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一生中不可缺少的人
3510100000032

第32章 王侯将相宁有相乎(2)

这种方法说得更明白一点,就是在不使对方洞察你的意图的情况下,让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自己去体会、认识。这其间的技巧,就在于从旁策动,使对方以为自己原来就打算这样做,丝毫也没有发觉自己正为他人所左右着!

总而言之,当自己看穿对方心意之后,千万不要露出破绽,让一切计划进行得很自然,这样才能使你的策略实行得圆满顺利。

实际上,当一个人看透对方心意后,要决定采取何种行动,是相当困难的,其困难的程度或许更甚于透视对方心意。尤其是当事情和自己有密切关连的时候,要保持心情的稳定,更不容易。所以,在打算试探对方之前,必须在心理上先做准备,否则一旦事情发展到对自己相当不利的情况时,本身就会先发生动摇,计划的进行当然就会受到或多或少的阻碍。

举个例子,当你发现对方暗中有背信行为时,就怒气冲天,不能冷静地考虑对策,自然就无法正中要害,给他致命的一击。因此,遇到这种情况,必须冷静应付,否则前功尽弃,枉废心机!

在这方面有精彩论述的中国古籍,最好的就是《战国策》和《韩非子》,原因在于这两本书在透视人心方面,不但有独特的见解,并且举出实例加以说明,使得读者更容易明了。

齐国宰相孟尝君,在某一个机会里,发现寄宿门下的食客,竟然背弃礼义,和他的妾通奸。

“以食客的身份,竟敢如此不知自爱,做出这样为人不齿的行为,非杀不可……”。

虽然有人用这些话挑拨他,孟尝君却说道:

“男女相爱,乃人之常情,不必管他。”

就这样过了一年,有一天孟尝君召见这个食客,说道:

“阁下寄宿我处已有相当的日子,可惜这里好像没有你的仕宦之途。很幸运地,卫国君主平日与我交往不错,我想介绍你到他那儿去图个前程,不知你意下如何?”

食客经过孟尝君的介绍,前往卫国任官,逐渐被卫君所重用。

经过了几年,卫国和齐国感情交恶,卫国国君想要联合诸国攻打齐国。

就在这个时候,那位被孟尝君介绍到卫国的食客挺身而出,说服卫君打消了攻打齐国的念头,因而免除了齐卫之间的一场争战。

《战国策》中对这桩事情的评论是:孟尝君很会处事,他能够转祸为福。

另外有一个故事,是说一个人虽然发现自己处境危险,却能够探身虎穴,因而保全了性命。荆国对吴国宣战。吴国为拖延时间,于是派遣使者前往荆国军营,试探敌军的虚实。

使者到达敌营,看见荆国军士个个士气旺盛,一团杀气,知到此次前来,必定难逃一死。

敌将话中带有讽刺地问他:

“你在出发之前卜过吉凶了吗?”

“有,卜得大吉之兆。”

“唉呀!死到临头,你还敢说大吉?”

“这就是大吉呀!我国派我前来的目的,就是试探贵国的战意如何;如果我被杀身亡,我军必做万全的准备,作战到底。像这样牺牲了我一个人而救了全国,岂不是大吉?”

荆军终于不杀使者。

下面一则故事,说明了国中有人看破敌人诡计,可惜贪心的国王为物欲所蒙蔽,没有接纳他的建议,终于走上亡国的命运。

有一次,某大国派使者到相邻的小国说:

“我君想铸一口大钟(古代乐器)送给贵国,但是两国之间的道路艰险,车辆无法通过,请贵国将险道扩展,以利运送。”

在当时,大钟是很贵重的宝器,所以小国君主满心欢喜,准备立刻拓宽道路。

可是群臣之中有人识破了大国的阴谋,于是劝谏国王道:

“从古至今,没有大国赠送礼品给小国的道理,其中必然有诈。据臣的猜测,礼物之后必定随有兵车,此事断然不可答应。”

然而,小国君王为物欲蒙蔽了心思,不听臣下的功谏,开路迎接,果然大国军队随在钟后蜂拥而至,毫无防范的小国顷刻间,土崩瓦解。

我们对于事情的判断,不能够太自信、太武断。即使你自以为用心良苦地看透了对方,但事情总是没有绝对的,或许你的眼光有所偏差,或许对方在被你看透之后又发生了变化。

无论如何,最重要的是,不管对方态度如何,自身要先有准备,这句话并不是要我们凡事都存着怀疑的态度。相信或不相信对方,是另一回事;最要紧的,还是自己要能站得住脚。自己站稳了之后,就不必在乎外界发生的任何变化了。

用思维点石成金

良好的思维都具有创造性。创造性思维是人脑思维活动的高级层次,是智慧的升华,是人脑智力发展的高级表现形态。

美国著名心理学专家丹尼尔·高曼说:“要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将以有无创造性思维的力量来论成败。”

在美国各大学心理学论坛上最为流行、常为罗宾和柯维津津乐道的例子是两位专家买猫的启示,这个例子形象、逼真地阐明了开发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意义所在。

美国有一位工程师和一位逻辑学家,是无话不谈的好友。一次,两人相约赴埃及参观著名的金字塔。到埃及后,有一天,逻辑学家住进宾馆后,仍然习以为常地写起自己的旅行日记。工程师则独自倘徉在街头,忽然耳边传来一位老妇人的叫卖声:“卖猫啊,卖猫啊!”

工程师一看,在老妇人身旁放着一只黑色的玩具猫,标价500美元。这位妇人解释说,这只玩具猫是祖传宝物,因孙子病重,不得已才出卖以换取住院治疗费。工程师用手一举猫,发现猫身很重,看起来似乎是用黑铁铸就的。不过,那一对猫眼则是珍珠的。

于是,工程师就对那位老妇人说:“我给你300美元,只买下两只猫眼吧!”

老妇人一算,觉得行,就同意了。工程师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宾馆,对逻辑学家说:“我只花了300美元竟然买下两颗硕大的珍珠!”

逻辑学家一看这两颗大珍珠,少说也值上千美元,忙问朋友是怎么一回事。当工程师讲完缘由,逻辑学家忙问:“那位妇人是否还在原处?”工程师回答说:“她还坐在那里。想卖掉那只没有眼珠的黑铁猫!”

逻辑学家听后,忙跑到街上,给了老妇人200美元,把猫买了回来。

工程师见后,嘲笑道:“你呀,花200美元买个没眼珠的铁猫!”

逻辑学家却不声不响地坐下来摆弄琢磨这只铁猫,突然,他灵机一动,用小刀刮铁猫的脚,当黑漆脱落后,露出的是黄灿灿的一道金色的印迹,他高兴地大叫起来:“正如我所想,这猫是纯金的!”

原来,当年铸造这只金猫的主人,怕金身暴露,便自作主张将猫身用黑漆漆过,严然如一只铁猫。对此,工程师十分后悔。此时,逻辑学家转过来嘲笑他说:“你虽然知识很渊博,可就是缺乏一种思维的艺术,分析和判断事情不全面、深入。你应该好好想一想,猫的眼珠既然是珍珠做成,那猫的全身会是不值钱的黑铁所铸吗?”

雄才大略称霸天下

曹操豪爽豁达的个性还表现在其气度上,“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这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词,更是对一代豪强的性格总结。

曹操为东汉末年豪强,决心一统天下。他极富雄才大略,马上战杀、提鞭赋词、横槊吟诗……无一不是其个性的表露,基于此,也让其了却了称霸天下的心愿。

有人说曹操是奸雄,有人说曹操是英雄,如果从性格看人物,曹操应是一个豪强,豪气加霸气是曹操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少年起事,率军东征西讨,歌咏抒怀无不表现了他的豪气,敢为天下先,挟天子以令诸侯,一统北方,又显示一个军事家的霸气。

曹操从小博览群书,钻研兵法,喜欢玩飞鹰、养犬、打猎习武。他文武并施,御军30余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军传”,开创了军事统帅注解兵书的先河,他曾广泛收集整理东汉前各家军事著作,编成《兵法接(节)要》;并第一次为军事巨著《孙子》作注;还从《孙子》82篇中取其精华,将其缩编为13篇,加以注解,他还著有《兵书十三卷》、《步战今》、《军令》、《皇博法一卷》、《太公阴谋解三卷》等14部兵书。

曹操具有雄谋大略和杰出的领兵艺术与指挥才能,创造了许多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他审时度势,打起了“兴义兵,诛暴乱”的旗帜,实行屯田制度,依法治军治国,坚持用人唯贤的方针,“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中国历史上名副其实的文韬武略的主帅。他戎马一生,带领和治理过百万大军,是严于治军、善于将将、工于心计的卓越军事统帅,他从陈留起兵到洛阳去世,指挥着千军万马在战场上拼搏50余场,擒吕布、灭袁绍、征乌桓、破刘表,以及晚年的三征孙权,四征汉中,在南征北战中创造了军事史学家公认的典型战例———“官渡之战”;他削平了北方各强大豪族割据势力,为重新统一中国创造了条件。这些胜利无一不与人的个性有关。

曹操跃马挥鞭,往来驰骋,并不是“天马行空独来独往”的“独骋图”,而是在他麾下有着一个千军万马,山呼海啸的群英谱。这一壮阔的场面来源之一便是曹操的博大胸禁和豪爽个性。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达了他为实现政治理想要延揽天下人杰的思想。山不嫌弃尘土乱石才称其为高,海不嫌弃涓涓细流才称其为深,我只能像周公那样,“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士。”才能把天下统一在我的麾下。历史上的曹操,也正是这样做的,由此可见其气度的恢宏。

用人上气度不凡

曹操政治抱负宏大,在用人上气度不凡,也有个性豪爽的一面,在他与袁绍起兵的对话中,就充分表现出来了。“初绍与公共起兵,绍问公曰:‘若韦不辑,则方面何所据?’公曰:‘足下意以何如?’绍日:‘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公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孙权是三国时期吴国的统治者,比曹操小27岁,当是曹操的后辈,曹操从公元190年起兵,到208年挥师南下,整整19年,几乎是大战必胜,没料到在大功眼看告成时,因遇到孙权等人的顽强抵抗而惨败于赤壁。这一败,使曹操要达到的政治目标成了泡影,也使他看到虎虎有生的新一代领袖人物。发出慨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在后期,他不止一次地发出过这样的感叹,并采取过多种措施,想把孙权拉过来。虽是政敌,也是赞扬不已,这正是其豪爽性格的直接表露。

曹操的性格构成,是由高能核心人才素质与封建政治家权谋品行对应组成的,具有互补性,前者可以概括为“雄”,后者可以概括为“奸”。奸雄统一在一起,即雄中有奸,奸中有雄。究竟雄的性格素质在什么情境下占主导地位,奸的性格在什么情境下占主导地位,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还是其“豪”的一面。

胸怀大志,善于决策

曹操胸怀大志,目光远大,善于决策,董卓之乱导致了豪强混战的局面,北方就出现了如公孙赞、袁术、陶谦、吕布、刘表、刘备、曹操和袁绍等地主武装,割据州郡,称霸一方,互相攻伐,扩大势力,分裂天下。其中最有优势的是袁绍,雄踞中原,据冀、青、幽、并四州之地,名噪天下,大有统一天下之势。而曹操当时虽实力不强,但雄心勃发,问周鼎之志,在战略上蔑视诸多豪强,他和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吐露了这种情怀:

玄德曰:“淮南袁木,兵粮足备,可为英雄?”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操笑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可为英雄?”操曰:“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伯符乃英雄也?”操曰:“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玄德曰:“益州刘季玉,可为英雄乎?”操曰:“刘漳虽为宗室,乃守产之犬耳,何足为英雄!”玄德曰:“如张绣、张鲁、韩遂等辈皆如何?”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玄德曰:“舍此之外,备实不知。”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刘备列举了诸多豪强,曹操均一一否定了,不排除英雄气盛这一因素,但从其谈话中透出的英雄标准,以及评价结果,更能看出其豪爽雄霸的个性。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要结束军阀混战的局面,统一中国,他曾说:“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几人称王,几人称帝!”此话虽然不甚谦虚,倒也一语中的。一个人的思想境界、个性品行有时也能从其诗文上窥其一斑。

曹操北征乌桓时,路过碣石山,望见东边的大海,波涛汹涌雄奇壮观,曹操不禁意气风发,气概昂扬地写下了他的经典名作《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诗被后代学者认为是曹操最出色的诗作,诗作给人有“吞吐宇宙气象”的心胸及壮志,人说诗人有诗人的性格,政治家有政治家的性格,而此时的曹操则是这两者的结合,这难道还不是曹操雄才加霸气的心胸和气度的写照吗?试想一下这样豪爽霸气的性格和气质又有几人能比?只能具有像曹操这样个性豪爽霸气的英雄才能作得出来。

曹操,一生建功无数,这其中有天时、人势等诸多因素,其中个性豪爽,不甘人下更是主要原因。的确,像曹操这种豪爽霸气的性格,在今天看来仍具有积极意义,遗憾的是不知几人能有这种心胸和气度!

忠厚仁爱,皆出正谋

有谋略的人并非都是曹操那样的奸雄,性格敦厚仁爱又有谋略的大有人在。就在曹操身边的荀攸就是最好的明证。

荀攸是三国时期曹操的重要谋士,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谋略家,他为曹操称霸中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性格敦厚仁爱、皆出正谋,从不以邪恶之术害人。谋略是中国文化思想内涵的一部分,不管是中国古代社会,还是现今社会,都与之紧密联系,攻打杀伐,斗智斗勇,外交捭阖,无一不在谋略,本来中国文化就有着浓厚的谋略特征,鉴于此,也就出现了一批专以为别人献智谋为职业的人,称之为谋略家,谋略包含有阴险、毒辣、忠厚等。我们不妨把它分为正谋和邪谋。那么做为一个谋略家,荀攸出的谋是正谋还是邪谋呢?这要依人的性格而论,荀攸为人忠厚仁爱,自然皆出正谋。

建安三年,荀攸随曹操征讨张绣。荀攸看到当时的形势对曹操很不利,就对曹操说:“张绣与刘表联合抗我,互为犄角之势,但是张绣粮饷全靠刘表供给,时间一久,刘表力不能支,必然与张绣分裂。我不如缓兵以待其变,这样即可诱而击敌。若急切进攻,刘表必拼死相救,我军不易取胜,到那时就会形成进退维谷之势。”曹操不听劝告,对张绣作战,刘表果然发兵相救,曹军失利,连曹操本人几乎都死在那里。后来,曹操十分后悔地对人说:“这都是不听荀攸的话的结果啊!”从此,曹操对荀攸言听计从,甚为倚重,再也不敢轻易否定他的意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