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建筑知识
3556100000060

第60章 抗震鉴定

对处于地震区的建筑物来说,在加层改造之前首先必须进行抗震鉴定。我国的第一部抗震设计规范是1974年正式实施的,在此之前的绝大部分建筑未考虑抗震设防。之后,有些地区因设防烈度的提高,而使原有按较低烈度设防的建筑,可能不满足相应的抗震要求。多年来的震害实例表明,对现有建筑进行抗震鉴定,并对不满足抗震要求的建筑采取适当的抗震对策,是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途径。如在80年代,襄樊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而在1992年发布的第三代地震区划图中,其基本烈度为7度。地处襄樊市中心医院内的门诊楼设计于1980年,由于地区小震不断,并偶尔伴有中震,使得这栋门诊楼的墙体均有不同程度的裂缝。在对这栋门诊楼的增层改造中,我们首先按7度的设防标准对该房屋进行了抗震鉴定。依据《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鉴定标准》(TJ23-77),发现确有部分墙体不符合抗震要求,于是我们首先采取措施,对不符合抗震要求的墙体进行加固。

具体加固方法如下:首先对原墙损坏或酥碱较严重的部位进行局部地区清除、修补,对原墙强度较低、粘结不牢的粉饰层、青苔、油毡、油污部位铲除,并用钢丝刷和压力水冲刷干净,铲除原墙勒脚,对一般清水墙冲洗干净,然后原墙刷水泥砂浆一道。外墙采用150号水泥砂浆层加固,厚度40mm,双向配Φ@150钢筋网、钢筋外保护层10mm,钢筋Φ8环氧树脂砂浆锚杆与墙体固定,加固层自室外地坪下800mm至层面挑檐入;内墙清除原墙 面抹灰,采用150号水泥砂浆加固,300mm厚,双向配Φ6@150钢筋网,用“S”筋使双面钢筋连接,且与墙体锚固,间距800~1 000mm,梅花型布置。纵向钢筋的锚固、搭接长度和构造,同时满足现行有关规范的要求。当钢筋的横向或纵向遇有门窗口时,将钢筋垂直墙面沿洞边弯成90度直钩加以锚固;水泥砂浆分层抹至设计厚度。该房屋加固增层改造4年多来,使用情况良好,未再出现墙体裂缝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