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释然:内心宁静的智慧
3487300000029

第29章 随缘·自在(3)

小儿子一看跟以往不同的路,有点吃惊,思考了一会儿,他决定往回走,一到家门口子,他便哭闹着说,不上学堂了。老夫妇听了很伤感,刚想说,那就让爹爹和娘带你过去吧。但智者以眼神示意两人莫要心软,于是老夫妇便将心一横,不理睬小儿子的要求了。他们说,再不去学堂,先生就要责骂,小伙伴们又要笑你了。

小儿子擦了擦眼泪,知道这个时候求助是没有用的了,于是下定决心,战战兢兢走了出去,到了小木桥的前面,小儿子小心翼翼地走过,终于,他成功了。

从此,他走路又快又稳。通过努力学习,终于成为了一个有学问的人。

日久天长,老夫妇也懂得了智者的用意。小儿子生活得太过顺利,导致他忘记了怎么去应对生活的障碍。原来的私塾之路太平坦,因此,他步步随意,然而面对突如其来的不平路,他不知道怎么去应对。智者巧妙地设置了坦途和不平路,为的就是告诉他,不管前面路怎么样,稳稳当当去走便是。持着一颗平常心,便能走好世间路。

唯有保持坚定的内心,顽强的毅力,才能做到平和心境。

将茶叶缓缓放入滚烫的沸水,可见茶叶上下翻滚,身体由蜷缩慢慢舒展,颜色也由深变淡,水原来无色,因为茶叶的渗入,渐渐与其融为一体,最终为茶之颜色所同化。待过一阵,茶水一体,清香扑鼻,一杯香茗就此炼成。茶叶从来无法预知自己的去处,它从树上被采摘,烘干,随着水分的消失,它把自己的内涵收在了卷舒之间。风干的日子未过,茶叶又来到了杯子里面,接受热水的浇灌。对于茶叶而言,这蜕变的过程也痛苦,水的滚烫,身体的剧变,无不是一种考验,然而,面对突如其来的热水,它并没有退缩,而是在历练中改变,不仅改变了自身,还改变了水,成其特有的味道。人恰如茶叶,不管环境是晴朗还是阴郁,随缘去适应,豁达去面对,才会露出生命的本色,才能学会成长。

得失皆坦然,懂得随缘自在的人,知道将自己的心安放在何处,不听穿林打叶声,何方吟啸且徐行,走过红尘喧哗,获得愉快豁达的心情。放下得失,学会达观,你也能随缘安放,而不是迷失本真。

得到欢欣,失去作罢,顺境随缘,逆境随缘,若能悟懂,怎不从容?自在者之所以自在,是因为他们并不是为自在而自在,而是习惯了这样的一种精神方式,无论走到何处,总有心的安身之处。

一帆风顺时,莫要锋芒毕露;遇到坎坷时,不必怨天尤人,阳光总在风雨后,挺起腰杆,享受大地重展笑颜前的凉爽。

河水东流,云自飞

人们小时候常会遥想长大之后要去做一位“高人”,不管世俗险恶依然可以处变不惊,尽管前尘扑朔依旧可以心如明镜,然而在经历过人生百味之后,又有几人能记得河水东流的自在,云朵飘荡的不羁。

人生放不下的,往往是自己不肯释然的心。世人常说自己无法停下,无法自拔,其实不过是为自己的执着找一个华丽的借口而已。如果心境无法坦然,面前的路又怎么能是坦途?最美的你不是生如夏花,而是尽管岁月依旧退去,时间向前奔跑,你还可以在不同的境遇里随遇而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任由时光老去。

禅宗里有一个故事,讲的是弘一大师会面故友的经历:

弘一大师是一代佛学大家,艺术家出身的他在遁入空门之后专心钻研佛法。

他常说,佛学,让他的人生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他从佛学中重新领悟艺术,以艺术的眼光重新审视佛学。弘一大师的一生艺术价值很高,而他却心素如简,过着粗茶淡饭随遇而安的生活。

有一次,他的一位故友前来拜访他,故友是一名教育学家,正为自己现在的境遇而感到懊恼,他想要和弘一大师倾诉自己的苦楚,却又几番欲要开口又把话咽了回去。踌躇之间,不觉日已过去大半,已然到了午餐时间。

吃饭的时候,故友见弘一大师一桌的斋菜,而大师只吃一盘咸菜,便不忍心地说:“难道,你不觉得一顿饭只吃这咸菜太咸,味道太单调了吗?”

“咸有咸的味道。”弘一大师回答道,还是只吃着咸菜。

故友不解,却也试了试咸菜的味道,果然还是只有咸味。

过了一会儿,两人吃完饭,开始在客厅喝茶聊天。弘一大师为客人递上了一杯淡茶,自己却端出一杯凉水,故友微微皱着眉头说:“家中茶叶是否已经用光?大师之前何其光耀,为何现在每天都喝淡茶,吃着难以下咽的咸菜?”

弘一大师又笑一笑说:“开水虽淡,但淡有淡的滋味。”

故友不解,追问道:“每日重复这种平淡生活,粗茶淡饭,咸菜开水,人生还有何乐趣?”

弘一大师站起身,端起自己手中的凉水,望着窗外说:“你看这凉水,清淡如云,人生亦是如此,咸有咸的味道,淡有淡的滋味,而没有味道亦是一种味道。人的一生,苦事不断。苦是一种味道,甜口味甘,甜也是一种味道,味道并没有不同,因为这只是你人生经历过的一种。”

故人顿时茅塞顿开,明白了弘一大师的一番苦心,心结打开,也不为最近的烦心之事纠结。

弘一大师的一句“咸有咸的味道,淡有淡的滋味”就已然把佛法化解在他的日常生活中。生活虽然清苦,味道却充实在生活每一个细节,无论何种味道,既来之,则安之吧,静静看水涨水落,云卷云舒,心境自在,哪种味道又有何妨。

穿了三年的青衫长褂,破了,他说补补还可以再穿,这便是生活中的苦味;出行在外,茅屋破庙,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便可过夜,这也是生活的辛味。弘一大师的随遇而安,很多时候是对佛理生活的一种感悟。

三千烦恼丝,有人感叹白发日益增多,有人庆幸白发终究比黑发还要少。相同的是际遇,不同的是看待际遇的心情。看开之后,虽然生活还如同清水一般,却多了一份处变不惊的释然。

人们常常以为良辰美景不过是香车宝马,美女相伴,为此,营营汲汲一生,急急切切一世,到头来却发现自己最想要的还是自在。有时候,人不妨如河水东流,云朵开放,不问自己将往何方,不求沿途鲜花相伴,不求朝暮灿烂漫天,就这么自在流去,自在飘荡,随遇而安。反而可得心之平静。

年少的热情,中年的成熟固然是好的,然而人生,最美好的,也莫过于等你老去的那一天,你俨然发现,不管自己身处何方,不管此生经历过何事,自己还是和当初一样,一尘不染。

云水潺潺,禅心缓缓,世间虚妄,看透彻了心便是晴朗的,放弃该放弃的,心的闸门锁闭,全在自己,你若关闭,生命便随之紧锁;你若开放,世界便次第开放。不管前景如何,但求心安理得。

万马奔腾般的河水,在一泻千里的豪迈中向着未知处迈进,自由自在的云朵,在悬浮的头顶随缘飘散。人生也不过如此,不设限,不设防,任凭自在成长。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世间之沧桑如同寒风凛冽的山顶,你看着冰雪覆盖大地,一片白茫茫的苍凉之景,这时你可以呵一口暖气在手心,错过的风景,失去的机会,心伤的过往,就让它过去吧。不为昨日的伤悲,浪费今日新的泪水。在萧瑟的季节,看陌上花开,不如归去。

睿智的人,知道放松自己,放宽昨日的沉痛,释然、淡定地看日月逝去,担风袖月,倚杖独立。自由自在,知其所向;身随心动,无忧无虑,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绝云气,负青天,翱翔心灵之天际。

尽管未来,或有晴天,或有雨雾,但也妨碍生命的美好,路上花开烂漫,你是否疾步匆匆,忘记了沿途的风景?世人常说生命是沉重的,哪有消停的时日,缓缓归去,找最初的自己?每个人都是命运的懦弱者罢了。然而禅却在远方说:“心是你自己的心,只要你无所畏惧,你便是勇者。”

灵训禅师在庐山归宗寺参学多年之后,突然有一天动念想要下山,因此就前来向归宗寺的方丈禅师说明原因辞行。

灵训禅师说:“方丈禅师,我自修习佛经,至今已经十余载,自认心经烂熟,可以下山去云游。”

方丈禅师问道:“你要到哪里去?”

灵训禅师就照实回答:“回岭中去。”

方丈禅师笑着说:“从你来的地方,到去的地方,这是一种回归啊。你的心,已经回到佛的最初了吗?”

灵训禅师:“何谓佛之最初?”

方丈禅师答曰:“佛之最初,亦是人之本心。”

灵训禅师不解地问:“我至岭中,相比起刚来时的虚妄,已经多了几份沉静,这可谓人的本心么。来时一身沉重,现在一心轻松,可以称得上找回佛之最初么。”

方丈禅师点点头:“你比起初来的时候,的确有所长进,但佛的道理往往是最简单的,你越是努力去寻,越是苦思不得。”

灵训禅师又道:“此番走的急切,想必悟道也要在途中了。”

方丈禅师微微一笑:“悟道何必执念一时?有心便可成佛。”

灵训禅师无言以对。

方丈禅师慈悲关怀地说:“你在此参学十三年,今天要走,我应该为你说些佛法心要,等你行李整理好再来找我一下。”

灵训禅师将整理好的行李先放在法堂门外,就穿了海青,披了袈裟,依佛门的礼仪去拜见方丈禅师,向他请辞。

灵训禅师心里想,方丈禅师肯定有妙言相赠,只恨自己慧根拙劣,现在要仔细聆听参解方好。

没有想到,方丈禅师并没有什么长篇大论,他走到灵训禅师面前为他整了整袈裟,然后非常亲切地说道:“天气严寒,途中善自珍重。”

灵训禅师听了这一句话,当下领悟了方丈禅师的慈悲心、菩提心、般若心。他体会到自己潜心修行13年都没能顿然彻悟,却又在此基础之上打算放弃,着实没有像方丈那样参透万物的禅心。

由此,灵训禅师终于顿悟了禅,认识到了佛的最本真模样。上路吧,他笑着对自己说,沿途花开正好。

生年不长百,常怀千岁忧,累得自己白发三千丈,何必?人生得意,需要好好放松自己,去感受天地的广大,去徜徉山河的辽阔,去静听大海的浅唱,去冥思高山的沉稳。心,放纵地翱翔在宇宙之间,日常生活里紧绷的神经,悄悄放缓。没有跨越不了的心障,挥别过去的一味忙碌,给自己一份自在的放松。心若是晴天,看阴天也是别有一番韵致,心若是三月小雨,淅淅沥沥下不停,那即是满目的春暖花开,也是冬日之残败。

快乐令人欣喜,悲伤也不必心有戚戚。绝对的快乐,或者绝对悲伤的人生是不存在的。我们在交替着悲喜,积累着经历,最后成为一笔丰厚的财富。没有永久的快乐,也没有永久的伤悲,作别过去的惶惶不安,给未来的自己,一份淡定的理得心安。

有语云:“饭未煮熟,不要妄自一开;蛋未孵熟,不要妄自一啄。”我们要想找到自性,必须要禁得起千锤百炼。如于佛法的行解,弘法的热忱,只要有一分胜过自己,那就可以亲近,就是善知识。更重要的,是对所亲近的善知识,必须要随顺恭敬。

人们对挫折,总是有着难以言说的畏惧。害怕那无边的深渊,害怕自己将跌倒不起。不敢尝试,不敢超越,躲在自己的世界里,看别人的精彩,数自己的落寞。佛曰:人之痛苦,无外乎无所求,无所信吧。当你无所畏惧,有你的信仰,你的坚强,便是地狱的第十八层,亦会迎难而上,亦会勇往直前,找到本真的自我。改变能改变的,安然不能改变的,陌上花开,就漫步人间,细细品味生命的美好。

其实我们害怕的只是失去,其实没什么,只要能大跨步过去,没有克服不了的挫折,告别过去的懦弱,给未来的自己一个崭新的开始。

如同清宁静秀的一陌,淡然开放的红花,在静谧的禅佛里开放。撑一竿轻舟,在细波流淌的清泉之上,趁着阳光正好,随那如墨画卷,缓缓归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