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西点军校培养优秀男孩的22堂人生课
3486400000008

第8章 以上司为榜样:相信榜样,学习榜样,成为榜样(1)

1.能做你上司的人,必有你所不及之处

来自西点的星火

在西点,每一个上级军官对待下属都是极其严厉的,作为下属,每时每刻必须小心谨慎,否则他们会被处以严厉的惩罚。可是,令人惊奇的是,在西点,每个下属对上级军官都是绝对地服从,并且绝对尊重自己的上司。我们绝对不会听到这样的声音:

“指挥官除了指手画脚,什么都不干。”

“做上校多轻松,苦的是士兵!”

“他只要动动口,就把我们指使得团团转。”

“我要是做了军官,我比他做得更好。”

西点第48届学员,人称“商界奇子”的兰德·阿拉斯考格就是个不折不扣的“榜样”。

1966年,阿拉斯考格加入ITT公司,从底层开始做起,他的顶头上司正是莱蒙·汉密尔顿,汉密尔顿对工作要求极其严格,下属对此颇有微词:“连他自己都不会,有什么资格对我们说三道四。”阿拉斯考格一开始也不喜欢这个公司的怪物,“但他毕竟是我的上司,必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在与汉密尔顿的共事过程中,阿拉斯考格看到了汉密尔顿强大的组织能力,别看汉密尔顿在技术上是个白痴,但在知人用人上绝对是个天才,他熟悉每个小组成员的特长,因此每次安排任务也都是人尽其用。

阿拉斯考格正是靠着这种心态学会了课堂上学不到的管理才能,这为他以后登上ITT公司总裁的宝座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点亮孩子的天空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身边的普通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更何况我们的上司。他能做我们的上司,必是在某一方面胜过我们,也正是因为这一方面的差距,成就了现在的上下属关系。

孔子还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上司有时候更像一面镜子,从他的一言一行中,你才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当然仅仅是看到还远远不够,你必须以上司为榜样,弥补缺失。

榜样从来都是我们中国人惯用的教育引导方式,从树立雷锋助人为乐的榜样到赖宁见义勇为的模范,榜样树立得不可谓不多,模范的故事不可谓不感人,但这些对孩子的成长真有那么大帮助吗?其实雷锋再优秀,对于孩子而言,他也只是思想品德课上一段材料的主人公,或者是孩子写作文无从下笔时的一个引子。真正对孩子起作用的榜样却是实实在在来自他生活中的伙伴,所以孩子最好的“上司”就是他的伙伴。那么,怎样才能发挥伙伴的榜样作用呢?

端正孩子的心态。几乎每个家长都会遭遇孩子“凭什么他当班长”式的抱怨,仅仅告诉孩子“那个人一定有你所不及的地方,你应该向他学习”就够了吗?远远不够,这时的孩子已经被妒忌心理蒙蔽了双眼,他只会找出对方更多的缺点,更加埋怨处境的不公。你可以尝试着引导孩子走出这种心理误区,比如和孩子谈心,询问他那个人是怎么当上班长的,是老师指定,还是选举产生?老师为什么指定他当班长呢?是因为他学习好,还是因为他负责任?多问孩子一些为什么,帮孩子整理对方的优缺点,至少让他明白自己输的原因。

趁热打铁,化妒忌为力量。孩子都有一股儿不服输的倔劲,既然找到了差距,就要弥补这些差距。榜样在这个时候就是今后一段时间的奋斗目标。

温馨小提示:警惕榜样的反作用

每个人都有缺点,榜样也不例外。孩子处于青少年时期,是非明辨能力不强,很难区分榜样身上的优缺点,这就涉及哲学上辩证地看待一个人的思维方式。

家长有时候就恰恰忽略了这一点,片面要求孩子学习他的榜样——别人怎么做,你也跟着一起做。那么,孩子可能没学到榜样的优点,却染上了一身的缺点。

2.一言一行,别忘了离孩子最近的是父母

来自西点的星火

在西点名录上,艾森豪威尔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传奇人物。

他辉煌的一生创造了很多个第一:美军共授予10人五星上将,他出身“第一穷”却是晋升“第一快”;他是美军第一个统率最大战役行动的人;第一个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盟军最高统帅;他是第一位美军退役高级将领担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的人;也是美国唯一五星上将兼总统。

艾森豪威尔兄弟七人,其中六人都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另外一个幼年夭折,这让人无不感叹。而这六个兄弟在提到自己成功的经验时,无不提及母亲的教育。

艾森豪威尔的父亲性情懦弱,优柔寡断,事业上毫无成就,甚至连一家老小都养不活。他的母亲眼看着儿子们一天天长大,她担心丈夫的失败形象会影响到孩子们的自信心,于是决定由自己来管教儿子。她精明能干,自己赚钱养家糊口,对儿子们的管理也极为严格。瘦弱的母亲为家庭打拼的举动深深感染了儿子们,虽然他们表面上调皮爱玩,但骨子里却暗藏着坚毅顽强的力量。艾森豪威尔后来在战场上勇敢,刚毅,组织了“霸王”作战行动,还成功指挥了“诺曼底战役”。

点亮孩子的天空

个人简历里,相信很多孩子都会在“最崇拜的人”这一栏中写下自己的爸爸或妈妈,这并非感恩式的想法,而的的确确反映了很多家长在孩子心中的地位。父母之所以是孩子生命中最珍视的人,除了他们在孩子身上倾注的爱以外,更重要的还在于,父母也是孩子一生学习的榜样。父母的教育不同于老师,老师注重言传,而父母侧重于身教。

素有“童话大王”之称的郑渊洁在子女教育上也是楷模,他的教育理念就是:“作为家长,最好的教育就是‘身教’。”

郑渊洁小学没毕业即退学,先当工人,23岁时决定靠写作谋生;其子郑亚旗小学毕业后,即被郑渊洁领回家自教自学。

回忆教育儿子的经验时,郑渊洁说:“教子经就是‘闭上嘴,抬起腿,走自己的人生路,演示给孩子看’。在教育孩子上,很多家长的嘴是最多余的器官。我在28岁时有了郑亚旗,当时我的身份是工人。我就想,为了教育他,我要奋斗一回演示给孩子看,让他目睹父亲如何把一贫如洗的家通过正当劳动变得富有。其实,是孩子成就了我。合格的父母把为家族创造荣耀的责任自己承担,给孩子一个快乐惬意的人生。注意,是人生,不是童年。”

温馨小提示:别把孩子培养成“啃老族”

“啃老族”,顾名思义,就是成年后还依赖父母,经济上靠父母接济,生活上靠父母照料的一群人。

“啃老族”的出现与父母的不当教育有直接关联,尤其是对于一些中年得子的家庭来说,更容易培养出这种孩子。像孩子进了寄宿制学校,父母不放心孩子的生活,就在校园周边租房“陪读”,洗衣做饭,一应包揽。

孩子大学毕业后,工作去向也早早为其安排妥当。这样的孩子在本该锻炼生存能力的时候,被父母生生剥夺了学习的机会,产生极强的依赖心理,一旦遭遇不顺就求助于父母,完全没有主见。

3.珍惜每一次沟通,从交流中“劫取”经验

来自西点的星火

熟悉艾森豪威尔的人都知道,艾森豪威尔在美军中第一个注意到机械化和摩托化部队的重要性,并提出陆军要加强坦克的作战效能。但很少有人知道,艾森豪威尔的这些军事眼光却来自于和巴顿的交流。

1919年,艾森豪威尔被调往米德军营,在那里结识了巴顿。此前,艾森豪威尔曾在陆军坦克学校学习,培训的经历让他充分意识到:时下的战争,如果还是按照以前的作战思路,必将付出惨痛的代价。而随着机械化的普及,以及摩托化在战争中带来的迅捷反应,战争的较量也集中到武器和装备的较量上来。因此,艾森豪威尔提出部队的建设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先进机械的普及和组建摩托化部队上来。

一次晚宴,艾森豪威尔和巴顿聚到了一起,两个人如多年好友一般,敞开胸怀,尽情交谈。艾森豪威尔把他组建摩托化部队的想法说给巴顿听,巴顿听完后对艾森豪威尔讲:“摩托化部队纵然不错,但它也有个缺陷,那就是战斗力不足,伤亡较大,我倒是觉得陆军部队应该把注意力转向坦克。我看到过坦克作战,如果配以强火力,坦克部队必将是无坚不摧。如果能组建坦克部队,协同作战,必能以最小的伤亡获取最大的胜利。”

巴顿的一席话给艾森豪威尔深刻的印象。晚宴后,艾森豪威尔立即寻找关于坦克的资料,转而研究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