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比尔·盖茨商道全书
3508000000003

第3章 拥有创业的梦想(3)

在他的同屋和一些同学眼中,盖茨是个十分有个性的人。在谈话、阅读或者沉思时,他习惯将头置于双手之间,身体前后疯狂地摇摆。有时为了在交谈中表明自己的某一个观点,他甚至还会使劲地挥动手臂。同屋的朋友说盖茨的学习方法也很特别:他先蒙头大睡,然后不间断地学习36个小时,接着再蒙头睡上12个小时,醒来吃一个加大的比萨饼后再开始下一轮长时间的战斗。盖茨的这一学习方法被学生们广为传颂,人们惊讶作为天蝎座的盖茨怎么会拥有这样的体力。后来有人统计发现,天蝎座的人绝大多数都拥有这样的体力和精力,好像他们体内的电池永远是新装的。

“数学55”研究生级别的物理课占去了他大学一年级三分之一的时间。因为盖茨曾经期望当一名数学教授,可遗憾的是,在大学一年级,虽然盖茨在数学考试中得了800分,可他总平均只是个B,这让盖茨非常沮丧。

不过,盖茨在数学方面还是有所收获的,他提出了一个数学难题的解决方法。这个数学难题原来刊登在数学杂志上:一个厨师煎了一叠大小不同的煎饼,他要不断从上面拿起几个煎饼翻到下面。假设有n个煎饼,厨师需要翻多少次,才能完成这个排列·

盖茨想出解决这道难题的一个方法,他把这个方法告诉了数学教授克里斯托斯·潘帕莱米托。潘帕莱米托将比尔·盖茨的方法发表在《线性数学》杂志上,据说比尔·盖茨的这个解法是解决这一难题的突破性进展,其影响至少可以在数学界持续15年之久。

尽管如此,盖茨还是发现班上的几个同学在数学方面比他更胜一筹,于是他放弃了专攻数学的打算。因为盖茨的信念是“我应为王”,所以屈居第二怎能让他忍受!

最终,盖茨还是把主要的精力花在计算机方面,他在哈佛大学的艾坎计算机中心里度过了许多个不眠之夜。认识自己的特长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盖茨经过这次的重新认识,坚定了自己最初的梦想。

谁都会有迷茫无措的时候,当这个时候来临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而这一选择可能就会让你的一生驶向不同的终点。我们不妨先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自己走过的路程,重新认识一下自己,再确定自己未来要走的路,那么成功也许就在不远处等着你。

坚持自己的个性

盖茨在哈佛对打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打牌是大学生打发时光的最好方法。因为盖茨对任何事都很专注,所以在他第一次玩扑克牌输掉之后,就开始一门心思地钻研打牌的技术,他的高智商再次发挥了作用,终于成了一名打牌高手。

大二时同屋的布瑞特曼说:“盖茨是个偏执狂。他会把所有的精力集中在某件事情上,然后坚持到底。他有一种要掌握他所做的一切的决心。也许扑克不能同微软公司相提并论,但盖茨是那种一意孤行的人。”

盖茨他们不是纯粹的打牌,而是玩牌赌钱,一个晚上几百美元的输赢对他们来说是极为平常的事,有时甚至还会输掉上千美元。他们的玩法是选7张牌做种子,高低平分。拿到最好那张牌的人可以赢得拿最差那张牌的人的所有赌金。

每天晚上,一群小伙子就聚集在一起打牌赌钱。比尔·盖茨这时并没有集中精力去搞电脑软件开发,因为他还没有找到出路,更何况父母希望他完成在哈佛的学业后再去开公司或搞开发,所以盖茨暂时就将热情投入同样需要费心思的玩牌游戏中。

盖茨对着迷的东西总是追求极至,他对打牌的痴迷比得上对电脑的痴迷,以致不久就在这个玩牌小圈子里名声大噪,还吸引了医学院和商学院一伙人也来这里玩。不过,这伙人牌艺不高,盖茨等人就趁机提高了筹码,让他们输了个精光,自然吓得那伙人不敢再来了。

盖茨玩牌非常自信,因为他极佳的记忆力和分析力。每当他认为能够把别人手中的牌准确地掌握的时候,他就开始亮明了牌打。即使是这样,他也总是赢。不过一个叫德利尔的朋友很会钻他这个空子,他在小赌注面前故意让盖茨赢一些钱,可一旦桌子上的钱堆得多了,德利尔就故意用尽心思打错一两张牌,让盖茨做出错误的判断,最后将盖茨的钱一把赢过去。那时候,他就洋洋得意地说盖茨是输钱的主。

一听他这么说,盖茨岂肯罢休,下的赌注也越来越大。盖茨赢了钱后,就去史蒂夫·鲍尔默那里数钱。

鲍尔默住在盖茨的楼下,他虽然不爱赌钱,但他跟盖茨关系很好。有时盖茨在深夜玩完牌之后,就顺便溜到他的房间对他说自己在牌桌上的冒险。鲍尔默同盖茨一样,也是个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的“夜猫子”。他俩同是能说会道之人,经常会为某个问题而争论不休。更为有意思的是,两人在谈话时,身体会同时开始摇晃,并且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但是互相都能听得清对方说的每一个字。据说只有很少人具备这种边说边听的能力,英国着名首相丘吉尔也是其中之一。

多年之后,鲍尔默成了微软帝国仅次于总裁盖茨的第二号人物,这是后话。不过,在哈佛,鲍尔默与盖茨属于完全不同的两种人物,鲍尔默似乎认识哈佛大学的每一个人,他说服了盖茨加入柯里尔屋公寓里的“男生俱乐部”。在举行入会仪式时,盖茨穿着晚礼服,双眼被蒙住,然后被带到一张餐桌旁边,受命讲述有关电脑方面的问题。

虽然盖茨也希望能被哈佛大学的男生们接受,但他并不想在这上面花太多的时间,而且他内向的性格往往使他不习惯跟很多人交往。

鲍尔默则是个外向性格的人,他很善于与人交往。他不像盖茨那样热爱电脑,但他同盖茨有一点相似,就是对数学都很感兴趣。那时的鲍尔默正在攻读应用数学的一个学位。

后来盖茨也逐渐意识到过于沉迷于打牌赌博对自己很不利,为了戒掉牌瘾,盖茨给了艾伦一个记事本,让艾伦监督他。可后来,他又向艾伦要回了那个记事本,因为他发现戒掉牌瘾很困难。

盖茨的女人缘也很一般。他曾经结识过一个比自己小几岁的女孩子格罗伊德,那个女孩子16岁就考上了哈佛,其继父和盖茨的父亲是同事,盖茨从未学习过和女人交往的知识,所以给格罗伊德的印象并不太好。他们初次相识时,盖茨想知道的第一件事就是她的“学术能力测试”成绩如何。他还向这个女孩子炫耀自己第一次考试时只因为犯了一个愚蠢的错误而得了790分,第二次考试时得了800分。格罗伊德耐着性子听完了他的战绩报告,然后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尽管比尔·盖茨没有多少与女孩子相处的经验,在这一方面成熟得比较晚。但他却有另一种丰富的经历,这使得他在哈佛的年轻人中更显得个性鲜明和才华出众。哈佛很多学生是优秀的数学家或物理学家的苗子,而比尔·盖茨却有许多实践的经验。他熟悉各种环境,在各种场合工作过,他甚至拥有过一家“交通数据公司”。

对一个人的成长而言,个性比共性更有价值。我们常常随波逐流,到最后才发现这一切对自己丝毫没有益处,所以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个性,坚持自我的价值判断。

着眼于未来

《华盛顿邮报》公司董事长凯瑟琳·格雷姆夫人有个着名的信条:“活在当下,瞻望未来。”

这一信条对于盖茨和微软来说,也可以说是他们的行动哲学。

比尔·盖茨指出,微软公司今天的成功完全是由于着眼于未来的政策所决定的。而着眼于未来不仅是微软过去发展的策略,而且也将成为微软公司未来发展的基本战略。

面对风云变幻、群雄纷争的软件行业,盖茨不敢有丝毫疏忽大意,总是密切注视着市场的变化,以便能够更准确地预测未来。

为了使自己能够更好地把握消费潮流,微软公司还特地聘请了两位电脑少年做业务顾问,向他们请教互联网时代的经营之道。当时,年仅17岁的小伙子富尔迪克和19岁的科列罗,在微软总部工作期间不仅拿全薪,而且同时获得相应的学分。微软表示,未来的发展将寄托在与电脑和互联网形影不离的年轻一代人身上,故此该公司破例雇用富尔迪克和科列罗这两位少年作顾问;公司需要这样的年轻人来告诉那些步入中年的经理级人员,如何让微软在他们这一代人的世界里继续兴旺发达;微软也希望透过了解过这些将网络科技与日常生活及工作结合起来的新人类,抓住时代脉搏。

为了探讨未来消费者的要求,捷足先登进入潜在市场,比尔·盖茨敏锐地感觉到,孩子们的想象和愿望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引导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方向。他坚信儿童就是未来,而微软的生产目标就是为这些未来的客户们服务的。为此,他别出心裁地设计了一项活动,举办儿童征文比赛。参赛的对象限制在9至12岁的儿童,要求很简单,“描述你心目中最有魅力的电脑”。为刺激孩子们参赛,微软公司许诺:凡是文章写得好的孩子,都可以获得一份丰厚的奖品,并将被邀请到微软总部参观,和比尔·盖茨见面,合影留念。

这其实远远不只是一次简单的公益活动,背后实际上包含了远大的私利:这些现在年龄尚小的儿童,在几年以后,将可能成为电脑市场上最大的用户,他们对电脑的看法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电脑业的发展方向,了解他们的想法,有助于微软发展战略的制定,进而使微软开发的产品具有超前的意义。微软这一举动背后的深谋远虑正是微软称霸业界的最大秘密,比尔·盖茨在努力打造的是微软的“明日帝国”。

于是,到了1985年初,在西雅图雷德蒙的微软总部,一群10岁左右的男女小孩,兴高采烈地坐在一间会议室里。他们每人头上都戴着一顶印有微软公司标志的彩色太阳帽,手里拿着一个印制精美的包装盒,里面装着微软公司送给他们的礼物,一台笔记本式个人电脑;他们正在等着“晋见”他们心目中的英雄——比尔·盖茨。这帮小孩都是电脑迷,他们因为参加微软公司的儿童征文比赛表现出色,被邀请到微软参观、领奖,和比尔·盖茨见面。

1986年,微软开发出了一个名叫“沃克斯”的软件的试用版。为了检查它的市场定位,在12月,微软公司专门举行了一个座谈会,邀请了三男四女参加。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担任不同的职务。

从儿童征文比赛到座谈会,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微软公司之所以能稳步发展前进,和盖茨注重广泛收集信息、听取意见的策略大有关系。微软正因为常常采用这样的方式,了解市场,把握市场需求,所以推出的产品总有过人之处。

只顾眼前利益的管理者一定不能做大企业,很多人倾向眼前的利益,但随着生意的发展,瓶颈问题便突出了。这时,才恍然大悟,原来当初的选择是错误的呀!只有那些着眼于未来利益的领导者才能把企业做强做大,他们着眼于可持续发展,总是在为未来打算。

摩托罗拉公司研制出汽车收音机后,一位重要的汽车制造商向该公司老板盖尔文表示,可以大量收购摩托罗拉公司的汽车收音机,货款绝对有保证,条件是,不许使用摩托罗拉的商标,而改成与汽车同样的商标名称。

当时的摩托罗拉公司正处于初创时期,资金紧缺,如此优厚的条件,诱惑力不言而喻。不过,盖尔文经过深思熟虑,终于决定放弃这个机会。因为他不愿让摩托罗拉成为别人的附庸。

多年后,一位经销人对盖尔文说:“我认为你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不然,世界上或许就看不到摩托罗拉了。”

盖尔文大笑起来。他认为这不仅是他平生最难做的决定之一,也是他平生做出的最得意的决定之一。

的确,在我们把目光投向更远处的目标时,势必会失去一些眼前的利益。但是,只要眼光够长远,并能够着眼于未来,你就不会因为眼前的这点小利,而失去以后更大的发展空间。

英特尔公司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存储器制造商,它的主要业务和利润均来源于电脑存储器。后来,日本的存储器开始在市场中占先。他们最重要的武器是惊人的低价格。英特尔历来以技术领先于市场,打价格战并非其长,所以,它的业务连续六个季度下降。

如何摆脱困境·英特尔公司总裁格鲁夫和董事长摩尔在经过一段长时间痛苦的思索以后,终于做出了一个决定:放弃存储器,重新开拓芯片市场。

这个有前瞻性的改变被格鲁夫称为“战略转折点”。英特尔公司重新焕发了活力,到1995年,英特尔累计生产了16亿个芯片,一举占领了世界80%的PC市场,取得了绝对霸权。

青蛙在慢慢加热的水中,不知道逃跑,到生命受到威胁时,却没有逃跑的力量了。很多人就像热锅中的青蛙一样,因为没有着眼未来,总是在勉强维持,直到维持不下去了,想求改变时,已经来不及了。高明的领导者绝不做一只愚蠢的青蛙,他们在决策时总是能着眼于未来的收益,因此也获得了许多让自己取得更大发展的机会。

走在时间的前面,就是赢得了起跑

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异常公平的,不论富人还是穷人,男人还是女人,聪明还是不聪明的,摆在你面前的时间,每天都是24小时,总统和乞丐的生命都一样。

在财富上,你没有比尔·盖茨富有,但在时间上你们是公平的。

快速、加速、变速是这个信息时代的显着特征。这种特征只有每个敢于奋起直追的人才能真正的理解和把握。

比尔·盖茨说:“凡是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都是惜时如金的人。”确实,他就是这样的人。微软公司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是与盖茨的“不要命”地工作分不开的。和比尔·盖茨一起工作的人都说他是世界上最繁忙的企业主管之一。

比尔·盖茨工作异常热情,每周经常工作72小时,甚至达到90小时;不工作的时候,他就像一个黑洞吸收光线那样大量吸收资讯。

大家都公认,比尔·盖茨的的确确是一个勤劳的“工作狂”,平均一天要工作12~15小时,在最重要的节假日里他最少也要工作4小时。比尔·盖茨对工作的投入、专心、热爱,造就了比尔·盖茨成功的业绩。

比尔·盖茨的这种工作态度,影响了整个公司。微软公司内部有一种狂热的工作气氛,这种气氛推动着所有的员工拼命工作。在比尔·盖茨创业的时候,他们的“8086”似乎还是超乎寻常的,它好像是某个新模拟程序合理的候选人,1987年秋天,有关它的手册还没有写出来。微软公司的雷恩和奥里尔只好根据英特尔工程师们写的说明书来搞他们的版本。软件走在了硬件的前头。这样做似乎没有必要。但在那一阶段,公司的工作气氛影响着每个人。人们在看到比尔·盖茨时,似乎就感觉他在不断地催促说:“快点!快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