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喜欢和一个实事求是的人打交道,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赢得人们的信任,从他们嘴里说出来的话,可以当作自己做事的参考。相反的,一个哗众取宠、爱说大话的人,在别人的心中是不会有多大地位的。别人不会在乎他的看法,最多在生活乏味的时候,拿他的话聊以解闷。
2011年10月,广东佛山出现了“小悦悦”事件。对此,崔永元曾问自己:“如果小悦悦出事时,我正好从旁边经过,我会怎么做?”
经过反思后,他说:“我觉得自己走过去的可能性非常大。因为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道德感并没有十足把握,帮助别人的想法也并不是下意识就能产生的。很多人鼓励自己、支持自己,只因为在众目睽睽之下无可奈何,才会伸出援手。”
崔永元还说:“也许我真的走过去后,也会有一些不帮忙的‘充分’理由,其实我们应该对这些理由多问为什么。”
很多人在面对新闻报道“人情冷漠”的事件时,不去想自己如果遇到同类的事件,会不会也像别人一样漠然地走过去,而是挥舞着“正义”之剑,批评别人道德沦丧、没有良知。而崔永元则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说自己“走过去的可能性非常大”,进而对道德从更深层次进行思考。
汉朝时,丞相萧何向刘邦提出把供皇家打猎的上林苑中的大片空地让给老百姓耕种。刘邦认为萧何一定是收受了老百姓的贿赂,才会提出这样的建议,于是就把萧何关进了大牢。一位姓王的侍卫官劝告刘邦说:“当年陛下与项羽抗争以及后来铲除叛军的时候,您亲自带兵在外打仗,只有丞相一个人驻守关中,百姓对他非常拥戴。假如丞相稍有利己之心,那么关中之地就不是陛下您的了。您认为,丞相会在一个可谋大利的情况下,去贪百姓和商人的一点小利吗?”刘邦听后,认识到了自己的鲁莽,就下令赦免了萧何。
如果侍卫官劝告刘邦的时候,只是说萧何“非常忠心”“天地可鉴”之类的空话,而不列举萧何忠心的实际表现的话,相信刘邦也不会那么快就信服。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侍卫官用几句简短的实在话就表明了自己的看法,而且句句击中要害。
我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过多的客套话只会拉远双方的距离。如果是亲密的朋友之间,更不需要说那些毫无意义的客套话了。只有多说实话,不讲空话、不重复别人已讲过的或众所周知的俗套,长话短说、击中要害,才能引起他人的重视和尊重。
我们在说实话的时候,也要注意言简意赅,抓住要点,少说一些空话套话,因为冗长的废话只会让人感到厌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第一,培养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会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并善于综合概括。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交流语言,才能准确、精辟,有力度,有魅力。
第二,学会“删繁就简”。
把复杂的话简单地说出来,才会明白易懂,使大家都爱听。
第三,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词汇。
福楼拜曾告诫人们:“任何事物都只有一个名词来称呼,只有一个动词标志它的动作,只有一个形容词来形容它。如果讲话者词汇贫乏,说话时即使搜肠刮肚,也绝不会有精彩的谈吐。”
我们在与人交往时,说话要注意简洁、实用,这样才能够受到人们的欢迎。当然,长话短说也要分清对象。假如对方跟你并不是很熟悉,而你一上来就直奔主题,势必让人感到唐突。
5 不妨有点“个性语言”
语文出版社社长、原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曾说:“立场是国家的,语言是自己的。但现在的问题是,很多官员的立场是政府的,语言也是政府的。这就影响了传播的效果。”
有一些人,特别是居于领导地位的人,总爱说一些官话、套话,千篇一律、毫无新意。这样不仅难以给听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还会令他人感到厌烦。
作为政协委员,崔永元不仅敢说真话,他的语言也常常是出人意料。在首届“朗天乡村教师吉祥之旅”结业典礼上,崔永元在他的演讲中指出:“我们过去的公民教育是:不要对这个国家说三道四,拣好的说就叫爱这个国家,家丑不可外扬。错了,真正的公民是有责任的,不光说这个国家好叫爱国,指出这个国家和政府运作过程中的毛病也是爱国,一定程度上讲是更爱国。我们应该想办法容纳这种声音,让这种声音出来。”
我们平常都把“挑刺儿”看作是一个贬义词,而崔永元却说:“我觉得挑刺是特别善良的表现,挑刺肯定是想让它变好。有一个这么善良的初衷,他肯定会用挑刺的方式促进这个社会更美好。我觉得挑刺是一个公民的基本特征。”
“个性语言”并不是说语言要另类、惊世骇俗,而是要真实、自然,不说那些毫无意义的形式话。
很多时候,当我们试图取悦对方,担心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或说真话会让对方不满时,就很容易言不由衷,假装自己很关注对方或者了解对方,结果却常常弄巧成拙。
事实上,一个真正打动人心的讲话,并不在于说话者说得有多么流畅动听,而在于能否在言谈中自然地流露出真诚。
2003年,长期主持《半边天》栏目的张越受邀客串了一次《艺术人生》的主持人,当时节目组安排的采访人物是谢霆锋。
这是张越第一次采访谢霆锋。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张越,对谢霆锋的歌曲并不是十分熟悉。如果换作是其他主持人,可能会巧言装作“英雄惜英雄”,但是张越却坦然真实地与对方交谈。
张越对谢霆锋说:“我没听过你的歌,对于你我只听说过一些不好的新闻。我和你年龄相差悬殊,当我听到你的那些消息时,我只觉得,这孩子真可惜。”
谢霆锋听张越这么说,颇感意外。很显然,张越成功地让谢霆锋的内心起了波澜。而在接下来的对话中,谢霆锋与张越谈得十分认真和投入。谢霆锋几次都由衷地感慨张越与他有共鸣,眼睛里也始终充满了对张越的尊敬,整个采访进行得很顺利。
当我们用得体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真诚时,就很容易赢得对方的信任,从而让交谈更加顺畅。
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傅雷先生说:“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的,即使人家一时不了解,日后便会了解的。”傅雷先生认为,绕圈子,躲躲闪闪,反易叫人疑心。耍手段,倒不如光明正大,实话实说。我们在与人交往时,要想得到别人的信任,就要敞开自己的心扉,讲真话,不遮遮掩掩、吞吞吐吐,要以坦率换得朋友的赤诚和爱戴。如果对别人总是疑神疑鬼,见面不说真话,想得到别人的信任,无疑是白日做梦。只有真诚的话才能赢得人心。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在谈话中自然地显示出自己的真诚呢?
第一,保持愉快的心情。
在交谈的过程中,我们的心情状态是很容易被对方发现的。如果我们谈话中能保持愉快的心情,对方也很容易会被我们的情绪感染,以愉快的心情与我们交谈。但是如果我们在交谈时心情极差或者心不在焉,对方就会觉得我们不重视这次交谈,甚至会以为我们不尊重他。
第二,面带微笑,注视对方的眼睛。
说话的时候,要面带微笑,注视着对方的眼睛,让对方感觉到你很乐意跟他交流、和他谈话很愉快。需要注意的是,在注视对方的时候要自然,不能一直紧紧地盯着对方的眼睛不放。
除此之外,我们在谈话时还要注意文明用语,不要随意说粗话,也不能喋喋不休、不顾对方的感受,否则只会让谈话陷入尴尬的局面。
6 语言要“接地气儿”
有网友称崔永元是最靠谱的政协委员,因为他特别“接地气儿”。这里所谓的接地气儿,就是指能够广泛接触老百姓,并能够与老百姓打成一片,不脱离老百姓的实际需求和真实愿望,反映他们的愿望、诉求,维护他们的利益。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崔永元在“两会”上曾指出:“把保障房建在偏远的郊区是非常错误的,保障房就应该在市中心,否则就失去了保障的意义!”崔永元表示,如果把保障房都建在偏远的郊区,就是逼着本来收入就不高的住户们去买车,那么保障房也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他还表示,住房就应该和医疗、教育联系在一起。如果住房仅有一个可以用来睡觉的作用,那就和山洞没区别了。
在谈到每个城市、每个行业的个税征收标准应该有所不同的时候,崔永元说:“崔永元一个月挣3万,你征他的税也许是合适。一个煤矿工人一个月挣了8000,就不应该收税。因为煤矿工人是将‘脑袋拴在裤腰带上’,他进去就不一定能出来,而我进演播室就一定能出来。”
崔永元还曾说在1986年的时候,觉得自己“最富裕、最像百万富翁”。他说:“那时候刚工作,每个月的工资大概是80块钱……跟同事吃饭抢着买单,想办法让自己有点儿高消费,还能存下来一些。”而现在呢?崔永元说自己目前每月收入过万,但却经常感到钱不够花。
崔永元说,要想让老百姓找回幸福感,政府不能只用给钱的方式,而应该努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他说:“如果我们上学不要钱、看病不要钱、住房不要钱,那我们要那么多工资干什么呢?”
我们评价一个人说话夸夸其谈、不着边际,不能融入到群体中来,就会说他不接地气。一个不接地气的人是很难受到他人尊重和欢迎的。崔永元就是因为接地气儿,真心实意地站在群众的立场上,为群众说话,因此受到了人们的爱戴。
语言是沟通思想、凝聚力量、解决问题的非常重要的桥梁和纽带。只有经常接地气儿,深入了解他人,才能讲出他人爱听并愿意付诸行动的话来。
我们要想赢得他人的喜爱和尊重,说话就不能浮于表面,表现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只有踏踏实实说话,说能够对他人有益的话,拉近与对方的距离,这样才能够深入人心,让交流更顺利。
1964年,68岁高龄的土光敏夫就任东芝董事长,他经常不带秘书,独自一人巡视工厂,遍访东芝散设在日本各地的三十多家企业。身为董事长,亲自视察工厂已经非同小可,更妙的是他常常提着一瓶一升的日本清酒去慰劳员工,跟他们共饮。这让员工们大吃一惊,有点不知所措,又有点受宠若惊。没有人会想到一位身为大公司董事长的人,会亲自提着笨重的清酒来跟他们一起喝。因此工人们称赞他为“捏着酒瓶子的大老板”。
我们在与他人沟通的时候,如果表现出一种狂妄、傲慢的姿态,不仅不会让沟通顺利进行,而只会使双方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糟糕。如果你想与他人融洽相处,并赢得尊重和爱戴,就得以一种低姿态出现在他面前,表现得谦虚、平和、朴实,甚至毕恭毕敬,使他感到自己被尊重。这样他才会放松对你的警惕心,与你深入交流。
想要让自己的话得到他人的认可,首先要让听者听得清、听得懂、听得亲切。特别是在演讲中,让听众们听懂自己的演讲内容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总是运用专业的术语或者过于书面化的语言,就会让人觉得枯燥乏味。只有把那些难懂的语言化为易听易懂的口语,自然地讲出来,才能把话说到人们的心坎上,引起听者的共鸣。
在谈话中,只有以对方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沟通,对方才会把你当成自己人,真正地去接纳你,相互之间就没有距离感,达到相谈甚欢的境界。而那些只知道高谈阔论的人,只会遭到他人的厌恶。
7 说实话,但不能偏激
“说实话”是我们做人的美德,人们也喜欢那些说实话的人。但是如果“实话”说过了头,不留任何余地,不但得不到他人的赞同,还会被戴上“偏激”的帽子。说实话而不偏激,就是在说话之前要多加思考,特别是在说一些批评或反对他人的话时,一定要先考虑清楚自己是否夸大了事实。
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一小时》“崔永元原来如此”一期节目中,有一个听众问崔永元,在他写的《不过如此》一书中有没有不是特别直截了当讲的事。崔永元回答说:“有!像《领导》这一章大家看到的是第三稿,第一稿比这个要尖刻得多,非常尖刻。所有得罪过我的领导都让我灭了一回,我看完之后觉得太小气了,一个人做人怎么能做成这样呢?第二稿我又改了一下,改完一看跟第一稿一样,我说放一放吧,不能写。可能放了两三个月,重新思考,现在大家看到的是第三稿。”
在2012年“两会”期间,崔永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觉得你让谁做政府的主要负责人也不可能一夜之间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我相信每个网友在这件事情上都是理智的,社会上出现的巨大的贫富差距不是一夜之间就可以把这道鸿沟填平,但是一定要看到相关的负责人在尽最大的努力。”
在网络信息发达的今天,一些虚假新闻和公众人物的八卦新闻层出不穷,有些人不管事实如何,只管在网上叫骂、批判,以显示自己的“正义”。结果不仅在无意中伤害了一些无辜的人,自己也没有得到任何好处。等到有一天清楚了事情的真相,就会对自己之前偏激的言辞感到悔恨不已。
“小悦悦”事件后,崔永元曾表示,目前我们生活的社会,冷漠现象的确存在,而网络让任何细节都逃不过公众的眼睛,但事实上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严重。崔永元说:“如果你是个天天生活在网上的人,就会觉得日子没法过了。在这种信息畅通的环境下我们还能找到幸福,那说明我们是真正的幸福了。”
崔永元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我年轻的时候,总是希望一夜之间把它解决,总希望是黑是白把它放出来,现在,觉得其实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为了在人前表现自己,说话的时候信口开河,不顾事实真相,只顾着满足自己情绪上的发泄。这些人说的话给人以不真实感,致使自己的语言没有说服力,从而在和人交往中丧失了信誉。如果你想做一个讲真话的人,就需要改变以下这三种说话的习惯:
第一种,说话太绝对。
如果连自己都还没有真正弄明白的事情,就不要用那些表示绝对的字眼,否则会引起他人的怀疑,从而降低你语言的真实性。在现实中,有不少这样的人,他们是如此的自信,以至于在自己还没来得及思索就大放厥词。这样说出来的话,其真实性就可想而知了。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东西,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所以,大多数人对于绝对的东西,有一种本能的排斥感。也正因为如此,别人也很难接受那些太过绝对的语言,因为这种语言极有可能是和现实不符的,不是真话。比如,当你斩钉截铁地说:“在这件事情上,你绝对做错了!”别人就会很反感。
第二种,说话前后不一致。
有的人在和别人讲话时,经常出现前后矛盾的情况。如果前后不一致,那么肯定有一个是假话,这就大大降低了说话的真实性。别人也会因此不再相信。
第三种,爱说过了头的话。
说话不讲实际,随意夸张,一分说成三分,这样的人也难以取得别人的信任,给人以不说真话的感觉。
讲真话具有不可思议的吸引力。人们乐意与诚实的人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