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北大人生规划
3525800000017

第17章 突破传统的创新规划(1)

雷方·北大99级计算机系

作者简介:雷方,江苏人,北大计算机系,为人善于交友,性格开朗,是一个纯朴的男孩。

“北大人”是善于尊重和继承优良传统的,“北大人”更是勇于创新局面的,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在社会各领域,“北大人”总是敢于正视自我和善于突破旧我而蜕变新生的!

北大人是善于创新的,在我的印象中,从他们学习期间到考研,到走向社会上中关村搞软件开发,时时在创新。创新的思维使他们在中关村一举成名,智慧的模仿使他们在事业登上成功。

下面是我对成功人士创新意识的总结作的创新规划。

1.突破的读书瓶颈——一“考”名闻天下的秘诀

北大才子破解读书瓶颈

我们北大才子讲过这样一个流传很久的故事。

战国时齐国有一个围棋市斤,棋艺冠绝一时,名震天下。有两个年轻人慕名前来拜师学艺,这位围棋大师见他二人非常聪明,便收他二人为徒,并且倾尽平生所学所知,意欲栽培两个有心有智的年轻人。两个年轻人从此开始学棋,但逐渐地发生了差别变化。两个人学棋时,一个专心致志,全神贯注,惟恐有半点走神差错。而另一个却在听棋的时候,总想着天空中有一只大雁飞来,自己该怎样将它射下来。三年过后,二人学满出师,虽然同是一代大师的门下弟子。但前者棋艺精湛,一出手便连胜当时许多高手,而后者却依旧棋艺平平,一生碌碌无为。

二人的求学经历几乎一致,但却以天壤之别的两种结局收场,究其原因,是二人在学习时的态度不同。一个专心致志.将全身心都投人到围棋的世界中。而另一个始终以为鸿鹊将至,三心二意。

这个故事蕴含着一个深刻而简单的道理:我们在学习时,务必要专心致志,集中注意力。注意力在读书生涯中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

我们,注意力不集中,是你最大的读书瓶颈。造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有很多,其具体体现就是一些不良的读书习惯。不要小看它,它是你突破读书瓶颈的重中之重。

要知道,读书习惯能支配你的行为。

对此,中西方的看法是基本一致的,中国的“习惯成自然”(自然就是指天性)说法与西方的“习惯是人的第二天性,可是它的力量比天性大10倍”说法是最好的证明。

“读书习惯”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在从心理学上,对此问题有以下的三种解释:

1.读书习惯本身就是读书行为

也可以说,你经常表现出的读书行为,就是你的习惯。

2.读书习惯就是指某种读书行为的表现方式

第二种解释,没把读书习惯视作读书行为,而把它视为某种读书行为的表现方式。

譬如说,看小说是一种行为,但此行为的表现,却因人而异;有的人爱看小说,却能适可而止,有的人却要时时看天天看。虽然读书行为本身相同,但表现方式却各异。

3.读书习惯就是指某种读书行为表现时,与之伴随出现的其他行为

譬如,写文章是一种行为,可有人在写文章时就必须要吸烟。因为他觉得吸烟就会使他有灵感。

我所谈的读书习惯,不是第一种解释。所要论的问题是,在大家都有各自的读书习惯下,要如何改进读书习惯,突破读书瓶颈,促进读书效果。因此,所指的读书习惯是后两种解释。

既然读书习惯被认为第二天性,故而大多北大才子相信读书习惯是后天养成的。

心理学上也认为,读书习惯的养成要经历一个学习的过程。

对学习的过程最简单的看法,就是刺激与行为反应发生了相互作用;本来刺激引不起某种反应,可是在经过数次练习后,该刺激就能引起某种反应。

譬如,小孩本来不怕黑的,但是,如果有人在夜晚的暗处大喊一声,吓他一跳,他以后就可能会怕黑。例如这种怕黑的习惯,一次的经验,就可能会养成习惯。

有些读书习惯是经多次练习养成的。例如:看小说,本来小说对人并没有什么吸引力;它只是中性的刺激,不会引起人看的反应。可是如果你多次看后,就会被小说的有些情节所吸引,就会慢慢养成看小说的习惯。

读书习惯养成后,只要刺激一出现,你就会不自觉的出现反应行为,此类反应被称之为习惯性反应,习惯性反应不但有其强迫性,而且还能产生类化现象(类似的刺激也能引起习惯性反应)。

因此,一旦养成不良的读书习惯,人即使知道那样做不好,可是也不能控制自己做出这种反应。

譬如说,有些人在读书时经常念出声,他知道这个习惯不好,也知道念出声会影响阅读速度,可是他却难以自制。

像这种读书习惯一般都是小时朗读时养成的,长大以后也无法完全将其革除,有些人甚至在数学演算时,仍念念有词,这些都是习惯反应。

有助于你读书效果的读书习惯,就被我们称之为好的读书习惯;有碍于你读书效果的,就被我们称之为不良的读书习惯。

而且,好与不好,都要根据学生读书经验的数据来判断。

我们对北大学生进行了调查。他们以不记名的方式,凭个人的求学读书经验,自由列举有碍读书的不良习惯。

调查资料经统计后,得出了以下的结果。

女生人数为107人,男生人数为71人。

·姿势不良:

读书时喜欢卧在地毯上,伏在桌上。女生占了49.30%,男生占了71.03%。

·胡思乱想:

心不在书上,想东想西。女生占了55.34%,男生占了65.42%。

·不能持久:

缺少定力,没坐多久就休息或改作别事,自己还常原谅自己。女生占了9.86%,男生占了10.28%。

·兼顾杂务:

照镜子,打电话,写信,翻东西无事忙。女生占了58.88%,男生占了53.52%。

·边吃边读:

读书时吃东西,使得读不能获益,吃不能知味。女生占了69.16%,男生占了40.85%。

·音乐电视:

沉迷于电视音乐之中,耽误读书。女生占了61.68%,男生占了47.89%。

·情绪困扰:

读书时有很多心事,常有莫名的忧虑与恐惧。女生占了34.58%,男生占了43.66%。

·外因分心:

不能排除外在干扰,不能让自己专心于书本。女生占38.32%,男生占73.23%。

·拖延:

读书时不能迅速进人状况,总东磨西蹭的拖延时间。女生占了19.72%,男生占了16.82%。

·打瞌睡:

摊开书本,没看几页就精神不振,昏昏欲睡。女生占了11.27%,男生占了27.10%。

由以上的调查数字看来,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把不良的读书习惯归属于以下6种:

(1)边吃边读

(2)外因分心

(3)姿势不良

(4)胡思乱想

(5)音乐电视

(6)兼顾杂务

其实,这6种不良习惯可归到以下三类读书瓶颈中:

第一类瓶颈:注意力不集中。

第二类瓶颈:读书的姿势不良。

第三类瓶颈:边吃东西边读书。

在分析被调查的我们北大学生的读书瓶颈中,姿势不良居读书瓶颈首位,但此读书瓶颈受环境支配较大,想要革除并非易事识要读书场所没有躺卧的可能,此瓶颈就不难革除。

至于边吃东西边读书的习惯,倒是一个非常值得分析研究的心理问题。该瓶颈女学生居多,几乎占了70%。

据了解,由于近年来生活条件的增加,食物的营养成分也很丰富,所以,女孩子们特别注意身材的保护,故而形成了节食的风气。因此才会在读书时吃东西,但是读书时吃东西,照样会使人发胖。

据了解,有许多女学生都因不能戒吃零食而感到苦恼。因此,边吃边读的习惯,是一个认知与行动不一致的心理现象。

“读不能获益,食不能知味”这句话,正好可以表达了女学生们的这种心境。

为什么读书就想吃东西呢?

据女学生们反映有以下两种原因。

第一种原因:吃东西能减轻读书的苦感

因为,读书是为了升学考试,而升学考试又有失败的威胁,故而读书时大多数人都既苦又惧的。

“嘴里有东西”就会感到轻松一些,可以使焦虑的痛苦减低。久而久之,自己就觉得,吃些东西就能给自己一定的支持和安慰。

第二种原因:父母给养成的这种习惯

由于,父母重视子女,所以,对于学生们回家读书作功课经常给予特殊的关照,父母怕子女不努力读书,于是就不遗余力地哄之捧之;父母的这些心思主要表现在行动上,例如给孩子准备其爱吃的东西,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惯,就把读书和吃东西联系在一起了。

如何革不除不良读书习惯

“注意”这一个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对于它我们并不陌生。

“请注意,火车马上就要进站,下车的乘客请做好准备”,在旅行时,我们总会听到列车员亲切的关照声,“请大家注意,现在开始考试”,在教室里,教师总会这样提醒我们。在汽车驾驶员的座位旁,总有一张醒目的标志:“请不要和驾驶员说话”。“铃……”一阵自行车铃响从身后传来,我们总会很警觉地向后一望,很小心地避开驶来的车子……虽然,在这所有的活动中,你都在频繁运用和涉及着“注意”这一个概念。

注意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你的周围有各种各样的事物存在着、运动着,而你往往占领对这么多繁杂的事物中的一片段或一部分有清楚的印象,而对另外一些事物,你只能模糊地感到它们的存在,或者根本就没有感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是因为你往往是把眼光盯在一些事物上,而这些事物往往有与众不同的特征和性质,像这样的心理活动现象,就叫注意。

严格地讲,注意是心理活动对外界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所谓指向,就是说我们总在一堆事物中选择出我们所要注意的对象,如你听讲时,你的注意力不是指向教室里的一切事物,而是把老师所讲过的内容从许多事物中挑选出来,并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将心思投人在老师的讲述上。而注意的集中,则是指注意不仅是对讲课的内容这个注意的对象进行了选择,而且对有碍于听课的其他内容如周围的谈笑声、桌洞里的画书等诱惑进行了抑制,这样就使得老师讲课的内容在头脑中留下更加清晰、更加鲜明的印象。

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是读书必不可少的条件,大凡在读书生涯中有所建树的人,都非常重视注意力。

数学家华罗庚就是其中一个注意力特集中的人。华罗庚在杂货铺做学徒时,常常全神贯注地沉浸在数学公式的推理演算中。一次,有一位顾客进来向他询问货价,他正在计算一级数据,便随口把香烟盒上的数字说了出来:“8356723”,把这位顾客吓了一跳。从此,他的故乡金坛街就传开了“罗呆子”的趣事。

注意的形成总是有引起注意的目标,根据引起注意的目的是否明确,可以将注意划分为两类: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无意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指那些没有预定的目的,只是由于某些新奇的、强烈的、变化着的刺激而引起的注意。这种注意往往是不由自主的。

例如在路上,突然发生了一场车祸,会使你不由自主地去看一看究竟是怎么回事儿。篮球场上,一个运动员被撞倒在地上摔成重伤。你的注意往往会从紧张的比赛一下子转到对这个运动员的救护上。其他像强烈的光线、鲜艳的色彩、巨大的声响、奇异的气味,这些很有特点的外界刺激,都会使无意注意发生。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随便翻翻”的读书方法,它实际上是一种无目的无计划的读书方法,是受书中内容对读书者兴趣的吸引力所支配的,其实这也是一种无意注意。

就是在这种随便翻翻中,你可以轻松愉快地获得某些有用的知识,当然,这样得到的知识往往零零散散,不成体系,人们要想获得丰富的系统的知识,还主要靠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又称随意注意,它是有预定目的的注意必需时还要为之付出一定的代价。

例如老师布置了作业,为了完成它,就必须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在做作业上;交通警察为了保障正常的交通秩序,必须一动不动地高度注意来往的车辆情况;射击比赛中的运动员为了射中目标,一定要目不转睛地盯住靶心。这些都是有意注意。

在你平时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是有意注意,没有这种注意,就不可能对事物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

古语讲得好:“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如果你不能全身心地去注意某个事物,即使它们就在你的身旁,你也会不见不闻,甚至吃在嘴里,也不知道它的味道。

在此,我想举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例子,在他25岁生日那天,他的朋友给他买了点鱼子作礼物,爱因斯坦一边吃,一边与朋友兴致勃勃地谈论问题。当他把鱼子都吃完时,朋友们问他:“你知道吃的是什么吗?”爱因斯坦一时语塞,他只是全神贯注地与朋友讨论有趣的问题竟然忘记了自己一勺勺送到嘴里的是什么食物。可见,注意特别是有意注意是多么重要。

革除不良读书习惯主要是为了强化读书的注意力。要达到强化读书注意力的目的,只有进行学习,因为,读书习惯原就是在学习中不断养成的,所以读书习惯必须由学习而改变。

北大才子认为,改变既有读书习惯的方法有以下四种:

1.惩戒法

这种方法是一种强迫性的制止法,只要你出现习惯性的反应,即对你施以惩罚。

惩罚的方法有别人实施和自己执行两种,别人实施的惩罚如上课打瞌睡被罚站,自己执行的惩罚如古人的头悬梁锥刺股。

但是,惩戒法不是一个革除不良读书习惯的好方法。

因为惩戒时常伴随着痛苦情绪的产生,所以即使对旧习惯暂时制止了,虽然,你可能因痛苦情绪的反应和惩罚时的刺激之间联结学习,但是,却可能因此形成新的不良习惯。

2.耗尽法

耗尽法是一种训练动物时常用的方法,此法是一种不仁慈的方法。

譬如说驯服野马时,由于野马骑上去并不受指使。所以善骑者跨上马背,任其跳跃,鞭策有加,使之不得休息,其体力耗尽后,最终会向人俯首贴耳。

有时学校的训导人员也会采取此法,纠正你的一些恶习。譬如说,强迫吸烟的学生连续吸大量的烟,直到他吸的恶心为止。此种方法对改变习惯不易产生持久的效果,且难免产生不良作用。

3.代替法

这种方法是以良好的读书习惯代替不良的读书习惯,此种方法最适当。

此法根据一心不能二用的原理,在引发旧读书习惯的情况下,引起另一种新的读书习惯,使旧的读书习惯受到压抑没有出现的机会。

在进行多次练习后,旧的读书习惯就会因没有机会出现而逐渐淡化,新的读书习惯也会因慢慢增多而增强,最终使新的读书习惯代替旧的读书习惯。

此种方法就像看电视一样。每次只能看一个节目,要想消除看固定节目的旧习惯,只有改选另一个新节目代替。

如想使代替法行之有效,就必须要符合两个原则:

(1)在原刺激下不容旧的读书习惯出现。

(2)强化新的读书习惯与原刺激之间的联结。

譬如说,你习惯读书听音乐,但是,一心不能二用,音乐会对书本的注意产生干扰。这时就要采用代替法,让音响设备离开读书现场,使你不能听到音乐,这时不妨许下一点心愿,例如只要自己读书达到某种程度,就可以欣赏音乐。

将爱好的东西作为改变旧的读书习惯的报酬,就会在无形中对于新的读书习惯的建立予以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