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女孩,大都努力使自己变得更美丽、更出色。但如果不懂得如何打扮自己,就会变成上述后者过分花俏的装扮了。
这种女孩子对演艺生活怀有莫名的憧憬,对于从周围投来的无论是好奇或轻视的眼光,一律以为是对自己美貌的欣赏,这实在是一种错觉。
一般说来,这类女子虚荣心极强,没有良好的教养与高深的学识。在众人注视时,总是装模作样吸引旁人眼光。与伙伴在一起时,则立刻显露本性,表现出没有教养的模样。但是她们的心思并不坏,而且大多心地善良。
有的年轻女子喜欢佩带男性用的大手表。这种女性在心理上多有着极强烈的男性化倾向,极受工作场所中男性同事的影响,对于自己喜欢的男子抱着幻想,希望与他有一致之处。这类女子在性格上比较爽快干脆,比其他女同事更容易与男同事相处。
通常,无论男人或女人,服装及佩件以合乎自己身份为主。若是太缺乏谐调的打扮,就可认为他(她)在心理上不够平衡。
对实业家而言,在初次见面中与“脸孔”扮演着同样角色的是名片。接受他人的名片或递出名片时,小动作会表达此人的性格及显示公司的特色。在名片日益普及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利用它会对生活有极大的帮助。
名片是一个人身份和地位的标志,透过名片能一目了然对方的工作和职位。但是,仅仅看名片上的这些内容,我们是无法洞悉其人品性如何的。因此,我们要想通过名片,看一个人的性格与心理,就必须注意名片的其他方面。
送递名片的方式和名片本身的形状一样,同样会改变对方对你的印象。投递方式可能令人心动,也可能未引起对方注意。如果在递名片给他人时,能一并自我介绍是“××公司的××”。更能引起对方注意。
递名片给他人的瞬间,一定要唤起对方的注意。必须让对方尽早记住你的名字。即使眼前有桌子也不可将名片置于其上。让对方亲手接名片的动作会加强他的印象。
接着来看对方接到名片时的态度。借此可了解对方对你的印象如何。
一般有三种情况:
用双手接过名片,并确认名片上的姓名。
将视线落在所接到的名片上,然后放进名片夹内。
瞄一眼名片随即放在桌上。
如读出名片上的姓名,乃是对递名片者产生好感的证明,当天的交谈必可顺利进行。相反地,如对方并不仔细看名片上的职称,而随意放在桌上,便是对你毫不关心。也可能是向你表明“今天不想见你,回去吧!”的意思,你即使枯坐板凳也于事无补。
第二种接受方式在商业社会中最为普遍,属于一种商业礼仪。虽然对递名片者并没有表示好感,却也没有不感兴趣,或希望其尽早离去的心态。这乃是在既定的习惯下事务性地处理问题。
接受对方的名片后应该轻读对方的姓名,确认其公司与职称。任何人都渴望被呼叫其名,当自己的名字被人称呼时,会突然地对对方产生亲近感。同样,对方也会仔细地看我们所递出的名片,并称呼我们的名字。
因此,接获他人名片时要仔细地端详其中的内容,绝对不可轻易地放在桌上把玩,或不仔细检视随手乱放。
形象后面的面貌
在大多数情况下,通过预先策划以及耐心和坚持,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成功地进行形象改变。将普通人转变成名人的经历四个阶段——形象产生、形象测试、形象完善和形象设计的实现。
每个领域都有很多专业。比如在娱乐领域,就有音乐、舞蹈、喜剧等等。对于大多数试图通过改变形象成为名人的人来说,可以选择的专业是有限的——因为这些专业相对来讲已经定型了。外科医生不太可能因为只是出现了某个机会,就变成了政治家。但碰上适当的机会,这名外科医生却可以变为其它类型的医生。比如成为体育运动医学专家、儿科专家,或者其它科的专家。他也可以写一本关于治疗不当方面的书,或者成为电视台的医学顾问。这个原理适应于所有的领域——从商业主管、政治家到科学家。
在形象产生阶段,立志成名者和他的形象改变班子(经理人、代理人、朋友、配偶)必须开动脑筋寻找各种有可能吸引潜在公众的形象。问题的关键在于选择或者创造出几种不同个性特点的组合,使某一位立志成名者区别于其他竞争者。
有些立志成名者可能不愿意改变其类型或者性格。下面这种说法并不少见,“我不需要新形象。我就是我,这就是我要在公众面前所显示的。”对自己的观念或思想丝毫不加掩饰或美化,而是将它们原封不动地传达给所有听他们讲话的政治思想家,就是这种人。这是一个领袖人物而不是一名推销员的标志,尽管具备这种性格的人通常并没有什么人可以去领导。这种类型的政治家只是寻求因相信他们的理论而自然形成的群体,而不是调整自己的观念和思想去迎合不同的选民。这种政治家只对销售而不是推销自己的思想和观念感兴趣。
另一方面,大多数立志成名者乐于接受某种程度的调整和形象改变,因为“我能够成为不同的人,并且能够承受不同的感受。我有能力适应各种不同的改变,并且可以选择能给我带来最大成功的类型和性格。”这种被恩里克·弗罗姆称为“以推销为导向”的态度,多年来对立志成名者起着主导作用,并且在接受过专门教育的职业、艺术界、宗教界和其它新兴领域中也有一定的基础。
在宗教界,对推销观点的认可,可以从“世界宗教热情复兴牧师联合会”的创始人兼会长瑞弗雷德·塞西尔·托德,在电视上宣传把宗教信仰和政治保守主义结合在一起的理论中看出来。60年代,托德成功地让堪萨斯电视台拍摄了一套关于他的节目,并且向47个州播放。回忆起这段经历,托德说:“奥瑞尔·罗伯兹和雷克斯·哈姆伯德也上了电视,但他们两个都没有涉及政治问题。杰瑞·费尔维尔在林兹伯格地区还有影响,但在全国范围内他就不行了。”
托德注意到了成为宗教界领袖人物的机会,并且乐于调整自己的形象和思想观念,以适应媒体播出。更能显示他“以推销为导向”的态度是,他决定把他的电视节目制作转移到加利福尼亚州。来自俄克拉荷马州东南部一个小镇的托德,了解他需要利用地理位置的优势来获取知名度。
像托德一样具有推销倾向的立志成名者,在改变他们的性格特点以适应市场需求方面,通常也有这种灵活性。演员是显示个性特点可调整性和可塑性最完美的例证,他们可以扮演不同类型的人物。当然,大多数演员的表演还是有迹可寻,我们可以从一个角色中发现其它角色的影子。但是,像罗伯特·德·尼罗、约翰·马尔科维奇和梅尔·斯特里普这样的超级明星,都有高度的可塑性,具备饰演性格差距很大的各种人物的能力,通常很难从他们扮演的一个角色中看到他们扮演其他角色的影子。
这种改变类型和性格的能力,并不仅仅局限于娱乐业。
伯尔格博士的真面目
斯图尔特·伯尔格博士是什么人?对于他的病人来讲,他是掌握着别人都不懂的救生术的医生。伯尔格的一些同行们对此不敢肯定。“他从没有学习过任何有关营养学的课程,他也没有进行过节食减肥方面的心理研究,”前任哈佛大学公共健康学院营养学系主任弗雷德·斯泰尔说,“我对他利用哈佛大学的卓越声誉作为推销手段的作法感到愤怒。”对于公众,他是畅销书《伯尔格博士具有免疫力的节食法》的作者。很明显,伯尔格博士的灵活性,可以使他对各种不同类型医生的角色运用自如。即使是比他知名度低的医生也需要掌握这种能力:面对不同的群体——病人、同行和公众——以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当他14岁的时候,”伯尔格母亲在谈到他性格的灵活性时说,“他就应该是个好演员了。”
伯尔格40岁时,死于滥用可卡因和过度肥胖,他的帷幕终于落下来了。倡导对生活和饮食上进行节制,使他成为减肥节食群体心目中的权威。但是伯尔格本人却死于违背他所倡导的日常生活准则。
社会心理科学的文献认定,所有的人在他们生活中都具有多种性格特点。但这并不是说,每个立志成名者都可以扮演任何类型的角色。没有受过教育的、表达能力差的20岁年轻人,会发现自己很难成为医生、律师或者商业主管。因此,形象产生的第一步就是研究立志成名者本身各方面的条件:外表、知识、情绪、智能和性格特点。然后再看看这位立志成名者能在多大程度上对上述条件进行改变或者提高。以此为根据,最终确定这位立志成名者适合扮演哪一种类型的角色。
有些特征是固定的,不可改变的——身高、种族等等,但是许多其它的特征是可以进行修饰或者彻底改变的。事实上,有些人改变得十分彻底,以至于人们认为那些被制造出来的性格特征就是他们的本来面目。
“我就是‘孤独骑警’克雷顿。”
克雷顿·摩尔,“孤独骑警”原型的扮演者,为了使自己所塑造的形象更加丰满,完全投入了他扮演的角色。当电影公司购买了“孤独骑警”形象的专利权,并试图禁止他再以这种牛仔英雄的形象出现时,克雷顿起诉了这家公司,并且胜诉了。摩尔雄辩地证明了,他无法将自己和角色分开。
在他的演艺生涯结束很久以后,摩尔仍旧保持着“孤独骑警”的形象,以原来角色的外表出现,参观贸易展览,巡视在荒芜的山间小路上。摩尔对扮演的角色如此投入,以致他在一次车祸中抢救受伤的司机时,获救者吃惊地发现,抢救他的人是一位蒙面人。后来这位迷惑不解的司机因为与“孤独骑警”不期而遇而成了一时全国闻名的人物。
靠形象追求目标
要想成功,就要卷入一连串假象制造和形象改变等令人头晕目眩的问题之中。一旦进入制造过程,他就很容易失去对自己原本身份的掌握,失去自我感觉。当为满足观众期望而设计的形象制作圆满完成之后,就可能被媒体选中,然后就会以“可怕”的速度接受强行培训。例如:编剧兼演员萨姆·谢波德在影片《TheRightStuff》饰演试航飞行员查克·伊格尔。名人宣传机器通过新闻周刊、时代杂志、纽约时报、大西洋时报、电视网以及地方新闻机构掀起了一股宣传谢波德形象的浪潮,把他说成是“人中俊杰”、“才华横溢”、“自学成才”、“恬淡寡欲”、等等,其性格特点与伊格尔本人的品质极其相似。收看媒体对所谓“真”谢波德形象描述的人数,要远远超过看过这部电影的人。媒体报导特别详尽,以致使公众几乎可以和谢波德建立一种完全是想像中的联系。可是会有多少人能静下心来想一想:真的萨姆·谢波德究竟是个什么人?
实际上没有几个人真的在乎这一点。其理由很简单:真实生活和“角色”生活的混淆,现在已经成了娱乐业人士给公众以印象的固定形式。商界和政界人士也是如此。制造出来的名人,要达到这样一种效果:让公众把他们当做朋友来接受——这一过程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同时要利用公众的一种心理——公众总是想要了解能体现名人的真实生活,以及他们公开的和媒体报导他们的“做戏”生活那些精彩的故事情节。各个领域中的名人都在宣传他们所期望的形象,他们利用大量介绍人物的报纸、地方电台以及多家电台联合同时播送的访谈、专业杂志、脱口秀和记者招待会等媒体所提供的机会,把本人的真面目和编造的故事混合在一起了。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主席阿兰·格林斯潘真的是“全美第二个最有权势的人物”吗?作家安妮·莱斯“总是”过着秘密、隐居的生活吗?女演员朱迪·福斯特“曾经”做过错误的决定吗?
很显然,形象制作的掌握者,已经从过去发生的事情中认识到:某些故事和主题,具有很大的潜在感染力。他们认识到:把编造的生动故事伪装成真实的生活,能够使他们制作出来的名人更有神韵而不显得平庸。这样做的结果就出现了查尔斯王子和戴安娜王妃、唐纳德和伊万娜·川普、约翰和劳伦娜·鲍比特、约翰·肯尼迪总统和卡罗琳·贝赛特·肯尼迪、迈克尔·杰克逊和黛比·罗等等一系列长篇故事。那些层出不穷、激动人心的情节使我们兴奋不已,深陷其中。其吸引我们的持久力,要远远超过普通的故事。由于声望制造传播到了我们文化的各个领域,以至使堪萨斯州首府托皮卡或者是爱达菏州首府博伊西的声望追求者都聘请公关顾问,用来围绕着他们选定的主题创作、加工、讲述并加强宣传有关他们动人的故事。这种情况已经变得很普通了。于是制造出来的形象就成了名人的商标和新的真实存在,而回报就是他们所提供特殊服务的高额酬金。
就某些人来讲,对高知名度的追求总会引起争议。“声望”仍是一个含有正反两方面效果的词,它预示着高风险、可塑性和反常性。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名人仍旧似乎是随意出现和消失——卖给我们冰激淋和电脑;鼓动我们向慈善事业捐款;并对我们的选举施加影响。对于其余一些人,成为名人是追求的目标,是在他们各自的领域里持续不断获取高知名度的欲望。忽视这种现象,就是低估我们文化中一个最重要的观念:没有名人,我们的很多事业就无法进行。制造并宣传名人是一种相当复杂的产业,它要求所有的声望追求者必须认真了解,它要求所有摆脱了偏见的人必须加以探索。
穿出你的自信
穿着得体很值得,这样才会使你看起来很重要而且使你觉得你真的很重要。
客观地说,人的衣着打扮在所有影响成功的因素中不是最重要的,但如果你的穿着已经影响制约了你的成功,那么这个问题就变得重要了。
不知你有没有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些歌星影星或者搞艺术的穿着十分随便,有些人的打扮也比较奇怪,但我们在舞台上、电视节目里看到他们,不觉得刺眼,但社会上一些所谓的“追星族”也学着这么打扮,穿得奇奇怪怪发型古里古怪地在大街上晃来晃去,颇有些招摇过市的味道,路人为之侧目。
这就引出一个较专业的话题,即穿着一定要得体。影视明星歌星这些公众人物,他们主要出现在舞台上,在镜头前,与我们观众有一定的距离,所以他们即使穿着前卫一些,观众心理上可以接受。而如果你在大街上穿着那样的服装,就显得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人,不得体。
当然,在此需要强调的是,穿着打扮属于个人的自由,我们无意要求大家都穿着一律,只是想强调得体。
整洁、得体的衣着,花费并不多,但穿着得体很值得。因为这样才会使你看起来很重要,而且使你觉得你真的很重要。
那就请你利用你的衣着来振奋自己的精神并建立自己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