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北大教授谈修心
3532800000007

第7章 心的空度修炼(1)

此心药治疗的心病有:

杂念太多者、牵挂太多者、头绪太多者、放不下者、迷途不返者等。

心外无物,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世上关于心智秘方开智最有发言权的学问是佛学。而佛学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利用各种手段消去人的执著。佛学在消降执著上有一招最厉害的法门,那就是——空。读万卷佛经,不如读《心经》一部。为什么这么说呢?

讲两个字,一个是“空”,另一个是“心”。

先说“空”字。“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空不二,空色相等;万事皆空,为首我空。心空增能,性空增智;五蕴皆空,惟慧不空。”

《空字歌》是唱道:

本来空,看不空,看不空,也不空;

求得来,还是空,放不下,仍是空;

妄杂空,更是空,倒不如,就悟空;

万事空,我先空,悟了空,空不空。

(悟空得到能量智慧,可以说而不空)

空,佛教用来表述非有、非存在的一个基本概念。佛教各时期、各派别对空的解释不一。在原始佛教中,空只是整个佛教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普通概念。部派佛教时期,这一概念成为当时争论的重点之一。大乘佛教时期,尤其是般若经系统的大乘思想则进而以空为其理论基础。从所否定的对象来说,空可分我空、法空两种。

我空,即认为一切有情都是由各个组成元素聚合而成,不断流转生灭,因此不存在常一主宰的主体——我,这是小乘佛教的观点;法空,则认为一切事物都依赖于一定的因缘或条件才能存在,本身没有任何质的规定性,但法空并非虚无,它是一种不可描述的实在,称为妙有,这主要是大乘中观派阐明的观点。

再说“心”字。佛家的心是佛祖,人的心是元神,佛经的心是《心经》,《心经》的心是般若,般若的心是悟空,悟空的心中是我空,我空要靠《八正道》,《八正道》首要是悟性,悟性的关键是宽容。

心智秘方才能得正果,离心智秘方养性是小乘。

总之,一个人的成就大小,从他心智秘方修到空的什么程度就能看得出来。一个人是否到了最高的心境,觉悟者一眼就能看出来。

我有许多朋友、熟人,他们自己认为已是大师,在全国疯狂地布道,而且讲的还是与心智秘方相关的课程。他们自己悟空了吗?不可能。你只要看其游移不定的目光,只要在侧面观其言其行,就知道他内心是多么的贪婪和肮脏,欲望是多么的强烈,心性是多么的霸道,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显耀自己和吹捧自己。

因此,心要修到空如境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做人或事最好的心态是什么?当然是“空杯心态”啦!大家最熟悉的一个佛家典故是“放下就是快乐”。典故讲:

一个自视高傲的小和尚给禅师上早茶,茶壶在小和尚的手中,壶中有刚烧开的开水,禅师端坐在茶几之北,禅师望着小和尚向禅师茶杯里倒开水。开水渐渐倒满。小和尚知道中国人和生活潜规则——酒倒十分钟茶倒到八分满了,他正准备收手。突听禅师说“倒”。

小和尚最听师父的话,他只好继续倒。茶杯很快倒满。小和尚又欲收手。禅师按着说道:继续倒。

小和尚以为大师有毛病,他只好继续倒啰。小和尚口中道:都满了,还怎么倒得进。

禅师点头感慨道:是呀,自认为满了,又怎么能再倒进去新的东西呢?

小和尚当场开悟了。从此,虚其心,空其“我”,加倍修习。后来终成一代宗师。

禅师说:“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里面装满了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如果你不先把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对你说禅呢?”

这个故事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我们每个人的心,就像这个茶杯,如果装满了自以为重要的东西,利益、权力、知识,还有优秀、经验、骄傲等,便再难装入更多的东西,自然也就谈不上超越和进步了。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得出一个很有价值的概念——空杯心态。

所谓空杯心态,就是要将心里的“杯子”倒空,将自己所重视、在乎的很多东西一起倒掉。只有将心倒空了,才会有外在的松手,才能拥有更大的成功。这是每一个想发展,尤其想在职场发展的人所必须拥有的心态,也是最需要的心态之一。

今天,全球几乎都在推尚学习型——学习型人、人学习型家庭、学习型国家,同样是学习,为什么有些人学得那么快呢?当然得助于他的空杯心态。

历代所有成大事的人,所有的大师,几乎都可以归结为一种人——虚心学习的人。毛泽东是走到哪学到哪,无字书有书都读得虚心,马克思是在大英博物馆看了几十年书,孔子是周游列国,广泛学习“礼、乐、射、御、书、数”等,老子是当时的图书馆馆长,学习机会自然更多……

由此观之,非常无以广才,非常无以进学。

“空”尤其是“我空”是成长成熟的关键性的一步。

激励大师甘霖说:

提起刘晓庆,很多人都不陌生。这位著名影星不但拍了很多令人记忆深刻的电影,还自己开公司,做过老板。

可就是这样一位让众人瞩目的明星,却由于“偷税风波”,在几年前突然锒铛入狱,在秦城监狱中关了整整四百多天才被取保侯审出来。

从媒体的报道看,刘晓庆在经过400多天的牢狱之灾后,进行了全面的反思。而她的反思以及在人生低谷时期的奋起,对每个职场中的人,也很有启示作用。

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她感叹说:

“你说失去自由400多天,苦不苦?苦极了!一出来就面临1000多万元的补税和罚款,难不难?更难!但除了面对困难,重新开始,我别无选择。”

之后,她从零开始。这一次,她的为人处世方式,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为了还税,她很努力地拍戏,甚至一年接拍了七部影视剧和两部广告片。只要能挣到钱,哪怕报酬不是很高,角色不是很重要,她也会接。为了就是早一天能够把欠下的钱还上。

整整两年时间,刘晓庆几乎没有好好休息过,天天泡在剧组里。她降低了生活标准,每挣到一笔钱,除了留下生活费外,就去税务部门补交税款。每还掉一笔债,她心头的重担就被卸掉了一块。

有一次,刘晓庆去杭州参加一部电视剧的开机仪式。飞机起飞后10多分钟,驾驶舱的挡风玻璃突然碎裂。一生经历过无数风浪的刘晓庆遭遇了最惊心动魄的一幕,她吓得脸色苍白,浑身瘫软无力。

回到候机室,刘晓庆还心有余悸。同行的人劝她第二天再去,但她却不同意:

“我是主演,那边的人都等着我,我怎能缺席?要是这次不讲信用,以后还有谁请我拍戏?这债怎么还得清?”

她坚持改乘下一趟航班去了杭州。

在这样的努力下,刘晓庆终于还完了所有的款项。当还完最后一笔钱时,她和朋友到一家最普通的饭店去吃饭,算是庆祝。

在人生的最低谷,刘晓庆并没有抱怨,也没有逃避,坦坦荡荡,该工作就去工作,该还债就去还债。

今天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再也不是曾经那个张狂的影星刘晓庆,而是一个经历了凤凰涅椠的新人。

对于刘晓庆来说,如果永远抱着自己昔日的辉煌,怕被别人说三道四,或时时抱怨命运对自己的不公,非但于事无补,反而使自己只能永远沉在谷底。只有坦然接受和勇敢面对,才有“凤凰涅槃”的可能。

在职场中,如刘晓庆般遭遇大起大落的人有很多,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这时候,不妨多向她学习。

多一点接受

只有你意识中充满了接纳,世界才会在你心中显得无比美好,苦味在你口中才会变得甘之如饴,苦酿才会在你口中变成琼浆玉液。你会情不自禁地向往到乡村一游,同蝴蝶一道飞舞,同鱼儿一道戏水,同鸟儿一道鸣唱。你可以同富翁们比富足,赛欢乐。你可以自豪地对他们说:“美好产生出来的幸福远远超过了金钱产生出来的幸福,金钱属于你们,你们只能自己享用,而美好属于上苍,可把它施与众生!”

上苍赐给我们的一切,首先,我们都应无条件的接受。许多人都只能按受对他有利的条件,而不能接受看似不利的因素。其实,失败的人主要是没有搞清楚,一切不利的因素才正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正是我们存在的价值。

大海的博大是因为接受。高山的雄伟是因为接受。一个人不能接受现实,他就会生出抵触情绪,就会产生偏执和狭隘,就会与环境作对,与他人不和,就会不利于快速成长。

接纳是勇敢的象征。接纳给我力量,使我做出清明的抉择。接纳现实不等于喜欢现状。接纳不是选择待在恐惧里,接纳不是选择待在愤怒里。想要接纳,就得对自己、别人和生命的过程保持耐心。

你所有的财富,不会超过人的思维格局。如果你只想在工作中混一口饭吃,那么你就永远只能在温饱线上生活。一个人的成败是由他的思维格局大小而决定的。因此,我们要不断的升级我们的思维格局,开阔我们的心胸,把我们的目光放得更长远一点,才有可能成就大我。

佛说,万物都在流动变化之中,从来就没有固定的存在,一切都在组合形成中,一切都在瓦解分裂中。人生只是一场流动的电影。世界本来无一物。又谈什么这是你的,那是我的呢?因此,要想产生真正接受的心理,就只有修习佛家的“空”观才最有效。无论遇到外界任何不利因素,你都能作“空”观,那么,你将远离一切苦恼。

昔日修筑金字塔的人早已作古,埋在冰冷的石头下面,而金字塔有朝一日,也会埋在沙土下面。如果世上种种终必成空,又为何对今天的得失斤斤计较?

有道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生活中,工作中,本就没有绝对的观点正确与否,只是立场和角度不同而已。因此,一个角度不能接受,我们应立即转换再看再听。若还不能接受,则再转换角度。我们要有一双动态的眼睛。无论多么不利的,我们都能转换视角后接受。

一切都应接受。你的胸怀有多大,你的人生就会有多大的成就。我们要有一种海纳百川的境界才能成就自我。你爱上了你的爱人,你就得接受她的一切,包括优点和缺点。他选择了企业,你就要毫无怨言地接受,无论是优点还是缺点,无论是你讨厌的员工,还是你工资太低,工作条件差。

一切的一切,你只有先接受,才有可能改进,改变。接受是第一步。一个要没有一颗接纳一切的胸襟,则必然流于小家子气。则必然是一个斤斤计较,自怨自艾的家伙。

一切的一切,都在于你的心。只有接受,你才会快乐;只有接受,你才会正确对待工作,对待问题;只有接受,你才会试着去改进你的现状。

那么强大的恐龙灭绝了,而小小的变色龙却繁衍生息到现在。适者生存,而不是强者生存啊!员工要学会把自己变成水。可以改变的就要尽力改变,不可以改变的就要尽力接受!

多一点理解

金无赤足,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一些致命的缺点,都有一些别人看来很恼火的恶习。因此,当别人对你做了一点小动作时,你要理解他。人本就是自私的动物嘛。当他向你发火时,你要理解他,也许是他工作困难受阻,也许是情场失意,他不向你发火,他就会憋得受不了。

当我们发现了对方不足时,我们不应升起厌恶之心,而应升起同情心。对方由于过去的因缘不利而导致了今天的恶业。在骂我时他自己也是十分难受。骂完了还有半个小时心情难以平静。而且,他的骂并没有真正解除了他的困境。此时,不仅不应责备对方,而且还应分析对方发怒的原因,还应当反过来给予一些帮助才是。人总不能见难不救呀!

达赖喇嘛曾说:我们永远不会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会先到。

生命本来就不是能被安排的,因此我们应该相信所有的安排,都是最好的安排!

理解,是一种能力,这里的理解不是理性的理解,不是对逻辑关系的理解,而是一种感性的理解,也是一种广义的理解。这种理解让人对世间万事万物都可以泰然处之,不会因任何事情或冲突而感到奇怪和不安,世间万物皆有生存之道,每种事物的存在都是合理的,不合理只是对于感到它不合理的人来说的。

生活中总有一些寂寞的人,他们也许外表坚强,但是内心脆弱,他们让我们无法理解,无法靠想象去拨开他们的心扉,与他们保持平衡与宽容,但是我要说的是:理解与宽容一样,是世界上最大的感动。

一位16岁的少年去拜访一位年长的智者。

他问:“我如何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也能够给别人愉快的人呢?”

智者笑着望着他说:“孩子,在你这个年龄有这样的愿望,已经很难得了。很多比你年长很多的人,从他们问的问题本身就可以看出,不管给他们多少解释,都不可能让他们明白真正重要的道理,就只好让他们那样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