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注重落实,真抓落实:领导干部从政必读
3496200000020

第20章 提高执行力——领导干部重在抓落实(7)

执行力关系着全局的发展。所谓执行力,就是把想法变成行动,把行动变成结果。从全党来说,宏伟的战略目标已经制定,它是一项涉及到整体,关系着全局的工程。要想让目标成为现实,就应该让每项工作得以落实。提高政府执行力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到政府职能的转变、体制、机制的改革,而且涉及到民主科学决策、依法行政,更涉及到思想、作风、状态、廉政以及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方方面面。所以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方面,我们要通过解放思想来提高政府执行力,要提高对执行力的认识,真正把执行力的提高与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让战略目标最终转化成我们希望达到的结果。

执行力关系着政府的形象。政府执行力,是政府工作的生命力,关系着省委政府的形象。提高政府执行力需要我们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履行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责任,要把政绩重心从一味追求GDP增长转向政府在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的绩效方面来。要诚心合作,不要抱着手中的权力和狭隘的部门利益不放,更不能用一些不合时宜的条条框框阻碍经济发展,要通过解放思想,提高政府执行力来解决影响发展的关键问题。

执行力关系着群众的利益。领导干部要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工作的实效性,对干得好的,要表扬鼓励、提拔重用;对干得差的,可以实行末位淘汰制,总之,不能让综合素质高的人吃亏、不能让干事的人吃亏、不能让老实人吃亏。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大力改进干部考察方法,通过多接触群众,多了解民情民意包括网上民意,通过集中人民群众的意愿来考察选拔干部。真正做到“不能让综合素质高的人吃亏、不能让干事的人吃亏、不能让老实人吃亏。”

有效的制度执行力

预防腐败,制度是关键,有了制度,还要看执行,制度的效用取决于制度执行力。执行力是反腐败法宝,反腐倡廉建设能否取得成效,关键在于制度能否得到有效执行。有效的制度执行力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是把战略、规划转化成为效益、成果的关键。提高制度执行力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提高制度执行力必须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

强烈的责任意识是执行力的前提,也是执行力的内在动力。制度是党的意志的体现,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化;执行制度自觉与否,从根本上反映的是对党的事业忠诚度。如果广大党员干部执行制度的思想根基不牢固,再多再好的制度最终也是摆设。作为领导干部,应当经常用“责任”二字要求自己,警钟常鸣。一是要心中有责,对于职责范围是什么?工作任务是什么?还有什么差距等,心中都要有明白帐,凡是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出了问题要在第一时间内解决,直至干成、干好。二是恪尽职责,要专心致志。领导干部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职责,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尽其责,要以高昂的状态,创新的姿态,务实的作风,寝食不安、夜以继日的精神,立足本职岗位,尽心尽责,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三是敢于负责,要精益求精。抱着对党、对人民、对工作、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扎扎实实地做好自己的工作。要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还必须靠制度甚至法制。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责任严格于制度。领导干部应当以身作则、带头执行制度,在执行制度中发挥表率作用。

二、强化能力素质,提高制度执行质量。

领导干部能力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制度执行质量好坏。能力强的干部,工作得心应手、事半功倍;反之则力不从心、事倍功半。提高领导干部的能力和素质,增强制度的执行力,应当把握好三点:一是领导干部要有学习热情。学习是前进的基础,事业的基石,学习可以提升思想、精神、道德境界。因此,领导干部要把读书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态度、工作责任、精神追求,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增强党性修养和拒腐防变的能力;要树立学以致用的理念。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推动工作。要把学习作为立身之本、作为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学习。不断充实、完善、提高自我,全面提高能力素质;要创新学习内容,既要学习理论,又要学习各种知识,做到博采众长、厚积薄发,不断增加知识储备,优化知识结构、开阔思路、把握规律,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是领导干部要深思善谋。深思善谋是领导干部的基本素质。“善谋”就是要审时度势,明确目标,把握方向,搞好决策,用好干部,抓好重点,推动全局。深思善谋必须体现创新、着眼长远、以“公”为先。

三是领导干部要忠诚尽职。首先是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自己的团队,忠诚于自己的目标,忠诚于自己的承诺。要诚信、自洁、不贪不占,欲不过求。要以诚实可信的品德和处事方式,以灵活有效的艺术和方法,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和沟通工作,营造上下融洽、内外和谐的工作氛围。

三、加强作风建设,提高制度执行实效性。

良好的作风是制度执行的重要保证,干部作风作为一种内在素质,关系事业成败,作为一种外在表现,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率先发展要靠好的作风来落实;党群关系、执政基础要靠好的作风来巩固;反腐倡廉、清正廉洁要靠好的作风来保证;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要靠好的作风来锤炼。俗话说:“三分战略,七分执行”。决策再好、思路再好、制度再好,没有良好的工作作风,没有强有力的执行都是纸上谈兵。

加强作风建设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是做人要真诚,说话办事要光明磊落,要有平常的心态,保持平常心,干好平常事,做个平凡人,踏实工作,端正工作心态,摆正自己的位置,潜心做事、低调做人,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做好具体工作。二是做事要力戒虚假浮躁、张扬漂浮,要多做创新性的工作,打破墨守成规、工作中有了问题,不推诿,不埋怨,积极想办法解决,敢想敢干、善抓机遇。三是坚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工作中取得了成绩,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善于从成功的实践中总结经验,进一步加深对规律的认识,并把新的认识运用到新的实践中去。

四、增强监督力,注重发挥党员群众监督的主体作用。

监督是防止权力变质最好的防腐剂,有效的监督可以随时纠正领导干部在行使权力中出现的偏差,使领导干部不能腐败、不敢腐败。如果没有制约和监督,权力自身就会无限膨胀乃至产生腐败。现实中,确实还存在着上级难以监督、同级不愿监督、下级不敢监督的现象。是否执行了制度,制度执行得如何,这些都缺少监督,既缺少监督的机制,仅仅依靠权力者的自律,权力很难保证不被滥用,腐败也就很容易随之而来。俗话说“人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为避免这种情况,使党员干部“不湿鞋”,必须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增强监督力,注重发挥党员群众监督的主体作用,扩大和保障他们的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以民意求公正,以公正促落实。积极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把网络媒体监督作为推动制度落实的有力杠杆,善于运用网络、手机等现代信息手段,打造及时快捷的监督平台,营造良好的监督氛围,使制度执行更加有力、监督更加有效。

要积极主动、自动自发地工作

时下许多年轻人,大多是茫然的。他们每天在茫然中上班、下班,到了固定的日子领回自己的薪水,高兴一番或者抱怨一番之后,仍然茫然地去上班、下班……他们从不思索关于工作的问题:什么是工作?工作是为什么?可以想象,这样的年轻人,他们只是被动地应付工作,为了工作而工作,他们不可能在工作中投入自己全部的热情和智慧。他们只是在机械地完成任务,而不是去创造性地、自动自发地工作。

我们没有想到,我们固然是踩着时间的尾巴准时上下班的,可是,我们的工作很可能是死气沉沉的、被动的。当我们的工作依然被无意识所支配的时候,很难说我们对工作的热情、智慧、信仰、创造力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了,也很难说我们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我们只不过是在“过日子”或者“混日子”罢了!

其实,工作是一个包涵了诸多智慧、热情、信仰、想象和创造力的词汇。卓有成效和积极主动的人,他们总是在工作中付出双倍甚至更多的智慧、热情、信仰、想象和创造力,而失败者和消极被动的人,却将这些深深地埋藏起来,他们有的只是逃避、指责和抱怨。

工作首先是一个态度问题,是一种发自肺腑的爱,一种对工作的真爱。工作需要热情和行动,工作需要努力和勤奋,工作需要一种积极主动、自动自发的精神。只有以这样的态度对待工作,我们才可能获得工作所给予的更多的奖赏。

应该明白,那些每天早出晚归的人不一定是认真工作的人,那些每天忙忙碌碌的人不一定是优秀地完成了工作的人,那些每天按时打卡、准时出现在办公室的人不一定是尽职尽责的人。对他们来说,每天的工作可能是一种负担、一种逃避,他们并没有做到工作所要求的那么多、那么好。对每一个企业和老板而言,他们需要的绝不是那种仅仅遵守纪律、循规蹈矩,却缺乏热情和责任感,不能够积极主动、自动自发工作的员工。

工作不是一个关于干什么事和得什么报酬的问题,而是一个关于生命的问题。工作就是自动自发,工作就是付出努力。正是为了成就什么或获得什么,我们才专注于什么,并在那个方面付出精力。从这个本质的方面说,工作不是我们为了谋生才去做的事,而是我们用生命去做的事!

成功取决于态度,成功也是一个长期努力积累的过程,没有谁是一夜成名的。所谓的主动,指的是随时准备把握机会,展现超乎他人要求的工作表现,以及拥有“为了完成任务,必要时不惜打破常规”的智慧和判断力。知道自己工作的意义和责任,并永远保持一种自动自发的工作态度,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是那些成就大业之人和凡事得过且过之人的最根本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