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杂志华西语文学刊(第九辑)
3525000000001

第1章 日本关西学院大学于康教授访谈录(1)

2013年8月21—22日,在中国福州福建师范大学举办了“第五届汉日对比语言学研讨会”,在此期间,上海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化经济学院盛文忠副教授对日本关西学院大学于康教授做了一次详细的学术访谈。以下的访谈实录中,“问”为盛文忠副教授,“答”为于康教授。

一、关于日本的汉日语言对比研究

问:于老师在日语语言学以及汉日语言对比研究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先后出版了多部专著,并发表了多篇有影响力的论文。能否请您谈一下日本的汉日对比研究方面的具体情况以及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您对该领域有何展望和期许?

答:您过奖了,实在不敢当。我觉得我自己现在仍旧是一个初学者,仍在不断地上下求索,所以不敢妄然对日本的汉日语言对比研究进行评价。只不过求索的时间长了,总会积累一些心得,如果允许将这些心得拿出来晒晒太阳,与大一起探讨探讨,这倒是我愿意做的。因为,这样不仅可以促使自己对问题的思考不断深化,还可以促使自己不断进步。

采访人提出了3个问题,第1个是介绍日本的汉日语言对比研究的现状,第2个是介绍汉日语言对比研究的热点,第3个是谈谈对汉日语言对比研究的展望和期许。这3个作业的分量都不轻,需要涉及很多具体的人物和具体的事例。涉及具体的人物和具体的事例时,凡是被涉及到的,都会以为是一种公共性的评价,所以对介绍人的措辞会极为注意和在意。而介绍人也不愿意为了怕得罪人而被措辞所累。也就是说,介绍人不愿意在选择最为安全的措辞中,失去自己的个性和理智。所以,我只能根据我自己的判断,来断定他人的研究了。不当之处,请多多包涵。

先谈第1个问题“日本的汉日语言对比研究的现状”。

汉日语言对比研究是国内的叫法,在日本叫做日汉语言对比研究。两者的研究内容基本相同,或同时观察日汉两种语言,或以汉语为主来观察日语,或以日语为主来观察汉语。由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偏误研究和语言教学研究都与语言对比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现在的语言对比研究中有的时候也包括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偏误研究和语言教学研究。下面我们在使用这个术语时,将其作为一个上位的概念使用,其中包括与语言研究相关的所有下位领域。

在观察日本的汉日语言对比研究现状时必须要有一个立足点,即从哪个角度去衡量和评价。这个立足点我觉得应该是汉日语言对比研究的目的。

汉日语言对比研究的目的主要应该有两个。一个是从类型语言学角度出发,去寻找语言中应该普遍存在的基本模式,以贡献于语言学研究。一个是寻找语言习得的机制,以贡献于语言教学。前者是为了探索语言黑匣子中的内容,后者是为了探索语言习得的最佳方法。

因此,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凡是从事汉日语言对比研究的人都应该有一个十分清晰的研究目的,这样才能保证汉日语言对比研究结论的有效性。而那些不能与上述研究目的挂钩的,仅仅只是为了描述汉日表达上异同的文章,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建设性的意义。语言体系不同,其表达的形式和意义自然也会不一样,同一个语言体系的内部也会存在这种现象。就好比描写日本的皇冠车与德国的奔驰车不同一样,描写两者的异同并非是为了描写而描写,而是出自某个研究目的,为了阐明某个问题,而且这个研究目的和需要阐明的问题必须与最终研究目的有关。因此,我在下面的介绍中,基本上以上述两个目的为依据,并将其作为评价的标准。

在日本从事汉日语言对比研究的人依其母语可以分为3大类:①以日语为母语的人,②以汉语为母语的人,③以日语和汉语以外的语言为母语的人。

若以职业为标准,可以分为3大类:①汉语语言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大学教师(包括兼课教师),②日语语言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大学教师(包括兼课教师),③研究方向与汉日语言研究无关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大学教师(包括兼课教师)。

上述3类研究者根据在语言研究领域的建树情况可以分为3大类:①在汉语语言研究和日语语言研究方面都有成果者,②在汉语语言研究和日语语言研究中的某一个研究领域里有成果者,③在汉语语言研究和日语语言研究领域里都没有成果者。这里所说的成果指的是是否在各个研究领域的学会一级刊物或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过研究论文,或者出过专著。

说到这里,好像有点唯身份论的味道,似乎不是科班出身,就不能搞对比研究了。其实不然。在日本也有从未单独研究过日语语法或汉语语法,但在汉日语言对比研究领域却有一定建树的研究者。不过,话又要说回来,这毕竟还是少数。这里少数指的不是文章的数量,而是得到认可的人数。实际上,汉日语言对比研究要比单独的汉语语言研究或日语语言研究的难度大得多。从事汉日语言对比研究的人首先需要精通汉语和日语,其次需要具有语言学研究的功底并十分熟悉两种语言的语法、语义体系以及表达功能体系。要证明自己具备上述研究基础,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这两个研究领域中或其中的一个研究领域中具有独创性的建树。试想一个平常只会做中餐或日餐家常菜,从来没有被中餐厨师或日餐厨师评价过的人,你是否敢请他去担任在宾馆召开的中日大餐宴席的主厨呢?

日本研究汉日语言对比研究的人很多,文章也很多。最显著的特点是汉语为母语者占绝大多数。特别是到了硕士这一层,很多人都会首选汉日语言对比研究。日本的汉日语言对比研究与其他语言的研究相比,整体水平最为参差不齐,鱼龙混杂。既有独创性和经典性的研究,也有无视他人研究,没有根据,只谈感想,没有任何新意的文章。这就使得研究汉语或研究日语或研究(理论)语言学的研究者对汉日语言对比研究这个领域的研究多持怀疑的目光,大大降低和掩盖了日本汉日对比研究的真正水准。因此,从日本的汉日语言对比研究的整体水平来说,现在仍旧还处于一个摸索阶段,大部分文章或著作就事论事,缺乏与语言比对研究最终目的挂钩的明确的研究目的。

汉日语言对比研究中,有3个十分重要的研究领域。一个是语音和音韵的研究,一个是语法和语义的研究,还有一个是语用的研究。

汉语的语音和音韵研究历来是日本汉语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但是,与语音和音韵相关的汉日对比研究却很少有人问津。也许是因为这个领域的对比研究需要精通汉日两种语言的语音学和音韵学,令很多人望而生畏的缘故。在语言研究中,语音学和音韵学是非常重要的课题,具有很长的研究历史和成果积累。而且,与其他研究领域相比,语音学和音韵学有据可循,很少受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是十分容易出成果的研究领域。现在有很多尖端的仪器和软件可供研究语音和音韵使用,大大提高了研究的速度和质量。神户大学的朱春跃教授长期从事语音方面的研究,在这个方面有很多建树,『中国語?日本語音声の実験的研究』(くろしお出版,2010)是其研究的结晶,代表了目前汉日语音对比的最新成果,有理论有实践。

与语音和音韵研究相比,语法和语义的对比研究应该算作热门话题了。大多数的论文和专著都集中在这个研究领域。这个领域的研究还包括词汇研究、句法和句式等方面的研究。

词汇研究主要可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同义词和近义词的对比研究,一个是构词法的对比研究。词汇对比研究有两个目的。一个是寻找构词的规则,以贡献于语言研究,一个是弄清表义功能上的异同,以贡献于语言习得。同义词和近义词的对比研究大都集中在后者,虽然也出了一些值得一读的文章,但是也有不少文章只是依据辞典的解释来诠释区别,结果往往得出的结论与语言事实存在一定的偏差。如何围绕一个清晰的研究目的,在语言不断发展和进化的过程去正确和得体地区别同义词和近义词的表义功能是从事这类研究的人需要注意的问题。构词法的研究中,最大的课题是构词规则的对比研究,不知道是不感兴趣,还是出自其他的原因,这方面的对比研究成果不多,还有待于进一步去开拓和发展。另外,在词汇研究中,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研究领域,这就是汉日词汇交流研究和新词的对比研究。关西大学沈国威教授及其团队的研究成果十分令人瞩目。

语法和语义的对比研究方面,成就显著。得到汉语语言研究者和日语语言研究者广泛引用和评价的主要有两类学者。一类是汉语语言研究方面卓有建树的学者,一类是日语语言或语言学研究方面卓有建树的学者。

语法和语义的对比研究方面的话题主要集中在下面这些课题上。动词和复合动词的对比研究、形容词的对比研究、名词的对比研究、数量词和数量表达的对比研究、接续词和接续表达的对比研究、疑问词和疑问句的对比研究、事件结构的对比研究、被动句和被动表达的对比研究、致使句和致使表达的对比研究、否定句和否定表达的对比研究、祈使句和祈使表达的对比研究、空间表达的对比研究、时间表达的对比研究、副词和副词性修饰成分的对比研究、名词性修饰成分的对比研究、条件句和条件表达的对比研究、结果句和结果表达的对比研究、可能表达的对比研究、语气表达的对比研究、拟声和拟态的对比研究等。

研究的方法既有以究明语言事实为主的描写法,也有以抽取或证明一般性规则为主的演绎法。有阐述共现关系和共现规则为主的,也有阐述语义指向为主的。有从语法句法角度研究的,也有从语义角度研究的,还有从理论语言学角度和认知语言学角度研究的。

在汉日语言对比研究卓有建树的日本学者中,最受人瞩目的是大河内康宪教授、望月八十吉教授、中川正之教授、杉村博文教授、木村英树教授、荒川清秀教授、井上優教授、定延利之教授、田窪行则教授、森山卓郎教授、下地早智子副教授等学者的研究。特别是杉村博文教授和木村英树教授一系列的对比研究不仅在日本的汉日语言对比研究界,而且在中国的汉日语言对比研究界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说在进行汉日语言对比研究时,这些学者写的论著已经成为必读文献。

侨居日本的中国学者中,楊凱栄教授的致使句的汉日对比研究为里程碑性的研究,敲开了侨居日本的中国学者进行汉日语言对比研究的大门。张麟声教授、王亜新教授、张勤教授、王学群教授、彭飛教授、杨华副教授、史彤嵐副教授以及时常旅居日本的张威教授、彭广陆教授、林璋教授、王轶群副教授和姚艳玲副教授等人的研究与日本学者的研究相互衬托,推动并发展了日本的汉日语言对比研究。特别是张麟声教授,在国内应该是最早专门研究汉日语言对比的学者了,他后来着手研究汉日语言偏误问题,并开辟了从汉日语言对比角度分析语言习得偏误的途径,将语言对比研究和偏误研究联系到了一起。

由于受篇幅的限制,第1个问题只能谈到这里。下面谈第2个问题“汉日语言对比研究的热点”。实际上这个问题与第3个问题“对汉日语言对比研究的展望和期许”具有因果关系,所以,下面我将这两个问题合并在一起谈。

我不知道读者考虑过没有,汉日语言对比研究需要热点吗?如果语言研究需要热点的话,这就是说,汉日语言对比研究中既有值得大家集中精力去研究的课题,也有不值得花工夫去研究的课题。这就与语言对比研究的目的相违背了。如果说热点指的是大家都集中关注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话题的话,从人的思维过程来看,研究热点的确是存在的。

上面谈到,汉日语言对比研究至少有两大目的。一个是从类型语言学角度出发,去寻找语言所普遍存在的基本模式,以贡献于语言学的研究。一个是寻找语言习得的机制,以贡献于语言教学。因此,如果说汉日语言对比研究需要热点的话,那么,这两个研究目的才应该是真正的研究热点。但是,进行汉日语言对比研究的人未必都很清楚这两个目的,所以才会出现语音冷语法热、句法冷语法热、构词规则冷近义词热、名词形容词冷动词热、主动句冷时体被动致使热这种不正常的现象。

日本的日中对照言语学会是以研究汉日语言对比为主的学会。该学会从2002年起出了一些专辑,比如『日本語と中国語のアスペクト』(2002)、『中国語の補語』(2006)、『日本語と中国語の可能表現』(2008)、『日本語と中国語のヴォイス』(2012)。可是,正如书名一样,这套专辑并非是以研究汉日语言对比为主的。所收的论文,有的是专门研究汉语的,有的是专门研究日语的,也有研究汉日语言对比的。如果只是一个论文集,那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如果是以研究语言对比为主的话,总觉得有些跑题。因为无论是汉语语言研究者还是日语语言研究者或是从事汉语和日语教学的人原先期待的是在保持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或研究目的的条件下,从类型语言学角度出发,系统地来阐明上述这些课题,以利于汉语研究、日语研究、语言学研究和汉日语言教学的不断深化。由于这套专辑应该做的没有去做,等于是给其他的研究者留下了一个很好的研究课题。也就是说,如果要“展望汉日语言对比研究的未来”的话,上面这些出了专辑的研究课题都是需要进行系统的对比研究的,都是需要将这些对比研究体系化的。

现在,日本除了各个大学的纪要可以刊登汉日语言对比研究的文章外,“日中言語研究と日本語教育研究会”的会刊『日中言語研究と日本語教育』和“日中对比语言学学会”的会刊『日中言語対照研究論集』主要以刊登汉日语言对比研究的文章为主。

下面举两个小例子来谈谈我个人对汉日语言对比研究课题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