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是人类的浩劫,也是英雄的舞台,盟军的领导人物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因此超越他们各自的国度而成为世界的领导者。当然,三位巨头并不像传说中的圆桌骑士那样毫无私念、齐心合力,他们之间充满了基于国家利益的钩心斗角:丘吉尔是一个坚定的反共主义者,他和斯大林是一对冤家,每次见面必要争吵,而罗斯福则在很多时候扮演一个调和者的角色。
1943年,苏联饱受德军摧残,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因此斯大林希望英美两国能尽快在西欧登陆开辟第二战场,以缓解苏联的压力。罗斯福在这件事上是支持斯大林的,但丘吉尔却不买账,他想利用德国尽可能削弱苏联,因为他已经看到了战后欧洲的格局——只有抑制苏联,英国在欧洲的地位才不致下降得太厉害。几番争吵,盟军终于在1944年登陆诺曼底,给德国以致命一击。
同时,太平洋战事也接近尾声,惹出美国参战的日本自食苦果,美国分别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了原子弹。这种新型的非常规武器的破坏力之惊人让当初主张研发原子弹的科学家如爱因斯坦等大为震骇,此后,人类一直活在地球被核武器毁灭的恐惧担忧之中。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决定
美、英、苏为了对抗法西斯,开始相互合作,组建反法西斯同盟。为了确保合作,同盟军签订了相关协议,但这并不意味着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已彻底消除,各国的国家制度、意识形态乃至对外方针都存在着巨大差异,战争一旦结束,在抗战中签订的协议便没有任何意义,难以弥合的矛盾将会显现出来,并可能导致新一轮的冲突。
在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问题上,各国之间的分歧尤为严重。为了缓解苏联在苏德战场上的压力,斯大林很早便要求英国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但是,丘吉尔有所犹豫,因为一旦开辟第二战场,英军将要与希特勒的20余支精锐师团正面交锋,这将会严重削弱英国的军事实力。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丘吉尔迟迟不肯接受斯大林的建议,斯大林几次致函都被丘吉尔以各种理由打发掉了。
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国被迫对日宣战,成为盟军对抗法西斯的主要力量。美国的加入对整个战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罗斯福的授意下,美国政府制定了西欧作战计划,打算让军队横渡英吉利海峡,以便牵制德军的力量。这个计划与斯大林的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想法不谋而合。如果盟军能够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英美的优势兵力将会牵制德军,而苏联将获得喘息的时机。
在单方面地制定了这个计划之后,美国政府立即派出马歇尔将军和霍普金斯到英国谈判。这个计划首先得到了英国三军参谋长的同意,他认为这个计划从理论角度来说非常完美,但丘吉尔本人始终抱着不置可否的态度,他认为盟军当务之急不是将作战的重心转移到开辟第二战场,而是集中兵力争取在西北非登陆。
1942年5月20日,德军攻势猛烈,苏联迫切需要盟军的支持。为此,苏联派莫洛托夫出使英、美,向两国描述苏军抗击希特勒的战况,并指出了形势的严峻性:倘若再得不到盟军的支援,苏联极有可能覆灭在德军的炮火之下。
同时,莫洛托夫还一再强调,如果苏联失陷,那么英、美两国将不得不站在战争的风口浪尖,一旦与德国的主力部队正面交锋,英美消耗的兵力将会是现在的数倍。罗斯福同意莫洛托夫的判断,并请他转告斯大林,盟军已经做好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准备。
1942年6月12日,英、美两国终于就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一事达成协议,虽然英国表面上答应开辟第二战场,但丘吉尔随即又向苏联方面表示:准备工作尚未完成,登陆之事还需一段时日。
事实上,英国并没有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协议放在心上,在丘吉尔的授意下,英国于6月18日公开发表了登陆北非的计划。马歇尔将军首先对英国的做法表示不满,他一再重申,战争的主要敌人是德国,而非在北非的意大利军队,英、美必须紧密联合起来,共同打击希特勒的势力。
愤怒的马歇尔将军扬言,倘若英国不肯放弃登陆北非的计划,美军就将向太平洋战场转移,但这种言论遭到了罗斯福的反对。后来,美国拧不过倔强的英国,不得不派马歇尔和霍普金斯重新前往英国商议下一步的作战计划。7月24日,英、美再度达成协议,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计划搁后,盟军决定优先登陆北非。
在得知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计划再度被搁置之后,斯大林强烈谴责了英国的不道德。1943年5月12日,英、美两国就横渡英吉利海峡制定了计划,并在华盛顿再次举行了会议。会议决定在1944年的春天实行登陆。
此次会议的结果传到了苏联,斯大林被英、美的拖延和违约彻底激怒了。英美许诺的登陆计划迟迟得不到实现,而在苏德战场上,疲于应对德军攻击的苏联已经到了筋疲力尽的崩溃边缘。斯大林本将希望寄托于英、美开辟的欧洲第二战场,可是这一愿望却一次次地落空了。
斯大林一再表示,英、美两国将苏联的利益抛之脑后是一种非常不道德的、背信弃义的行为,这对于盟军的合作将会产生恶劣的影响,英、美军两国将会在苏联人民心目中留下极其糟糕的印象。
此外,在没有苏联参与的情况下,英、美两国单方面地召开了损害苏联利益的会议,所达成的协议中没有涵盖苏联的建议。因此,苏联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推迟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计划。最后,斯大林提醒英国,一旦苏联失利,整个战局的形势将被希特勒所操控,英国也定将会遭到德军毁灭性的打击。
斯大林以甚为强硬和激烈的措辞责骂了英国,并逐一指出了丘吉尔所作出的、没有兑现的诸多承诺,这说明他的愤怒与不满已经到达了极点。这位苏联的最高领袖以最后通牒的姿态要求英、美要顾全大局,应当顾及苏联的感受,因为忽视苏联的根本利益就是在忽视整场战争的成败得失。
1943年8月11日,英美两国在加拿大再一次召开了会议,两国政府的重要人物都出席了。鉴于战争的整体形势,以及苏联方面的抱怨和控诉,两国就第二战场问题再次进行讨论和磋商。美国代表首先提出,已经达成的协议不宜轻易改变,否则会劳师动众,耗费大量人力,而新计划的制订尚则需要大量时间安排,得不偿失,因此双方应当尽快实行既定的计划。
面对美方的建议,丘吉尔却另有打算,他希望能率先击溃意大利,并在获得土耳其的支援后进军巴尔干,丘吉尔此举是为了延缓战争结束的时间,因为在他看来苏联在东欧战场的胜利,将会严重影响地道英国在欧洲和整个战局中的地位,丘吉尔希望借助希特勒来来削弱苏联的力量,以保证英国在东南欧和地中海以及中东地区的政治地位不被苏联动摇。
丘吉尔的如意算盘被称为“巴尔干计划”。对于这个对英国有利的计划,未能受益的美国自然不肯答应。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双方决定优先实施在法国诺曼底登陆以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霸王计划”。1943年,英、美、苏三国在伊朗德黑兰召开了会议,丘吉尔提出的“巴尔干计划”被否定。1944年5月,“霸王计划”正式启动,揭开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序幕。
美英诺曼底登陆
虽然英美盟军于1942年在北非登陆,开辟了所谓的新战场,但欧洲大陆上仍然只有苏联在与德军抗衡。直到1944年,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将军在最高司令部会议上确定了开辟第二战场的具体作战计划,盟军登陆欧洲反击德国的设想才真正开始实施。
在大规模登陆开始前,盟军的空降兵便已提前降落在距海岸10至15公里的登陆滩头,这些空降兵的任务是从德军阵地后方发起进攻,同时抵御德军从东部派来的增援部队。盟军空降兵在最短的时间内攻占了德军的重要交通线,并毁灭了敌方的部分炮兵阵地,成功地牵制了德军的军力,这令德军在盟军登陆开始前便处于被动。可以说,空降兵的先行一步为登陆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为了顺利从英国出发横渡英吉利海峡,并确保诺曼底登陆的成功,盟军调遣了规模空前的海上战队。一时间,英吉利海布满了盟军的舰船,一场前所未有的跨海登陆行动即将上演。
1944年6月5日,也就是着名的“D日”,盟军开始了登陆行动。盟军计划在诺曼底的五处目标滩头同时进行抢滩登陆,这五个滩头分别是宝剑海滩、朱诺海滩、黄金海滩、奥马哈海滩、犹他海滩。在这五地,德军对盟军发起了激烈的对抗。
宝剑海滩是五个抢滩地中最东边的一个海滩,靠近法国北部的航运中心康城。英军从宝剑滩东面登陆成功后,迅速击溃了德军的轻装步兵,并与提前空降的盟军伞兵会合。随后,德军坦克部队对盟军的登陆部队进行了反击,但在英军和加拿大部队的联合攻势下,德军坦克部队被击退,盟军登陆宝剑海滩成功。
黄金海滩的登陆并不顺利,作为登陆的中心点,盟军因为海水涨潮而没有办法彻底清除海岸前的鱼雷和障碍物。同时,德国军队在临近的小城利维拉和阿梅尔驻有重兵,还在海滩阵地上设置了四门大炮,这对登陆部队构成了极大的火力威胁。最后,英军用皇家海军艾杰克斯号强烈的炮火摧毁了大炮,盟军得以在夜晚降临之前顺利登陆。
朱诺海滩的登陆区域宽约6英里,德军的轻装步兵隐蔽在了沙滩后的村落里,盟军登陆艇一上岸就遭到了德军炮火的猛烈攻击,登陆艇有三分之一当即被炸毁。登陆成功的加拿大部队越过沙滩后,继续遭受着敌人的火力攻击,首批登陆的盟军伤亡过半。直到中午,登陆部队才与来自黄金海滩的英军会师。
奥马哈海滩的战斗又被称为“血腥奥马哈”,是登陆海滩中最为激烈的一场战斗。海滩全长6.4公里,海岸线上多为悬崖峭壁,易守难攻,加之作战当天的天气状况并不理想,盟军在奥马哈滩头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光是海浪就摧毁了盟军的10艘登陆艇,而阴冷的天气和晕船则让许多官兵体力不支。
大批的美国士兵登上了奥马哈后,尚未辨明前进的方向,便成为了德军火炮的活靶子。盟军士兵大批伤亡,登陆行动几近失败。海军指挥官意识到了海滩的危机形势后,便率领舰队不顾触雷、搁浅以及被德军海岸炮攻击的危险,为陆上的美军及时提供了炮火支援。不久,海军发现德军的海岸炮是由电线杆伪装而成的,便更加无所顾忌地对德军据点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同时,借助空军的指引和掩护,美国海军的战列舰和巡洋舰也开始向海岸射击,搁置在海岸上的美军在中午成功登陆,德军开始败退。到天黑时分,美军完全登陆。
犹他海滩是位于卡伦坦湾西侧的一处宽约3英里、覆盖着低矮沙丘的沙滩。犹他海滩的登陆作战尤其顺利,是所有登陆作战海滩中伤亡最少的一个。盟军在三个小时内便越过滩头,中午时分与空降部队会合,并向内陆推进了四英里。
盟军成功登陆后,便按计划向内陆进攻。在以诺曼底为中心的欧洲海岸线上形成了一个正面宽150公里、纵深达到15到35公里的登陆场,并建立了“桥头堡”。盟军的这一系列行动为大规模的地面总攻做好了准备。此后,盟军用两个月的时间与德军激战,终于在8月25日攻占了巴黎,诺曼底战役以盟军的全面胜利告终。
诺曼底登陆的胜利,标志着在欧洲第二战场的正式开辟,这缓解了苏联方面的压力,盟军与苏军一道对德军形成了夹击之势,腹背受敌的德军开始连连败退。诺曼底登陆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本转折点,它扭转了整个战争的局面,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可以说,诺曼底登陆不但是20世纪最大的登陆战役,而且在战争史和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盟军在欧洲的胜利
诺曼底成功登陆之后,盟军在欧洲西线战场上进展顺利。德军且战且退,实力已大不如前。
1944年秋,德军在反击盟军的阿登战役中失败了,这意味着德国几乎完全丧失了掌控战事进展的力量,西线战场上盟军优势明显;苏联红军在东线战场上的奥德河畔集结,准备进军柏林,致使德军又不得不从西线调走大批坦克来东线阻击苏军。德军在两面夹击下,已无力阻挡盟军前进的脚步。
1945年3月中旬,艾森豪威尔率领部队冲过德军的齐格菲防线,从瑞士边境到北海一线,盟军全面挺进到了莱茵河畔。其实,早在3月7日,美国第1集团军的第9装甲师就在波恩南面的雷马根渡过了莱茵河,这次颇为幸运的渡河经历,使该军在莱茵河对岸成功建立了盟军的第一个桥头堡。此后,直到3月23日,美英盟军主力才开始强渡莱茵河,并在4月1日成功包围了鲁尔区内的三十多万德军。就在美英盟军包围了鲁尔区之后,美、英两国在下一步的军事战略上出现了分歧。
丘吉尔提出,苏联将威胁自由世界的发展,在德国军事力量消亡殆尽之时,英美等国必须建立一条新阵线来阻挡苏联,而且这条阵线要尽可能向东延伸。因此,英国主张要集中兵力,在苏军攻占柏林和布拉格之前抢先下手,以此作为与苏联讨价还价的筹码。美国的艾森豪威尔则从军事角度出发,认为盟军应该穿越德国中部向莱比锡和德累斯顿一带挺进,把德军分成两半,切断希特勒的退路,然后再挥师向北,夺取易北河北部地区。美、英在战略上的分歧主要源于出发点的差异,丘吉尔是从政治高度着眼,艾森豪威尔则以军事原则为本。
3月28日,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将自己下一步的军事策略直接电报给了斯大林。斯大林表示同意,丘吉尔却显得焦躁心忧。4月1日,在给罗斯福的电报中,斯大林要求美国方面能够命令艾森豪威尔直接向柏林进军。次日,丘吉尔又致信艾森豪威尔,再次阐述占领柏林的重要性。但是艾森豪威尔坚持自己军事上的正确性,并得到了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将军的支持。根据奥马尔·布雷德利将军的估计,抢占柏林将至少造成美军10万人的死亡,马歇尔也不想为纯粹的政治目的而葬送如此众多的美国士兵。最后,盟军按照艾森豪威尔所制定的作战计划开始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