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建筑知识
3556100000051

第51章 结晶与堵塞

CCCW防水涂料具有的渗透-结晶作用是该类材料区别于其他防水材料的最大特点。但结晶的抗渗作用又体现在哪里呢?

曾经有人作过实际观察:有一条渗水裂缝,起初1d的渗水量为100mL左右。1年后发现,1d的渗水量减少到10mL,只有1年前的1/10。其原因是,水泥石通过内部自身产生结晶,逐渐密实了裂缝,说明水泥石具有自闭能力。

笔者也作过具体观察:在上海某大厦,地下室顶板因开裂长期挂珠滴水,裂缝开口约0.3~0.4mm。滴水量5~6滴/min(少则2~3滴/min)。沿裂缝有10cm宽的潮湿带。施工时考虑到裂缝开口的宽度在CCCW防水涂料允许的自愈范围内。因此,没有开凿堵漏槽,只是用钢丝刷清除裂缝周边浮灰,先用快速堵漏剂干粉擦抹滴水处(起临时吸水、止水作用),然后,在CCCW防水涂料干粉料中加入适量快速堵漏剂,配制成早强型防水涂料涂抹施工。设计涂料初凝时间为7~8min,在裂缝周围作涂抹施工,涂层宽15cm左右,平均厚度为1mm。初凝后,裂缝又逐渐恢复滴水,但滴水略有减缓。第3d观察,15cm宽的防水涂层沿裂缝中心大约有5~6cm宽的潮湿带,挂珠的密度有所减小,水滴中出现白色浑浊物。第7d观察,原来5滴/min的挂珠,变成每5~6min滴一滴水,水珠中白色浑浊物明显增加。第10d观察,潮湿基本消失,但沿裂缝呈一条暗黑色带,宽2~3cm。个别部位仍有挂珠,但地上已没有滴水痕迹,水珠被白色结晶物包裹,水珠呈现完全浑浊液。第15d观察,涂层表面基本全部泛白,没有发现返湿现象。曾经渗水严重的地方,留下白色的挂滴物,用手触摸有一定强度。但易碎,碾开呈粉状。

此外,通过观察发现,出汗一样渗漏的湿基面用CCCW做防水处理后,0℃以下的环境,一般需要25~30d才能达到基面基本表干;10℃以上的环境,一般需要20~25d基面基本表干。20℃以上的环境,需要15d以上。30℃以上的环境,需要7~10d。时间最长的,环境温度在-5℃左右,32d后基面才完全表干。

由此可见,结晶堵塞的抗渗作用是逐渐形成的。同时还受环境温度、渗水量的影响。在局部渗漏的区域,如细小开裂缝、蜂窝结构、水泥石局部抗渗能力下降的地方,结晶能提高局部的抗渗能力,使局部的渗漏得到自愈。这表明,局部的细小裂缝、毛孔被结晶物所“堵塞”了。

以上现象说明,水泥石虽有自闭能力,但自闭作用相当缓慢。通过CCCW防水处理,不但有效提高了水泥石的自闭能力,而且极大地缩短了自闭时间,在短期内就能使渗水的孔缝得到堵塞。渗透是结晶产生的前提,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逐渐起堵塞作用;堵塞则是结晶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由此可见,GB 18445-2001标准规定的一次和二次抗渗的2个28d,其实也就是渗透→结晶→堵塞的时间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