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一生中不可缺少的人
3510100000023

第23章 疾风知劲草(2)

拍打掌心

拍打掌心者与人谈话时,只要他动嘴,一定会有一个手部动作,比如相互拍打掌心、摊开双手、摆动手指等等,表示对他说话内容的强调。这种人做事果断、雷厉风行、自信心强,习惯于把自己在任何场合都塑造成“领袖”人物,性格大都属于外向型,很有一种男子汉的气派。

触摸头发

触摸头发者个性突出,性格鲜明,爱憎分明,尤其嫉恶如仇。他们经常做一些冒险的事情,喜欢挤眉弄眼,爱拿人当调侃对象。这些人当中有的缺乏内涵修养,但他特别会处理人际关系,处事大方并善于捕捉机会。

抖动腿脚

抖动腿脚者喜欢用腿或脚尖使整个腿部颤动,有时候还用脚尖磕打脚尖或者以脚掌拍打地面,这种人很能自我欣赏,性格较保守,很少考虑别人。然而当朋友有困难时,他会经常给朋友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好的建议。

习惯用手摸颈后

习惯用手摸颈后时,是出现了恼恨或懊悔等负面情绪。这个姿势称为“防卫式的攻击姿态”,在遇到危险时,人们常常不由自主地用手护住脑后,但在防卫式的攻击姿势中,他们的防卫是伪装,结果手没有放到脑后,而是放到了颈后。女人伸手向后,撩起头发,来掩饰自己的恼恨情绪,并装作毫不在意的样子。

摊开双手者

摊开双手者大部分要表示真诚与公开的一个姿势,便是摊开双手。意大利人毫无约束地使用这种姿势,当他们受挫时,便将摊开的手放在胸前,做出“你要我怎么办”的姿态。他做的事情出现了坏的现象,别人提出来,而他摊开双手,表示他自己也没有办法解决,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摊开双手,有时耸肩的姿态也会随着张手和手掌朝上而来。演员常常用到这个姿势,他们不只是表现情绪,即使在说话前,也能显示出这个角色的开放个性。

解开外衣钮扣

解开外衣钮扣者内心真诚友善,他在陌生人面前表达这种思想时,最直接的动作便是解开外衣的钮扣,甚至脱掉外衣。在一个商业谈判会议上,当谈判对手开始脱掉外套,领导便可以知道双方正在谈论的某种协定有达成的可能;不管气温多么高,当一个商人觉得问题尚未解决,或尚未达成协议时,他是不会脱掉外套的。那些一会儿解开钮扣,一会儿又系上钮扣的人,做人较优柔寡断,意志不坚定,犹豫不决。

拍案击节

拍案击节者有两种情形。一种情形是,谈话时,一个人以手在桌上叩击出单调的节奏,或者用笔杆敲打桌面,同时脚跟在地板上打拍子,或抖动脚,或用脚尖轻拍,这种节奏并不中途停止,而是不断地嗒嗒作响,这些都是在告诉你他已经对你所讲的话感到厌烦了。另外一种情形是,一个人在看书、读报、看电视,尤其是看球赛之类突然拍案击节,表示他对故事情节或运动员的某个动作表示赞赏。这种人性格乐观,对烦恼不记挂于心。

双手叉腰

双手叉腰者希望在最快的时间内经过最短的距离以达到自己的目标,他突然爆发的精力常是在他计划下一步决定性的行动时,看似沉寂的一段时间内所产生的。这个姿势,就像他用V字代表胜利的符号一样,成为他的特征。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就是这个意思。

其他动作

固然笼统地对事物加以断言是危险的,但在谈话时,对方的姿势也值得注意,例如对方心理有所不安或有不可告人的企图时,他的姿势绝不可能一成不变,身体的倾斜度必定变大,且多半向前弯倾。

美国文化人类学者爱德华·霍尔总结出八种人际关系距离,双方谈话时候的距离,往往暗示出谈话双方的心理距离。这些不同距离,如能灵活巧妙地运用,可以对自己处理人际关系发挥作用。

从距离可以测出对彼此关心的程度。如与对方谈话的时候,你一接近对方,他马上采取逃避的防卫姿态,便充分表露其拒绝的心意。而苦谈话中途为了非必要原因而退席,亦表示对方认为没有再谈的必要,因此急于和其他人保持距离的拒绝态度。

双方距离的变化,能透露彼此的亲密程度。进展顺利的男女朋友,其间距离变化应该是呈社会距离、个体距离、亲密距离的渐近改变。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约会,都无法接近彼此距离,那么双方就有重新审视彼此关系的必要了。

紧紧交叉着双臂或双腿,好将自己安全包裹起来,这种姿势多带有自我防卫、拒绝对方的意味。

手脚微开,全身松弛的宽松姿态,一般有接纳对方的用意。

社会地位高对地位低者、上司对下属多表现前述的宽舒姿势。因此向对方做出这一姿态,会给人有我方自视优势的印象。

全身僵直如站立不动的卫兵,多是源于内心强烈不安。

垂头丧气、郁郁寡欢、肢体动作少,通常是有求于人的无助表现。

身体越是直接正对着对方(面对面),越显示善意的感情。

不过,从姿势推断对方心理,不能凭一时观察断章取义,而应该将前因后果均列入考虑。例如,激烈运动过后,疲劳而无力的姿态,当然不能视为向人求援的表示。

两手交叠抱胸,代表两种意义。第一种可见于失去所爱的人,哀痛欲绝的场面。伤心人噙着泪水,两手紧抱胸口,身体不自觉摇晃着,极力忍耐锥心之痛。这和母亲安慰伤心的幼儿,会用两手环抱着孩子,轻轻拍打着他的身体,摇晃着他一样。

第二种意义,便是自我防卫。在建筑物门前徘徊不入的人,常会出现这一防卫姿势。遇到不想打交道的人、出席不想参加的会议、面对自己有意保持距离的对手,或想结束彼此关系的人,往往会不自觉地摆出这种姿势。

剪手即手切式的一种变异。掌心向下,然后同时向左右分开。这种手势表示强烈的拒绝。

伸指即指头向上,单伸食指表示专门指某人、某事、某意,或引起听众注意;单伸拇指表示自豪或称赞;数指井伸表示数量、对比等。

包手即五个手指尖相触,指尖向上,就像一个收紧了开口的钱包。这种手势强调主题和重要观点,在遇到具有探讨性的问题时使用。

推手即指尖向上、并拢,掌心向外推出。这种手势常表示排除众议,一往无前的手势,显示坚决和力量。

抚身即用手抚摸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双手自抚表示沉思、谦逊、诚恳;以手抚胸表示反躬自问;以手抚头,表示懊恼、回忆等。

握拳即五指收拢,紧握拳头。这种手势有时表示示威、报复;有时表示激动的感情、坚决的态度、必定要实现的愿望。

用手势代笔描绘形象。人们常常用手表示物体的大小、高矮、长短等。戏剧中手势更多,开门、关门、骑马、上车,都可以通过手势表现出来。

用手势传达强烈的感情。手势可以表示强调,如欢乐时手舞足蹈;愤怒时紧握拳头;懊悔时拍腿顿足;勇敢时拍胸而应;痛苦时捶胸顿足;失望时双手捂脸。有的手势令人远远地感到他的热情和欢喜;有的手势却轻率得像个阿飞;有的手势漫不经心。有的手势使人觉得洋洋自得;有的手势告诉你他非常作常之忙,正要赶着办一件紧急的事情;有的手势又告诉你他有要紧的事情要向你谈,请你等一等。

用手势指示方位或借代事物。问路时,人们常用手指指示方向;在人群中寻找某人时亦用手指点。另外,手势可代替数目,中国人吃酒划拳的手势就是以指代数。

握手时手指微向内曲,掌心稍呈凹陷,是诚恳、亲切的表示。握手之时,掌心朝下显得傲慢,掌心朝上则显得谦恭,而伸出双手去捧接对方的手那更是谦恭备至了。

三顾茅庐,三足鼎力

三国时蜀汉建立者刘备是以“知人之明”著称于世的。他的知人之明的智慧,通过三顾茅庐一事,典型的体现出来。

刘备,字玄德。东汉远支皇族。少有大志,鲜语言,喜怒不形于色,款款有君子之风。幼年家贫穷,与母贩麻鞋、织草席为生。15岁同辽西公孙瓒师于名儒九江太守卢植,但不好读书,善与人相处,好结交豪杰。青少年争相附之,尤与关羽、张飞相友善,寝则同床,情若兄弟。

关羽人称美髯公,字云长,熟读《左氏春秋》,有深谋大略。

张飞,字翼德,以勇猛雄壮称世。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刘备得中山大商人张世平、苏双之资助,得以在涿县组建军队,与关羽、张飞起兵。刘备为平原相,关羽、张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属,时人称二员大将为“万人敌”,为刘备建立霸业立下汗马功劳。之后刘备又得智勇双全“一身是胆”的赵云,更是如虎添翼。可惜他们都是武将,缺乏一位善于出谋划策,具有远见卓识的文将。因此,刘备常常寄人篱下,先依大将军何进,后转中郎将公孙瓒处,旋又投靠陶谦、吕布、曹操、袁绍等人,继而投奔刘表。在中原始终无法立足,施展不了鸿图雄业。刘备懂得“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的道理,更渴慕贤才奇上辅佐自己。于是,归附刘备的荆襄之士和北方流落南方的士人智者不断增多。

207年,刘备拜访了当时名士司马徽,此人素有知人物知世事之名。遂介绍诸葛亮、庞统给刘备,说前者是“伏龙”,后者是“凤雏”。后诸葛亮好友徐庶投奔刘备,力荐诸葛亮,说亮是“卧龙”。刘备于是礼贤下士,“三顾茅庐”,登门向年仅27岁的诸葛亮求教。精诚所至,使诸葛亮大为感动。他纵论天下形势,建议占荆、益两州,安抚西南各族。内修政治,外联孙权,待机统一中国。此乃著名之“隆中对”。从此,诸葛亮即为刘备之得力助手和主要谋士。仅用7年时间,刘备就入蜀占成都,不仅获“殷盛丰乐”的益州,又得刘璋部下法正、董和、黄权、李严等,增加了不少人才。至此,三方鼎立之势已成。

刘备从一贩履织席之徒,成为雄踞一方之主,其根本原因就是具有知人之明,而且择人用人时,先则出于礼贤下士,广收各种人才。其次为待人以诚,不分尊卑,一视同仁。士之下者,亦同席而坐,同篡而食,无所区别。此等诚心,使刺客不忍,语之而去。

刘备早年屡遭挫折,但百折不挠,奋力创业,中年开疆拓土,建国称帝。临终前他最放心不下的是儿子刘禅,是否能继承父业,帝统长存。俗话说:“知子莫若父。”刘备又是以有“知人之明”著称的。他对刘禅应当是有所了解,预感到这位太子可能出息不大。所以白帝托孤对诸葛亮说:“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君臣坦诚相知不知感动了多少代后辈。诸葛亮没有辜负刘备的厚望,辅佐刘禅确实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扶不起来的阿斗”终于把江山拱手让于魏,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当然使诸葛亮遗憾痛心的不止一个“阿斗”。刘备在临终前鉴于马谡常夸夸其谈,劝诫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你要仔细观察他。诸葛亮不以为然,仍然器重马谡,结果导致街亭失守,第一次北伐曹魏失败,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自知“明不知人”,请自贬三级。人们诚然传颂诸葛亮执法公正,严于律己的作风,同时也对刘备知人甚明而感叹不止。

能屈能伸的人生谋略

凡能“忍”者,必能成大事,这是一种典型的成功性格。为了自己的抱负、事业,什么都能忍。从一朝诸侯王到为人奴仆、从锦衣玉食到粗茶淡饭,为人养马,给人尝便,都忍了,为的是日后的崛起。

勾践忍辱负重终吞吴,显示他以屈求伸的政治谋略。

正所谓“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越王勾践的忍使他成了春秋最后一个霸主。国王、侍从、霸主这三者的更替变化为勾践画出一条奇妙的命运轨迹。

勾践性格能忍,在中国历史上是出了名的,他最终也没有白忍,终于大仇得报。其实,这本算不上什么报仇不报仇,诸侯国之间相互蚕食攻伐在春秋战国时是很正常的事,这里所要探究的是勾践能忍的性格,而最终凭此成就了复国大业。

坚韧不拔,忍辱负重,其结果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勾践坚韧能忍是为了灭吴兴越,忍到一定程度总有爆发的一天,如果一味的忍下去,则是性格懦弱的表现,勾践终于忍到该向吴国发难的时候了。结果正如勾践所愿,一战便把吴军杀得大败,这次卑躬屈膝的不再是越王勾践了,而是吴王夫差。夫差也想像当年勾践向自己称臣为奴一样,打算投降勾践,勾践很可怜夫差,想答应夫差的请求,但被范蠡劝住了,最终吴国灭亡了,吴王夫差自杀身亡,当时中原的几个大诸侯国,都处于低潮,不少小国投降了勾践,于是勾践俨然成了最后一代春秋霸主。勾践终于一吐胸中二十多年的压抑。

坚韧不屈的性格,忍辱负重的精神造就了春秋末代霸主,从晋文公的称霸之路和勾践的称霸之路来看,虽然经历不同,但有一点相同,那就是坚韧,能挺住困难,晋文公流亡19年,倍受磨难,勾践为人奴仆3年,他们都忍住了,挺住了,所以也成功了,看来坚韧不屈的性格所打造的命运是辉煌的。

国王、奴仆、霸主把勾践人生命运的轨迹勾画得清清楚楚,难道我们不能从此例中受到启发吗?

运筹时间,运筹智力

康德(ImmanueKant,1724~1804),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祖籍苏格兰,生于东普鲁士的哥尼斯堡。1740年人哥尼斯堡大学,5年后毕业,任家庭教师9年。1755年始在母校任教,1770年升为教授。1797年退休。1755年发表《自然通史和天体论》,提出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被恩格斯认为“从哥白尼以来天文学取得的最大进步”。并且在哲学史上起了革命性的作用。1770年以后,致力于哲学和社会理论问题研究。发表了代表作《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依次阐述他的认识论、伦理学和美学等观点。由于他在哲学上的卓著成就,被后人称为“西方哲学泰斗”。

康德的生活习惯比太阳的升沉还要有规律。他每天起床、穿衣、喝咖啡、写稿、讲演、吃饭、散步都有定时。替他写传记的人说:“康德的生活是最规矩不过的规则动词。”德国的哥尼斯堡的居民都有一个毫无差错的时钟,帮助他们校对时间,因为住在这个地方的大思想家康德每天恰好在下午3点30分出门散步,分秒不差,连续30年准确无误,恒定不变。康德迈着匀称的步伐走向菩堤街的时候,他的灰色手杖也轻轻地敲打着地面,合拍应节丝毫不爽。“你看,哲学家出巡了?”哥尼斯堡的人都用惊异的眼光看他旁若无人地穿街过巷,感叹他几十年能够守志笃一,宁静致远,竟有这样严格的作息制度。康德靠着自己的毅力,养成规律用时的良好习惯,终生受益无穷,这使他在深入了形而上学的堂奥,并且进军科学如物理学、几何学、代数学、心理学、天文学和逻辑学的领域时,能够集中起全部的体力和精力,充分挖掘时间的最大能源,达到了“物我两忘,浑然一体”的境界,执着探索。他的学术思想可谓会通百家,在西方哲学中是继希腊的柏拉图及亚里士多德之后的第一个集大成的人物。

善于运筹时间,是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的共同特点。为了提高时效,把时间流逝的“不知不觉”变为“有知有觉”,诊断时间的实际利用率,从而建立更为有益的作息规律和生活节律,许多人都做了积极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