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辛亥革命的浪潮迅速席卷全国,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全国24个省区中先后有14个省宣布脱离清廷独立。清廷反动统治陷于土崩瓦解的局面。
武昌起义的消息很快传到东北,东北的革命志士也异常振奋,开始频繁活动,准备响应关内各省的行动。奉天革命党人张榕同新军第二混成协(相当于旅)统领蓝天蔚共同酝酿起义。
武昌起义爆发后,东三省总督赵尔巽正远在哈尔滨视察。赵尔巽,号次珊,山东省蓬莱人。先世隶汉军正蓝旗,清朝进士,其兄赵尔震和其弟赵尔丰均为清末封疆大吏。赵尔巽听到武昌起义消息,吓得魂不附体,连夜返回奉天省城沈阳。他一面派出坐探,密赴上海、南京、北京探听消息;一面召集咨议局副议长袁金铠等绅商亲信商讨对策。袁金铠建议调张作霖所部进奉天,以便加强军事力量,提高与革命党人及新军的对抗能力,达到镇压革命的目的。
赵尔巽没有完全采纳袁金铠的建议,而是决定密调驻防通辽的后路巡防营统领吴俊升。这消息很快被张作霖得知,他火速返回奉天,坚定地站在反对革命的阵营一边。辛亥革命为张作霖登上政治舞台提供了绝好的机遇。
张作霖驻防洮南,可在武昌起义后却突然调防沈阳。人们当时不知道,其调防命令是后来补发的。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张作霖早就打报告要求调防辽南,被赵尔巽婉言拒绝了。张作霖很会见风使舵,懂得急躁往往误事的道理,所以耐心地等待时机的到来。恰在这时,张作霖的部将张景惠、张作相、汤玉麟、孙烈臣等人奉命去省城讲武堂集训。张作霖要他们在省城密切注视形势的变化,随时报告消息,以便采取恰当的行动。
奉天省讲武堂创办于1906年,是为培养陆军初级军官而设。赵尔巽任盛京将军时,称为“东三省讲武堂普通科”,学习年限为一年,地点在老将军府,附于陆军小学院内。1908年,徐世昌任东三省总督时,改称“陆军讲武堂”,作为培养陆军和巡防营军官的学校,地点移至小东边门外。辛亥革命后,该堂停办。
辛亥革命前,驻扎奉省的有旧军,也有新军。旧军属地方警备部队,也叫巡防营。新军叫新编陆军,属于国家正规部队,地方无权调动。当时新军的第一混成协驻新民;第二混成协驻奉天省城北大营,其协统(旅长)蓝天蔚是革命党人。他与张榕等人密谋举事,决定采取不流血的办法,公推蓝天蔚为革命军关外大讨虏都督,使东北脱离清政府而宣布独立。蓝天蔚便在北大营召开中下级军官会议,要求做好兵变准备,用武力胁迫赵尔巽放弃东三省总督的位置。蓝天蔚还对各营的行动进行了安排。
但是,新军中的军官不都真心拥护革命,蓝天蔚部下李际春(字鹤祥)因屡次得不到提升而怀恨在心,他当夜把第二混成协的行动密报给赵尔巽。
李际春的密告对赵尔巽是当头一棒,吓得魂不附体,他便连夜召集心腹袁金铠研究对策。袁金铠,字洁珊,辽阳县山岳铺人,秀才出身,曾任辽阳警务提督。后结交赵尔巽,受赵关爱,认为门生。赵尔巽任东三省总督时,袁金铠入督幕,参与政事。在赵尔巽支持下,袁金铠任奉天咨议局副议长。赵尔巽心事重重地说:“眼下,革命党到处煽动蛊惑,奉省岌岌可危,莫如离奉归京为上策。”
袁金铠跪倒在面前,声泪俱下地说:“次帅!”因赵尔巽字次珊,所以这样称呼,“在此大清存亡之秋,请镇静处之,为全省民命计,切莫入关。依愚见,蓝天蔚乃优柔寡断、无勇无谋之辈,张榕更是见识短浅、浮躁不羁的青年,均不足惧。”
赵尔巽六神无主,搀起袁金铠,叹口气说:“可是目前省城空虚,军队操在革命派之手,无兵怎能应对?”
袁金铠说:“应速调巡防营入省城,以平乱党。”
“你看调谁合适?”赵尔巽问。
袁金铠胸有成竹地说:“张统领作霖,久有报效次帅之志,又有胆识魄力。不妨传令回奉,安定大局。”
赵尔巽沉思一会儿,说:“作霖乃绿林降官,动荡之时,恐生二意,还是调吴俊升来省城较为稳妥。”
不料调兵一事,被前路巡防营驻奉天省城人员张惠临侦知,他立即会同在奉天讲武堂受训的张作相、孙烈臣等人,电告驻洮南的张作霖:“省城临危,火急入沈,莫失良机,万万速达。”张作霖认为,混乱的时局正是武人升官发展的大好时机,接电后,他当即点兵集合,以领饷名义去奉天。他亲率一哨马队先行,快马加鞭昼夜兼程,其余各营在后跟进。张作霖途经郑家屯时,吴俊升特率万福麟等众官佐出郊相迎,百般留张小憩,说给准备了早餐。张作霖以军务紧急为由加以谢绝,没有向他透露半点儿消息。此刻吴俊升尚蒙在鼓里,全然不知张作霖的用心。当张作霖全军开进沈阳后,吴俊升才接到赵尔巽的调令,但为时已晚,只好作罢。
张作霖此次用兵,明知违反军令,但他认为,此时的赵尔巽处于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的境地,自己手握重兵,又打着“率兵勤王”的旗号,估计总督大人不会惩处自己。张作霖率一哨人马到沈阳后,住在南门外的万福客栈,并马上把城内各大旅馆、客栈全部占下,还贴上标语“前路巡防营占用”,以张声势。然后,他把张景惠等人叫来,说:“我看奉天城也没什么乱子呀。”张景惠向他报告说:“咱奉天要革命了。”张作霖一愣,问:“革命?什么叫革命?”张景惠就胡乱解释一通:“就是革咱们地盘,革咱们饷银。”张作霖把眼一瞪,说:“这还了得,革命就是跟我过不去。”说完,就去总督府晋谒赵尔巽说:“省城形势危迫,作霖闻讯赶来,愿听大帅吩咐。请大帅放心,作霖虽粗鲁无才,但愿以生命相许,报效大帅!如若大帅认为作霖未奉命令,擅自行动,甘愿接受惩处。”
赵尔巽正苦于身边无兵,惶惶不可终日,见张作霖率军赶到,自然非常高兴。他说:“你来得正好,我明天就准备去死。”张作霖问:“为什么要去死呢?要死,大家一起去死!”赵尔巽说:“明天,奉天的文武官员们要独立,但我绝对不干。如果他们得逞,那我就去死。”
张作霖赶紧对赵尔巽说:“你老给我下命令吧,把我的军队全部调来。你老赶快把城门关上,再把我那30多学员召来,给他们发些枪,我来保卫这奉天城。”
赵尔巽说:“很好,不但这样,我还要把我的卫队和警察也都交给你,统统归你指挥。你把他们放在城门那儿,叛军来了,打就是了!”于是,当即给张作霖补发一张调防命令,将无令来奉之事合法化。不仅如此,又把原中路巡防营统领金道坚撤职,改由张作霖兼任中路巡防营统领。这样一来,张作霖所部达14营,兵力约5000人,相当于一个旅,势力足以和新军抗衡了。张作霖成了奉省举足轻重的实力派人物。
有了张作霖的效忠,赵尔巽的底气足了一些,打算用旧军压一压新军的气势。于是,在1911年11月12日上午,赵尔巽在奉天省城召开了新旧军将领会议。张作霖作为前中路巡防营统领,也出席了会议。会议主要讨论应付局势的方针和东三省应持的态度。张作霖在步入会场时,两手托着一个羊肚毛巾包,里面包着两只三炮台的香烟筒子,走进屋里,把毛巾包往会议桌正中一放。谁也不知里面包着什么东西。
会上,赵尔巽首先发言:“最近,武昌发生叛乱,朝廷正派大军剿办,不需多日即可勘定。东三省是皇上的老家,祖宗陵寝所在,是龙兴圣地。因此我们必须为朝廷牢牢守住,以固根本,不可受匪乱影响……”
赵尔巽左一个叛匪,右一个叛党,会场上出现了窃窃私语。赵尔巽发现新军将领个个横眉怒目,神色不对,就马上改变口气,把话往回拉:“东三省处于日、俄两强之间,稍有异动,深恐前途不堪设想。值此关内风云变化之时,”他不敢再说“叛乱”,“我们东三省最好不动声色,静观时局演变,什么态也不表。咱们的要务是‘保境安民’。抱定这个宗旨,将来不管谁胜谁负,我们都可以堂堂正正拿得出来。只要百姓得以安居乐业,我们为官的就是一大功劳。千万不要受关内……影响。”他硬是把“关内”后面的“叛乱”二字咽了回去。
赵尔巽最后说:“我们今天应当郑重表决一下,谁赞成‘保境安民’,就请举手。”
赵尔巽的话一落,张作霖就率先举起手来,其他旧军将领也举手表示赞成。新军将领面面相觑,没有一人举手。赵尔巽也觉得尴尬,就一再动员大家说:“诸位不要多心,是赞成是反对,直述其见嘛!”他连说了数遍,仍没有表态的,会场上的空气显得很紧张。
张作霖见新军将领不表态,霍地站立起来,抓起桌上的毛巾包,大声吼叫着:“总督大人的劝告,可谓仁至义尽,苦口婆心,怎么能像酱缸里面的石头不进盐酱呢!”他把毛巾包往上一举,“大家今天如果不接受总督的好意,不举手赞成的话,我们今天在这屋子里的人,只有同归于尽,谁也别想逃出去!”张作霖的这一举动,惊得会场鸦雀无声,大家知道土匪出身的张作霖天不怕、地不怕,什么事都能干得出来。
赵尔巽也不知毛巾包里包的是什么,万一是炸药——他也怕死,就打圆场说:“雨亭,不要冲动。”然后转向新军将领,“各位听我的,准保没有错。也许我上了年纪,话没说清楚,大家没听明白。现在我再说一遍。”于是,他又把刚才的话重说了一遍,然后再次表决。
这次新军第三镇协统卢永祥首先举手,只不过举到耳根,其他新军将领也慢慢举起了手。就这样,赵尔巽的‘保境安民’方针被强行通过了。而新军将领们预先拟订的东三省独立的约定,在张作霖的恫吓下,中途流产了。
会后,张作霖等旧军将领洋洋得意地走出了会场。其后,新军将领也陆续慢吞吞地走出来。他们见张作霖已走远,就互相埋怨着说:“事前研究好不赞成赵尔巽,是谁先把手举起来的?这不是违反事先的约定吗!”第二混成协协统蓝天蔚,一把抓住卢永祥的袖口,质问道:“你这老兄,咱们不是事先在外边已经说好了吗!为什么在里边你先举手?”卢永祥红着脸辩解说:“老兄,有命才能革命。张作霖那小子是不要命的主儿,你没看见他手里的炸药吗?那玩意儿要是弄响了,咱们就全完蛋了,还谈什么革命?”停一停又说:“再说,我是把手举到耳根就没再往上抬。这是表示我一半赞成,一半反对。你们也不看清楚,就盲目地全都举起手来,这能怪我吗?”
卢永祥这么一说,大家也觉得事已至此,后悔也没有用,就不再言语,一个个无精打采地返回营房。
自从张作霖进入奉天省城以后,赵尔巽在幕后大肆活动,力图控制局面。然而,蓝天蔚、张榕和吴景濂等人对此却一无所知,对反动势力估计不足,仍然幻想以和平方式争取东三省独立。他们商议决定,以奉天咨议局议长吴景濂的名义成立一个“奉天国民保安会”,表面上推举赵尔巽为会长,进而达到逼迫其宣布独立的目的。吴景濂,奉天兴城人,京师大学堂毕业,原为立宪派。他看到清廷大势已去,就与奉省革命派一致主张推翻腐朽的清王朝,建立共和政府。吴景濂面见赵尔巽,请他参加省咨议局会议。赵尔巽沉思良久,才应允下来,同意出席会议。
吴景濂走后,赵尔巽将袁金铠、张作霖召来,共同商量对策,很快制订了一个周密的夺权计划。
1911年11月12日下午,省咨议局大会如期召开,来自军、政、农、工、商、学各界自治团体代表到会。张作霖的大队人马尚未进城,只携带自己的亲信张作相、汤玉麟、张景惠等18人进入会场,布置在场内的四个角落和出入口,会场内外戒备森严。
蓝天蔚下令调他的部队从北大营入城,但是,队伍好久没有到。蓝天蔚觉得情况不对,就和少数军官跑到某东洋旅馆,等候保安会的消息。不久,第二混成协的炮兵在标统聂汝清的率领下开进省城,把炮口对准咨议局,而不是对准总督府。这是为什么?原来北京已经电令聂汝清署理第二混成协协统。蓝天蔚虽然没有接到命令,但是感觉到部队已经不听他的调动了。
在咨议局内,议长吴景濂主持会议,说明此次会议是要讨论决定奉天以后的政治命运,同时指出革命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言“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目前的要务是成立“国民保安会”,恳请赵次帅出任会长,然后顺从民意响应武昌起义,宣布东三省独立。他的讲话赢得了台下的阵阵掌声和不断的喝彩。吴景濂讲完后请赵尔巽谈谈看法。
赵尔巽在台上如坐针毡,不知从何谈起。他首先说:“鄙人两次到东三省,所作所为问心无愧。”他掏出手帕擦擦额头上的汗,又起来:“东三省地处日俄两强之间,稍有变动,深恐前途不堪设想……深望全省父老各安生业,静观时局演变……”
赵尔巽没说上几句,就有革命党人站起,打断他的讲话,要他讲真话,不要净讲些官场上的废话。还有的说:“干脆痛快点,宣布奉省独立,响应武昌起义!”
正当激烈争辩的时刻,张作霖突然登上讲台,拔出腰间的手枪“叭”地摔到桌上,大喊道:“我张作霖身为军人,只知道保护大帅和地方百姓。如有胆敢破坏省城秩序者,可别怪我不客气。我张某虽好交朋友,但我这支手枪是不交朋友的!”这时,张作霖早在会场四周布满荷枪实弹的18个官兵,个个抽枪在手,大有火并之势。倾向革命的人,见此情景,有的害怕,有的气愤,纷纷离席退场。议长吴景濂等人发现大门口准出不准入,完全被张作霖的部下控制了,也相继跑出了咨议局。谋取奉天省和平独立的计划破产了。张作霖一看场面被镇住了,就继续说:“我张作霖有枪有人,只要是对地方有利的事,我张某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今天我们一定得尊重总督的意见。”
在副议长袁金铠的主持下,会议继续进行,但形势已完全逆转。会议决定,不发表独立宣言,仅把黄龙旗降下,改升黄色旗;去掉预定在旗上写的“光复”二字,仅留“奉天国民保安会”字样,并通电吉、黑两省如法炮制。会上“公举”赵尔巽为国民保安会会长,袁金铠任参政总长,聂汝清为军政部长,张作霖为军政部副部长,由张全权负责镇压省城革命。革命党人只有张榕做了参谋部的副部长。保安会的宗旨是:“保卫地方公安”“有辅助行政之权”,保安会“所举部长皆以行政官兼充”,“一如其旧,与另设临时政府,迥不相同”。
奉天“保安会”成立后,吉林、黑龙江两省的也相继成立。赵尔巽还通知各府、厅、州、县,如辽阳、铁岭、安东、海城、新民等地,都相继成立分会。保安会,是在奉天辛亥革命运动兴起的情况下,反动的官僚、地主、保皇派士绅与封建军阀势力的大联合。他们名义上是为地方保安,实际上是清廷镇压东北革命的工具。
关于上述事件,我们不妨看看原东北军将领王益知先生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