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比尔·盖茨商道全书
3508000000038

第38章 不断超越自我(6)

在多数人的观念中,模仿似乎不够光明正大,往往背负“抄袭”的恶名,很难与创新划上等号。其实这不完全对。创新与模仿并不抵触,灵感和创意也可以从对手身上获得,善于学习和模仿世界上最好的东西是一条成功的捷径。当然,要战胜对手,关键还在于你能不能在这个创意里提供给顾客更多、更好的东西。因此,企业不能只是单纯的抄袭和模仿,而应在模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壮大。

对许多新的行业来说,一开始都是从零做起的。原先是没有这个行业的,那么学习是第一步,学习别人的经验和做法,通过这个学习逐渐把它学为我用,转化成自己的东西,最后再创新自己的品种,才会在市场竞争中拥有足够的优势。

不断追求产品质量

想要在市场上的众多产品中脱颖而出,那就要狠抓产品质量。良好的产品质量也是本着对顾客负责的态度,只有让顾客切实感觉到产品质量好,才能进一步扩大市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是微软对产品质量的承诺。

在微软,追求产品质量的脚步一直没有停下来。当新的产品问世以后,对产品改进和更新的工作又开始了,微软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为顾客带来更多的便利。

比尔·盖茨在商场打拼多年,对顾客和市场这两个要素看得十分重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顾客和市场,但是如何才能赢得顾客,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呢·那就是企业生产的优质产品。优质的产品就是市场的敲门砖,不但能够很快占领市场,还会让企业赢得一个好的名声,进而形成一个品牌。

在很多中小企业,从企业建立之初就依靠一项技术生存,几年,十几年过去了,技术还没变,而企业也要寿终正寝了。而在微软,当一顶技术取得领先以后,也标志着开始为下一项技术研发做准备了。所以,微软的员工从不满足于现状,今天的成绩只能代表过去,一切还要重新开始。这或许也是软件行业的特殊性,因为软件的更新速度要比其他的产品的更新速度要快,稍一懈怠,就容易被人超越。

在计算机软件行业,软件的质量决定了谁是软件行业的主宰者。有人说微软垄断了系统软件市场,这句话也不全对,只能说微软在系统软件市场具有绝对的优势。说起微软的系统软件,其实微软也经历了十分曲折的道路,微软的系统软件能有今天的成就是微软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现在,微软的操作系统以稳定、实用、功能全面和操作简单赢得全球用户的好评。从微软最初开发的磁盘操作系统(DOS)到现在刚刚问世的Windows 2008操作系统,可以说微软的操作系统经历了很多次的改进和更新,才有了今天如此实用的微软操作系统。细算一下,如果从最初微软推出的DOS10算起,到现在的Windows2008,再加上与微软正式版一起推出的家庭版和企业版,微软几乎每一年就推出一套操作系统。由此可见,微软为提高自己的产品的质量,付出了多大的努力。

不单是系统软件,其他软件也是如此。比如文字软件,你可以在搜索引擎(比如谷歌)中输入“文字软件”,然后按一下回车键,你会发现除了微软的Word以外,还有金山软件、Swish max文字特效软件等,这也仅仅是在中国,就有几个软件公司与微软的竞争,如果把全世界与微软竞争的软件公司加起来,那一定是个的庞大的数字。所以说,微软在世界的软件市场上能够站稳脚,已经很不容易。在中国,2005年,微软的Office软件的市场份额是7301%,比2004年提高了大约5个百分点。所以当你走进大中型企业的办公室,凡是用来办公的电脑,你会发现大都装了微软的Office软件。微软的Office软件以其优异的品质,强大的功能和便捷的操作赢得了我们的信赖。

微软的Office软件能有今天的成绩,与微软员工的艰苦努力是分不开的。20世纪80年代末,微软决定进军办公软件市场,于是比尔·盖茨和他的员工开始了漫长的开发Office软件的道路。之前,美国办公软件市场被几家公司占领,莲花公司,Word Perfect都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初出茅庐的微软公司当仁不让,虽然以前并没有从事办公软件的开发,但是凭着微软员工不懈的努力,丝毫没有显示出落后的态势。

微软的办公软件虽然上市比较晚,但是自从上市以后,就不断改进软件的质量。在1996年上市的MS-Excel中,增添了文件格式转换功能。在1999年上市的MS-Word中,用户可以自己定义常用工具栏,大大方便了专业人士的需要。此外,用户还可以在文档中插入超级链接,将Internet Explorer与MS-Word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在2003年上市的MS-Excel中,用户可以实现多个表格的合并和拆分,这大大节约了用户的表格操作时间。

现在,微软的办公软件已经占据了统治地位,但是比尔·盖茨和他的员工仍然没有放弃对产品质量的改进。微软的员工始终坚守这一信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如今,微软的用户已经习惯了微软办公软件的界面操作,对于微软在办公软件的更新也是十分期待。而在办公软件市场中,微软也能占得先机。

然而,有的时候,或许是微软为了让产品更完美,免不了要推迟产品上市的时间。在2000年,预计上市的客户管理软件(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在测试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小问题,用户在进行客户产品分析的时候,会给用户带来不便。当有关人员把这个问题上报给微软领导层的时候,微软的领导层马上做出表态,推迟产品上市的时间,让研发部门立刻着手解决这个问题。

微软的用户都会感觉到,微软好像一直在他们身边。当微软的工作人员发现系统或应用软件的漏洞以后,会立刻公布这些漏洞,并把这些漏洞的补丁在微软的官方网站公布出来,以供用户下载。用户在使用微软的软件过程中,如果遇到了什么问题,可以反馈给微软,最后这些问题都会得到圆满的解决。

正是微软优质的产品和良好的服务让微软赢得了更多的顾客。在微软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一些企业却在逐渐没落,这也正好说明了微软的过人之处。

在微软的发展历程中,一直没有放弃对产品质量的追求,所以,微软的产品质量也随着微软的发展不断得到提高。

成为“新经济先知”

创新一直是盖茨和微软的主旋律。在IT业界,盖茨可谓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很多人都指责微软的垄断行为破坏了市场上的公平竞争,甚至有人认为微软今年的成就更多是建立在他人的研究成果之上。然而不论如何,只有盖茨才配得上过去75年最伟大创新者这一称号,因为除他以外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在PC发展历史上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记。

正如通用汽车公司总裁杰克·韦尔奇所说的,在目前这个竞争激烈的新经济时代,一个企业家最差劲的表现就是缺乏创新、不思进取。没有知识和技术创新,对一个企业是非常危险的致命信号。西方企业界流行一句话:“不创新,即死亡。”

创新意识完全是一个新兴的事物。盖茨表示:“我们正在完成一些有史以来最杰出的工作。在过去几年里,我们的很多工作都并不引人注目。媒体上连篇累牍都是有关诉讼案的消息。然后又是网络公司在唱独角戏。我们并没有刻意要这么做,但的确有一股产品浪潮即将来临,它将显示,我们正站在一个新时代的前沿,这个时代与互联网时代全然不同。”

技术在不断进步的计算机行业正面临各种接踵而来的新的挑战,而盖茨的工作是要确保他的公司永远比竞争对手领先一步。他必须要考虑到广大的顾客以及他们需要什么。1994年,微软把教育作为计算机发展的领域来重点考虑,并为8~14岁的青少年开发出增进智力发展和培养实用计算机技能的软件包,代替了那些具有暴力和侵略行为内容的软件。

这个措施的突破在于把电脑用户转向一种新的产品——一种在当前充满着不断增长的暴力的世界里更易于为社会所接受的产品。这无疑又是盖茨作出的一项英明的商业决策。当时软件开发集中在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上,盖茨这一突破常规的做法让他的微软在市场上名利双收。

当然,最大的创新就是做前人没有做的事情。一种是大家都知道但是很困难的,这种事情需要绝顶聪明的人去把它做出来。另外一种则是把没有被人看到过,或者是别人看似不重要的事情,通过你的工作,让大家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在这两种创新中,后一种显得更为重要,因为要完成这种创新,不仅仅需要聪明才智,还需要毅力,要能承受一些东西。盖茨在创新的过程中,往往因为观念太超前,很多时候就是处于这种角色。

而盖茨的这种善于突破常规的思路在创业之初表现地更为明显。早在微软与IBM的合作之时,盖茨这个PC产业的“先知”就意识到,如果将计算机操作系统和软件同硬件分离,各种类型的厂商和产品也将随之出现,盖茨正是这些“先知”中的一个。当时,这毫无疑问是一个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想法,因为它意味着计算机技术的研发不再局限于少数工程师。甚至盖茨本人也表示:“这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想法,不仅为硬件提供了发展机会,也给软件领域带来了创新的可能。”

同样重要的是,盖茨意识到在新兴的PC市场,拥有一套占主导地位的操作系统对公司的前途有多么重要。因此1980年的夏季,IBM为了推广PC,找到盖茨头上时,盖茨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IBM,并在合同中提出了一个创新的方案,即在向IBM提供操作系统的同时,又说服IBM同意微软向其他计算机厂商提供操作系统授权。这样,微软在当时不仅仅扩大了操作系统的市场,同时也借助IBM机器的推广创建了所有公司共同使用的标准平台。

微软公司另一位创始人艾伦这样说:“盖茨总是想着如何让公司的产品更成功,更具市场竞争力。如果换一个人回到当初那个年代,我真不知道他是否会拥有同盖茨一样的远见卓识。”

为了保证创新性,微软还创造性地将研究人员和业务经理置于一处,每当对一个问题的研究有所突破时,其成果就会传递给产品人员来检验,是否符合微软现在产品发展的需要。如果答案是肯定的,相应的生产、市场推广活动就会展开,这也就是为什么今天几乎所有微软的产品都同研究院的研究相关。

在过去的几年中,盖茨和微软的工程师们将越来越多的新功能集成到微软的产品中,其中包括网络浏览器和多媒体功能。当然,微软的这一举措也招致了美国和欧洲反垄断机构的调查。尽管如此,微软还是能够毫不费力地让消费者一如既往地使用该公司产品。

由于视窗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软件市场日趋饱和,微软开始寻求新的收入来源。利润丰厚的商业软件市场进入了软件巨人的视野,这一市场将为公司带来100亿美元的收入。但是在开发的过程中,微软做出了许多不合常规的举动。盖茨虽然通过收购方式已经拥有了4套商业应用系统,这些软件系统已经具备了财务、人力资源以及ERP、CRM功能,但是盖茨没有直接使用这些软件,而是选择了重新开发。

盖茨认为,在商业软件市场,如果你的系统拥有更多的工具和具备更多灵活性,就可以赢得更多用户。在目前推出的“绿色”计划中,微软正在开发一套全新的商业软件系统,它能够和微软的下一代台式机和服务器软件系统紧密结合在一起。它意图实现商业应用软件系统与微软整个产品线的无缝集成。这样的组合让微软在操作系统上的标准意味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首席执行官鲍尔默认为,小企业市场是一个诸侯割据的市场,但其潜力巨大,该市场一直将信息技术行业拒之门外,现在进军这块市场的时机已经成熟。员工不足百人公司的产出占美国经济总产出的一半以上。但是目前市场上为这些公司提供的软件只是一些专业应用程序的随意拼装。

为了打破这一常规,微软公司可能需要在将几种技术综合在一起进行创新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无论研究实力多么强大,微软看到机会时都不会太晚,届时它将面临激烈竞争。但在微软的发展史上不乏后来居上,追赶市场佼佼者的事例。于是,微软希望开发一些新的软件来获利,这些软件能补充、吸收其他公司的应用程序的数量。

盖茨说得没错:一个新的时代正在诞生。随着数字化装置之间的互联程度逐渐提高,并能相互协作,自动地处理越来越多的商务往来,互联网已渐渐超出了万维网的范畴。不久以后,能够实现网上互动的工具就不只是浏览器一种了。安装在个人计算机之上的任何应用软件,甚至是移动电话或PDA里的应用软件都能直接接入互动服务,你的工作和生活将因此而变得更加方便。

这些服务很可能通过订购的方式来销售,但目前如何提供这些服务还没有可供遵循的商业模式。因此,微软必须开创这一模式。正是在这一口标的推动下,微软雄心勃勃地推出了改造互联网的Dot Net战略和Hail Stornm技术。为了在许多已经开始饱和的市场上刺激其软件的销售,微软还需要有新的定价和营销手段。

而且,微软一向不惜重金网罗天下电脑英才,敏锐地捕捉每一项技术创新,倾全力研制开发最新产品。微软视窗30版,是图形化操作系统的革命性进步,尽管它只是附属在DOS下的虚拟操作系统,但其图形化的友善操作界面,使用户耳目一新,惊喜万分。视窗30版上市后流行极快极广,反过来极大地刺激了IBM兼容型电脑的销售和以视窗为最新标准的应用软件开发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