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以领袖的心态经商
3488600000015

第15章 我不做老板谁做老板(1)

——顶级老板善于经营心态

老板是勇于追求财富的人。在当今这个商业社会里,有谁不想建立自己的商业帝国,成为一个叱咤风云的富豪呢?

顶级老板并不神秘

知识经济使老板阵营重新洗牌,后来者可以居上成为老板。

创业可以先模拟试验

老板不是天生的。过去,创业英雄多是指社会上那些白手起家的大富豪,如李嘉诚、王永庆、松下幸之助。而现在,创业英雄也出现在校园里,二十几岁的百万富豪,年纪轻轻靠高科技致富,已不再是神话,而是世纪之交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校生做推销、当家教已被视做小儿科,接手几千上万元项目的事情也并不稀奇,没毕业就当老板已成为一种时尚。

校园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将自己当老板作为实现自身价值的一种尝试。他们不仅有做老板的独立意识与实干精神,更包括对产业、科学与人生价值的思考以及开拓新领域、开发新产业的勇气和智慧。

从1998年清华大学成功举办第一届创业计划大赛以来,清华园内掀起了学生创业的热潮。学生创业大赛收到的参赛作品56份,最后进入决赛的前5名都引起了评委们的厂泛兴趣。这5个项目是,视美乐的大屏幕投影仪,网贝小组的商务模型,慧声小组的便携式听力诊断仪,迈齐小组的微医系统和博创小组的生物医疗成型仪。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视美乐公司,媒体上似乎每谈大学生创业必谈视美乐。视美乐被媒体誉为中国第一家大学生高科技公司。在1999年5月份,视美乐因获得上海第一百货商店股份有限公司的5250万元风险投资(一期250万元用于中试,二期5000万元用于批量生产)而成立,其主打产品是多媒体超大屏幕投影电视。

1999年5月,邱虹云、王科和徐中等三名清华大学在校大学生创办北京视美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公司最初的注册资金是邱虹云、王科几个人东挪西借筹集到的。注册公司之后,他们开始购置设备、研制产品、做市场调查。公司最初的办公地点是一间学生宿舍,后来又搬到一间学生活动室,让人联想到当年诞生微软的车库。在第6次搬家以后,视美乐公司终于拥有了清华科技园的几套办公室,以及一个1000多平米的研发中心,开发人员也猛增到40多人。

你能相信吗?清华大学的几名大学生白手起家办公司,在短短的10个月的时间里,就把公司变成了拥有3300万元资产的巨人企业。4月25日,清华的这家学生公司——视美乐公司对外宣布,他们已经和国内著名家电企业澳柯玛集团达成了合作意向,注册资金也从最初的50万元一下子变成了3300万元(原上海第一百货的第二期资金5000万元没有投进来)。

青岛的高新技术企业澳柯玛集团董事长鲁群生听说了视美乐的技术后,马上被它的广阔市场前景吸引住了。作为传统彩电的替代产品,这种多媒体大屏幕可以广泛应用于众多的领域,有着强大的竞争力,而且由于技术设计上的突破,大大降低了成本,国内还没有其他企业能够自行生产。

正是看中了这些优势,澳柯玛集团抢在别人之前拍出3000万元,与视美乐公司共同组建新的公司——北京澳柯玛视美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双方各拥有50%的股权。

正如报纸上所说的那样,如今的大学生已经不再满足于在象牙塔里死读书本了,他们正跃跃欲试地投身到创业热潮中去。清华创业园罗茁主任说,今天的创业,绝不是当年经商热的翻版,而是学生们把自己的创造性想法付诸于实践的冲动和行动。

踌躇满志的学生创业者们搏击商海,可圈可点之人渐渐浮出水面,尽领潮头风光。武汉华中理工大学李玲玲获创业风险金;四川大学王汝聪在校创办成都亚虎网络公司;清华经济学硕士鲁军创办的易得方舟声名远扬。

学生创业当老板在我国似乎还是新事物,而在美国表现最优秀的50家高新技术公司,有46%是由学生创办的,如微软、雅虎等著名公司。

资料表明,1992年至1998年间,各高校共签订技术转让合同3万余项,成交金额28.35亿元;出售专利近3000项,成交金额2.84亿元;获得国家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的项目数分别占全国的1/3和1/4左右;由高校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占全国近2/3。

毫无疑问,良好的创业氛围,正令一批学生富豪在校园内悄悄崛起。尽管一些公司的发起资金并不多,随着社会、企业关注程度的加大,一些学生的公司资本已迅速升值。正像来自美国MASDAQ的中国首席代表黄华国先生所说:硅谷之所以腾飞靠的是斯坦福的学生,我国的大学生并不比他们差。有了好的项目,有了优秀的人才,我们会有更多的创业者,更多的富豪。

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朱棣文先生说,中国的年轻人普遍缺少一种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文化一直推崇中庸之道。中国缺少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你只有敢于向大自然挑战,向权威挑战,向极限挑战,向新领域挑战,你的才能才会得以发挥,你的学识才能得到应用,你才能成为真正的老板。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许多在竞争中败下阵来的私企老板在总结经验时怨天尤人,甚至归结为命,很少有认真自省的。实际上私有企业在竞争中失利的责任大部分在老板身上!

企业管理权和所有权相对分离是国际经济管理的大趋势,也是先进管理的重要标志之一。而在我们的私有企业中,绝大多数老板是由管理者发展到所有者的,头脑中尚无二权分离的概念,同时在经济大环境中也还没有形成一支可供选择的专业的、成熟的高级管理者队伍。因此大多数老板仍处于身兼出资人和管理者两重身份的初级朦昧状态,不具备必胜的驾驭能力。

从管理者的职能看,大部分老板身兼决策者、执行者的职能。这种一竿子插到底的管理方法在放大了老板优点的同时也放大了老板的缺点,排斥了管理者团队的互补作用。实际上又总是缺点所造成的危害大大超过优点所带来的成绩。

大多数老板实际上是在没有科学方法、没有科学程序、没有充分依据、也没有必要条件的状态下行使其理所当然的最终决策权的。应该说,这种状态下的决策,出错是必然,不出错是偶然。

在这种状态下,处于竞争旋涡中的企业安危取决于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的老板。如果这位老板处于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状态,要是能把企业带离险境,走向成功的彼岸才是怪事了。因此我得出私企在竞争中失利的主要责任在老板、在老板的素质和修养水平这一结论。

归根结底,解铃还得系铃人。解决老板的素质和修养问题要靠老板们自己的认识。

人们难以得到自知之明是因为有两难:一是要有客观的心理状态,二是要有准确的分析方法。说实在话,第一条是最难的。难就难在别人帮不了忙。其实,没有一位老板是不想解决由于自身原因而制约企业生存与发展问题的,所以还是交给老板自己解决吧。

每个人的主观世界都是由先天素质和后天修养这两部分组成的。

先天素质由脾气性格、智商和兴趣特长等方面组成。这些基本上是静态的、不可改变的部分,是决定你能否成为老板的必要条件,是其人后天修养的基础,但它还不能决定其人能否成为一个好老板。

正是由于不同的人的脾气可能是急、也可能是慢,性格可能是内向、也可能是外向,智商可能是敏锐型、也可能是稳重型,兴趣特长可能是技术型、也可能是艺术型,素质的多样性构成了现实中老板风格的多样性。

后天修养由知识、经验和能力等方面组成。这是可以改变的部分,是在其先天素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部分在人的一生中始终是动态的、双向运动的矢量。它保持向哪一个方向的运动决定其能否成为一个好老板。

正是由于每个你的知识高低、经验多少和能力强弱不同,形成了在经营管理上或强或弱的综合实力,它决定了经营管理的质量。

这样分析下来,素质和修养各自的作用就不言自明了。

有些老板也经常解剖自己,但往往把问题的根源仅仅归结到自身的素质上。比如说,我的脾气太急了或是我的性格太内向了等等。很多老板是很愿意为了事业改造自己的,因此他们总是在和自己较劲,试图在这些方面纠正自己。

还有一些老板,自恃有些小聪明或是积累了一些经验,被自己的这点儿成就照花了眼。在出了问题之后常常百思不得其解,就凭我这么明白怎么就栽了,或者是成年打雁今天怎么让雁啄了眼,最终归结为偶然现象而忽略了初现的症候。正是这种固步自封的心态妨碍了对自身知识、经验和能力的整体结构客观、冷静的分析,产生不了提高修养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这里说的素质和人们常说的素质不同,人们常常可以说某某人素质不好,而在我们这里,素质是无好坏之分的。脾气急的人可爱,脾气慢的人也同样可爱。不过,对老板的工作要求来说,素质又确实有长短之别。

顶级老板对自己的素质要扬长避短,对自己的修养要取长补短。

顶级老板经过主观努力

当然现实中不是谁都可以当老板,老板不是那么好当的。

先开发潜能

潜在意识在人的一生的每一秒都不曾停止,所以要灌输什么东西进去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开发潜能的生理基础:人的脑细胞据说有140亿个,并不是随便排列的,而是有一定顺序的,可是在人的一生中,只使用了其中的10%-15%。

如果我们能够利用未开发的脑细胞,将会有超乎想像的能力。

这种脑细胞的活性化,譬如提高记忆力,有清晨呼吸法这种方法。若是熟练提高氧气补给力的呼吸法,效果会更好。这种呼吸法,简单地说就是深呼吸的呼吸方法。

开发潜能的情感基础:开发积极的情感:欲望、信念、爱、性、热情、浪漫、希望。

排除消极的情感:恐惧、嫉妒、憎恶、复仇、贪欲、迷信、激怒。

重要的是要灌输积极的感情,并且避免消极感情进入。如果你总是向自己的潜意识中灌输积极的感情,祛除消极的感情,那么,你就会坚定成功的信念,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基础:一般所说的第六感是指开发灵感、预知梦境等的能力,也可说是心中所想的获得成功的机会。

生命是生存的状态,我们的生命都是凭借着其他生命的牺牲奉献而支撑、维持的,植物也好,动物也好,这些生命若不新鲜,我们的生命也不会有活力。只吃用药品来栽培的东西,或是不管季节,人工栽培的食物、速食品和冷冻食品,我们的生命和健康也会成为人工的东西,不可能拥有第六感和灵感。

再抛开身边的拐杖

俗话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没有钱就真的创不了业当不成老板吗?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如果现在你手里有很多钱,那还创什么业呢?所以说,没有钱才当老板,没有事业才去创业。天下的事情就是这样简单,因为没有才去做,做了就可能有了,因为不会才去学,学了就可能会了。

钱不是必要的

一般而言,个人创业的第一步便是筹措创业所需要的资本,这对个人创业者来说是最难的。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的日子,确实很难过。可这世界上确实有那么多的创业成功者,赚大钱者,他们同样出身于穷小子阶层,同样身无分文,如当代富豪李嘉诚、包玉刚、金庸等,像大陆的平民大款李晓华、希望集团的刘氏兄弟。要记住能否成大事,钱并不是主要原因。

日本大老板中山洋介,起步时,同所有的青年创业者一样,也是一个没有钱、没有经验、却想做老板的热血青年。但他又同别人不一样,他不服输,不甘寂寞,做事很执著。当他告诉别人他要做老板时,所有的人都持怀疑态度。可他不但成了一个成功的老板,而且经营的还是资本量很大的房地产。

经营房地产,利润很大,但是风险也很大,没有一笔雄厚的资金做后盾,对于一般人而言,想都不敢想。但中山洋介没有悲观,他有白手起家的妙计。

中山洋介经过考察发现,在日本,土地十分宝贵,不少人想开工厂,但却买不起土地,更谈不上建筑厂房了。与此相反,许多土地却还在闲置。如果不买土地,只租用土地。那企业主就可以负担得起,而且肯定能受到欢迎。

有了这样个构思,中山洋介立即行动起来。他首先打听那些闲置的土地。这些土地多因位置偏僻卖不出去。中山洋介便同这些土地的所有者商谈,提出改造利用土地的计划,土地所有者一听非常高兴,他们纷纷出让土地,有的甚至还拿出一定的资金参股。

有了土地,中山洋介组建洋介土地开发公司,组织人员上门推销土地,这些工厂主正为没有资金兴建工厂着急,现在知道了可以用很少的钱租用土地,当然十分高兴,于是乎上门和中山洋介签约的厂主络绎不绝。

于是,中山洋介从租用厂房者收取租金后,扣除土地租金,除去修建厂房的费用,所余就是中山洋介的收入。中山洋介就是用这种空手套白狼的方法创办了自己的企业。

中山洋介从营造小厂房到建筑大厂房,再到营建大规模的工业区,他的公司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公司经营也不再只限于租用土地。白手起家的中山洋介,终于成为日本数一数二的大老板。

没有资金,硬是凭自己的头脑,找到了问题的关键,将买与卖成功地联系起来,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老板。

人们经常持有一个最大的谬见,就是以为他们永远会从别人不断的帮助中获益。力量是每一个志存高远者追求的目标,而依靠他人只会导致懦弱。坐在健身房里让别人替我们练习,我们是无法增强自己肌肉的力量的。没有什么比依赖他人更能破坏独立自主能力的了。如果你依靠他人,你将永远坚强不起来,也不会有独创力。所以说,要想成就大事,你就应首先抛开身边的拐杖独立自主。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么你最好埋葬你的雄心壮志,一辈子老老实实做个普通人。

白手起家

说起中国台湾地区最有实力的老板,当属大富豪王永庆。

1988年,美国杂志《福布斯》排列全球富豪排行榜,王永庆名列第11位,在全球华人富豪排行榜上,王永庆名列第一。1994年,中国台湾一本颇有影响的杂志《天下》举办活动——老板票选老板。评选40年来对台湾经济发展最有贡献的老板,评选最令人佩服的老板——选举结果公布,王永庆荣获双冠军,并且得票数比亚军高出将近一倍。

说起来,王永庆早年是相当贫穷的,回顾他的发家史,颇有意思。

王永庆从小一贫如洗,7岁时就帮助母亲喂猪种菜、挑水做饭,还出外捡煤块。他小学毕业后,就想离开农村,到外面去闯闯。叔叔说,我认识一个在嘉义开米店的老板,正要招个小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