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个政治欧化多样性的例子便是美国和英国自治领的政治稳定与拉美无休止的军事政变的对比。美国将其1787年所制定的宪法一直沿用至今,而拉美国家几乎都采用过10部左右的宪法。
可见,欧洲人在海外殖民地发展的各种政治制度和习俗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然而在这些差异性之下,由于所有的政治制度都源于欧洲,所以也有某些潜在的共同之处,这一共同起源解释了美国和英国自治领,以及拉丁美洲和魁北克的各种法典所存在的相似之处,同时也解释了各国信奉立宪制度这一点的共同点。
经济及文化上的欧化
和政治领域的欧化一样,经济领域的欧化也是十分普遍的。欧洲在很大程度上来说,为海外殖民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本、技术和市场,促进了其经济的发展。1820年至1830年期间,占美国出口总量36%的商品被运往了英国,而占美国进口总量43%的商品则是来自于英国的。在19世纪期间,尤其是在铺设铁路方面,欧洲的资本,主要是英国、荷兰和德国的资本,源源不断涌入美国。直至1914年时,各国在美国的总投资额已经超过了72亿美元。相形之下,欧洲在其他相对欠发达的拉丁美洲各国的投资,对其民族经济的控制程度还更深得多。
种族、政治和经济上的欧化必然会导致文化上的欧化。不管是在英联邦内的地区,还是许多已经赢得了独立的地区,欧洲所带来的欧化都是一样的。在拉丁美洲,除了巴西属于葡萄牙殖民地以外,主要的文化形式都来自西班牙。其最明显的标志是,绝大多数人都信奉罗马天主教,并且都以西班牙语作为日常交流语言。这种文化上的欧化同时还表现在了建筑式样的方面,比如,房屋带有庭院,院子或窗户装有铁栏,房屋正面朝向人行道等。城镇的规划也说明了这一点,广场成为了城市规划的中心,而并非是主要的街道。甚至在人们的生活之中,许多的服装也倾向于西班牙式样的,包括男人戴的宽沿毡帽或者草帽、妇女用的薄头纱、头巾或者装饰用的毛巾等。甚至在家庭结构方面,也倾向于典型的西班牙形式,男尊女卑,年轻女性则受到了严密的监督。并且,人们还认为有身份的人从事体力劳动是不体面的事情,这些都深深打上了西班牙文化的烙印。
拉丁美洲的文化虽然基本上是西班牙文化或葡萄牙文化,但此前印第安人留下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在墨西哥、中美洲和南美洲西北部地区,这些地区的人口中,印第安人依然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印第安人对这一地区的影响主要在于烹饪、服装、建筑材料和宗教习俗方面,甚至至今在这些方面都还能看到印第安人留下的影子。此外,数以百万的非洲黑奴被贩卖到拉丁美洲的种植园里从事劳动,这一庞大的人口基数使得当地文化中不可避免地还融入了非洲的成分。这种来自非洲的影响在大量奴隶居住的加勒比海地区表现得较为强烈。这种来自非洲的影响,在拉丁美洲绝大部分地区都能看得到。
相比拉丁美洲,美国的文化更少受到土着印第安人的影响,主要原因在于美国的印第安人人数比较少,相较美国人而言也都比较落后。但这些影响也不是完全可以忽视的。
同样地,虽然美国与加勒比海地区的某些拉美国家相比,受到的非洲文化的影响也比较少,但其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尽管美国文化包含了印第安文化和非洲文化的成分,它依然还是主要起源于欧洲,只是在转移和适应的过程中,这种具有欧洲特性的文化已经悄然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九、波利尼西亚
欧洲文化与波利尼西亚的接触开始于18世纪,这种接触彻底改变了波利尼西亚人的生活方式。热衷于传播天主教的西班牙冒险家为了寻找财富而最先到达了波利尼西亚,这之后不久葡萄牙人也到达了这里。而英法两国对波利尼西亚的探险则始于1767年。
此后,传教士成功铲除了波利尼西亚本土的传统与习俗,而大部分的传统生活习惯则被西方生活习惯所取代或与之混合。可以说,西方文化的影响在此地随处可见。
航海与商贸
从美洲大陆往外望去,便是浩瀚的太平洋。在太平洋中南部,大约180°经线以东及南、北纬30°之间,有一个巨大的岛群——波利尼西亚(意为众多的岛屿)。波利尼西亚由1000多个岛屿组成,人口分布稀疏。由于太平洋与欧洲大陆距离十分遥远,所以直到发现了美洲和非洲大陆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波利尼西亚对于欧洲人而言,都仍然是一片未知的领域。
浩瀚的太平洋上拥有着数千个零散的小岛,这些小岛若是不把新圭亚那和新西兰两个大岛计算在内,其面积总和也只相当于英格兰或纽约州而已。也正因为这样,太平洋上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能孕育出如同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印度和中国这样伟大的文明,从而使得它缺少着像其他地区一般能够吸引欧洲人的富饶物产。故而,在长久的一段时间里,欧洲人对它一无所知。
但由于人口迅速增长引致的压力,一些殖民者们扬帆出海,跨越了太平洋,从南亚来到了这里。公元前1100-前1000年,他们还居住在汤加-萨摩亚地区,而到公元300年的时候,他们已经到达了马克萨斯群岛。又经过一两个世纪之后,他们已经航行到了距南美洲海岸2000英里的地方。在航行旅程中,他们发现了复活岛。在复活岛上,他们发掘出了奇特的巨型石制头像,高度从30-50米不等。
到公元800年的时候,他们向南最远到达了他们称之为“新西兰”的地方。在对广大土地占领的同时,殖民者们还带来了无法抑制的文化同化。19世纪伟大的探险家詹姆斯·库克就惊讶地发现,他竟能够用同一种语言与夏威夷和地处遥远南方的新西兰当地人进行贸易。
在18世纪晚期的时候,植物油还不能大规模生产,因而鲸鱼油和海狗油十分贵重。太平洋拥有的海产品吸引了欧洲人,而且他们还在那里发现了石油。
早在18世纪初期时候,彼得大帝派遣维特斯·白令到远东考察亚洲和北美洲的时候,俄国人已经开始在北部太平洋地区的活动了。海獭和海狗皮的价值吸引了俄罗斯人贪婪的目光,1799年,俄美公司成立了,到1818年的时候,该公司已经运出了80000只海獭和1495000条海狗皮。除了占据这一资源,俄美公司还希望能够在这里长期定居,到1820年的时候,大约有了15个俄国人聚居地散布在白令海峡和罗斯堡之间的海岸上。
1867年,迫于形势的压力,俄罗斯将阿拉斯加廉价地售卖给了美国。西欧人很快便占领了太平洋海域,先进的商业和航海资源使得他们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那些具有经济价值和战略意义的岛屿上,再实行逐个攻破。例如,英国于1874年占领斐济,法国于1880年占领塔西提岛。继西班牙-美国战争之后,美国于1898年相继占领了夏威夷、关岛和菲律宾。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新西兰则占领了萨摩亚,澳大利亚则抢走了德属的新几内亚和部分贝斯麦群岛。
欧洲的影响
由于太平洋岛屿上人口稀少,未能凝聚起足够的力量来抵御另一种古老文明的同化,因此欧洲对波利尼西亚产生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地区。
太平洋上的这些岛屿没有那些常见的热带病,并且作为“太平洋上的天堂岛屿”,这一切都吸引着欧洲的移民。到这里定居,意味着移民可以免受非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的疾病伤害,尤其是疟疾病。
随着欧洲移民的入驻,欧洲的工具和织布机也相继进口,使得当地古老的器具被逐渐抛弃。人们曾利用树皮织布的技术也被逐渐遗忘了,甚至制作大型双人木船的技术也已经失传。由于食用欧洲式的食物,那些曾被人们所羡慕的完美的波利尼亚牙齿也开始逐渐退化。
然而比起这些退化来说,更可怕的是新疾病的出现。随着移民的到来,新的疾病也接踵而至,比如结核症、天花、痢疾,以及各种性病。这些疾病到来之后便一代一代传下去。新的疾病使得波利尼西亚的人口也呈现了下降趋势。当1769年库克船长到达塔西提岛的时候,岛上拥有40000人左右的居民。而到18世纪末,传教士得到的报告显示,由于战争和疾病的影响,岛上的人口数已经锐减到15000人。而到1830年的时候,人口又从9000人减少到了6000人。对于这一切的发生,库克曾说:“我不得不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对于这些贫穷的人们,如果他们从不曾了解先进的生活和艺术给我们带来的舒适,或许情况反倒会好得多……再要回到他们曾经的古老和缺憾中去,重拾那些已为人摒弃、早已被我们所遗弃的发明创造,现在恐怕已经太晚了。因为等到他们现在所拥有的铁具用坏时,那些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技能已经都忘光了。而现在,石斧已经变得十分稀有,正如8年前铁器的罕见一般,而骨针和石针则已经都看不到了。”
然而除了对居民们感到可惜和悲哀之外,库克还曾说过:“对某些人而言,他们可能是世界上最穷的人,但实际上他们远比欧洲人快乐得多。”对于库克的话,植物学家约瑟夫·班克斯也表示赞同:“我说过,这里生活着一群快乐的人,尽管他们一无所有。”
这样的赞美表达了欧洲人的一种矛盾心理:他们既对自身的文化和先进的技术所带来的物质享受感到自满,但是又羡慕岛上一无所有的居民的“快乐”。于是,一些欧洲人便创造了“高贵的野蛮人”这一概念:快乐生活,贴近自然,远离文明的束缚和压力。
而随着对太平洋岛屿认识的不断深入,欧洲人逐渐意识到了隐藏在太平洋文化之下残酷而可怕的现实,包括诸如战争、杀害新生儿、强制性的各种禁忌、以活人祭祀和奴隶制等社会问题以及各种可能对岛屿造成重创的自然灾害,比如飓风、海啸等。这些使得欧洲人对波利尼西亚产生了矛盾而复杂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