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北大人生规划
3525800000012

第12章 为人处世规划——人格(5)

陈岱孙教授对如何加强学生的基础训练、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等问题提出过许多真知灼见。他一向主张,要想培养出优秀的科学技术人才,必须加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全面训练,从而具备广博而精深的学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1957年,陈岱孙与同仁在一次政协会议上共同提.出提案,要求在大学里开设人口学课程和人口学专业。50年代末,当马寅初的人口论受到批判时,陈岱孙深为同情。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陈岱孙教授再次焕发出生命活力。除了继续给经济系学生开设经济学说史课程外,他还招收了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给他们以悉心的指导。

在日常教学中,他不仅教学认真,而且还十分注重培养学生们的思想品德。在与同学们的交往中,针对同学们存在的思想情况,陈岱孙十分强调地指出:“有人说马克思主义过时了,我认为这种说法是十分错误的。”他主张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经济建设。他强调马克思主义,但并不把它作为教条,他认为,“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出了原理和方法,但是并没有穷尽真理发展的长河。走社会主义道路我们是坚定不移的,可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研究是刚刚开始,所以社会主义经济学是一门前途无限的新学科”。

在认清我国经济学教学的现状后,陈岱孙教授指出,经济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他认为,大学经济系应该培养科学人才,而不是培养技术人才。在大学里应该实行学分制以利于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他主张应该增强课程设置,充实教学内容,以便学生们系统而全面地掌握有关学科的知识。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应该理论联系实际,把课程讲活讲透。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

在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上,陈岱孙教授也提出了一系列十分重要的建议。他认为,作为一名研究生必须具备“坚实的专业必备的基础、深入的专门知识,有一定创造性的专题研究成果”。只有如此,才能进一步对某一专题进行深入的有价值的研究。

此外,陈岱孙教授还十分关心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提高工作,努力做好“帮、传、带”。由于他的耐心指导,他所领导的经济学说史教学小组中的中、青年教师成长很快。他十分关心北大经济系教师对当代西方经济学说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他的过问和关怀之下,经过教师们的辛勤工作,北大经济系成为全国在这个学科领域的重要教学基地。每当教师们出版专著,他都给撰写序言,充分评析该书的优点和缺点,这篇序言,不仅是对书稿的高度理论概括,而且对读者如何理解该书也提供了一种十分有益的捷径。为了迅速提高中、青年教师的外文水平,陈岱孙教授经常挤出时间来教英文,既讲解英文原著,又进行辅导,使教师们的英文水平和理论水平都得到了迅速提高。陈岱孙教授有求必应和不遗余力地为中、青年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所付出的辛勤劳动,深得教师们的敬仰和感动。在陈岱孙教授身上体现了一代著名学者的高风亮节的品质和做人风范,颇值得后来学人的学习。

由于陈岱孙教授在我国经济学界所处的举足轻重地位,经常有些学生和校外人士仰慕陈岱孙教授的大名,将论文直接寄给他,请求陈岱孙教授审阅和提意见。陈教授尽管工作繁忙,但他总是尽量抽出一些时间,认真地审阅,并提出具体修改意见。对于论文中的任何可取之处他都充分肯定,对于其中的缺点和错误也都加以指正。例如:有位同学论文中的观点和某位经济学家的观点不谋而合,他就建议该同学去看一看那个经济学家的著作。

无论大事小事,他都本着认真态度去做。他曾为论文中的某些知识性错误加以改正。有一位经济学教授在论文中认为在英语里“郁闷的科学”已成为政治经济学的绰号,陈岱孙教授便详细地解释了这一绰号的来历,认为那个教授犯了一个知识性的错误。

陈岱孙教授将自己的毕业心血献给了经济学,献给了北京大学这座中国最著名的学府。他学识渊博,经验丰富,作风民主,平易近人,既能坚持原则,又能听取群众意见。脚踏实地,在北大长达31年的教育生涯中,追求真理,为北大经济系的发展与壮大,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了卓绝贡献。

陈岱孙先生毕生研究经济,他脚踏实地,追求真理,走着自己的路。他一生信奉踏踏实实地追求真理的信条,为真理而言,不讲违心话。他的一生看似平凡,但在平凡中却蕴含着一种伟大。这种治学严谨、踏实做人的实事求是精神,是值得我们品味和学习的。

7.寻找合作的伴侣,扬起成功的风帆

精诚协作,水到渠成——与人快乐的朱光潜

朱光潜,中国著名的美学大师。在中国美学的发展道路上,占有“中梁砥柱”的地位。他在生活中,非常注重与别人相处、合作。这不仅体现在他的生活和工作中,同时在他的著作里,也大有显现。

“每个人都不免有一个理想,或为温饱,或为名位,或为学问,或为德行,或为事业,或为醇酒妇人,或为斗鸡走狗,所谓“从其大体者为大人,从其小体者为小人”。这种分别究竟以什么为标准呢?哲学家们都承认:人生最高目的是幸福,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对于这个问题也各有各的见解。积学修德可被看成幸福,饮食暧衣也可被看成幸福,究竟谁是谁非呢?我们从人的观点来说,人之所以高贵于兽者在他的心灵。

人如果要充分地表现他的人性,必须充实他的心灵生活。幸福是一种享受……学问、艺术、道德几乎无一不是心灵的活动,人如果在这三方面达到最高的境界,同时也就达到最幸福的境界。一个人的生活是否丰富,这就是说有无价值,就看他心灵或精神生活的努力和成就的大小。”

“每个人身边都有一个‘圈子’,这圈子就是他所常亲近的人围成的,他跳来跳去,常跳不出这圈子……”

在日常生活中,朱光潜虽然也是从这个圈子跳到那个圈子,但他却时刻体现着一种“幸福”的境界。

有一次,他在和他的弟子谈论到做人的品质时,他曾告诫他的弟子说:

“一个人做人应该进究,把人与人的关系调处适宜。也就是传统的‘人化道德’。唯有善于与他人相处,承认他人存在的意义和作用,才能为别人所理解和接受。”

他的弟子谨记其教诲,并把它发扬光大,逐渐形成了一种风气,弥漫开来,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学子。

为人处世,交友待物,无不影响着人生的快乐内涵。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说:“懂得处友,就懂得处人;懂得处人,就懂得做人。”朱光潜先生告诉我做人要学会合作,与人共事。

团结就是力量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条好汉三个帮。我们是生活在以人为本的社会里,会人类这种以群为居住特点的生存空间内,一个人是不可能完成他的一生的。无论什么事,只有团结起来,才是明智之举。不但中国近代历史给了我们这种启示,就是千百年来民间最淳朴的教育方式也无不体现着这种道理:一双筷子很容易被折断,十双筷子,就会牢牢抱成一团。只有团结,才更有力量。

人际关系对于个人,无论在事业上、生活上亦或学业上皆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朱光潜曾这样论述这个问题:假如你拥有众多的朋友,与朋友之间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那么,你便可以通过这些朋友的力量来协助你解决难题。人,是不可能拒绝朋友而独自过着闭门自守的生活的。假如是这样,生活实在无乐趣可言,而且很多需要帮助的困难就无法解决。毕竟,这是一个合作的社会,个人的学识与力量是有限的,必须依助他人的学识及力量方能完成任务。在这世上,有不少人并非很有才华,但他们却有一个无形的资产——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因为这无形的资产,使他在各方面各领域都能平步青云。

中关村在国人乃至整个世界的耳朵里,都是一个非常响亮的名字。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中关村是一个象征,她象征着中国的信息产业,象征着高科技、先进的管理、激烈的国际竞争以及迅速积累的财富;中关村是一个传奇,从1984年到1998年,中国最杰出的知识分子在中关村白手闯天下,创下了一年销售逾千亿的经济奇迹;在与IBM、微软等超级巨头的对抗中,中关村越来越强”。的确,在当今这样一个神奇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所创造的正是一个个神话!而且这些神话的书写者,正是那些被人们称为“知识英雄”的人:他们来自北大,他们来自清华,他们来自社会;他们不仅拥有知识,而且非常善于动用知识去创造神奇。

他们的成功秘诀是什么?在这50个人中,他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有自己的人格魁力和传奇故事。但他们又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在创业之初都非常渴望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渴望认知做到。今天,面对辉煌,他们也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团结协作,围绕一个目标去做事。

我们可以看一看他们是怎样说的和做的:

王选(北大方正技术研究院院长、方正香港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软件是一个集体性的劳动,人才必须组织起来,围绕一个目标,才有价值。”

“中国不缺少有才华的年轻人,而是缺少团结合作的精神。”

“现在的情形是,中国人只有到了国外,到了硅谷,受外国老板指挥才能把才华发挥出来。中国人难道只能由外国人指挥?中国人难道不能指挥中国人?

王荣之(同创公司总裁):

“同创在做一个木盆。我们不会有更多的条件,有更多的长板,我们都很笨,但我们勤劳,很团结。我们在一起做一个大木盆虽然每块木板都很短,但合起来直径很大盛水自然比木桶多。”

“木盆难做,难在所需的木板多,难在形成合力,精诚团结;难在大家把同创认为是一个名词,现在大家都意识到了,同创的意思就是一帮短板子共同合在一起,盛更多的水。”

许志平(师腾公司总经理):

“我们总以为聪明人凑在一起,肯定会更聪明。其实,一群聪明人凑在一起,还不如一傻子加一个聪明人凑在一起。因为,聪明人都坚持人人平等,坚持都是革命同志,我凭什么听你的,这样一来不但没有形成合力,反而会造成很大的内耗。”

张旋龙(方正香港上市公司总裁兼执行董事):

“我认为与他人合作主要有两个要领:一是不要等到人家成功了,再去和人家谈合作;二是自己不懂,要相信别人。我完全相信王选的技术。自己不懂又不相信人家,那还能做什么?很多领导不懂,又不愿意相信别人,肯定不行。”

“还有一种情形更糟,就是不懂还要装懂。”

也许有人会说,科学的高度分化和交叉是需要科学家密切协作的,而社会领域则不需要。其实这是错误的想法。无数企业家的成功谋略都证明合作精神、善于用人、团结人是至关重要的。对大亚湾健风集团和美国、日本、东南亚、中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大企业家共82人调查表明,这82人中,没有一个是寡头企业家。他们的财富是由人创造的,他们十分重视合作,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和任用,尽管用人的原则、方式差异很大。他们今日的成功,已经充分地证明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北大一讲师曾指出:成功者的道路有千千万万,但总有一些共同之处。能够较清晰地认识自我和他人的关系,了解个人在集体中的地位和角色,并善于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所以受到人们的欢迎。他们不仅与同伴合作密切,与他的父母和老师也愉快相处。对于教师的不同意见,他们有较强的独立性,附和教师意见的只占8.78%,能以相对温和的态度接受老师意见的只占72.30%。由此可见,团结协作是许多成功人士的共同特性。

朱光潜曾提醒这样的人们:我们中的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孤立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需要生活在人群中,需要生活在人与人之间。这就需要与人交往,而谁又愿意与自私的人交往呢?

历史已跨入21世纪,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需要精诚团结,在共同的大目标下努力把事情做好。虽然我们生活在一个靠竞争取胜的社会,但社会需要的不是你死我活的争斗。竞争,但不是相互残杀,而是共同发展。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进步,我们的国家才能有希望,我们中的每一个人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北大的一位教授说:“企业需要发展,不能单靠某个人,只有依靠集体,个人才能创造出成绩。”不仅企业如此,我们生活中的绝大多数事情都离不开合作,像足球赛、篮球赛、排球赛等各种比赛项目,都要求队员们保持彼此之间的良好协作。音乐伴奏也是如此,只有配合默契,方能奏出优美的乐曲。

作为21世纪的年轻人,一定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通过群体性的活动培养自己的协作意识。如果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人、一个快乐的人、一个成功的人,就放弃自私自利的狭隘思想,培养合作精神,增强团体意识。北大之所以为北大,将这一点发挥得淋漓尽致也正是其中原因之一。

和谐地与人共处

人与人相处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人本来就是群居动物;人与人相处能够美好而又和谐,却又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三教九流,人也各异。惟有和谐相处,生活才会美好。正如美学中所认为的那样:和谐是美的最高境界。是大人的做人观点之一。

21世纪是一个合作的时代,合作已成为人类生存的手段。因为科学知识向纵深方向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人们不可能再成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每个人都要借助他人的智慧完成自己人生的超越,于是这个世界充满了竞争与挑战,也充满了合作与快乐。

合作不仅使科学王国不再壁垒森严,同时也改写了世界的经济疆界。我们正经历一场转变,这一转变将重组21世纪的政治和经济。21世纪将没有一国的产品或技术,没有一国的公司,没有一国的工业,至少不再有我们通常所知的一国的经济。留存在国家界限之内的一切,是组成国家的公民。在21世纪的今天,世界化的科学与技术的合作早已超越了国境线,许多大公司开始做出跨国性联姻,财力物力与人力的重新组合,导致了生产效率提高和社会物质财富总量的增加,必将使科学技术的成果在更广泛的范围内造福于人类。

其实,不仅是现代人认识到了合作的重要,在几十年前美学家朱光潜就认识到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