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奥秘小百科
3484100000046

第46章 部落奥秘(4)

爱斯基摩人给人的印象都是遥远、神秘、原始而且不开化的,今天我们就带您走进爱斯基摩人的生活甚至是宗教领域,更深一层地了解北极这块神奇土地上的土著居民。

爱斯基摩人

爱斯基摩人的冰屋

冰是冷的象征,人们一提到它,就会不寒而栗。但是,在冰雪凛冽的冬天,生活在北极圈里的爱斯基摩人,却凭着用冰垒成的房屋,熬过严寒的冬天。

在北极圈内,有取之不尽的冰,又有用之不竭的水。每当冬天到来之前,爱斯基摩人都要建造冰屋。他们就地取材,先把冰加工成一块快规则的长方体,这就是“砖”;用水作为“泥”。材料准备好以后,他们在选择好的地方,泼上一些水,垒上一些冰块,再泼一些水,再垒一些冰块;前边不断地垒着,后边不断地冻结着,垒完的房屋就成为一个冻结成整体的冰屋。这种房屋很结实,被誉为爱斯基摩人的令人羡慕的艺术杰作。

爱斯基摩人的冰屋是怎样起到保暖防寒作用的呢?

首先,由于冰屋结实不透风,能够把寒风拒之屋外,所以住在冰屋里的人,可以免受寒风的袭击。其次,冰是热的不良导体,能很好地隔热,屋里的热量几乎不能通过冰墙传导到屋外。再次,冻结成一体的冰屋,没有窗子,门口挂着兽皮门帘,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屋内外空气的对流。正因为如此,冰屋内的温度可以保持在零下几度到十几度,这相对于零下五十多度的屋外,要暖和多了。爱斯基摩人穿上皮衣,在这样的冰屋里完全可以安全过冬了。当然,冰屋里的温度比起我们冬天的室内温度要低得多,而且冰屋里也不允许生火取暖,因为冰在零摄氏度以上就会融解成水。

爱斯基摩人的狩猎活动

狩猎在北极地区狩猎是爱斯基摩人的“特权”。或者说,是爱斯基摩人的传统生活方式。他们世世代代以狩猎为主。在格陵兰北部,他们在冬夏之交猎取海豹,6~8月以打鸟和捕鱼为主,9月猎捕驯鹿。而在阿拉斯加北端,全年以狩猎海豹为主,并在冬夏之交猎取驯鹿,4~5月捕鲸。

爱斯基摩人的娱乐活动

爱斯基摩人除了跳舞、唱歌、讲故事、举行节日庆祝活动之外,还拥有多种多样的游戏,其内容简直可以写一本书。这些游戏中有小孩玩的,也有适合各种年龄的人玩的。有一些游戏和流行在世界各地的游戏相同,如捉迷藏、跳绳、儿童捉人游戏等。他们也有类似棒球和足球的运动。阿拉斯加西南地区还有非常近似冰球和棍球的游戏。但禁忌繁多的爱斯基摩人玩游戏时也要受到限制,有些人或有的游戏在某个特定时间是不能玩的,否则会被认为触怒神灵,引起灾难。

爱斯基摩人的娱乐活动如同现代体育比赛一样,也有室内、室外活动之分。拉手指、上肢角力、下肢角力和拉耳朵的运动,可以在很小的空间展开。爱斯基摩人玩的室内腾跳游戏,非常有趣,难度也相当大。游戏者必须双脚起跳,在空中用脚踢触挂在高处的东西,然后双脚着地落下。早先没有关于这方面的记录,1970年的男子最高纪录为离地面近3米,女子纪录为2米多一点。

爱斯基摩人还有一种独特的娱乐方式——交换伴侣,这种娱乐主要盛行于东部地区,西部则较少。爱斯基摩男人不会把自己的妻子借给陌生人,但是好朋友之间有时交换妻子,特别是在漫长黑暗的冬季或长时间的暴风雪天气中。格陵兰岛东部的爱斯基摩人将这种游戏称为“吹灯”。

坚韧顽强的爱斯基摩人

北极地区恶劣的生存环境,使爱斯基摩人养成了随遇而安的性格。在这种环境中,无疑是一种积极的人生观。尤其在每年11月底至第二年1月的时间里,北极圈以北地区终日处于极夜的黑暗之中,真可谓长夜漫漫。爱斯基摩人却把这段可怕的时间变成节日,竭尽所能试图弥补大自然的不足。在物质贫乏的情况下,他们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从容豁达地面对现实。在缺乏木材的地区,如果人们要制造雪橇,就用海象牙一块一块地刻成一定的形状,然后将它们绑在一起做成雪橇;如果连海象牙都没有,人们就将海豹皮卷起来,浸湿了冻结后,像绑木头一样将它们绑起来当雪橇。没有木材做燃料,他们就用海豹油;没有海豹油,就用鱼油;什么燃料都没有,他们就生吃食物。似乎没有什么困难能难住他们。外界认为人类难以生存的荒凉、贫瘠的土地,爱斯基摩人却称它为“美丽的大地”。这的确是一片美丽而神秘的大地,几千年来,外界对它几乎一无所知。直到近几个世纪以前,探险者和开拓者的足迹才开始踏进这片辽阔无垠的冰雪世界,吵醒了它几千年宁静的梦。

无比神秘的埃特鲁斯坎人

公元前8世纪,在亚平宁山脉以西、第伯河以北的广大地区生活着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民族。希腊人称他们为第勒尼安人,罗马人称之为埃特鲁斯坎人或托斯其人,而他们自称为罗散那人。他们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民族文化,对后来的罗马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但人们对这个民族的来源以及他们自身的神秘文化所知甚少。

两千多年后,埃特鲁斯坎文明因一个偶然的原因被发现。1829年,在罗马西北部一个名叫乌尔齐的地方,一个农夫在耕作时突然发现他的牛掉进了田间的一个洞中。后经专家考察,这是一个埃特鲁斯坎人的坟墓,墓里有各种各样精致的随葬品,包括陶器、青铜器以及各种各样的雕像等物品。此后,在其他地区也陆续发现了埃特鲁斯坎人的墓葬。人们这才惊喜地发现,意大利也曾经存在着一个与古埃及、古希腊文明相比毫不逊色的古文明。

埃特鲁斯坎人有自己的文字。考古学家们发现了数以千计的铭文,这些铭刻在墓碑上的文字很简单,多数只有姓名、身份。这些词用字母拼写,看起来与希腊文、拉丁文相似,但似乎又没有什么关联。学者们经过艰辛努力,终于学会了这种文字的读音和个别单词的词义,但对它的结构、语法却了解很少,依然无法从中获得确切的信息。

不少学者期望能够找到一块类似于埃及罗塞达石碑那样的文物,然后通过与一种已知的古代文字相类比,来破译埃特鲁斯坎文字。1964年,意大利专家帕洛蒂诺教授在罗马附近的埃特鲁斯坎神庙发掘出三面金牌,其中两面上刻着埃特鲁斯坎文,另一面刻着迦太基文。教授心中想:迦太基文是已知文字;金牌上的迦太基文莫非就是埃特鲁斯坎文的译文?可经过几个月的对比研究,只能认定三面金牌所刻的内容可能有联系,而迦太基文金牌并非是埃特鲁斯坎文金牌任何一面的译文。

埃特鲁斯坎人的来源,至今仍是一个谜。由于埃特鲁斯坎人的艺术带有奇异的东方色彩,他们的种族和语言也与意大利人、希腊人有很大的不同,对他们的来源有着不同的说法:“史学之父”希罗多德说埃特鲁斯坎人来自小亚细亚的吕底亚;公元1世纪时史学家狄奥尼修斯持认为埃特鲁斯坎人是指意大利半岛上最早的土著居民;到了近代,人们认为他们是一支来自中欧地区的民族。以上三种来源说各有理由,但都缺乏确凿的证据。

尽管埃特鲁斯坎人的文字和来源依然是千古之谜,但我们从考古发现的大量文物中,就已经基本上能看到这个神秘的民族所创造的高度文明。

考古学家共发现了埃特鲁斯坎人17个大大小小的城市,并发现了很多的墓葬和遗物,他们的文明,很明显的高于同时代的意大利其他民族。埃特鲁斯坎人的工匠技术高超。他们经常利用厄尔巴岛的铁、科西嘉岛的铜以及埃特鲁斯坎本土的铜、锡等矿产制造出精美的器皿,他们制造的镜子、烛台在当时很有名。在出土的埃特鲁斯坎人陶器、青铜器、金银制品等艺术品中,以彩陶器最为突出。这些陶器造型奇特,颜色多样,制作精美,尤其是彩陶上的绘画,表现出了极高的艺术水平。彩陶上的绘画题材也很丰富,不仅有各种姿态生动形象的花鸟虫草、飞禽走兽,也有形神兼具的各种人物形象,这些彩陶绘画构图讲究,画面线条柔和流畅。

我们从发掘出来的大量文物可以看出,埃特鲁斯坎人的艺术制品,受外来文化尤其是希腊文化的影响很明显,但他们同时保持了自身的民族特色。他们的艺术与古希腊的理想化相比,更多地保持了自然、生动的一面。埃特鲁斯坎文化也是一种以城市为主的文化,这和当时意大利其他民族的农业文化有很大的区别。

埃特鲁斯坎人虽然繁荣富足,但他们并没有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扩展领土似乎是他们中一部分人的事情,而不是全部,他们曾统治了不少的地区,但他们并没有同化这些民族,最终却被罗马人征服,并且从此在历史长河中消失。

这个谜一般的民族,戴着一层厚厚的面纱,他带给我们太多的惊奇,太多的迷惑。也许有一天,考古学家会给我门拿出更多的证据,为我们掀开埃特鲁斯坎人所戴的面纱,驱散笼罩在他们身上的重重迷雾。

托尔特克文明之谜

托尔特克人原是居住在墨西哥北部的一支游牧民族。大约在公元800年左右已经进入阶级社会,并开始南迁到中部高原地区。在托尔特克人南迁到中部高原地区时,特奥蒂瓦坎文明开始衰落,这为托尔特克人创造了一个发展自己的文明机会。

特奥蒂瓦坎城被毁灭后,特奥蒂瓦坎文明虽然开始显示出衰落的迹象,但其发展并未中断,很快又在其他地方兴盛起来,并逐渐与当地文化结合。在这种结合过程中,一系列文明产生了,如,霍奇卡尔科文明、艾尔塔星文明、猛特奥尔凡文明以及托尔特克文明。古代托尔特克人在继承和吸收特奥蒂瓦坎文化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了自己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在墨西哥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创立了伟大的艺术文明——托尔特克文明。该文明在很多方面曾影响阿兹特克文明和玛雅文明的发展。

托尔特克文明兴起于图拉城。图拉城的城池虽然建在山上,但河流、森林、野兽和石材为其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托尔特克人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创建并发展了自己的文明。图拉,属今墨西哥伊达尔哥州,位于墨西哥城北83公里处的群山怀抱中。图拉城是托尔特克文明中的一个重要文化遗址,该遗址是在1942年开始修整的。图拉城古文化遗址,分布在一个每边长约120米的四方形广场的周围。在它的北面有两个神庙,分别用来祭祀金星和太阳,还有宫殿、球场、祭坛和起居室等。布局讲究对称,有排水设备,且大量应用了模制土坯。城中还有专门的石器作坊,石器作坊里的原料大都是坚硬的黑色石头,这些石头是制造农具和武器用的,作坊则主要集中在专门的街区。另外某些街区还设有专门的纺织和制陶作坊。图拉城面积约13平方公里,人口最多时达6万,此外,还有约6万人农民生活着谷地里,他们主要从事玉米、菜豆和辣椒的种植。

托尔特克人信奉的“查克摩尔”神

托尔特克人在石雕上具有极高成就,在图拉城发现的武士像巨型石柱雕像,不仅体现了托尔特人高度的雕刻艺术,而且体现了托尔特克文化特点。另外,在奇钦·伊察城武士庙的入口处,发现了一尊保存比较完整的恰克摩尔像,恰克摩尔是托尔特克人崇拜的神,托尔特克人的雕塑作品中大量出现他们的形象,这为人们研究古代托尔特克文明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他们高度的智慧在建筑上也有所体现。这集中体现在奇钦·伊察古城上。他们在奇钦·伊察城中,兴建了武士殿、金字塔、观象台、球场、市场等建筑。这些建筑,既有托尔特克人原有的风格,又保存了许多玛雅文化的特点;托尔特克人在制陶和绘画艺术上也表现出极为鲜明的特征,托尔特克人的陶器以橘黄色陶为主,器壁较薄,大部经过磨光,也有刷泥痕迹,器形有三足器和平底钵形器等,托尔特克人喜欢用黑色的花纹装饰,托尔特克人还利用蚌壳制成各种装饰品。托尔特克人的绘画艺术集中体现在一座金字塔上。此塔共有五个阶层,塔的顶部平台建有羽蛇神庙。塔身侧面有许多绘画和雕像,这些绘画有武装到牙齿的武士和各种各样象征战争的动物,这些动物的嘴中都叼着滴血的人心。总之,托尔特克人作品的艺术氛围显得比较阴郁,不那么明快。

托尔特克时代,武士国家开始形成,出现了两名最高首领:武士主持政务,祭司主持教务。图拉城邦还与另外四大城邦结成联盟,成立了一最高委员会,设在图拉城。商人在这一联盟中起了重大作用,因为他们不仅进行商品交易,而且还相互传递信息。托尔特克人在宗教信仰方面废除了用活人作为牺牲献祭的礼仪,而使用禽鸟和蝴蝶,这大大影响了以后的文明。

公元1156年,图拉城邦的武士集团和祭司集团由于权利分配问题发生内讧,开始相互争斗,联盟也随着争斗瓦解,北方的奇奇迈加人趁机入侵,把托尔特克人迁出图拉地区。托尔特克文明也随着奇奇迈加人的入侵和托尔特克人的迁出而逐渐衰败了。

发生内讧,武士集团和祭司集团相互争斗,于是联盟瓦解,来自北方的奇奇迈加人乘机入侵,迫使托尔特克人迁出图拉地区。随着奇奇迈加人的入侵和托尔特克人的迁出,托尔特克文明也就逐渐衰落了。

托尔特克文明给我们留下的谜团,都还有待我们去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