先进军坎府(即广州)……最后他成为这个城市的主人……不算被杀死的中国人。只是回教徒、犹太人、基督教徒和祆教徒惨遭杀害者竞达十二万人,他们是住在此城经商的。此四个教派遇难者的准确数字是能够知道的,因为中国人是按人数对这些外国人征税的”。直到北宋初期.中国史籍中再也没有关于景教的记载了。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7年),一位名叫那及兰的基督宗教聂斯托利派传教士,奉聂斯托利派大主教的命令和另外五名传教士来中国整顿教会。公元987年他们回去报告说:“中国之基督教已全亡,教徒皆遭横死,教堂毁坏。情感之中,彼一人外,无第二基督教徒矣。遍寻全境,竟无一人可以授教者,故急归回也。”可以说从此以后,中原内地已经没有景教的传教活动和景教徒了。

(二)蒙元时期“也里可温”的传播

自从唐朝末年以后,景教逐渐在中原地区销声匿迹了,但在我国西北地区仍然存在。“唐宋之间在新疆省的东北部,高昌国方面有景教徒的存在,这是徵之德国探险队所带来此地方出土文件而略可了解。”

蒙元时期基督宗教沿“丝绸之路”东来.并在蒙古族的汪古等部落流传,当时称“也里可温”。蒙古兴起后发动西征,大批被俘或裹胁的西亚、东欧的基督宗教教徒随蒙古军队东返,充任官员、将士、工匠或驱奴,分散居住在全国各地。史书上有许多关于也里可温的记载:“中统三年三月己未,括木速蛮、畏吾儿、也里可温、答失蛮等户丁为兵。”“天历二年三月丁丑,僧、道、也里可温、术忽、答失蛮为商者,仍旧制纳税。”元朝的也里可温分布在金国各地,蒙元皇室中就有人信仰。巴尔·希布拉斯曾记载克烈部人11世纪之初皈依于基督教,伯希和又考证基督教之所以传播到成吉思汗的家族.乃是因为与克烈部通婚的缘故。蒙哥、忽必烈和旭烈兀三人的母亲唆鲁忽帖尼别吉就是克烈部王罕的一个侄女,她是拖雷的一个妃子。

当时元朝的基督宗教信徒主要分成两派:聂斯托利派和天主教圣方济各会。方济各会于公元1209年由意大利人方济各(1181—1226年)创建,受到罗马教皇英诺森三世的批准。他们提倡过清贫生活,穿着破衣烂衫,托钵行乞,会士间彼此互相称“小兄弟”,效忠教皇,反对异端。蒙古西征后东西方交通畅通,方济各会士纷纷来到中国。元朝把基督宗教两派统称为“也里可温”,元代对也里可温的管理在中央设有崇福司、秩二品,掌领马儿(主教)、哈昔(僧侣)、列班(司铎和修士)、十字寺祭享等事宜,地方设也里可温掌教司72所,由此可见,也里可温在全国分布之广。也里可温户与佛、道、答失蛮(伊斯兰传教士)一样。优免差发徭役。但是元朝灭亡后,也里可温又像唐朝“会昌灭佛”后一样.很快就灰飞烟灭了。

国内外学者对元朝灭亡后景教在中国很快湮灭多有探讨,朱谦之先生总结中外学者拉图累特、佐伯好郎等的观点,综合得出的主要原因很中肯,元代景教的衰亡主要还是经济原因。其次则有政治的与文化的原因,即经济上受伊斯兰教信徒的经济压迫而困穷,在政治上受蒙古族的政治压迫而趋于衰弱.在文化上受天主教的思想压迫而被同化.这三大原因便导致了景教在中国和世界的灭亡。

二、唐朝时基督宗教聂斯托利派在甘肃的传播

在基督宗教先后四次传人中国时,甘肃也经历了同样的过程。早在唐太宗贞观九年(635年)时,基督宗教的聂斯托利派传教士——叙利亚人阿罗本来到长安,着手翻译经典。三年后,唐太宗经过了解后认为此教“济物利人,宜行天下”,下令公开传教,当时称为景教,所建寺院称为“波斯寺”,在唐玄宗天宝四年(745年)改称“大秦寺”。由于景教传教士在东来西返的旅程中,沿着丝绸之路前来必须经过甘肃大部分地区,沿途传播景教是很自然的事情。因此就有学者认为:“贞观九年阿罗本已在政府欢迎下,公然人京觑帝。阿罗本未人长安前,其本人或其他景教士必已有逗留于长安之西新疆、甘肃一带者。”而且景教开始就奉唐太宗的谕旨传教,最先必定从当时唐朝的统治中心——关中地区为重点开始传教,而甘肃的东部地区接近这个传播中心,所以唐朝时景教在甘肃传播有一定的必然性。

景教在传入唐朝都城长安前肯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传教效果,产生了相当大的社会影响,这从唐太宗对阿罗本到来的重视程度可以看出来,“贞观九祀,至于长安。帝使宰臣房公玄龄,总仗西郊,宾迎入内。翻经书殿,问道禁闱。深知止真,特令传授”。由唐太宗派高级官员携仪仗队去郊外“宾迎人内”。给予礼遇和支持,后来又让他在宫殿里译经,在内廷中布道。并下诏准许他在京城建造大秦寺、于诸州各置景寺,崇阿罗本为“镇国大法主”。如果景教没有在中国西北边境地区或者在西北国境之外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唐太宗也不会轻易举行引人注目的高规格礼节来接待他。因此有人说:“贞观九年以前.阿罗本必定在长安以西,中国边境线上,早就展开活动,并且一定是很有成就,深为人民悦服。然后有人报告太宗,才会有那样隆重的接待。”

景教传人甘肃的直接证据是20世纪初在敦煌石室中发现的两种唐朝的景教文献,即《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和《大秦景教大圣通真归法赞》。前一部经卷末尾署名:“开元五年十月二十六日,法徒张驹传写于沙州大秦寺。”后一部经卷末尾署名:“沙州大秦寺法徒索元,定传写教读,开元八年五月二日。”众所周知,“沙州”即敦煌,“大秦寺”则是当时对景教教堂的特称。据此判断,最迟在唐玄宗时,甘肃的敦煌就已经建有景教的教堂了。

唐武宗灭佛,祸及景教,景教逐渐在包括甘肃在内的中国销声匿迹。

三、蒙元时期基督宗教再度传入甘肃

元代基督宗教聂斯托利派,即景教又一度传入,当时称“也里可温”。关于“也里可温”一词的含义,部分学者认为它源于叙利亚语“阿罗诃”,意为“上帝”;有人认为它是蒙古语“伊噜勒昆”,含义是“有福分的人”:还有人主张该词的含义是“拥有特权之人”,是蒙古语,说法不一。

也里可温因沿丝绸之路而来,所以甘肃一定也有传播。马可波罗在其游记中对甘肃的敦煌、酒泉、张掖和武威记载:“沙州:……有少部分聂斯托里派基督教徒和回教徒。肃州:……也有少数是信仰基督教的。甘州:……也有一部分基督教徒和回教徒.基督教徒在该城建筑了三座宏伟壮丽的教堂。西凉州:……也有一些回教徒和聂斯托里派的基督教徒。”当时在甘肃河西走廊的四个重镇里都有也里可温信徒。甘肃的其他地方也可能有基督宗教信徒活动的踪迹,按照公元893年大马士革城主教艾利雅斯所作的聂斯托里派主教驻节表,共计有13个教区,唐朝与回鹘境内没有设立教区。到了13世纪中叶。主教驻节表增加到25个,其中包括唐兀(即西夏,今陕甘西北)、汗八里。可见在宋朝末年,甘肃又成为基督宗教聂斯托利派活动的地区。

《元史》卷十五记载掌管也里可温的崇福寺曾经“省并天下也里可温掌教司七十二所”,根据日本人佐伯好郎考证,位于今天甘肃境内的地点有沙州、甘州、肃州、兰州、临洮和凉州,其中沙州既是当时的一个主教区。又是现在发现景教遗物的地区。在元代甘肃境内的景教信徒和景教寺院已经遍布大半个甘肃,可以说这时甘肃是景教的一个重点传播区,从寺院数量上来看,甘肃(不包括宁夏和青海)占省并全国也里可温掌教司72所的1/12,可见它对景教的发展具有相当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