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与媒体共舞:领导干部从政必读
3496300000006

第6章 领导干部面对媒体金口才(2)

(9)戒讲文理不通的话。要合乎逻辑、合乎语法,讲究修辞,积极维护祖国语言的纯洁和健康。

(10)戒讲群众不懂的话。要学习和使用群众朴实生动的语言,让群众一听就懂,有亲切感。

赋予活力的演讲

演讲是人类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具体来说,是指演讲者在特定的时境中,借助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的艺术手段,面对广大听众发表意见、抒发情感,从而达到感召听众的一种现实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领导干部,随时随地都有可能面向听众或者媒体发表讲话。所以,演讲作为一门激发人们心灵之火的艺术,熟练掌握并运用这门艺术,学会赋予演讲活力,对于领导干部提高整体素质,做好领导工作,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门艺术,演讲虽然也是以“讲”为主,但是这种“讲”还同时要体现“演”。它不仅要把事和理讲清楚,让人听明白,而且还要通过在现场上的直观性言态表达把事物和道理讲得生动、形象、感人,既有情感的激发力,又有声态并作的审美感染力。演讲与报告、发言、讲话等实践活动一个明显的区别,在于演讲不但是一种以讲为主的宣传活动,同时,又是一种以演为辅的带艺术性的活动。演讲主要以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的统一,以及演讲者的主体形象来作为信息的传达手段。

背景介绍:葛底斯堡战役是美国南北战争中的决定性战役,北方军队经过浴血奋战,大获全胜。为纪念在战役中牺牲的勇士们,修建了葛底斯堡公墓。在落成典礼上,亚伯拉罕。林肯的演说只有短短的3分钟,却充满着真挚的感情,哀痛而振奋,沉重而自豪,堪称演讲中的经典之作。

演讲原文:87年前,我们的先辈们在这个大陆上创立了一个新国家,它孕育于自由之中,奉行一切人生来平等的原则。现在我们正从事一场伟大的内战,以考验这个国家,或者任何一个孕育于自由和奉行上述原则的国家是否能够长久存在下去。我们在这场战争中的一个伟大战场上集会。烈士们为使这个国家能够生存下去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们来到这里,是要把这个战场的一部分奉献给他们作为最后安息之所。我们这样做是完全应该而且是非常恰当的。

但是,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这块土地我们不能够奉献,不能够圣化,不能够神化。那些曾在这里战斗过的勇士们,活着的和去世的,已经把这块土地圣化了,这远不是我们微薄的力量所能增减的。我们今天在这里所说的话,全世界不大会注意,也不会长久地记住,但勇士们在这里所做过的事,全世界却永远不会忘记。毋宁说,倒是我们这些还活着的人,应该在这里把自己奉献于勇士们已经如此崇高地向前推进但尚未完成的事业。倒是我们应该在这里把自己奉献于仍然留在我们面前的伟大任务:我们要从这些光荣的死者身上汲取更多的献身精神,来完成他们已经完全彻底为之献身的事业;我们要在这里下定最大的决心,不让这些死者白白牺牲;我们要使国家在上帝福佑下得到自由的新生,要使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

面对观众和媒体,要赋予演讲活力,领导干部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主体形象。领导干部作为演讲者的主体形象包括体形、容貌、衣冠、发型、举止、神态、气质等直接诉诸听众的视觉器官。领导干部整个主体形象的美与丑,在一般情况下,不仅直接影响着自己思想情感的表达,而且也直接影响着听众的心理情绪和美感享受。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在自然美的基础上,要有一定的装饰美。当然,决不同于舞台艺术的性格化和艺术化的装饰美。这就要求在符合演讲思想情感的前提下,注意装饰的朴素、自然、轻便、得体,并具有时代感。同时注意举止神态的潇洒、雍雅、大方,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思想情感的传达,有利于演讲的成功。

第二,有声语言。有声语言是演讲活动的最主要的物质表达手段,它由语言和声音两种要素构成。有声语言运载着思想和情感,直接影响听众的听觉器官,产生效应。它具有时间艺术的某些特点,是听众听觉的接受对象和欣赏对象。领导干部面对听众特别是面对媒体时的演讲语言应注意以下几点:

语言要新鲜,不讲套话、空话;语言要准确,不讲大话、假话。语言的准确性来自思维的精确性,只有想得明白,思考得周密,才能讲得准确,讲得恰如其分;要根据不同的听众,挑选精当的语词,运用尽可能严密的逻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信口开河或泛泛而谈是不会抓住听众的;语言要通俗,尽量使用人人都懂的,有地方特色的群众语言,反映群众的感情、呼声、心愿和脉搏跳动的心里话,像一些口头语、成语、顺口溜等。群众语言讲起来朗朗上口,容易使人接受,能够达到较好的宣传效果;语言要简练,不讲抽象话,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哕嗦,抽象;语速要恰当,不要拿腔拿调、不要在不该停的地方停顿,以免造成误会;讲究词语的修饰和表达技巧。

第三,态势语言。态势语言,就是演讲者的姿态、手势、动作、表情等的表演活动。它是流动着的形体动作。它配合着流动的有声语言,表达出演讲者的思想情感;加强着有声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弥补着有声语言的不足。它主要影响听众的视觉器官,在听众心里引起美感,得到启示,产生效应。它具有空间艺术的某些特点,是听众视觉的接受对象和欣赏对象。实践中,只有既“讲”且“演”,既是听觉的又是视觉的,兼有时间性和空间性艺术特点,这样才能体现演讲的本质属性,也是演讲区别于其他现实口语表达形式的关键所在。

第四,情感交流。演讲切忌埋头不理听众,要不时用目光和表情与听众交流感情(如同电视新闻播音员那样),可以适当有一些手势,但不宜过多和过大(不能像演戏那样)。领导干部要及时根据听众的反馈调整自己的演讲,如后座的听众听不清,音量要放大一些,听众对某些难点莫名其妙,应作些解说等。

第五,就地取材。演讲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尽管情境具有相对静止性,但如果领导干部能巧借情境即兴发挥,化静为动,让情境为我所用,就能使演讲应情应景,溢彩生辉。或者,领导干部如果要做即兴讲话,这种讲话没有现成的稿子,来不及认真准备,全靠现场思索和临场发挥,演讲怎样才能“有生命”呢?就地取材是个比较有效、便捷的方法,它以眼前的人、事、景等作为即兴讲话生发的“触点”,不但便于快速构思,而且可以巧妙过渡,把听众自然地带入到你的讲话中,使讲话更有现场感一、更具活力、增添几分睿智和情趣。

我的语言我做主

现代公务活动离不开媒体参与。领导干部的工作过程大部分是以语言为媒介的,可以说,讲话水平体现在领导者行使权力的全过程中。讲话水平的高低,是领导能力的直接体现,也体现着领导魅力的强弱。因此,领导干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以期在面对媒体时做到我的语言我做主。

第一,提高政治素质。领导干部除了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国家的重要法令之外,还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自己的头脑,运用它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认识事物、分析问题、解决矛盾,并结合实际,融会贯通,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这样才能做到说理透彻,容易为群众所接受。

第二,提高文化素质。一个优秀的演讲家,必须具备广博的学识,除了马列主义基础知识和所管行业的业务知识之外,还必须具备历史、地理、文学、美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自然科学等常识。只有具备广博的知识和浑厚的文化底蕴,领导干部在进行演讲时才能“更有底气”,才会增强演讲的效果。

我国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演讲家肖楚女,靠平时的艰苦训练,练就了非凡的口才。肖楚女在重庆国立第二女子师范教书时,除了认真备课外,他每天天刚亮就跑到学校后面的山上,找一处僻静的地方,把一面镜子挂在树枝上,对着镜子开始练演讲,从镜子中观察自己的表情和动作,经过这样的刻苦训练,他掌握了高超的演讲艺术,他的教学水平也很快提高了。1926年,他年方三十,就在毛泽东同志主办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工作,他的演讲至今受到世人的推崇。

第三,加强语言修养。要学习语法、修辞、逻辑的基本知识,要学习和掌握人民群众生动新鲜的语言,学习和借鉴古代有生命力的语言和外国的可以为我所用的语言形式,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领导干部都应该学普通话,最好用普通话来演讲。

第四,学习演讲口才学的理论和技巧。演讲口才学是近年来迅速兴起的新兴学科,它是古今中外演说家口语表达经验的结晶,总结了口语表达的技巧和规律,学习和掌握这些理论和技巧,用以指导自己的演讲实践,可以迅速提高自己的演讲艺术水平。口才训练的方法很多,主要有:

速读法。这里的“读”指的是朗读,是用嘴去读,而不是用眼去看,顾名思义,“速读”也就是快速的朗读。这种训练方法的目的,是在于锻炼人口齿伶俐,语音准确,吐字清晰。

背诵法。背诵,既要“背”,又要“诵”。这种训练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培养记忆能力,二是培养口头表达能力。记忆是练口才必不可少的一种素质。没有好的记忆力,要想培养出口才是不可能的。只有大脑中充分地积累了知识,才可能张口即出,滔滔不绝。如果大脑中是一片空白,那么你再伶牙俐齿,也无济于事。记忆与口才一样,它并不是一种天赋的才能,后天的锻炼对它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背”正是对这种能力的培养。

练声法。练声也就是练声音,练嗓子。练声的方法是:第一步,练气。俗话说练声先练气,它是发声的基础。第二步,吸气。吸气要深,小腹收缩,整个胸部要撑开,尽量把更多的气吸进去。第三步,呼气。呼气时要慢慢地进行,要让气慢慢地呼出。因为在演讲、朗诵、论辩时,有时需要较长的气息,那么只有呼气慢而长,才能达到这个目的。

复述法。复述法简单地说,就是把别人的话重复地叙述一遍。这种讪练方法的目的,在于锻炼人的记忆力、反应力和语言的连贯性。

模仿法。其方法有模仿专人、专题模仿、随时模仿等。这里要求要尽量模仿得像,要从模仿对象的语气、语速、表情、动作等多方面进行模仿,并在模仿中有创造,力争在模仿中超过对方。

描述法。简单地说,描述法也就是把你看到的景、事、物、人用描述性的语言表达出来。

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就是要学演员那样去演戏,去扮演作品中出现的不同的人物,当然这个扮演主要是在语言上的扮演。

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是一个口才极佳的人。然而,很多人却不知道,田中角荣也曾是个笨嘴笨舌的人。

田中角荣在《我的履历书》中曾记述过他小的时候有过严重的口吃,因为说话困难常常被同学歧视、作弄。有一次,他不小心把几个新的灯泡打碎了,情不自禁地发出“啊!”的一声。从此田中明白了:生了气就可以憎爱分明不自禁地发出声音来,说话是感情和思想的流露。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他决心把自己的口才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