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古城消失之谜
3519300000024

第24章 欧洲古城失落之谜(6)

公元1世纪,在罗马的残酷统治下,犹太人又被迫离开了耶路撒冷,散落到世界各地。有的甚至来到中国,居住在开封等地。一直到第二次大战之前,犹太民族仍然是一个没国家的民族。

哈马丹之谜

在中国古代,黄金就有华贵极顶、高不可攀的意思,要不怎么说“金屋藏娇”、“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呢!但是,古代的伊朗人却告诉世界,在他们的国家里有一座用黄金做成的城市,这就是伊朗人最初的国家——米底帝国的都城哈马丹。

历史上真的有这样金贵的城市吗?那么现在它还存在吗?

据“历史之父”希罗多德告诉我们,哈马丹城的建立者是米底王国的创立者戴奥凯斯。关于戴奥凯斯这个人是否真实的存在,过去人们一直抱有怀疑的态度。即使后来人们在亚述文献中也发现了这个名字,学术界仍然有人坚持说此戴奥凯斯非彼戴奥凯斯,亚述文献中记述的与希罗多德所说的并不是同一个人。不过,多数学者倾向认为这两个人实际就是同一个人,即米底国家的创立者戴奥凯斯。

据说戴奥凯斯本来是部落首领的儿子,自幼就十分聪明,长大后的他为了取得僭主地位,努力在本部落中主持正义,被选为仲裁者。他的美名后来逐渐传遍四方,所有的米底人都同意选举他为国王,给他修筑了一座与国王身分相配的宫殿,建立了一支禁卫军。随后,他又强迫米底人给他建造了一座城市作为自己的新都,它就是今日的哈马丹,希腊人也称为厄格巴丹。哈马丹的建立,是米底帝国的开始,戴奥凯斯自然也就被认为是这个帝国的创立者。

从这一点来看,它的出现很可能要大大早于戴奥凯斯时期。

关于哈马丹城的情况,在希罗多德的书里也有详细的描绘。他说哈马丹城墙厚重高大,是一圈套着一圈地建造起来的。每一圈里面的城墙都比外面一圈要高。由于城市建筑在平原上,这种结构对防御外敌进攻大有帮助。据给希罗多德介绍情况的伊朗人说,哈马丹的城墙共有七圈,最外面,一圈城墙为白色,长度与雅典城墙大致相等。第二圈是黑色的,第三圈是紫色的,第四圈是蓝色的,第五圈是橙色的,第六圈是白银包着的,第七圈是黄金包着的。戴奥凯斯的王宫,就在镶着黄金的城墙之内。

世界上怎么还有这样奢侈的城市呢?竟然用尊贵的黄金来装饰城墙!所以希罗多德关于哈马丹有七圈城墙的说法,听起来就像个神话传说,特别是说最后两道城墙包上了白银和黄金,就更像是海外奇谈,令人不敢相信。

不过既然是在文学作品中出现这样的描述,夸张必然不可避免,况且那个时代的西方人大都喜欢把东方描绘成人间乐园,好像那里黄金遍地,财富无穷。希罗多德就曾经这样告诉过希腊人:“谁要是占有苏萨的财富,就可以和宙斯斗富。”而当时的苏萨城,绝对算不上西亚最富裕的城市。

根据同时代巴比伦人留下的楔形文字资料,以及后来的《亚历山大远征记》等的记载,我们知道,哈马丹城和两河流域城市一样,并没有七道城墙,也更没有什么金墙、银墙。历史上的哈马丹在伊朗语中有“聚汇之地”的意思。因为,它不仅是米底帝国的政治中心,也是古代伊朗交通要道的中心,它维持着东西方繁荣的国际贸易,著名的丝绸之路就经过这里。

尽管没有任何文字资料,但是我们从亚述宫廷浮雕中还是可以看出米底王国一般城市的大致情况。它们都有坚固的城墙,高耸的塔楼。城墙外有护城河,足以抵抗强大敌人的进攻。哈马丹作为米底最大的城市,也是米底反抗亚述的起义中心,理所当然应当更加雄伟坚固。同时,我们从希罗多德所说的得知,米底王宫离城墙很近。这与其他国的都城,如尼尼微和巴比伦情况相同,那里的王宫与城墙也很接近,或者说城墙本身就是王宫防御体系的一部分。

这是13世纪中叶法国《圣经的道德教谕》一书的插图,描绘了人类的缔造者上帝的形象。

米底帝国灭亡之后,哈马丹又成了古波斯帝国四大都城之一。古波斯历代帝王,每逢夏季都要来哈马丹的夏宫避暑。后来,哈马丹又成了塞琉西王朝在东伊朗的统治中心。安息时期,哈马丹一度是安息的都城,并且是丝绸之路中段的重镇之一。哈马丹在伊朗历史上繁荣了二千七百多年之久,直到今天,它仍然是伊朗最主要的城市,并且是伊朗农牧业生产的中心。

根据米底王国初期的情况判断,哈马丹城里可能是分部落或种族而居,每个居民区之间可能有围墙加以隔开,就好像中古伊朗城市的居民区一样,也是按部落居住的。哈马丹的这些围墙加上宫墙和外城墙,总数可能正好是七道。当然,古代哈马丹城的街区也可能就和今天的情况一样,居民区就像蜘蛛网一般,一圈又一圈,围绕王宫形成了七个包围圈。不过,由于古波斯帝国时期的哈马丹遗址至今还没有进行任何发掘,因此,古代哈马丹城的情况,今天仍然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还哈马丹一个真实的本色?

伊甸园消失之谜

《圣经》里面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上帝用黏土创造了第一个人,据说是亚当。亚当在希伯来语中就是人或者男人的意思。上帝把气吹进了亚当的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性的活人。上帝在亚当沉睡之时,从他身上取来一根肋骨,用这根肋骨造成女人,这就是夏娃。然后,上帝又在东方的伊甸建立了一座花园,它就是伊甸园,也叫乐园、天堂或者天国,上帝让亚当和夏娃在里面无忧无虑地生存。花园中长满了各种各样令人赏心悦目的树木,树上的果实香甜可口,四季不绝。花园中还有两颗大树,一颗是生命之树,另一颗是知善恶树或智慧之树。伊甸园里还有一条大河灌溉着花园……

可是,伊甸园究竟在什么地方?几千年来,人们总是想解开伊甸园之谜,找到它的确切位置。

传说它在古代的美索不达米亚。有些学者说它在伊拉克南部,甚至有学者认为它在更远的南部——波斯湾的海底。

从尼普尔遗址出土的楔形文字泥板表明,苏美尔神话与《圣经》中的故事颇有渊源。苏美尔神话讲述了一片光明的净土,那里没有疾病和死亡。水神恩奇给这个宁静的王国注入淡水使园中的植物生长茂盛。地母女神宁霍萨格毫无痛苦地为恩奇生育了三位女神。随后宁霍萨格造出八种珍贵的植物,却全被恩奇吃掉了。女神勃然大怒,宣称恩奇必死无疑,尔后抛弃了他。但恩奇身体的八个部位患病后,一只聪明的狐狸说服她去救水神的性命,女神最终来到水神身旁,为他的每个患病部位造出一位痊愈女神,其中包括肋骨部位。

在苏美尔语中“肋骨”一词为“梯”,治愈肋骨的女神后来被称为“宁梯”,它有两种含义,即“肋骨女神”和“给予生命的女神”。希伯来语中没有这一双关语,但“肋骨”一词却出现在伊甸园的故事中,并在人类之母夏娃即“给予生命的女神”身上得到体现。有意思的是,楔形文字中也有“伊甸”和“亚当”这两个词。“伊甸”意为“未耕耘的平原”,“亚当”则为“平原上的定居点”。

除文学作品和语言外,尚有地理上的证据表明伊甸和苏美尔之间的联系。

正如引《旧约全书·创世纪》中叙说的,“从伊甸流出来的那一条河滋润着园子,并从那里分为四条支流。”其中一条是幼发拉底河,一条是底格里斯河。至于另外两条河——基训河和比逊河,长期以来学者们一直弄不清它们的具体位置,密苏里西南大学的尤里斯·扎林斯认为,发源于伊朗、最终注入波斯湾的库伦河就是以前的基训河,而沙特阿拉伯沙漠中一道干涸的河床曾容纳比逊河,按扎林斯的说法,伊甸园位于波斯湾地区四条河流的交汇处。这里在三万两千年前气候宜人,但到公元前1500万年却变得干旱起来,那里的牧民被迫迁往别处。在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间,这里的气候又一次发生变化,沙特阿拉伯东北部及伊朗西部地区再度繁荣起来。牧民们返回这一地区,与早期的农夫——苏美尔人的祖先欧贝德人发生冲突。扎林斯推测,牧民们结束游牧生活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肯定经历了一段艰难的适应期,他们很可能就在这一时期流传下来一个千年之前失去伊甸园的故事——以前人们无须耕作即可依赖土地生活。

然而,伊甸园最终是怎样沉入波斯湾海底的呢?扎林斯认为,在最后一次冰川纪之后,冰川逐渐融化造成海面升高,伊甸园大约在七千年前没入海中。

特洛伊城之谜

历史上很少有故事能像“特洛伊战争”的传奇故事那样流传至今!公元前8世纪,希腊吟游盲诗人荷马写下了两大史诗:《伊里亚特》与《奥德赛》,它们讲述了发生在特洛伊的两场残酷的战争。在古希腊文明的全盛时期(前700~前200),特洛伊战争被视为希腊人早期的一段历史,阿基里斯和阿伽门农都是古希腊文化中的英雄,特洛伊也被誉为古希腊人获得辉煌胜利的地方。那么,这座不朽的城市特洛伊到底存在不存在?成为考古史上的千古之谜。

据说,亚历山大大帝在公元前334年进军攻打波斯人的途中,在特洛伊城作短暂停留,为曾经帮助希腊人战胜特洛伊人的神灵献祭。像他那个时代的其他人一样,亚历山大大帝把荷马史诗中的每一个故事情节都视为史实。

后来,当罗马人兴起而统治了地中海沿岸国家时。他们对特洛伊故事十分感兴趣,还兴建了一个叫新特洛伊的城市,该城位于现在的土耳其境内。然而在公元6世纪时,罗马人已经离开后,这座城市就已经废弃不用了。所以迄今为止,没有人能确切知道特洛伊在当时究竟位于何处。

岁月的流逝消磨了历史的真实,到了19世纪,《伊里亚特》和《奥德赛》虽然仍被视为文学的初期经典之作,但是没有西方人真正相信它们是真实的了。特洛伊和特洛伊战争也被视为模糊不清的神话或传奇,学者们甚至开始怀疑究竟有没有荷马这个人。

1822年,考古学家谢里曼在德国出生,七岁时谢里曼读到了特洛伊战争的故事,这在他幼小的心灵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他执拗地相信特洛伊是真实存在的;并发誓在长大后,一定要找到它!成年后的谢里曼不停地挣钱,他投资房地产,做军火生意,从而获得巨额利益。1868年,他到了希腊和小亚细亚——这片荷马史诗中的土地,激动万分的他决定放弃生意,奋力去发现这传奇中的特洛伊城!

谢里曼首先来到了伊萨卡岛,这是希腊的一个岛,《奥德赛》中的主人公奥德修斯和他的妻子珀涅罗拍传说就住在那里。他雇用了四个民工,在传说曾经是奥德赛宫殿的遗址上动工发掘。当民工挖出两个装满灰末的罐子时,谢里曼心中大喜;他想:这是不是奥德赛和珀涅罗珀的骨灰呢?!他想马上找到证据以验证荷马史诗的准确性,于是他又赶到了土耳其爱琴海的另一边。

土耳其西北部的两个遗址早已和特洛伊传奇有着神话般的联系,这就是名叫布纳巴西的村落和称为西沙里克的小山。谢里曼手捧着荷马史诗,在这两个遗址上进行着他的考察,他认定西沙里克小山更加符合他在《伊里亚特》史诗中所找到的特洛伊城的位置。两星期后,谢里曼挖出了一段石墙,他坚信,这就是荷马在史诗中描写的特洛伊城墙!

在西沙里克小山,谢里曼雇用了一百二十名民工,纵贯小山两端,挖出了一道一百三十英尺长的坑。令人吃惊的是,他发现的不仅仅是特洛伊,而是埋在下面的一大片城市!一层一层的废墟一个压一个,一共有四十五英尺深!每一层代表着一个城市——一个在前一个废墟基础上建造的城市。各层之间又有多层泥土相隔。

谢里曼对上面几层,不太感兴趣,因为他认为真正的特洛伊,即荷马史诗中的特洛伊,应该是在最下面或靠近最下面的地层。所以,使后来的考古学家深感遗憾的是:谢里曼支使他的民工残忍无情地用大车拖走了成千上万立方码的泥土和石头,使这座遗址小丘上面几层具有考古实证价值的地层,在他大刀阔斧向底层鲁莽发掘下丢掉了!

这次大规模发掘的高峰一直持续到5月底,此时的谢里曼已经发掘出了考古学家所能发现的最不平凡的遗址之一:普里阿摩斯国王的黄金宝藏!他发现大量的黄金饰物一个紧挨一个存放着,好像它们之前是放在木箱里,而木箱随后又腐烂掉了。

后来,在坑的顶部的一个小室里,谢里曼又发现了许多金、银器皿,还有一些银锭和工具。但是,最令人瞩目的还是黄金珠宝饰物,包括三件头饰,六十只耳环、六只手镯及近九千颗黄金珠子(谢里曼后来用这些珠子打成一条异常珍贵的金项链),这是当时考古学上最有价值的发现。

这是画家勒卢瓦描绘的行吟诗人荷马正在向人们讲述特洛伊之战的情景。有不少考古学家正是在拜读了《荷马史诗》后,才萌动了寻找克里特岛的念头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荷马史诗》不仅是一部优美的文学作品,还是一具引领考古学发展的明灯。

然而,普里阿摩斯宝藏却给谢里曼带来了麻烦。虽然宝藏是在土耳其发现的,但是谢里曼却准备把他交给希腊;但希腊政府慑于土耳其的威力,不敢接受这笔财富。最后,谢里曼只有把它们送到德国,存放在柏林一家国立博物馆中。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的艺术珍宝(包括特洛伊的黄金宝藏)被统统打包,藏进了地下碉堡,以避不测。在大战结束的一片混乱中,取胜的俄国和美国军队占领了德国,许多珍藏品便不翼而飞,特洛伊的黄金宝藏也从此消失!历史学家们哀叹这样的损失,担心这批稀世文物是不是已经被熔铸成了金锭?

至此,普里阿摩斯藏宝的命运又成为现代考古学的最大秘密之一,考古学们甚至开始怀疑谢里曼所描述的寻宝经过是否真实?

谢里曼是“如何”与“何时”发现这批藏宝的细节可能永远也不会有人知道了,但这批藏宝到底流落何方?1993年,俄国政府揭开了谜底:谢里曼所发掘的藏宝在大战后就转移到了莫斯科。由于土耳其、希腊、德国、俄国在这批藏宝的所有权上展开了激烈争论,所以珍宝在1996年才在莫斯科展出。这是藏宝出土半个多世纪后第一次公开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