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公务员职业道德学习读本
3510500000033

第33章 模范践行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典型案例(1)

下篇职业道德培训典型案例

案例1恪尽职守,敬业爱民——焦裕禄

(一)人物简介

焦裕禄,革命烈士,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崮山乡北崮山村人,1922年8月16日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焦裕禄于1946年1月参加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后期,焦裕禄随军离开山东,到了河南,分配到尉氏县工作。一直到1951年期间,他先后担任过副区长、区长、区委副书记、青年团县委副书记等职。1962年12月,焦裕禄调到兰考县,先后任县委第二书记、书记。在兰考任职期间,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被肝癌夺去了生命,年仅42岁。他临终前对组织上唯一的要求,就是他死后“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二)获得荣誉

1964年11月,中共河南省委号召全省干部学习焦裕禄同志忠心耿耿地为党为人民工作的革命精神。

1966年2月,新华社播发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全面介绍了焦裕禄的感人事迹,在全国掀起了一个学习焦裕禄的热潮。焦裕禄成为各级领导干部学习的榜样。

1966年9月15日,毛主席亲切接见焦裕禄的三女儿焦守云,并合影留念。同年10月1日,毛主席又接见了焦裕禄的大儿子焦国庆。周恩来总理也接见了焦裕禄的大女儿焦守风。董必武代主席写了五言长诗,赞颂焦裕禄同志的革命精神。1991年2月9日,江泽民题词:“向焦裕禄同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009年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三)光荣事迹

1.在困难工作面前,坚定树立必胜信心。1962年冬,焦裕禄同志怀着改变灾区面貌的决心,到兰考任职。当时展现在焦裕禄面前的兰考大地,是一幅严重的灾荒景象。横贯全境的两条黄河故道,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黄沙;片片内涝的洼窝里,结着青色的冰凌;白茫茫的盐碱地上,枯草在寒风中抖动。就在焦裕禄去兰考的这一年,春天风沙毁了二十万亩麦子,到了秋天又有三十万亩庄稼被淹,盐碱地上有十万亩禾苗也都被碱死了,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史的最低水平。面对这样的情况,焦裕禄没有向困难低头,他说:“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请组织上放心,不改变兰考的面貌,我决不离开这里。”

2.发扬团结精神,统一领导思想。兰考是一个老灾区,当时全县的工作,都放在救灾上,只依靠上级的救济。县里大部分干部在自然灾害面前屈服了,对改变兰考面貌缺乏信心。是依靠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改变灾区面貌,还是两手向上,依赖救济呢?面对这种情况,焦裕禄同志感到:要改变兰考面貌,干部是关键。“干部不领,水牛掉井”。群众在灾害面前两眼望着县委,如果县委领导不积极带头,树立信心,群众的积极性就得不到充分发挥。

1963年1月,焦裕禄在县委扩大会议上,要求各级领导同志要带头到困难村去,与基层干部同甘苦、共患难,带头为改变贫困地区面貌作出贡献,为基层干部作出榜样,真正做到心不离群众,身不离灾区。为了真正改变县委领导同志们的观念,焦裕禄召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会议。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焦裕禄召集在家的县委委员开会。人们到齐后,他没有讨论会议的内容,就领着大家到火车站去了。当时,兰考车站上,北风怒号,大雪纷飞,车站的屋檐下,挂着尺把长的冰柱,许多逃荒的灾民扶老携幼拥挤在候车室里。他们正等待着国家运送灾民前往丰收地区的专车,从这里开过。焦裕禄指着他们,沉重地对同志们说:“他们都是我们的阶级兄弟,灾荒逼迫他们背井离乡,这是我们有责任。党把这个县三十六万群众交给我们,我们不能领导他们战胜灾荒,应该感到羞耻和痛心……”焦裕禄再也讲不下去了。通过这次会议,县委一班人受到了一次最实际、最生动的思想教育,增强了率领广大干群团结奋斗,努力改变兰考面貌的决心。接着,焦裕禄同志又组织大家学习《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等文章,鼓舞大家的革命干劲,鼓励大家像张思德、白求恩那样工作。焦裕禄同志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不但感染了县委的领导,而且感染了全县的党员、干部和群众,全县真正做到了上下一心,斗志昂扬。

3.深人群众,全面调查实际情况。1963年2月,县委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治沙、治水、治碱的斗争,成立除“三害”办公室。焦裕禄深深地了解,理想和规划并不等于现实,这涝、沙、碱三害,是长期以来的自然痼疾。要制服“三害”,把它从兰考土地上像送瘟神一样彻底驱走,必须进行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付出高昂的代价。他下决心要把兰考县1080平方公里土地上的自然情况摸透,真正了解兰考的具体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这种大规模的调查研究,使县委基本上掌握了水、沙、碱发生、发展的规律,几个月的辛苦奔波没有白费,换来的是一整套又具体又详细的资料,为县委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造兰考大自然的规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此,一场群众性的除“三害”斗争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在除“三害”的斗争中,为了取得经验,焦裕禄同志亲自率领干部、群众进行了小面积翻淤压沙、翻淤压碱、封闭沙丘试验。然后以点带面,全面铺开。焦裕禄同志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同干部、群众一起出力流汗。他给自己规定,把参加劳动作为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下乡时就地劳动,在机关值班时,临近劳动,不论在治理“三害”的土地上,还是在平时田间管理中,他走到哪里干到哪里。群众都把焦裕禄看成是“跟咱一样的庄户人”。

通过一年的艰苦奋战,兰考的除“三害”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对于取得效果和积累的经验,焦裕禄同志及时作了明确透彻的总结。治沙:沙区没有林,有地不养人,这是基本情况;有林就有粮,没林饿断肠,这是重要性;以林促农,以农养林,农林相依,密切配合,这是方针。造林防沙,百年大计;育草封沙,当年见效;翻淤压沙,立竿见影。三管齐下,效果良好,这是方法。治水:兰考地形复杂、坡洼相连,河系紊乱,这是客观情况;以排为主,排、罐、滞、涝、台、改兼施,这是方针;舍少救多,舍坏救好,充分协商,互为有利,上下游兼顾,不使水害搬家,这是政策;夏秋两季观察,冬春干燥治理,再观察再治理,观察治理相结合,这是方法。治碱:分清轻重,区别对待,这是方针;翻淤压碱,开沟淋碱,打埂躲碱,台田试种,引进耐碱作物,这是方法。这段精辟的总结,是焦裕禄同志斗争实践的产物,也是对兰考人民除“三害”斗争的真实写照,这也是一个领导干部恪尽职守,敬业负责的体现。

4.积极创新工作方法,弘扬榜样带头作用。在实际的工作中,焦裕禄同志发现抗灾斗争发展不平衡,基层干部和群众的认识也不尽一致。焦裕禄同志认为,要从根本上制服“三害”,必须进一步发动群众,采取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办法,抓典型、树样板。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焦裕禄不但和县委领导同志亲自树立救灾除害的榜样,而且积极在群众中树立榜样。焦裕禄同志亲自到最困难的队去蹲点调查,访贫问苦;在城关公社胡集大队和林业技术人员一道,研究泡桐的生产特点,并亲自带头植桐,全县人民雷厉风行,营造了浩瀚的桐林。他深入全县农村调查,发现和培养了双杨树、赵垛楼、秦寨、韩村、坝子五个先进典型。焦裕禄同志从这五个典型中看到了全县除“三害”斗争的希望,为此,县委召开四级干部会议,在会议上,焦裕禄同志激情满怀地赞扬这五个先进典型,广为宣传,请他们上主席台,让他们介绍经验。并且,他把这五个典型归纳为:韩村的精神、秦寨的决心、赵垛楼的干劲、双杨树的道路、坝子的风格。他说:“这五个先进典型所走过的道路就是兰考的新道路。只要我们以他们为榜样,全县就会出现好多的硬骨头生产队,迅速掀起除‘三害’高潮,多灾多难的旧兰考,就会变成社会主义新兰考。”

5.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焦裕禄同志说:“新干部不参加劳动,就不能明确树立阶级观点、群众观点;老干部长期不参加劳动思想就要起变化,要变颜色。”焦裕禄同志身体力行,无论工作多忙,总是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始终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他经常开襟解怀,卷起裤腿和群众一起干活,群众身上有多少泥,他身上就有多少泥。他经常和群众一起翻地、封沙丘、种泡桐、挖河渠……就在县委决定他住院治疗的前几天,他还挥舞铁锹在红庙公社葡萄架大队,和群众一起劳动。因此,他经常要求下乡的干部一要带毛主席著作,二要带劳动工具和行李。焦裕禄同志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他长期有病,家里人口又多,生活比较困难,可是他坚决拒绝给他救济。他说:“兰考,是个重灾县,人民的生产、生活都很困难,我们应该首先想到他们。要把这些钱用到改变兰考面貌的伟大事业上去,用到改善兰考人民的生活上去。”焦裕禄还经常教育子女做脏活,到最困难的地方去,穿衣要朴素,生活要节俭。

6.发扬领导干部的使命感,与病魔顽强斗争。1964年春天,正值兰考全县人民的救灾除害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胜利前进的时候,焦裕禄同志的肝病也越来越重了。医生们开出了最后诊断书:“肝癌后期,皮下扩散。”这是不治之症,送他去看病的赵文选同志流泪了,他恳切的向医生说:“医生,请你把他治好,俺兰考人民需要他,需要他呀!”5月初,焦裕禄同志的肝病更加严重了,护士噙着眼泪给他注射止疼针,他感到自己的病已无法治疗,便摇摇手说:“我不需要了,省下来留给别的阶级兄弟吧!”县里的同志和兰考的群众代表前来看他,他不谈自己的病,首先问县里的工作、生产情况。问张庄的沙丘封住了没有?赵垛楼的庄稼淹了没有?秦寨盐碱地上的麦子长得咋样?老韩陵的泡桐树栽了多少?他最关心的还是工作:“回去对县委的同志们说,叫他们把我没有写完的那篇文章写完;还有,把秦寨盐碱地上的麦穗拿一把来,让我看看。”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同志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一位普通的公务员,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县委书记的榜样,人民群众的贴心人——焦裕禄同志走完了他那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光辉灿烂的一生,与世长辞了,终年42岁归。

(四)焦裕禄同志的精神启示

作为国家公务员要时刻坚守职业使命感和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把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到为党和人民事业的不懈奋斗之中。像焦裕禄同志就是这样对待工作的,习近平副主席曾感慨地说,“焦裕禄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焦裕禄同志……的崇高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是亿万人民心中的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永远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强大思想动力,永远定格在历史上,永远不会过时。”

公务员要树立责任意识,像焦裕禄那样,真正扑下身子,振兴经济、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造福一方百姓,主动挑重担,上一线,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开拓创业,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改善民生,用实实在在的群众生活水准来衡量工作成效。每个公务员都要学习和弘扬焦裕禄同志牢记党的宗旨、心系群众的公仆精神,做一个深受群众爱戴、满意公务员。

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呕心沥血地工作,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他到兰考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访贫问苦,最后一件事是要求死后把他埋在兰考的沙丘上。从他的话中,我们能深深感受到他的这份对人民的深情,“兰考是个大有作为的地方,问题是要干,要革命”,“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我们不是人民的上司,我们都是人民的勤务员,必须同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他常说的这些话,使人们仿佛看到他在风沙中前行、在洪水中跋涉、在群众中穿梭、在工地上挥锹的身影,想起他住过的草庵、蹲过的牛棚、坐过的破椅,想起了他忍着疼痛伏案工作的背影,一切的一切,哪一件不是为了群众的利益!他以“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精神,总是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面前,总是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广泛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爱戴,从而形成了鱼水般的党群干群关系。

焦裕禄的事迹还在于他坚定地弘扬职业精神,勇于创造、敢于担当,顾全大局、甘于奉献。焦裕禄同志坚持群众利益高于一切,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需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了解群众疾苦,解决群众困难,温暖群众生活。公务员在工作中一定要坚持弘扬焦裕禄同志的职业精神,坚持权力来源于民、服务于民,坚决同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作斗争;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广泛了解群众心声,问计于民,让群众参政议政。现在的公务员也要牢固树立“公务员就是服务员,工作就是服务”的服务理念,始终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最高行为准则,体现在工作中,落实到行动上。对于事关长远发展的大事,要不嫌麻烦,舍得投入,积极创造条件;对于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要有“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主动出主意想办法;对于群众遭遇意想不到的急事,要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特事特办,给群众方便,帮群众解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