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换个角度读资治通鉴
3554500000056

第56章 实现自我之途(4)

建武四年(公元28年),隗嚣派马援前往成都观察公孙述的情况。马援和公孙述是同乡,关系很好,他以为到达之后,公孙述一定像平时那样和他握手言欢。但公孙述让许多卫士排列在殿阶下,戒备森严,然后请马援进入。行过交拜礼之后,公孙述让马援出去,到宾馆休息。公孙述在宗庙中召集百官,用绣着鸾鸟的旗帜、披头散发的骑士作前导,开路清道,实行警戒,礼仪祭品及百官的阵容十分盛大。公孙述准备封马援侯爵,任命当大将军。马援带领的宾客们都乐意留下来。马援向他们解释说:“天下胜负未定,公孙述不懂得吐出口中的饭,奔走迎接有才干的人,与他共同图谋成败的大事,他反而注重繁琐的小节,就像一个木偶人,这种人怎么能够长久留住天下有志之士呢?”因此告辞返回,对隗嚣说:“公孙述不过是井底之蛙罢了,却妄自尊大!我们不如一心与东方的刘秀往来。”

后来,隗嚣派马援带着给刘秀的信到洛阳去。马援初到,等了很久,中黄门引进。刘秀在宣德殿南面的廊屋里,只戴着头巾,坐在那里,笑迎马援。刘秀对马援说:“您在两个皇帝之间游历,今天见到您,令人非常惭愧。”马援叩头辞谢,于是说:“当今的天下,不但君主选择臣子,臣子也选择君主。我和公孙述同是一县的人,自幼关系很好。我前些时候到成都,公孙述让武士持戟立在殿阶下,然后才接见我。我今天远道而来,您怎么知道我不是刺客或奸恶的人,而这样平易地接见我!”刘秀又笑着说:“您不是刺客,不过是说客罢了。”马援说:“天下大局,反复未定,盗用帝王称号的人不计其数。今天我看见您恢宏大度,和高祖一样,才知道自有真正的天子。” 刘秀派人持符节送马援回到陇右。

回去以后,隗嚣和马援一同睡觉、起床,询问东方的情况。马援说:“先前到朝廷,刘秀接见我有数十次。每次接见,都在一起闲谈,从晚上一直到天亮。他的聪明才智,勇气谋略,不是他人所能匹敌的。并且心胸开阔,坦率真诚,无所隐藏,豁达而注重大节,和汉高祖很相像。他博读经书,政事处理得条理清楚,前世的帝王没人能够和他相比。”隗嚣说:“你认为他和汉高祖相比,怎样?”马援说:“不如。高祖没有什么可以不可以,而当今皇上喜好处理政务,行动符合规矩,又不喜欢喝酒。”隗嚣感到不高兴,说:“要像你说的那样,皇上反而比高祖更高明了!”

马援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也是当之无愧的智者。当时最有势力的三股力量中,割据陇西的隗嚣是他的同乡,对他信任无比,言听计从,而占据蜀中的公孙述则是他的同学,待他也是殷勤无比,许以封王。可他认为这两人都不会成气候,偏偏投向了素不相识的刘秀。刘秀初见他时,很谦虚,说:“卿遨游二帝之间,见到你令我自惭形秽。”马援说出一句既令后人惊讶、也为后人佩服的话,他说:“当今之时,并不只是君选择臣,而臣也要选择君。”这话有些离经叛道,但很有些现代味道。真正有才华的人信奉的是“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侍”,不幸的是很多人为了工作和职位,把身都卖了;更有甚者,把灵魂也卖了。

12.黄巾起义

东汉末年汉王朝外戚、宦官争权,买卖官爵,朝政日渐腐败,东汉与西羌的战争历时数十年耗资达400亿。加上地方豪强大量的兼并土地,农民民不聊生。多次爆发过小规模的起义,但均遭到东汉王朝的无情镇压。在这样的背景下张角组织了这场黄巾起义。

钜鹿人张角信奉黄帝、老子,以法术和咒语等传授门徒,号称“太平道”。他用念过咒语的符水治病,先让病人下跪,说出自己所犯的错误,然后喝下符水,有些病人竟然就此痊愈,于是,人们将他信奉如神明。张角派他的弟子走遍四方,不断诳骗引诱,十余年的时间,信徒多达数十万,青州、徐州、幽州、冀州、荆州、扬州、兖州和豫州等八州之人,无不响应。有的信徒卖掉自己的家产,前往投奔张角,他们塞满道路,尚未到达而死在途中的也数以万计。郡、县的官员不了解张角的真实意图,反而讲张角教民向善,因而为百姓所拥戴。

太尉杨赐当时正担任司徒,他上书说:“张角欺骗百姓,虽受到免除罪责的赦令,仍不思悔改,反而逐渐蔓延扩张。现在,如果命州、郡进行镇压,恐怕会加重局势的混乱,促使其提前叛乱。应该命令刺史、郡守清查流民,将他们分别护送回本郡,以削弱张角党徒的力量,然后再诛杀那些首领。这样,不必劳师动众,就可以平息事态。”恰在此时,杨赐去职,他的奏章遂留在皇宫,未能实行。马徒掾刘陶再次上书,重提杨赐的这项建议。灵帝对这件事很不在意,反而下诏让刘陶整理《春秋条例》。

张角设置三十六个方,方犹如将军,大方统率一万余人,小方统率六七千人,各立首领。他宣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并用白土在京城洛阳各官署及各州、郡官府的大门上都写上“甲子”二字。他们计划,由大方马元义等先集结荆州、扬州的党徒数万人,按期会合,在邺城起事。马元义多次前往京城洛阳,以中常侍封、徐奉等人为内应,约定于次年的三月五日,京城内外同时发动。

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春天,张角的弟子济南人唐周上书告密。于是,朝廷逮捕了马元义,在洛阳用车裂的酷刑将他处死。灵帝下诏,命令三公和司隶校尉调查皇宫及朝廷官员、禁军将士和普通百姓中信奉张角“太平教”者,处死了一千余人。同时还下令让冀州的官员捉拿张角等人。张角等得知计划已经泄露,便派人昼夜兼程赶往各地,通知各方首领,一时间各方全都起兵,他们个个头戴黄巾作为标志,因此当时人称他们为“黄巾贼”。二月,张角自称天公将军,他弟弟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他们焚烧当地官府,劫掠城镇。州郡官员无力抵抗,大多弃职逃跑。不过一个月的时间,天下纷纷响应,京城洛阳为之震动。安平国和甘陵国的人民分别生擒了安平王和甘陵王,响应黄巾军。

灵帝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北地郡太守皇甫嵩认为,应该解除禁止党人作官的禁令,并拿出皇帝私人所有的中藏府钱财以及西园骥厩中的良马,赏赐给出征的将士。灵帝询问中常侍吕强的意见,吕强说:“对党人的禁令时间已经很长了,人心怨恨愤怒,若不予以赦免,他们将轻举妄动,与张角联合起来,叛乱之势便会更趋扩大,到那时,后悔就来不及了。现在,请先将陛下左右贪赃枉法的官员处死,大赦所有的党人,并考察各地刺史、郡守的能力。如果这样做,叛乱就不会不平息了。”灵帝对黄巾军的势力感到害怕,接受了吕强的建议。大赦天下党人,已经被流放到边疆地区的党人及其家属都可以重返故乡,唯有张角不在赦免范围之内。与此同时,征调全国各地的精兵,派遣北中郎将卢植征讨张角,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俊征讨在颍川地区活动的黄巾军。

黄巾起义给了腐朽的东汉王朝沉重的一击,东汉朝廷虽然成功的镇压了起义,但力量被严重削弱。为了镇压义军,朝廷不得不给予地方守牧更多的军事权力,为以后东汉的衰落,军阀割据战争的出现创造了条件,促使了东汉未军阀势力的壮大,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三国乱世的出现,开启了乱世之门。

13.曹操挟天子令诸侯

曹操事业之成功,其酷虐、机变的个性及表现,在扫荡政敌、诛除异已、树威秉势、以猛药治乱世上,固然发挥了特殊的作用。然而,单凭树威秉势还不足以成大业,还需具审时度势、多谋善断、知人敢任、施恩尽能的特殊才能、智谋和魄力才行。在这方面,曹操显露政治家、军事家非凡的雄才大略。

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献帝逃出长安后,在韩暹、杨奉等人的护送下,回到东都洛阳。当时曹操在许县,计划迎接献帝。部下众人都认为:“崤山以东尚未平定,而且韩暹、杨奉等人自认为护驾有功,骄横凶暴,不能迅速制服。“荀彧说:“以前,晋文公重耳迎纳周襄王,各国一致推举他为霸主;汉高祖为义帝发丧,身穿孝服,使得天下百姓诚心归附。自从天子流离在外,将军首先倡导兴起义军,只因崤山以东局势混乱,来不及远行迎驾。如今献帝返回旧京,但洛阳荒废,忠义之士希望能保全根本,黎民百姓也怀念旧的王室,为之悲伤。借此时机,奉迎天子以顺从民心,是最合乎时势的行动;用大公无私的态度使天下心悦诚服,是最正确的策略;坚守君臣大义,辅佐朝廷,召揽天下英才,是最大的德行。这样,尽管四方还有不遵从朝廷的叛逆,但他们能有什么作为?韩暹、杨奉之辈,有什么值得顾虑!如果不及时决定,使别的豪杰生出奉迎的念头,以后尽管再费心机,也来不及了。”于是曹操派遣扬武中郎将曹洪率兵向西,到洛阳迎接献帝。董承等扼守险要阻拦,曹洪不能前进。

议郎董昭认为杨奉的兵马最强,但缺少外援,就用曹操的名义给杨奉写信说:“我与将军相互倾慕,只听到名声,便已推心置腹。如今,将军在艰难之中救出天子,护送他回到旧都洛阳,卫护辅佐的功勋,盖世无双,是何等的美业!现在,各地不法之徒扰乱中原,天下不宁,君主的平安至关重要,事情主要靠辅佐大臣。所有的贤明之士必须一齐努力,才能肃清君王道路上的障碍,这决不是一个人的力量所能办得到的。将军应当在朝廷主持事务,我则作为外援,如今我有粮草,将军有兵马,互通有无,足以相辅相成,我们生死与共,祸福同当。”杨奉接到信后十分高兴,对其他将领说:“兖州的军队,近在许县,有兵有粮,朝廷正可以倚靠他们。”于是诸将联名上表推荐曹操担任镇东将军,并承袭他父亲曹嵩的爵位费亭侯。

韩暹倚仗护驾有功,专横霸道,董承对他十分厌恨,就私下派人召请曹操。于是曹操亲率大军到达洛阳。到达后,向献帝奏报韩暹、张杨的不法行为。韩暹害怕被杀,单人匹马投奔杨奉。献帝认为韩暹、张杨护驾有功,下诏一切不予追究。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八月十八日,命曹操兼任司隶校尉,主持尚书事务。于是曹操诛杀尚书冯硕等三人,处罚他们犯下的罪过;封卫将军董承等十三人为列侯,奖赏他们护驾有功;追赠射声校尉沮俊为弘农太守,哀怜他为国尽节而死。

曹操请董昭与自己并坐在一起,问他:“现在我已到洛阳,应当采取什么策略?”董昭说:“将军兴起义兵,讨伐暴乱,入京朝见天子,辅佐王室,这是春秋时期五霸的功业。现在洛阳的各位将领,都有自己的打算,未必听从将军的指挥。如今留在洛阳控制朝政,有许多不利因素,只有请天子移驾到许县这个办法最好。”曹操说:“我本来的计划就是这样的。只是杨奉近在梁县,听说他兵强马壮,该不会阻挠我吗?”董昭说:“杨奉缺少外援党羽,所以他愿与将军结交。任命您为镇东将军、封费亭侯的事情,都是杨奉的主意,应该及时派遗使者带去重礼表示感谢,使他安心。杨奉这个人有勇无谋,一定不会疑心。”曹操说:“很好!”立即派使者去晋见杨奉。二十七日,献帝车驾向东行进,于是迁都于许县,改称许县为许都,任命曹操为大将军,封武平侯。

挟天子令诸侯这件事处置得实在果决、漂亮,充分显示出曹操“能断大事,应变无方”,“谋胜”于人的卓越才能。在当时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尤其是袁绍得知汉献帝被曹操奉迎到许,后悔不迭,于是穷思竭虑,又想出了补救办法:以他盟主身分,藉口“许下埤湿,洛阳残破,宜徙都鄄城”,令曹操把汉献帝迁到鄄城以自密近,便于得机将其控制在自己手上。曹操根本不买账,转请献帝发下一道绍书责备袁绍:“地广兵多,而专自树党,不闻勤王之师,但擅相讨伐”正是曹操“奉天子以令天下”策略的妙用。从此以后,曹操掌握了天下大权,在群雄中脱颖而出。

14.李特率流民起义

当初曹操攻克汉中时,李氏率领五百多户人家归附,被封为将军。李氏的孙子李特、李流等人,都有才能通武艺,擅长骑射,性格豪爽,为人仗义,同州有很多人归附于他们。李特到了剑阁,叹息着说:“刘禅拥有这样的地方,居然要投降别人,真是个庸才啊!”听到的人都觉得他不同寻常。西晋永宁元年(公元301年),天水等六郡饥民起义,推李特为首领,率众二万余人,与晋军作战,先后南攻广汉、成都。公元303年,攻取成都少城建国,年号建初。

西晋的腐朽统治和混战,给百姓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加上接连不断的天灾,许多地方的农民没有粮吃,被迫离开自己的故乡,成群结队到别的地方逃荒。这种逃荒的农民叫做“流民”。公元298年,关中地区闹了一场大饥荒,略阳(治所在今甘肃天水东北)、天水等六郡十几万流民逃荒到蜀地。有一个氐族人李特和他兄弟李庠、李流,也跟着流民一起逃荒。一路上,流民中间有挨饿的、生病的,李特兄弟常常接济他们,照顾他们。流民都很感激、敬重李特兄弟。

蜀地离开中原地区比较远,百姓生活比较安定。流民进了蜀地后,就分散在各地,靠给富户人家打长工过活。益州刺史罗尚,却要把这批流民赶回关中去。他们还在要道上设立关卡,准备抢夺流民的财物。流民们听到官府要逼他们离开蜀地,想到家乡正在闹饥荒,回去也没法过日子,人人都发愁叫苦。流民们向李特诉苦,李特几次向官府请求放宽遣送流民的限期。流民听到这个消息,感戴李特,纷纷投奔他。李特在绵竹地方设了一个大营,收容流民。不到一个月,流民越聚越多,约摸有两万人。他的弟弟李流也设营收容了几千流民。

李特收容流民之后,派使者阎彧去见罗尚,再次请求缓期遣送流民。阎彧来到罗尚的刺史府,看到那里正在修筑营寨,调动人马,知道他们不怀好意。他见了罗尚,说明了来意。罗尚对阎彧说:“我已经准许流民缓期遣送了,你回去告诉他们吧!”阎彧直爽地对他说:“罗公听了别人的坏话,看样子恐怕不会饶过他们。不过我倒要劝您,不要小看了老百姓。百姓看起来是软弱的,您若逼得他们无路可走,众怒难犯,只怕对您没有好处。”罗尚假惺惺地说:“我不会骗你,你就这样去说吧!”

阎彧回到绵竹,把罗尚那里的情况一五一十告诉李特,并且对李特说:“罗尚虽然这样说,但是我们不能轻信他,要防备他偷袭。”李特也怀疑罗尚的话不可靠,立刻把流民组织起来,准备好武器,布置阵势,准备抵抗晋兵的进攻。到了晚上,罗尚果然派部将带了步兵、骑兵三万人,偷袭绵竹大营。晋军进入李特的营地,李特故意镇静自若躺在大营里。晋将自以为得计,一声号令,叫兵士猛攻李特大营。三万晋军刚进了营地,只听得四面八方响起了一阵震耳的锣鼓声。大营里预先埋伏好的流民,手拿长矛大刀,一起杀了出来。这批流民勇猛无比。一个抵十个,十个抵百个。晋军没有料到流民早有准备,心里一慌,已经没有斗志,被流民杀得丢盔弃甲,四散逃窜。两三个晋将逃脱不了,被流民们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