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交给你了:穿越文化学、管理学的文化管理启示录
3546500000008

第8章 文化印象搜略(7)

既然从身份的角度来审视取胜方法看似无效,不如再进一步看看身份与武将角色的对照关系。读过三国的人脑子里难免存在一点固有思维,刘备适合做主公,华佗适合做忠臣,吕布适合做反贼,孙尚香适合做内奸,诸如此类。然而,当女孩儿全情地混战了一番后,她惊愕地发现华佗竟可以成就无比辉煌的王室霸业,吕布可以成为一代可歌可泣的护驾英雄,孙尚香可以出其不意地取上将首级,而刘备则可以在正与反的激烈交锋中游刃有余。女孩儿似乎发现了些什么规律,是否角色的身份反串可以达到持续性的意想不到的战略目的?令女孩儿绝望的是,在她决定反串后的三轮交火中,她一次都没能逃过被自己人毅然决然斩落马下的悲剧结果,这让她悲愤交加,甚至一度怀疑其队友的智商上限。但是,事实就是这么残酷,身份与武将角色的选择关系并不是决定性的,武将的技能发挥以及与队友的相互配合或许要来得更实在些。

由于女孩儿是学理的出身,数学是他的杀手锏科目,所以她开始寻思从每个武将技能的潜在杀伤力中求解出一些量化的答案。经过一阵颇废脑细胞的功课之后,黄月英、甄姬、黄盖、陆逊每个人的爆发几率她都推算了出来,关羽、张飞、赵云、吕布每个人的潜在攻势她也做好了数理防备,华佗、甘宁、大乔、周瑜的潜在威胁她都了若指掌,甚至被雷劈的10%概率、被乐不思蜀的23%可能她也运筹了一番。事与愿违的是,她精心选人了,认真记牌了,也专注估算了,可是很快就被司马懿判死了,接着被夏侯惇刚死了,而后又被孔明空死了。

接连受挫让女孩儿觉得十分非常极其的失败,这让她开始意识到返璞归真的重要性,那就是真实地做自己,真诚地对别人,只有这样才能立即换取潜在队友的信任,然后获得及时的火力支持,不致孤军奋战,魂断敌营,死都不瞑目。当她重新跨马扬鞭,站立沙场,她又一次了见识了各色人等的劣根性,有热血近乎冒失的队友,也有爱装到不把队友装死都不甘心的人渣,更有那种疑心病一犯三峡大坝都挡不住的二哥。没办法,真诚的自己的实力被多疑的队友的牵制抵消了,真实的自己的攻势被爱装的队友弱化了,又被冒失的队友化作炮灰了,最终,依然是前功尽弃。

女孩儿濒临绝望,能想到的方法和技巧她都统统尝试过了,可是尽数都是不欢而散。谁知,就在她发过誓后的谢幕演出中,天无绝人之路地赋予了壮志未酬的飞哥一大把杀,于是,血雨腥风,天昏地暗,飞哥旋风般的身影所到之处无不尸横遍野,包括可怜到一张牌都未及出手的孟德主公。女孩儿随后决定重新发誓,再赢一把就全身而退,却不料,这么一把直到天都亮了也没能等到。其间,不是甄姬洛神大姨妈,就是周瑜反间反被抓,不是孔明空城遇五谷,就是吕布决斗遭人剐,你说时运不济吧?女孩儿觉得,虔诚的自己摆在机会面前,而机会没有珍惜自己……

一觉醒来,天又黑了,而女孩儿依旧哈欠不断,不是因为杀得太投入脑细胞还保持在亢奋状态,就是因为杀得太不尽兴导致脑子里的氧气全都被抽空了。总之,女孩儿是严重地警告了自己:当戒不戒,戒了白戒。其根结在于,困惑仍然摆在眼前:究竟三国杀算是什么玩意儿?保证杀赢的方法又在哪里?

面对面的三国杀可以很high很开心,而对着电脑里的人却怎么杀都难免杀得心情很幽暗。同样都是三国杀,一样的规则,一样的108张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是因为同玩的人的关系和水平差别?还是游戏进行中能不能说话、说什么话的连带规则问题?女孩儿并没有再去碰电脑以寻求答案,而是在设想如果是和自己的三五好友一起网杀,是否还会杀得如此晦气,或者说是和一群全不认识的人一起面杀,那样是否又还能杀得兴致盎然。这些设想的结果似乎都是不确定的,但是于过程而言,她觉得自己作为一个真实的人来说,可以对现实中的人相对更信任,而对于网络上的游戏自己会相对更信任规则。可是,这样又能解决什么问题呢?是不是此后在面杀时、网杀时该怎样还依旧怎样?注定了面杀的快乐难以复得,而网杀的幽暗总也跳不出来?……

女孩儿想着想着,于是停滞了下来,因为她发觉从不确定性出发其结论无穷无尽,而且依然具有不确定性。与其如此,倒不如问一问自己从三国杀中能够获取到什么,这毕竟是关乎自己的直接选择,对此时的自我来说是可以确定的。三国杀是一个游戏,游戏的存在需要有其规则和必要的规律以供玩家遵守和遵循。游戏里有角色、有人物、有道具、有技能,同样也有历史、有未知,剩下的全部由玩家来决定。女孩儿此时意识到在这样一个游戏中,自己并不属于真正追求最终胜利的人,因为有些东西在自己的潜意识里比最终的胜利更重要,那就是游戏混战过程中自己的全情投入,以及游戏角色关系间自己的将心比心。她甚至开始觉得,能够从容地从网杀中跳回现实,无疑是一种乐趣,而能够淡定地在网杀、面杀与不杀间跳来跳去,将是一种更大的乐趣。

想着想着,女孩儿又一次陷了进去,因为她发觉这绝不仅仅只是关乎一个具体的游戏,而是更多的游戏经历,乃至自己的整个生命历程。如果把自己出国留学看作开启了一场新的游戏,那么自己的追求目标是不是只有唯一的一个,考全A上哈佛?考上了哈佛之后呢?考全A上高盛?去了高盛以后呢?拼命从中国人手里抢钱?抢到钱之后呢?……这样的游戏人生固然很有规则感,但是一旦链条中的某一环断裂了,抑或链条的结构整体改变了,那么玉石俱焚的结果也便是注定的。如果自己也像对三国杀的收获认知那样来看待留学,是否自己需要做的就是好好享受留学期间学习生活的过程,还有好好珍惜留学期间所接触到的每一个人?如果再进一步把留学经历放到自己整个人生游戏的线条上,是否自己需要做的就是能够让自己留学的价值与人生的意义相统一,能够引导自己在即将的留学、乃至未来的事业、家庭之间找到某个对于自己来说可以游刃有余的平衡点?

女孩儿恍然明白了很多,同时也发现自己在临走前、走之后还有很多可以做的事情,当然并不排除偶尔会在网上杀几把。她抄起手机,把自己能找到的所有同学和老师的联系方式全部翻了出来,然后一一对应着给每一个人都编上了两三句话,发了过去,其中有道别,有祝福,也有牵挂。接着,她挂上了围裙,决定给老爹老娘亲手做上一顿晚饭,名义上是为自己在美国的独立生活练手,实际上是为了在自己临走前能多看几眼老爹老娘开心的样子。待她梳洗已毕,干干净净地钻进了被窝,于是又拨响了手机,打给了她最亲密的两个朋友,只为了再多听一听她们真切的声音,哪怕只是琐屑的寒暄。就这样,在老师同学的回信中、老爹老娘的赞许中、闺中密友的私语中,女孩儿沉沉地睡着了,直到第二天的第一缕阳光把她叫醒……

三国杀游戏是一种文化现象,而女孩儿所完成的是从文化现象到模式的思考。如果说宏观层面的文化是指协调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变迁之间和谐关系的衡动系统,而微观层面的文化是指平衡人类生命生存与发展之间价值关系的衡动元素,那么三国杀游戏就是一种呈现了文化概念的具体现象。宏观层面它对游戏中的女孩儿来讲是个衡动系统,微观层面它又是女孩儿自身游戏的衡动元素。当女孩儿认识到了这其间的关系和过程,于是她将自己对三国杀游戏的认知放到了自己身上的更多情境当中,并把从这些文化现象中提取出来的指导模式有效地运用了出来,迁移到了自己现在时的行为当中,也为她进一步的知行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文化现象是无所不在的,而如何能够把看似毫无牵连的众多文化现象栓到一起,并升华成一套至少是对自己能够具有普适性的文化模式,进而以此来引导、激励、控制自己的生命实践行为,这或许除了因人而异的生活阅历,更要看每个人是否足够相信这种模式的存在。路人甲看阿里巴巴的文化理念可能就是几行浮云,而路人乙只用心记下了一条以及它背后的故事,但却正是信凭这么一条理念让他收获了自己的事业;路人丙在798留了几张和火车头的合影,而路人丁在踩过一间画廊后和画廊的主人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路人戊偶尔扫过芒果台的时候会留意一下,春哥和曾哥是否依然无法被超越,而路人己先是做了现场的大众评审,继而成了芒果台大型选秀策划团队中的一员,于是他可以近距离和每一个追求梦想的女孩儿搭讪了;路人庚进了成陵不禁慨叹,“这么大块地竟只有这么点儿东西,可惜了的”,而路人辛则在金帐间忖度,“我死后能给子孙留下点儿什么呢”;路人壬为了上午火箭对湖人,决定请病假半天,而路人癸为了在科比退役之前能够亲临斯台普斯,决定让科比的斗志附体去工作,从现在开始攒年假。

可是,阿里巴巴、798、湖南卫视、成陵和NBA的关联何在呢?首先,如果你相信它们与自己有关,那么它们就一定都可以与自己有关,即便只是看到、听到过跟它们相关的几个字。一旦你确定了它们是你生命中的必要元素,那么它们之间就必然会存在一些可以与你生命实践历程形成参照的点。这些点的排布系统可以由自己来决定,亦可以由时空来决定,但其间重要的不是刻板地遵循它们的排布规则,而是你能够跳出它们的排布区域,用自己更大的文化视野或者说生命意义把它们裹挟起来。此时,你会发觉它们的存在全部都是在为人类生命个体的自己乃至整个人类社会某种存在模式的应用而做的支撑,而这种模式的全面开启将会让每个人的生命更充实,但并不觉得累,整个人类社会虽然还会看似一片混沌和未知,但却可以和人类社会以外更大的时空环境形成一片统一的混沌和未知。这就像女孩儿的留学生活,她注定会自找很多苦,但是她并不会觉得无助;尽管她始终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也无需知道,但是她确认自己未来的存在,她相信留学、工作、嫁人神马的都可以是浮云,她更相信自己这朵浮云可以飘得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