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换个角度读资治通鉴
3554500000020

第20章 政治权力之谋(6)

永昌元年(公元689年)十一月初一,武则天在万象神宫举行祭祀,大赦天下,开始使用周朝的历法,改永昌元年十一月为载初元年正月。天授元年(公元690年)九月,侍御吏傅游艺上奏,请求改国号为周,赐皇帝姓武氏。武则天没同意,但提升傅游艺为给事中。结果百宫以及宗室亲族、远近百姓、四夷酋长、和尚道士共六万多人,都上表提出与傅游艺一样的请求,皇帝也上表请求赐姓武氏。武则天同意了皇帝与群臣的请求。初九,登上则天楼赦天下,改唐为周年号,上尊号为圣神皇。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许多人对她的作为作过评论,或褒或贬,莫衷一是。武则天的一生虽然充满了传奇色彩,但她毕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而且是一个女人。武则天以一个女性身份“治朝纲,理天下”,不得不镇压反对自己的人,更必须重用各种各样的人才,她的所作所为就必然有过也有功。如果说她经人举荐入宫是偶然的,那么她能够位居九五则是自己拼搏、斗智的结果。她用计除掉了所有反对自己的人,连亲骨肉也不放过。但是,她的政绩还是光耀千古的,她在各方面都发展了贞观之治,并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17.遭怨恨长孙无忌获罪

长孙无忌是唐朝初期非常重要的一位政治人物:主要由他直接策划了历史上最著名的"玄武门之变",在李世民开国元勋中被评为"功第一";他先后推荐了李承乾和李治为太子,以确保其政治地位;他是后来反对立“武则天”为皇后的主要政治人物。长孙无忌反武失败后,被贬至黔州,死后葬于黔地。具唐高宗仁弱听话,是长孙无忌执意要立他为太子的主要原因,有讽刺意味的也正是这昏庸懦弱,最终致长孙无忌自己于死地。长孙无忌的结局冤屈而悲惨,但似乎又难以避免。

武后因太尉赵公长孙无忌受到优厚的赏赐而不肯帮助自己,十分怨恨他。中书令许敬宗一再陈述利害,想说服长孙无忌,被长孙无忌当面斥责,因此也很怨恨他。武则天被立为皇后,长孙无忌非常不安,武后命令许敬宗找机会陷害他。显庆四年(公元659年)四月,洛阳人李奉节告发太子洗马韦季方、监察御史李巢纠结宗派的事情,高宗命令许敬宗与辛茂将审讯他们。武后命令许敬宗紧逼迫问,韦季方自杀,结果没有死成。许敬宗借此诬奏韦季方想与长孙无忌诬陷忠臣和皇帝近亲,使权力归于长孙无忌,以便寻找机会谋反,现在事情暴露,所以自杀。高宗吃惊地说:“哪里有这种事呢?舅舅被小人离间,产生小的猜疑隔阂是有的,何至于谋反?”许敬宗说:“我从始至终推求研究,他们谋反的情况已很明显,陛下还以为可疑,这恐怕不是国家之福。”高宗流着泪说:“我家不幸,亲戚之间一再出现有叛变意图的人。往年高阳公主与房遗爱谋反,现在大舅又这样,使朕愧见天下人。这事如果属实,怎么办?”许敬宗回答说:“长孙无忌与先帝谋划夺取天下,天下人佩服他的智谋;任宰相三十年,天下人畏惧他的权威。如果他有一天暗地发动,陛下派遣谁能抵挡他?现在仰赖宗庙神灵,皇天憎恨邪恶,臣因审问小事,而发现大恶人,实在是天下之福。我私下担心长孙无忌知道韦季方自杀,自觉处境困迫而发动变乱,振臂一呼,同党聚集,必定成为国家的忧患。希望陛下赶快拿主意!”高宗命令许敬宗进一步查审这件事。

第二天,许敬宗又上奏说:“昨天晚上韦季方已承认与长孙无忌一同谋反,我又问韦季方:‘长孙无忌与皇帝是至亲,历朝受宠信重用,因为什么仇恨而要谋反?’韦季方回答说:‘侍中韩缓曾对长孙无忌说:‘柳奭、褚遂良劝您立梁王为太子,现在梁王已被废黜,皇帝也怀疑您,所以将您的亲戚高履行调任外地。从此长孙无忌忧虑恐惧,逐渐准备能得以自保的计策。后来看到长孙祥又调任外地,韩缓得罪,便日夜与韦季方等策划谋反。’我检验供词和事实,都相符合,请依法逮捕他。”高宗又流泪说:“舅父果真如此,朕决不忍杀他,否则天下人将说朕什么,后代将说肤什么!”许敬宗回答说:“薄昭是汉文帝的舅父,迎接汉文帝从代地回来即帝位,薄昭也有功劳,所犯的罪只是杀了人,而汉文帝让百官穿上丧服哭泣,逼他自杀。现在长孙无忌忘掉两朝的隆重恩宠,他罪恶之大与薄昭简直不能同日而语。幸而邪恶的情状暴露,叛逆的人认罪,陛下有什么疑虑,还不早作决断!古人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国家安定刻不容缓,中间没有能容下一根头发的间隔。长孙无忌是当今富于权诈、才能足以欺世的野心家,属于王莽、司马懿一流人物。陛下稍经拖延,我恐怕事变就发生在身边,到时后悔都来不及了。”高宗认为他说的是对的,居然没有召见长孙无忌加以审问,便下令削除长孙无忌的太尉职务和封地,任命他为扬州都督,在黔州安置,按一品官的标准供应。长孙无忌的儿子及宗族全被株连,或流或杀。三个月后,高宗又令许敬宗等人复合此案,许敬宗派大理正袁公瑜前往黔州,逼迫长孙无忌自杀。

唐高宗仁弱听话,是长孙无忌执意要立他为太子的主要原因,有讽刺意味的也正是这昏庸懦弱,最终致长孙无忌自己于死地。长孙无忌的结局冤屈而悲惨,但似乎又难以避免。他死保王皇后,反对立武则天,主要原因就是一个:王皇后出身名门(是西魏大将王思政的孙女),而武则天出身低微。不论王皇后,还是长孙无忌,都是一个多世纪以来掌握国家大权的关陇门阀士族的代表,他们关注的是关陇门阀的私利。长孙无忌在辅佐唐高宗时提拔了六名宰相,全部是周、隋大臣之后,关陇门阀成员,这种自魏晋以来门阀政治的残余状态与大唐帝国的繁荣发展是相舛的。

18.甘露之变

唐太和九年(835年)十一月,礼部侍郎、同平章事李训等人,在唐文宗李昂暗中支持下,诈称左金吾厅石榴树上夜降甘露,诱使左神策军护军中尉仇士良等宦官前去观看,企图趁机消灭宦官集团,因所伏甲兵暴露,失败,史称“甘露之变”。

唐朝后期,隐患丛生,矛盾激化,特别是宦官掌握了禁军,把持着朝政,不仅朝廷大臣的升降须由宦官首肯,就连皇帝的废立亦由宦竖操纵。唐宪宗平定淮西以后,变得骄傲自得起来。他开始信奉神道,下诏求能炼长生金丹的方士。公元820年,他服了金丹以后,脾气变得暴躁不定,宦官因而常常被认为有罪而处死。不多久,他就暴死于宫中。宪宗死后,宦官王守澄、陈弘志擅自立李恒为帝,这就是唐穆宗。穆宗病死后,他的儿子敬宗只做了一年皇帝,就被宦官杀了,王守澄等人又迎立李昂为帝,这就是唐文宗。

文宗即位后,王守澄因拥戴有功,由枢密使升为骠骑大将军。表面上,文宗对宦官加以恩宠,但内心非常恨他们。特别是看到杀害宪宗的凶手还没有被惩治,宦官们却权力大到可以任意弑杀、拥立皇帝,文宗心里更加不能忍受。公元831(太和五年),文宗曾与宰相宋申锡密谋,如何剪除宦官。可是秘密却被京兆尹泄露,宋申锡因此被贬,计划也失败了。但文宗不甘心,仍在悄悄地物色能帮他除去宦官的人。

两年后,文宗患病,嘴里说不出话来。王守澄推荐了他手下的官员郑注给文宗看病。郑注早年以行医为业,文宗服了郑注的药,很有效,于是郑注得到了文宗的宠信。文宗憎恨宦官,但经过太和五年的失败,他又不敢向朝中大臣明说这件事。郑注深知文宗的心思,常常秘密为文宗献计;又向文宗推荐了进士李训。文宗见李训仪表堂堂,善辩论,多有手腕,十分高兴,对他越来越信任。李训、郑注对当时的朝政都很有自己的见解,能准确地指出政治中的弊病和症结,加上他们又是王守澄推荐的,不会引起宦官的怀疑,文宗便与他们密谋除掉宦官的计划。他们认为,可以利用宦官之间的矛盾,采取分化瓦解、以毒攻毒的方法除掉宦官。当年拥戴文宗的宦官,除了王守澄,还有一个仇士良。但仇士良一直受王守澄的压制,没做上大官,于是他们任命仇士良为左神策军中尉,分掉了王守澄的一部分权力,使王守澄很不高兴。后来,李训等人还除掉了另外几股宦官势力。李训当了宰相后,又任命王守澄为左、右神策观军容使,官阶比过去高,但王守澄的军权却被解除了。这年十月,文宗叫人往王守澄的家中送了一杯毒酒,这个气焰嚣张的宦官头子就这样被除掉了。李训他们知道,要除掉宦官,就一定要掌握军事力量,因为有权势的宦官大多掌有军权。为此,文宗让郑注出任凤翔节度使,以便组织军队,作为外援。李训精心挑选了一些有才干的名臣子弟,作为郑注的助手,还让文宗任命罗立言为京兆尹、韩约为禁卫军将军,作为接应。

李训原来和郑注约定,公元835年11月27日,王守澄下葬时,由文宗下令,宦官中尉以下的全去送葬,到时候由郑注率兵将这些宦官全部砍杀。可是李训求胜心切,又想独占剪除宦官的功劳,因此提前采取了行动。这年11月21日,文宗在紫辰殿早朝。文武百官依班次站定后,禁卫军将军韩约上殿启奏,说禁卫军大厅后面的院子里,有一棵石榴树昨天夜里降了甘露。在古代,天降甘露被认为是祥和的好兆头。李训带领百官向文宗祝贺,并请文宗亲自到禁卫军的后院去观看。于是文宗乘软轿出紫辰门,来到含元殿。文宗要李训带一些官员先去观看,李训看后回来说,恐怕不是真的甘露。文宗又要仇士良带宦官们去看。仇士良等人来到禁卫军大厅,却见韩约神色紧张,态度反常,心中很是疑惑。这时天公又不作美,正巧刮来一阵风,吹动了厅内的帷幕,仇士良他们发现,幕布后站着不少手拿兵器的士兵。他们大吃一惊,慌忙逃出去,门卫想关门都来不及了。

仇士良等人去看甘露时,李训正在含元殿调兵遣将。这时,仇士良等人跑回来,挟持着文宗,把他塞进轿内,抬起来就跑。李训大叫:“保护皇上的乘舆,每人赏钱百千!”于是禁卫军们都冲了上来。仇士良见形势危急,就抄近路向内廷跑去。李训拉住软轿不肯松手,仇士良便扑上来厮打。李训从靴筒中抽出刀来刺仇士良,仇士良却被宦官救起。李训一直抓住文宗的软轿不放,被一起拖到了宣政门。这时宦官郗志荣跑来,把李训打倒在地,仇士良等人乘机拥着文宗的软轿进了内宫。李训见预谋难以成功,只好换上便衣出逃,但后来仍被抓住。在押送京师的路上,他因为怕受到宦官的酷刑和侮辱,说服押送的人,把他的头砍下来送到神策军。事发时,郑注正带着兵马进京,听到消息他退回凤翔,但后来又被仇士良密令杀死。这个失败的事件,在历史上被称作“甘露之变”。

宦官胁迫文宗进宫后,当即派遣神策军500人持刀出宫,逢人便杀,死者约六七百人。接着关闭城门大行搜捕,又杀1000多人。参与其事的官吏如李训、王涯、贾 、舒元舆、王璠、郭行余、罗立言、李孝本、韩约等人,均先后遭到捕杀。甘露事变之际,郑注正率领500兵卒赴长安,中途遇变返归凤翔,亦被监军宦官杀死。这些官吏还遭灭族之祸,株连甚众。甘露之变以后,由于官吏大批遭杀,朝臣空员极多,无人理事。宦官更加专横,皇帝更加受辱,文宗不久即含恨而死。

19.刘义隆欲废太子反被杀

刘宋元嘉三十年(公元453年),文帝刘义隆打算废黜太子刘劭,另立刘宏为太子。刘义隆秘密与尚书仆射徐湛之商议,总是非常小心,唯恐被人偷听。后来他把这件事告诉了潘淑妃,结果被潘淑妃泄露出去。刘劭得知后,立刻与他的心腹队主陈叔儿、斋帅张超之等人密谋造反。

当初,文帝认为皇室力量强大,唯恐内部发生变难,因此,他特别加强了东宫的兵力,让东宫的兵力和羽林军的兵力差不多,实际兵力达到了一万人。刘劭性情狡猾而又刚强勇猛,文帝一直深深地依赖着他。刘劭将要反叛时,每天夜里都要设宴犒劳东宫卫队的将士们,有时甚至亲自前来敬酒。王僧绰听说后,秘密报告给了文帝。

刘劭命令张超之等集合起平时特别豢养的士卒二千多人,让他们全副武装。接着,刘劭又召集内外巡逻队的正副队长,事先加以安排布置声称有紧急征讨。夜里,刘劭传唤前中庶子右军长史萧斌、左卫率袁淑、中舍人殷仲素和左积弩将军王正见,一同进入东宫。刘劭涕泪横流,对他们说:“主上听信别人的谗言,要把我治罪废黜。我自己反省并没有什么过失,不能被别人冤枉了。明天一早,我就该做出一件大事,希望你们和我共同努力。”说完,刘劭就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向在座各位下拜。大家听后都极为惊愕震憾,没有谁敢于回答。袁淑和萧斌都说:“自古以来都没有过这样的事情,希望再好好考虑考虑。”刘劭听后不禁勃然大怒,板起面孔。萧斌一看,感到害怕,就和其他人一起说:“我们自当竭尽全力执行您的命令。”袁淑听后,叱责他们说:“你们以为殿下是真要这样吗?殿下小时候曾经得过疯病,大概是疯病发作了。”刘劭听后更是怒不可遏,斜着眼睛看着袁淑说:“我的事能不能办成?”袁淑回答说:“你现在处在绝对不会被人怀疑的地位,怎么能做不到呢!只是担心你在做成之后,不会被天地所容,大祸也会马上随之而来。假使真有这种打算还可以收回。”左右之人把袁淑拉出去说:“这是什么事,怎么可以说半途而废呢?”袁淑从太子刘劭那里回来后,反复琢磨。绕着床铺来回走动,直到四更才上床睡觉。

二十一日,皇宫宫门还未打开,刘劭身穿朝服,内穿戎装,乘坐画轮车,与萧斌一同乘坐,侍卫随从们和平时入朝朝见的样子一样。刘劭派人急急忙忙地去叫袁淑,袁淑此时正在沉沉入睡,不肯起床,刘劭将车停在奉化门帝,不断派人前去催促。袁淑慢腾腾地起床了,来到刘劭乘坐的车的后边,刘劭让他登上车,袁淑又推辞不肯上去,刘劭命令左右斩了袁淑。宫门打开,刘劭从万春门进去。按照以往的宫廷制度,太子宫卫队是不能进入宫城的。刘劭为此就把自己伪造的皇帝诏令拿给守卫看,说:“我奉皇帝旨令,要进宫讨伐叛逆。”又催促后面的队伍赶快前来。张超之等几十人从云龙门跑进了斋阁,拔出佩刀直接来到合殿。文帝那天夜里和徐湛之屏退旁人秘密商谈直到第二天早上,蜡烛还没有熄灭,门前、台阶、窗外值班的卫士还在睡觉没有起床。文帝看见张超之进来了,立刻举起身旁的小几来抵挡,五个手指全部被砍掉了,于是,张超之就把文帝杀了。徐湛之大吃一惊,起身向北窗奔去,还没有打开北窗,士卒们就杀了他。刘义隆死后刘劭即位,将罪名嫁祸给徐湛之等人,说他们谋反弑君,而自己带兵入殿是想保护皇帝,可惜没有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