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根是个二流演员,但他曾经做过演员工会的主席,颇具组织才能,所以发挥和包装一下,就成了一流的政治家,还当选了美国第40任总统。里根当选总统时已经70岁了,“大器晚成”是人们评论他时频率最高的词汇。高龄的里根身上并没有一般老人身上常见的暮气,相反,他干劲十足,勇于接受挑战,也敢于主动出击。
里根政府在经济领域上作为不大,人们为了讽刺他,把他的经济政策命名为“里根经济学”。不过,里根在判断国际局势上的眼光非常独到,他进一步摸清了苏联的情况,在了解对方内在的诸多问题和下行趋势的情况下打出“星球大战”的战略,企图通过发展高精尖武器,用金钱和科研实力拖垮苏联人。最终他如愿以偿。当然,不能把东欧政变和苏联解体完全看成是里根“星球大战”策略的结果。
两极格局和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美国人的日子并不那么光鲜,他们被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如艾滋病的泛滥)所困扰。人类享受了工业文明有益的一面,但还没有真正学会如何在工业文明中生活,以规避它带来的损害。
“里根革命”
1980年,里根在美国总统大选中战胜了争取连任的吉米·卡特,成为新一届美国总统。1981年,里根发表就职演说,正式担任美国总统一职。里根上任时,美国正面临众多的困境,如国际地位日益下降,国内的经济问题严重,政治上保守力量日益壮大等。就任后的里根为了获得美国民众的信任,从经济着手,宣布实行经济复兴计划,以解决美国当前存在的严重经济问题。
里根政府根据市场规律作出经济决策,以摆脱美国当前的经济滞胀危机,扫清美国前进道路上的拦路虎。里根的经济复兴计划内容包括大规模削减个人及公司所得税;大规模削减非国防开支,大规模增加国防开支;放慢货币增长速度,抑制通货膨胀;切实放松政府管制;在几年之内平衡国家预算。里根希望通过这些计划来稳定物价,抑制通货膨胀;增加军费,更加积极有力地扞卫美国的利益,缩小与苏联的实力差距等。
面对美国经济现状,供应学派和货币主义学派都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法。制定新的经济政策时,里根及其智囊团参照了两个学派的观点。货币主义学派强调物价变动和经济活动变动的根本原因是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主张国家将货币政策作为基础,减少对经济的干预,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调整的工具,尽量将国家每年的货币增长率长期维持在一个比较固定的水平上,固定值应与国家预计较长时间内经济发展速度一致。
供应学派则认为发展经济重点在于刺激供应,供应会自动创造需求,不需要国家参与。供应学派提出解决办法的核心为减税,大规模减税将使个人收入和企业利润增加,从而刺激储蓄和投资,使生产扩大进而增加整体税收,那么政府的财政赤字也就有望解决了。
后人把里根参照两种观点不同的经济学学派观点制定出的经济政策命名为里根经济学。里根经济学中的政策与政策之间关系复杂,有些政策相互促进,但也有一些内容是相互矛盾的。例如政策中提到的放慢货币增长速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通货膨胀,但也有可能造成经济萎缩,导致美国失业率上升。里根政府并没有理会预计出现的种种问题,一意孤行在美国推行这些经济计划,企图靠此来实现政府预算平衡。
这些本身就有相互矛盾的经济政策在里根政府的大力推行下,没有实现预期的目标,反而导致了美国自战后以来的第八次经济危机。1981到1982年末的经济危机是史上美国最持久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工商业倒闭,建筑业死气沉沉,各证券交易所一片混乱,政府债券也陷入猛跌的境况。失业率骤升,大量美国人游走街头,与此同时美国私人储蓄额下降了很多,很多大公司的利润也大幅减少。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也达到最高点高达一千一百亿美元。里根的经济复兴计划仅仅推行两年,就造成了有史以来最大的预算赤字和四十年来最高失业率等惨状。
在里根上任前,美国由于推行凯恩斯经济理论,长期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了经济滞胀问题。里根任期内,混乱的里根经济学代替了凯恩斯经济理论,带给美国更多经济问题。国民的不满和政府内部的压力迫使里根不得不做出改变。他放弃对供应学派观点的坚持,在1982年通过了增税法案,希望借助增税减少庞大的政府财政赤字。从1982年起,美国对汽油等增加税收,改变货币紧缩政策,货币供应量大大超过原定的目标。这意味着里根经济学的策略发生改变,新的里根经济政策又渗进了凯恩斯主义,回到刺激需求的老方法上去了。
里根经济学政策改变后,对缓解美国膨胀危机起到了缓解作用。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和利率都得到了下降,国民上产总值在不断增长,失业率得到了控制,各企业的开工率得到提高,在一定程度上缓减了之前的滞胀危机,使美国的经济开始得到回升。
里根的新经济政策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美国通货膨胀的状况,但究其根本,弊远大于利。政策的施行留下了严重的后果,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政府财政赤字。平衡预算消灭赤字是里根上台时计划实现的目标之一,但是直到里根的总统任职期结束也没有实现。1985年12月美国国会通过了了格拉姆-拉德曼-平衡预算法,试图依据此法到1991年实现预算平衡。但由于美国政府在1986年实行大量减税的同时又在大量增加国防开支,以致那一年的财政实际赤字为2210亿美元,比格拉姆-拉德曼平衡预算法里的预算赤字超出四百多亿美元。财政赤字不仅没得到缓解,反而问题严重。
美国的贸易赤字在同一时期也变得严重。低储蓄率使得国内资源无法完全弥补巨大的预算赤字。最终为了达到平衡,政府不得不借助外国投资者在国内的资金。为了吸引外国债权人,里根政府维持着相对高水平的利率,吸引了大批境外资金的涌入,增长了国际对美元的需求。美元升值导致美国商品服务价格上涨,降低了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
据统计,里根担任美国总统的八年时间里,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累计高达一千六百多亿美元,比之前历届总统自美国成立以来积累的财政赤字还要多。巨大的预算赤字日益增长,美国经济的稳定性让人担忧,美国的股票市场也难以稳定。在高预算赤字压力下,里根政府又发放大量国债,吸引来的资金主要用在弥补财政赤字、扩军、贴补农业等方向,对国内生产率的提升和竞争力的加强没有任何帮助。
总的来说里根总统在经济上的改革举措并没有达成预定目标,反而将美国推向更动荡不定的境况中,为接任总统设下了不小的难题。美国的经济因里根政策的推行换取了持续6年的低通货膨胀率下的增长,同时也埋下了很深的隐患。
动荡的八十年代与里根经济学
里根任美国总统期间,虽然美国政府背负着巨额的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但不可否认的是美国经济在蓬勃发展。减税政策和急剧上升的政府赤字加剧了这种势头。美国经济更加快速的发展以及民众的热烈呼声使得对里根政策持反对意见的乔治·布什不得不屈服,承认里根的经济政策的优势,成为里根的副总统,共享民众的赞美。
“二战”后的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几乎是苏联和日本经济实力的两倍,达到了5万亿美元。面对不断增长的国民生产总值,美国民众根本无法相信。
一些美国人变得十分富有,别墅、私人游艇普及,为文化代言的运动员明星坐拥千万家产。商业领域房地产巨头涌现,华尔街上任脱颖而出,证券一路高涨,不断刷新纪录。电视台和广播电台不断报道一夜暴富的故事,一时间无数一夜暴富的传奇刺激着美国人追逐财富,连美国人自己也惊诧他们拥有如此多的财富。
但繁荣昌盛的经济发展后掩藏着数不清的隐患和问题。里根当政的时代即是富人不断涌现的时代,也是美国史上贫富差距最大的时代,更是贫困人口在全国人口中比例最高的时代。
里根的经济政策被称之为“劫贫济富”的政策,收入分配不公导致贫富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当时美国高层管理者的收入要比蓝领工人和工业行业的工人高出29倍之多,税收政策并没有缓解如此巨大的收入差,依照里根推行的税收政策两者须交纳的税款相差并不大。这导致美国社会矛盾尖锐,国家动荡不安。
除了贫富阶层间的矛盾,黑人和其他少数民族与白人也有着剧烈的摩擦。里根任期内黑人和部分少数民族受到了许多的不公平对待。蓬勃增长的国民经济背景下,黑人的失业率是白人的两倍,而且当时生活在贫困中的黑人比之前多出几百万人。
国民受教育情况十分令人担忧,许多人由于未受到足够的教育,思想偏激,具有暴力倾向,这使得社会矛盾更加突出。许多黑人和少数民族儿童由于生活贫困辍学,最终走向了犯罪道路。
里根总统的经济策略本意是希望迅速发家致富的人将财富投入生产行业,推动美国的工业发展。而事实上,这些赚取到许多财富的人非但没将财富投入到生产行业,反而在物质上大量散金,享受生活去了。生活水平提高后,人们消费水平相应上升,大量购买他国产品导致资金涌向境外,尤其是日本(这也是战后日本经济复苏迅速的原因之一)。因此,美国从贸易顺差变为逆差,支出和投入相差甚大。
在贫富差距巨大的情况下,美国民众要求政府提高医疗补助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资,无法拒绝民意的政府在医疗和社会保障上增加投入,导致财政赤字上升。为了平衡经济冲击,减少财政赤字,美国向境外借债,又导致美国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力下降,大批美元涌入境外。一系列问题不断涌现,美国如同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债台高筑,岌岌可危。
“欠着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钱来开舞会。”这是许多美国人民对政府这种行为的巨大的讽刺。这令许多经济学家十分忧虑,他们认为再这样下去,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所欠的债务都要由未来的子子孙孙偿还了,说不定还要变卖自己原有的资本才足以偿还。
这样的担忧很快变为事实,八十年代不少美国产业逐渐出现被英国资本家收购兼并的现象,甚至日本也在一些大型公司的控股权上进行了收购,这无异于给美国人一记当头棒喝。
乱作一团的美国政府想尽办法,采取措施解决眼前的难题,政府削减各种项目的经费,政府不断压缩开支。但问题尚未解决,美国风波又起。
1987年,美国股市突然暴跌,一日之内琼斯指数跌破了508个点。经济的突然衰退让人惊恐不已,华尔街公司也因为资金在短时间内流逝险些倒闭,为了应对危机许多公司不得不解雇了大量的员工。这让美国人终于认识到美国的经济失灵状况有多么严重。
储蓄贷款银行破产,数以百万计的美元凭空消失。这场灾难带给美国巨大打击。经分析,产生如此连锁灾难的源头仍在政府,由于政府的监管不力,未发现为利所诱的储蓄贷款银行老板擅自挪用钱财进行房地产投机。美国的繁荣不过是海上泡沫,才进入春天的房地产业一下子跌入冬天,美国经济低迷,许多商业银行纷纷面临倒闭。
二十世纪最后十年的美国经济是所有人都未能预料到的。由于负债累累,美国的金融储备都控制在外国人手中。另外惯于大手大脚的美国人并没意识到更糟糕的还在后面,美国对外国石油的依赖愈演愈烈,继经济危机后美国又迎来了能源危机。
环境与发展的新问题
作为一个商人型的美国总统,里根过分重视经济的发展,对国家的教育和环境保护却漠不关心。他甚至认为许多污染根本不是工厂和汽车尾气制造的,而是由于树木造成的。随着里根的上台,美国的环境运动也宣告结束,美国的环境每况愈下。
自1970年起接连20年为美国民众环保意识提升的时期。这些年来美国环境运动组织为美国的城市绿化和建筑事业带来了很多益处。美国的化学制剂滥用导致了水污染、空气污染、严重威胁到了人们的安全和空气质量。这样严重的后果致使美国媒体和环保组织共同对化学制剂厂家施行压制,舆论的矛头指向化学制剂对人类和动物的伤害。为了保护美国人赖以生存的环境资源,美国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环境运动。
应民众要求,政府加入干预严格控制了和监管美国化学制剂的生产,并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峻性。自1970年起美国陆续推出治理保护环境的政策、方针和法案,其中国家环境政策法实施起来非常有效。这些包括保护野生动物,限制环境公害等的法律大多数都得到了两党的支持。
美国民众对于生态和环境的敏感度也大大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公众对环境的关切度不断提升,从初始集中在对森林湿地和野生保护区的建设和保护上,慢慢扩展到了节约能源和废弃物处理在应用的范围内。这样的升级和进步与因环境问题产生的种种惨案的发生时密不可分的。
1978年美国纽约州附近的废品处理场存在问题,当地的癌症发病率要比其他的地方高了许多,婴儿早产和先天缺陷情况的发生率也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1978年,宾夕法尼亚州核电站泄漏,人们意识到核电站放射性物质的危害。诸如此类的惨案不止一件两件,正因如此民众的关注度才会不断升高。
美国民众对于环境的重视却遭到了里根总统不支持。保护环境的呼声和日渐高涨地重视环境的趋势被里根总统刻意忽视。
环境保护问题需花费大量人力财力物力,这与一再强调节省政府开支弱化联邦管理等措施的里根总统在根本利益上背道相驰。于是里根试图采取措施,阻止环境保护运动的继续展开。里根政府力图取缔环境委员会,他将完全对环境问题置若罔闻的人安排到资源环境部们担任管理者,从而达成推行自己政策措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