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感谢压力
3539500000032

第32章 珍惜工作中的每一秒(2)

一位计算机专家曾经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要编一个程序,在中国,只要一个中等程度的编程员花三天工夫就可以完成了,但在美国,则需要一组编程人员花一周的时间才可以完成;那他们谁的效率高呢?”

一般人的第一反应是“当然是中国人的效率高啦!”

计算机专家却说:“美国人编写的程序基本可以解决现实中的使用问题,而中国人编写的程序只完成了程序要求的基本功能,在使用的过程中必须不断修改错误;这是因为美国人在做程序的时候,会先对程序的要求和未来使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先讨论出来,并拿出解决的方案才开始编写程序,时间当然花得多,但中国人编写程序的时候,只知道程序的基本要求,并没有进一步了解程序要求实现的功能就开始做啦!编写出来的程序当然要不断修改啦!”

这一则小故事就告诉我们,工作效能的提高并不是要一味地强调工作效率,而是在提高效率的同时,重视最终目标的实现。从某种程度上说,效能应该是效率的根本,如果没有工作的效能,其效率再高有什么用呢?缺少效能的效率就如同寓言故事中的南辕北辙,这就使得不注重效果的员工常常在百般辛苦与忙碌之后才发现自己不但没有为企业创造任何价值反而是在添乱。看来努力提高工作效率是必要的,但缺乏效能的效率根本没什么意义,所以,人们在大力提高工作效率的时候,千万记住,首先要确定自己的这种效率是在整体效能提高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只有将提高效能与效率有效地融入工作当中,我们才能既保质又保量地完成任务,才能在珍惜时间的同时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如何提高工作效能呢?可参考以下方法:

——善用时间

总结自己一天中的效率点,高效率时间处理重要事情,低效率时间用来看报、整理文件、写信等。

——事先计划

每天列一个行动清单,注明紧要程度,做到心中有数。

——分清轻重缓急

只把主要事情放于桌面,集中精力逐一解决。

——掌握20/80原则

每天只要完成了一天中20%的重点任务,就意味着已经取得了80%的成功。

——随身带些需要处理的材料

比如信件、刊物、剪报等,这样约见、会议前的等待时间也可充分利用。

——感到疲劳时稍事休息

注意不要让自己过度疲劳,感到疲倦时要稍事休息,以恢复体能,保证良好的精神状态。当然提高效率的方法很多,任何一本书或是一本杂志就能够完全总结出来,关键就在于怎样的方法适合你。

尝试着使用上文所提出来的一些方法,这样或许对你的工作有帮助。提高效率能够让自己更多的完成工作,从而获得更多的经验,效率高了,就能轻松的面对公司和老板交待下来的任务,并且能够做到很有条理。

把握今天,拥有明天

爱因斯坦毫不忌讳地在世人面前坦言:“我从不去想未来,因为它来的太快了。”而中国道家宣扬“无为以求心净”,这也是有其生活依据的。所谓“无为”,并非什么事都不做,而是强调不去思考未来,尽力完成并且去做好眼前的事。

明天的命运,纵然你再聪明,你都无法预言,也无法揣测。因此,莫虚度今天,因为它不再回来。有人在压力面前痛苦不堪、牢骚满腹,却从来不考虑该如何去化解它。有人在面对困境时空谈理想、不去实践,浪费大好的光阴。

乔治·麦克唐纳说:“有道是,无人曾经陷沉与每日压力之下。唯有把明天的压力加在今天的压力之上时,那个重量才超过一个人所能忍受的限度。”

一位年龄约有45岁的中年男子,在他25岁时考到一家银行任职,因为薪资还不错,所以生活的也相当满意。但工作到第3个年头时,难免也因为有过多的事务性工作而感到身心疲惫,便有了换公司的念头。恰巧这时候他结婚了,开始觉得有经济压力了。于是他便想了想:“换工作后,也不一定就有现在这么好的待遇,还是再忍忍吧,再等上3年,等房子的贷款还的差不多了,再跳槽也不晚。”

过了2年后,老婆也生了孩子,家庭的开销比以前更大了,他便有告诉自己:“再熬上10年,等孩子长大了,老婆也可以出去工作了,那时候再选择离开吧!”

过了10年,眼看他的孩子也长大了,但上学的费用也随之而来。这时,他只能自我安慰的说:“没关系,生活就是这样的,等我退休了,一切都会好转的。为了这个家,我已没有任何指望了,所有梦想也慢慢的被摧毁了。”

等他快退休了,有一天在百货公司逛,看见一套自己非常喜欢的西装,但一看价格,吓一跳,要3万元一套。想想:“唉,算了反正家里还有2套西装,平时也能穿的,再说了退休后没必要穿那么漂亮。”还在继续逛,又中意上一件纯羊毛的背心,但是,售价要7300元/件。他随即闪出这个念头:冬天马上就要过去了,还能冷几天呢?何必浪费呢?

这个故事的结局不必再陈述了,此人便如此庸庸碌碌地过完了自己的一生。人生是不能假设的,因为无计划再完美,还是要在每一日的行动中得到现实。把握现在,立即行动,才是最重要的原则!

许多眼高手低的年轻人,一心期待自己的未来能功成名就、当大老板,甚至轰轰烈烈地创出一番丰功伟业。但是,我却希望我们能活在当下,去做现在就能做的事。如果我们只是个胸怀大志,却无法立刻去做,无法承受承受眼前所有苦难挫折的人,那么,再伟大、再周详的生涯规划,也只是空中楼阁而已。

未来已不再受到关注,我们的要务不是望着远方模糊的事物,而是做好手边清楚的事情。一步一个脚印地、踏踏实实地向未来迈去。我们深知:“现在未能把握的生命是没没有把握的;现在未能享受的生命是无法享受的;而现在未能明智地度过的生命是难以过得明智的,因为过去的已过去,而无人得知未来。”

我们需要理想,但我们不能沉浸于理想,如果让未来占据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一生便葬送在对未来的幻想之中。歌德说:“抓紧现在的时刻。每一种情况的忍耐,每一分钟的忍耐,都价值无限。我们像一个在一张牌上押大笔赌注的人,一直在‘现在’上押赌注。而且这不是夸张,我总是设法把赌注尽可能地押高。”

我们只要顾着那一分一秒,因为“小时”已经足够大了,它会自己照顾自己的。所以,我们不再好高鹜远地观望未来,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选择今天,把握今天,走向成功。

做时间的主人

要赢得属于自己的时间,就要从重视每一天开始,无论什么时候,对手头的工作绝对不能放松,要立刻着手去办。对待理想亦如此只要你决意去做,每天总是会找出时间来的,合理分配你工作和梦想的时间,你会发现一切都可以实现!

许多人坦言,他们更喜欢把事情拖到最后一刻来完成。不到关键时刻绝不出手,因为这样更能显示自己的能力也似乎做起来更有“动力”,完成工作后也会更有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并且还可以得意洋洋地对外宣称你只花了一星期就做完了一个月的工作!看,是多么出色多么有能力啊!只不过这个星期是排在月末的。那么一个月里余下的那些日子你都在做什么?上网、玩游戏、逛街、聚会?反正做的都是些无聊的事情或者干脆蒙头大睡,时间就被这样浪费掉了。

把工作拖到最后时刻才去做的不良习惯,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往往是难以克服的,因为这个问题存在于世界上每个有工作人员的角落,成为通病,并且它的本质并不容易被理解。只能归咎于是人性使然。工作的人只是觉得自己得在工作中偷出点时间来找乐子,缓解压力,既然如此就得把烦人的工作暂时抛到脑后去,抓紧时间及时行乐。最后有一天突然“良心发现”,意识到成山的工作还在办公桌上堆着而时间似乎不够用了才慌里慌张的加班加点开始忙碌起来,夜以继日地赶任务,像个不知疲倦的百灵鸟。到了最后,可算是交上任务了,面对新的一个月的开始,上班族们仍是不吸取“月初逍遥快活,月末累到吐血”的教训,不思悔改,以至于一次又一次的重蹈痛苦的覆辙。但是,令人感到五雷轰顶的是,上班族们竟然还会厚着脸皮痛苦地说,工作压力太大了,时间太紧张要累死人了!

其实,恶果都是你自己亲手造成的。正是由于工作上的拖沓习惯,你使自己处于巨大的压力之下。即使你完成了任务,通常也是怀着紧张的心情,并伴随着内心的恐惧和身体的颤抖。但是结果却令你很有成就感,因为你认为自己出色而有效率地完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相当出人意料。

其实每个人所拥有的时间都是相同的,假如你的理想是当名作家,你有没有想过,在工作生活之余完全可以“挤”出一些时间来按部就班地实现它的。你不是没时间,而是完全浪费掉了,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这都是事实。就像在工作中习惯于拖沓一样,你总是想找一段时间来“集中”,一次性地完成它。可是重要的是,首先你没有明确的目标,并且永远都觉得资料准备不够,这时的表现可能就是把手一摊,叹口气说哪有那么多时间去做准备工作啊;其次,你会努力在梦想这条路上狂奔一阵子后因为看不到风景而放弃了,回到原地。你觉得实在没必要再为之付出心血,毕竟这东西在短期之内还不像工作那样是有一定回报的。

你感到挫折,感到生活压力大,感到工作路程上也毫无希望,其实都是你不会正确管理分配自己的时间,办事拖沓养成的恶习!有人每天都是忙碌个不停却从未见他们有任何成就,因为他们太不会管理自己的时间了!

华森是钢琴大师卡尔·华尔德的学生。有一天,卡尔·华尔德在给华森教课的时候,忽然问他,你每天练琴要花多少时间?华森说:“大约三四个小时。”

“那你每次练习的时间会很长?”

华森说:“是的,只有长时间练习才会有所进步”。

“不,不要这样。”卡尔说,“你将来长大以后,每天不会有长时间的空闲。你可以养成习惯,一有空闲就几分钟几分钟地练习。比如在你上学以前,或在休息余暇,或在午饭以后,抽5分、10分钟地去练习。把练习的时间分散在一天里面,如此弹钢琴就成了你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了。”

当华森在哥伦比亚大学教书的时候,他想兼职从事创作。可是开会、看卷子、上课等事情就把他白天晚上的时间全部占满了。

差不多有两个年头他一字未写,他的借口是没有时间,这时,他才想起了钢琴老师卡尔·华尔德曾经告诉他的话。

到了一个星期,他就把老师的话实践起来只要有5分钟的空闲时间,他便坐下来写上100字或短短几行。

出乎他意料之外,在那个周末,他竟积有相当的稿子了。

后来他用同样的方法积少成多,创作出了长篇小说。他的授课工作虽然十分繁重,但是每天仍有许多可资利用的短短余闲他同时还练习钢琴。他发现每个小小的间歇时间,他可以从事创作与弹琴两项工作。

利用短时间,其中有一个诀窍,快速。事前思想上要有所准备,到了工作时间来临的时候即把心神集中在工作上。

如果能毫不拖延地充分利用极短的时间,就能积少成多地供给你所需要的长时间。

向时间要效益,合理利用时间就是与时间争夺宝贵的生命。“忙里偷闲”,会这样做的人,才是会生活的人。学会从拖沓的恶习中解脱,学会“立刻”去实现手头的工作。

留给自己更多的娱乐时间。有些人在工作压力之下会对自己进行惩罚。比如删掉电脑里的游戏,不再抽时间散步等等。他们不仅在生活中失去平衡,变得毫无乐趣,连工作效率也开始降低。

为此,你必须给自己安排好时间,比如散步半小时,玩十分钟电脑游戏等等。这种游戏式的休息不仅会令你精力充沛,你的创造力也能从中得到培养。没有负罪感的放松,为你在剩余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工作提供了保障。

要有远虑。设想一下最坏的情况:如果你未能按时完成任务怎么样?(“我会丢掉工作的。”)仅仅想到这一点还不够,你还要想得更远些:如果最糟的情况真的出现了,我该怎么办?(“我能松口气了”还是“我将去进行系统的进修”。)

在这个世界上,谁能珍惜时间,谁能做时间的主人,谁就能化解压力,使压力转化为不断前进的动力。由此也会使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谁放弃了时间,也等于放弃了自己的好运,那么,必将会使自己处于压力的束缚之中,成为工作的机器和时间的奴隶。

利用点滴时间

时间如同海绵内的水,只要你想挤总是有的。真正重视时间的人,会感觉到人生的宝贵,会重视生命与健康,自然会把压力抛在一边儿。

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而时间最能消耗费人们的精力。那些在工作中不善于利用点滴时间的人,常常是最明显的感受到精力疲惫和承受压力的人。要使这种工作压力得到减轻,首要的选择就是千万不要浪费时间。

雷锋有段名言:“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我认为问题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一块好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硬钻进去的。由此看来,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百忙之中,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让我们向雷锋同志学习,做一个有“钉子精神”的人。请记住:成功,属于珍惜时间的人。

不管你有多忙,工作中还是常会有10到20分钟的空当出现。这样的时间一点一滴的利用起来,你就会发现你能够找出时间把你想做的事情做完。

王芳任职某一公司的秘书,她充分的利用她打电话时等待的一小会,读她放在桌子上的一本书,书里有她喜欢的一些小诗。长期下来,她读完了她一直想读的几本小诗。

时间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能由人去找时间,不能让时间来等人,时间不能“增产”,却可以“节约”;它不因人们的主观意志而拉长,却可以因浪费而缩短。时间犹如一位公正的匠人,对于珍惜它的人,它会在你生命的碑石上镂刻下辉煌业绩;而对于那些胸无大志的懦夫懒汉,时间却像一个可憎的魔鬼,难以打发。总之,谁对时间越吝啬,时间对谁越慷慨,要时间不辜负你,首先你要不辜负时间;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

鲁迅说:“节省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生病的达尔文坐在藤椅上晒太阳,面容憔悴,精神不振。一个年轻人路过达尔文的面前。当他知道面前这个衰弱的老人就是写了著名的《物种起源》等作品的达尔文时,不禁惊异地问道:“达尔文先生,您身体这样衰弱,常常生病,怎么能做出那么多事情呢?”达尔文回答说:“单个的5分钟或者10分钟也许微不足道,但是,在把它们加在一起之后,将变得巨大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