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先做人后做事
3530400000039

第39章 只有行动才能造就未来(2)

凡事先行动起来的另一个主要好处,就在于容易达到“瓦伦达心态”。因为,一旦迅速进入行动状态后,就来不及多想,逼上梁山,背水一战,只有一条路走到黑。这样反而容易成功。

芭芭拉?格罗根指出:

“无论做任何事情,开始时,最为重要的是不要让那些爱唱反调的人破坏了你的思想。”

只有行动起来,才能挣脱舆论的枷锁,因为“这个世界上爱唱反调的人真是太多了,他们随时随地都可能列举出几条理由,说你的理想不可能实现。你一定要坚定立场,相信自己的能力,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用行动去推动精神

大自然没有任何一件事情可以无须行动就自己完成,即使我们天天要用的几十种机械设备也离不开这个原理。

你家里的室温是自动控制的,但是你必须先选择(采取行动)温度才行。只有换了档之后,你的汽车才能变速。

这个原理同样也适用于我们的思维,先使大脑活动起来,才能进行思考,发挥作用。

有一家推销机构的经理曾介绍经验——他如何训练推销员用自动反应的方式工作,并获得很大成就。

他说:“每一个推销员都知道,挨家挨户推销时心理压力很大。早上进行的第一次尤其困难,即使资深推销员也有这种困扰。他知道每天多少都会遇到一点难堪。”

“有的推销员还认为,早上晚一点出去推销没有什么关系。他可以多喝几杯咖啡,在客户附近多徘徊一下或做点其他事,来拖延对客户的第一次拜访。”

“我用自动反应的方式训练他们。我对他们解释,开始推销工作的唯一方法就是立刻开始推销。不要犹豫不决,不要顾东顾西,不要拖拖拉拉。”

“应该这么做:把汽车停好,拿着你的样品箱直接走到客户门口按门铃,微笑地对客户说‘早安’,并开始推销。这些都必须像条件反射一样自动进行,根本用不着多想。这样你的工作很快就可以开展起来。在第二次或第三次拜访时,就可以驾轻就熟,你的成绩就会很好。”

有一位幽默大师曾说:“每天最大的困难是离开温暖的被窝走到冰冷的房间。”

他说得不错,当你躺在床上认为起床是件不愉快的事时,它就真的变成一件困难的事了。但是,一个简单的起床动作,如把棉被掀开,同时把脚伸到地上的行动,都可以击退你的恐惧。

那些大有作为的人物都不会等到精神好时才去做事,而是推动自己的精神去做事的。为此,有个很好的办法:采取与你的自动反应相反的办法,去完成很简单却很烦人的工作。不要想它烦人的一面,什么都不想就直接投入,一眨眼就完成了。

大部分的家庭主妇都不喜欢洗碗,但有一位母亲却发明了一套办法来处理,以便有时间做她喜欢做的事。她离开饭桌时,便带着空盘子,在她根本没想到洗碗这个工作时,就已经开始洗碗了,几分钟就可以洗好。这种做法不是比清洗一大堆堆了很久的盘子更好吗?

今天就开始练习,先找一件你最讨厌的工作,在还没想它的讨厌之前就赶快做,这是处理杂务最有效的方法。

把这种方法应用到“设计新构想”“拟订新计划”“解决新问题”,以及所有需要仔细推敲的工作上。

不能等你的精神来推动你去做,要推动你的精神去做。

用行动去推动行动

人生就是被一个又一个亮点照亮的。

人生就是一个奋斗的过程,永不停息。当你快爬到一个山顶的时候,你以为就可以歇息了,当你真正站在这个山顶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还有更高的山峰等着你去征服。这就是人生。永无止境。你必须意识到,你所知道的仅仅是一点点,你所到达的仅仅也是刚刚开始,未来是永恒的。人生就是这样一个奋斗的过程,每一个过程如果都不后悔,每一个过程如果都有所成绩,那么这样的人生应该算是比较完美的人生了。在人生这个过程中,没有停止,所谓的“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就是指人生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永远都是循环往复上升的过程,不存在终结点。毛泽东说过:任何妄自菲薄的观点都是没有必要的,任何骄傲自满的观点也是不可取的。因为一山更比一山高、强中自有强中手。在过程中追求高尚和成就。

有“华尔街的神经中枢”之称的摩根,他看似传奇的一生,正是用行动推动行动的真实写照。

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的美国,摩根曾是叱咤风云的大金融家,被国际金融界誉为“领导中的领导者”,而这一切多半有赖于他果敢的投资决策。

大学毕业后,摩根进入了邓肯商行工作。一次,他去古巴哈瓦那为商行采购鱼虾等海鲜归来,途经新奥尔良码头时,遇到一位陌生人。那位陌生人看摩根像是做生意的,便自我介绍说:“我是一艘巴西货船船长,为一位美国商人运来一船咖啡,可是货到了,那位美国商人却已破产了。这船咖啡只好在此抛锚,您如果能买下,等于帮了我一个大忙。我情愿半价出售。但有一条.必须现金交易。”摩根同巴西船长一道看了咖啡,成色很好,毫不犹豫地决定以邓肯商行的名义买了这船咖啡。然后,他兴致勃勃地给邓肯发去电报,可邓肯的回电是:“不准擅用公司名义!立即撤销交易!”摩根无奈之下,只好求助于在伦敦的父亲。父亲吉诺斯回电,同意他用自己伦敦公司的户头,偿还挪用邓肯商行的欠款。摩根大为振奋,索性放手大干一番,在巴西船长的引荐之下,他又买下了其他船上的咖啡。

摩根初出茅庐,做下如此一桩大买卖,应该说不具备行动精神的人是做不出来的。就在他买下这批咖啡不久,巴西便出现了严寒天气,使咖啡大为减产,咖啡价格暴涨,摩根狠狠地赚了一大笔。

类似的经历始终贯穿了摩根的投资生涯,也成就了他在业界的威名。

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要想获得成功,最好的方式是让自己“赢在起点”。起点上的微小优势经过关键过程的级数放大,就有可能会产生更大级别的优势累积。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成功是成功之母”又何尝没有道理?一个人越成功就会越自信,而在成功中提炼出来的经验未尝不是下一个成功的最好加油站!所以,要想成功,先要为自己找到更好的、更高的起跑点。

冲天的金字塔是由一块块石头累积起来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大成就都是小成就累积起来的。

大目标的实现,源于小目标的积累,小业绩的积累才会换来大成就,成功者都是善于从身边小事做起,都是从每一天的进步做起。成功从来都是厚积薄发的。

世界上的人很多,但真正有出息的人并不多。在人生的整个阶段中,始终都存在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努力奋斗的话题。人不管到了什么年龄,同样都面临着一个“不进则退”的法则。

相比于一生,一天真的很短,以一年365天,一生75岁计算,从18岁成人算起,除去吃喝拉撒、精力不济等种种因素虚度掉的10年,还有近50年我们可以用来每天努力为确定的目标付出,如果每天接近目标并成功1%,大概有近183个大目标我们完全可以实现、成功。

计算结果会令你我大吃一惊!未免有点恐慌。我们几乎每天都找借口说自己很忙,一年下来真正做成功的事情并没有多少,想想有多少1%被我们所忽略、放弃?!当我们确定一个大目标时,短期内看上去这个目标很遥远、缥缈,但当我们把它分解到年、月、日,分解到时、刻、分、秒,分解到1%,如果我们每时每刻每天为1%付出99%的努力,遥远的目标一下子变得清晰、现实起来!

每天成功1%只是一个为了大目标而努力的落脚点,而当1%逐步上升为100%,1变成10,变成100、1000、10000,甚至更多时,我们已将成功的桂冠挂在胸前了。

报纸上曾经报道一位拥有100万美元的富翁,原来却是一位乞丐。在我们心中难免怀疑:依靠人们施舍一分一毛的人,为何却拥有如此巨额的存款?事实上,这些存款当然并非凭空得来,而是由一点点小额存款累聚而成。一分到十元,到千元,到万元,到百万,就这么积聚而成。若想靠乞讨很快存满100万美元,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曾经有一位63岁的老太太从纽约市步行到了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市。经过长途跋涉,克服了重重困难,她到达了迈阿密市。在那儿,有位记者采访了她。记者想知道,这路途中的艰难是否曾经吓倒过她?她是如何鼓起勇气,徒步旅行的?

老人答道:“走一步路是不需要勇气的,我所做的就是这样。我先走了一步,接着再走一步,然后再一步,我就到了这里。”

是的,做任何事,只要你迈出了第一步,然后再一步步地走下去,你就会逐渐靠近你的目的地。如果你知道你的具体的目的地,而且向它迈出了第一步,你便走上了成功之路!

是的,人的一生也就是使1后面的0不断倍增的进位过程。1就是我们的目标,0就是我们为1所付出的努力,如果失去了每天成功1%的信心,失去了标杆一样的1,一切就永远归于0!

我们不放弃1%,最小的目标也会变成最大的成功。

改掉浪费时间的不良工作习惯

即使那些非常忙、倍感时间紧迫的人,也会浪费许多时间。他们并非故意如此,在多数情况下,是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多年来已经养成的工作模式,其中有很多陋习,随时在吞噬着你的时间:你的办公桌缺乏条理,要找一份文件就花费了数分钟;你和一位同事不期而遇,扯了许多无聊的废话;你把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各种会议,但有些会议却没有什么价值;你对一件难办而又不得不办的事情优柔寡断,磨磨蹭蹭,拖延了很久;你要约会一位重要人物,但对方不守时,让你白等了20分钟;你正专注于某项工作,被突然来访者打断,再集中起精神返回原来的思路,又用了十几分钟;或者,你花费很多时间去处理琐事……

如果你正存在这类问题,而你又希望提高工作效率,那么,不要让懒于改变现状的惰性控制你,立即着于改变你的工作习惯。一旦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方法的模式,就可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利用它,只要按具体日程做细微改变就可以了。这是一项十分有益的工作。

为了更客观地了解现状,首先要对你的工作方式、利用时间的模式做一个检查。为此安排一周的时间就足够了。从早晨起床到晚上休息,把所有的行动都丝毫不漏地记录下来。为了简化记录,你也可以只调查上班的这一段时间。如果你能根据自己工作的特点准备一些表格,调查起来就十分简便了。

要把时间调查表放在最方便拿到的地方,随时记录。如果把一天积累的所有事项再回忆起来,就难免会有疏漏。不要遗漏发生的特殊事情,以便于寻找工作的规律性,为以后做工作计划更为切实可行提供帮助。时间调查表的内容力求客观准确,分析这些问题才更有价值。

随着你对工作情况的了解,你自然会对时间利用的方法变得格外重视。把每一项工作所占用你的时间做一个统计,看你在处理问题、进行工作上面使用了百分之几的时间;在不太重要的工作上花费了多少时间;用于会议的时间有多少,你又用了多少时间在会议的计划和准备上了;每天处理信件花多少时间;而处理必不可少的必办信件又花多少时间;在领导委托给你的工作上又花了多少时间……你是否一到单位就看报纸,而报纸内容又与工作无关?你是否过多地出席了对工作不起任何作用的会议?你是否喜欢跟别人聊聊天,说些没有必要的话而浪费了彼此的工作时间?你是否把别人能干的工作都留在自己手中亲自处理?

如果是这样,你今后就要好好反思一下,改掉原来的坏习惯,培养良好的工作模式,并且从现在就开始做起。

避免被别人白白地浪费掉你的时间

除了自己的不良习惯会浪费掉大量的时间外,不速之客的打搅也常常会占用你大量的宝贵时间。为了确保自己的时间不被别人白白地浪费掉,你必须扩充自己提醒时间的词汇。

日常生活中,你经常需要暗示跟你谈话的人你有多少时间,有些人一点也不怕说:“我要走了,再见。”然后就走掉或是起身离开。

沃勒正是这样的人。有一次拿破仑?希尔必须在假期的前一天见他,沃勒在谈话一开始就告诉拿破仑?希尔,他非常忙,但他会给拿破仑?希尔5分钟的时间。拿破仑?希尔尽快述说意见,但还是超过了几秒钟,当希尔暂停准备说下一句时,沃勒插嘴:“你的5分钟到了。博士,我敬爱你,但是我得走了,圣诞快乐。”然后,他从椅子上站起来,走向办公桌,开始埋首在他的文件里,会谈就结束了。

我们都碰到过必须尽快到其他地方去的情况,然而,似乎没有办法能从正在进行的谈话中脱身而退,而不会冒犯正在说话的人。同时,当我们在等对方说到一个段落时,五脏六腑都在翻搅。突然结束对话的变通方法,是学习利用时间暗示。如此一来,你就会掌握时间,而且还会得到大部分与你往来的人尊敬和感激。要让别人知道你的希望是什么,如果你要让对方知道你结束谈话的时间就是6:30,你可以说:“我想我们不可以晚一分钟离开,因为6:30以后交通状况就差了。”然后,让他们知道你到时候就会离开。

假如精确并不是很重要,可以用“左右”这两个妙字。例如“宴会在7:00左右开始。”如果在你社交圈里的人不用“左右”,可以说:“大概7:00。”

有一位精明的主管将约会时间都安排在如10:05、4:35或3:40,而不是整点,也就是暗示约会时间必须准时。

当你确认一个约会时,你可以利用时间暗示。例如:“嗨,我是老李,我今天很忙很忙,我只是要确定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给予“我今天很忙很忙”这样的暗示,可能非常有效。确认约会的目的是要肯定要见的人确实会来,而且暗示这个人,时间对你很重要。

总是有一些人看不懂暗示。对他们来说,除了直截了当地结束外,没有什么其他有效的方法。美国电视网的老板凯?柯波洛维兹对她的员工采取的就是“直截了当”的政策,当她觉得会谈应该结束时,她会转身开始看桌子后面档案架上的文件。她说:“我尽量在转身结束谈话时,不要太失礼,但却难免会失礼。你不得不这么做,而且有时候你必须把椅子往后推,站起来送对方到门口,我发现这样做反而很省时间。”

学习如何利用一些简单的暗示,多多少少可以省下几分钟。好好应用一些有效的计划,不但可减轻你的压力,还可以加强你的社交技巧与彬彬有礼的形象。以下就是一些最有效的方式。

(1)时间限制暗示。这个信息应该在交谈一开始就传递出来。沃勒在前面描述过的会谈中,使用过变通的方式。这种暗示听起来就像是这样:“你刚好在会议的空当时间逮到我,所以我只有大概4~5分钟可以利用。”假如你愿意的话,可以再加上:“我很想跟你谈一谈,假如你愿意,我们可以现在开始,如果我们这次没办法讲完,我们可以重新安排一个不会这么匆忙的时间,这样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