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柏拉图的智慧
3483600000015

第15章 柏拉图与乌托邦(1)

斯巴达:社会生活简单、政治力量集中,施行寡头制。它不同于权力倾轧的雅典,正因为此,柏拉图选择了它,创造了它,使它成为欧州历史上第一个尽人皆知的理想社会,第一个迄今为止为人所知的乌托邦。

柏拉图在这个民众生活粗糙,精神高度统一的城邦基础上,开始了他最富实践的生活。首先,他把哲学家立于城邦统治的核心,以政治自娱自乐的精神制订了从统治者到一般百姓的生活模式。也正是如此,才开始了西方历史上第一次将个人意志、优生、男女平等、教育推广制与贵族寡头专政相结合的政治形态。其次,为西方三权分立制度的成熟奠基。他强调城邦建设与立法的联系,希望通过对人的约束,达到多种权力的平衡。而这些必须通过各种机制的完善来解决,这也正是三权分立制所汲取的精华。柏拉图也揭开了有意识的精神意识为政治所重视的先河,通过对人的欲望限制而达到对集体利益的维护,虽然这种思想与人的自然本质需要相对立,但仍不失为西方政治生活的一大进步。最后,普遍的权力和义务受到了重视,广泛的道德和自由标准也从此树立。

一、关于斯巴达

斯巴达,演奏了历史战争狂想曲,曾为无数先哲所青睐。而今,只是不足五千人的小村镇……是什么创造了斯巴达往日的辉煌?《荷马史诗》中的胜利者今在何方?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的斯巴达是胜利者的标志,国王墨涅拉俄在十年的战争后成为全希腊所仰慕的英雄。战争,成就了国王,也成就了斯巴达。这是荷马时代的神话。现实中,从这个时代起,斯巴达亦是同样的耀眼,两次希波战争和伯罗奔尼撒战争,击败雅典,确立了其最终征服者的地位。

行吟者的传唱歌谣和历史现实相互印证着斯巴达强大的国家机器。也正是因此,斯巴达征服了世世代代的西欧哲人和作家。强大的军事集权政体为多人宣扬,这种国家机器在许多人的著作中都有刻画,包括普鲁塔克、塔西陀、卢梭、尼采以及最初的一批国家社会主义学者。要想了解柏拉图的乌托邦,我们就要首先了解斯巴达国家政体。

在这里,首推的是普鲁塔克,他出生于古罗马尼亚禄统治下的克罗尼亚,是古希腊时代著名的传记作家、散文家,游历了埃及和小亚细亚等地,因此积累了丰富的人文历史知识。他曾经在雅典学习哲学和数学,后在罗马用希腊文讲授哲学。普鲁塔克对罗马斯多噶派的禁欲生活很感兴趣,历代英雄的品格和事迹促使他写作《希腊罗马英雄平行列传》50篇,记载了半神话人物到公元前1世纪罗马皇帝的生平,因为以希腊罗马人物成对介绍,因此得名“平行列传”。一般看来,希腊人物写作生动多彩,而罗马人物则较为粗糙。但这位难以用严谨来评述的传记作家的作品仍不失为希腊时代最珍贵的遗产,在欧洲普及古希腊罗马知识中作出了巨大贡献,它里面详尽的描述和生动的刻画也为历史文人学者所关注。

历史上,真正的斯巴达人等于战士。“战争”,是真正斯巴达人的惟一合理选择。虽然,一般斯巴达人有传承的土地,斯巴达也是典型的农业城邦,但“劳动”可耻的思想,禁止他们耕种。曾经的大城市,在公元前5世纪,人口达10万,横跨6大部落,牢控伯罗奔尼撒半岛要冲,而今却只是一个5000人的村镇,辉煌已成往昔。

真正耕种的只有农奴,大量农奴为斯巴达人提供了无顾虑成为军人的条件和基础。开始的时候,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北方的多利安人来到了这片幼洛塔河右岸的地方,驱赶并奴役了这里的原住民,使他们沦落为斯巴达的第一批农奴“希洛特”。战争为斯巴达人获取了大量的“希洛特”,强大的进攻侵略使得“希洛特”巨增。战败国的“贡品”(如迈锡尼国王每年向斯巴达贡献2000名农奴和全部收成的一半),刺激着斯巴达人的侵略意识。

斯巴达实行“农奴非买卖制度”,即奴隶制度和土地不可分割,斯巴达人也因此依附于土地和土地上的非卖品。这与希腊大部分地区不同。每个成年的斯巴达自由民都会从家庭继承土地,或者从城邦中得到一小块新的土地(它们同样属于非卖品),通过这种称为“份地”的给予成为地主(无论是贵族或是普通公民均是如此),并以地租的形式向附着于这块土地上的农奴收取地租作为生活供养。地租通常是一定数量的粮食,例如大麦、葡萄、橄榄或酒、腌食,甚至徭役,条件是其余部分都归“希洛特”自主支配。在斯巴达,“希洛特”没有自由可言,他们属于整个国家,也因此,主人无权给以“希洛特”自由。如果主人真心给其自由,必须申报,最终由元老院执行,但最终的释放也只是“半自由”状态。非奴隶,也非自由人。这种渺小的希望,注定了斯巴达“希洛特”悲惨的命运,奴隶一生,直至死亡。

压迫——反抗——镇压,在斯巴达是必然存在的。“希洛特”用组织的反叛、暴乱抗争自己被征服的命运,而血腥的镇压在所难免。据说,斯巴达的国家政体中专门有一支秘密警察队伍,负责对付奴隶的反叛。当地甚至还有一种残酷的传统,用以威慑任何企图改变体制的行为——那里青壮年每年都要进行一项宣战,用捕猎的方式杀死那些在游戏中呈现出强烈叛逆情绪的“希洛特”,因为——在他们眼里,杀死毫无恭顺之意的农奴与杀死野兽无异。斯巴达人每年都会对“希洛特”大肆而秘密的屠杀。这种行为被称为“克里普提”,屠杀的“希洛特”大都体格健壮而富于反抗精神,而屠杀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恫吓”。

二、战士传说

战争、奴隶、供俸……一切都源于战士。战士制度也因此成为斯巴达政权的基础。战士的培养过程是极为残酷的。从初生的幼儿至成年,要经历重重的磨练。培训的方式和原则也与今天大大不同。

“全民皆兵”是斯巴达人最为贴切的描述,“兵”是如何培养、训练的呢?

“战争第一”是每个斯巴达人的思维意识,无论是战争中处于优势的青年男人,还是战争中处于弱势的老少妇人,一生为战而活。

斯巴达的孩子在出生时会被烈酒洗礼,目的是检验他们身体的健康状况。往往发生抽风和昏厥以及体制较弱的孩子就被杀死。这种严酷的生存考验一直持续下去。无论男女婴儿,都会被送到城邦长老的面前接受检验,强壮的留下来抚养,孱弱的则被扔进深潭或山涧。在城邦,惟一一所学校是专门培训战士的,所有的男孩子都必须在7岁时送到那里受训,直到他们20岁成为真正的战士为止。斯巴达人的严酷训练,我们在历史的遗迹中可见一斑,有这样一段残碑上的文字:“……(作为)一个战士,他必须坚定、勇敢,必须能够熟知一切痛苦……他应该喜爱纪律和一切关于战争的技术……作为男人,最光荣的事是用敌人的肠线做成经线,用他们的头颅增加重量感,编制成胜利之网……斯巴达的女人不需要感情,她们渴望(见到)肢体的碎片,那将是最好的奉献给爱神的祭品,在人们眼中,鲜血可能是真实的,但它却可以在神的支配下,乱七八糟地凝聚成新生(生命)。”

进入学校后,男孩子们被分为许多团队,7~12岁的孩童被分入儿童队,再进行分组。主要培训服从忍耐,而分组是为了在以后的战争中配合。分队的主要原则是:身量、年龄,而非今天普遍的钱财、身份、经历等。授予的教育中,文化、手工艺、科学、劳动方法一律遭到摒弃,真正的斯巴达公民是不屑从事这些低级的“希洛特”专业的事情,他们所要学习的只是对抗的技术,然后全心全意地成为国家的战士。所传授的文字教育,也只限于他们能看懂简单的军事行文和命令。这种分组是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及自身发育状况进行编排的,意味着系统严格的教学和训练。训练项目按成年和未成年分为两类:成年人主要为角力、摔跤、拳击、格斗、赛马、赛车等;未成年主要为跑步、跳跃、游泳、投掷标枪、铁饼等。

斯巴达教练主要职责就是指导他的学生迅速成长,而主要途径就是严格残酷的锻炼。每个斯巴达教练一般指导100名学生,而训练一般在每天清晨就开始了。除了正常的负重锻炼、远行和技击外,教练还经常故意挑拨关系,制造矛盾,利用儿童的虚荣心把他们训练成斗殴中的教唆者和凶手,并鼓励自相残杀的行为。适者生存,而在斯巴达,适者就是强者,弱者代表着耻辱,而耻辱毋宁死亡。

每年冬季是验证学员磨练成果的季节,检验是在为复仇女神赫卡忒举行的祭典上,这里表演则是儿童遭受鞭笞。作为全国的大事,可谓盛况非常,即使远在城外的家长们也会前来观看。儿童学员们跪在石像前,由一位神庙的女祭司作为临场监视,她不断将手里的复仇女神小像举高或放低,指导着鞭笞的轻重缓急。父母们观看的则是他们的孩子是否坚强,怯弱则遭到别人的轻蔑,而对孩子的伤痛却毫不在乎。孩子们力求表现的也是他们的坚强、从容、安定,而丝毫的痛苦样子都不流露。

更高一级的训练从12岁开始,这也通常被认为是进入了关键的成长期。但这种“升学”并不是毫无代价的,也要历经一次重要的考试。考试便是争斗,教练一声令下,分成两队的孩子便以徒手方式厮杀,勇武和残忍是他们努力表现的。

训练的条件十分艰苦,一年四季,斯巴达学员只许穿一件单衣,而没有任何其他的头脚保护。学校为他们准备的宿舍里空无一物,允许他们自己到河滩上摘折芦苇、绳草编织睡卧用的草席。管理者奉行这样的原则:“如果一个真正的斯巴达人觉得不满足,他应该学会如何从别人那里得到补偿。”所以,一切都是极为苛刻的,甚至在吃饭的时候,也经常不开饭或减少食物的配给,这样做的目的是鼓励他们创造自我谋生的门道。在这种极端的条件和训教下,许多斯巴达学员都在做着当今看起来十分不道德的行为,偷窃、抢劫屡见不鲜,甚至斯巴达人以此为自豪。例如:一个斯巴达学员抢劫谋杀教练获得表彰。这是普鲁塔克记述的。

这种非人道的磨练,将斯巴达人的强悍和斗志发挥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普鲁塔克这样评价道:“他们像狮子一样埋伏在山谷的草丛中,像羚羊一样越过岩石,一下子出现在波斯人面前。”可以想象这种意志和潜能的激发是多么强烈。

“他们只长高,不发胖,肌肉的力量增强了形体的美感。”这是古希腊三大雕塑家之一的波拉西特列斯给予斯巴达人的评价。在这位从伯罗奔尼撒半岛走出的艺术家的眼中,斯巴达人的身材达到了最完美的状态。

斯巴达人的训练结束于20岁,并从此时起成为一名正式的职业军人,直至60岁退休。任何人在20岁就可以结婚,但却必须当做一件偷偷摸摸的事来做。这样说是因为家庭的观念根本不存在,他们住在军营里直到30岁为止。那之后,公民就可以享受一切正当的权利和义务,都应该在公共的大食堂吃饭,并从他的份地生产的产品中缴纳一部分作为公共口粮。国家体制不允许发生分配不均衡的现象,这样既消亡了竞争和内部斗争,也打击了应有的进取心。份地和“希洛特”所缴纳的供奉是必需的,但除了自由馈赠和国家收回之外不得有其他占有关系的转移。在国家范围内,严禁任何人私藏金银。货币统统是用铁铸造的。国王在斯巴达的生活也简朴得像莽汉一样,在《荷马史特》中可见一斑,这也正是斯巴达生活朴素的一个写照。

斯巴达的妇女从出生就开始了与众不同的命运,斯巴达造就了这片土地上的女人特殊的地位。她们并不像西亚或近东地区的女孩子一样从小习惯待在家中。女孩子同男孩子一样,在出生时也要接受烈酒的洗礼和检验,以便确知她们是否有资格成为合格的母亲。在平时,她们也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练习投枪、射箭、搏击、投掷,为了不影响挽弓,她们自小便被割去了右边的乳房。这种看似残酷的行为,其终极目的就是战争。为了使孩子能够很好地吸取营养而成为斯巴达战士,而且做为后备资源,她们也可以作为战士奔赴沙场。

三、性爱与婚姻的关系

斯巴达人的自然状态下的爱情和婚姻对当今社会无疑是一个挑战,如蒙昧未开化的伊甸园般的男女关系却无时无刻不证实着这个以“战”为荣的精神原则,而与精神对应下的政权在权力分割和约束中达到一种平衡。这也让柏拉图以及后来人为之倾心并大加赞扬。

斯巴达的男女青年的生活状态,类似于伊甸园中没有被引诱的亚当和夏娃,他们赤身祼体一起锻炼,而没有丝毫的异样和尴尬。这在当今时代是难以接受和想象的,但却不得不为斯巴达人这种原始的开放而折服。“尽管这些少女们是在公然地袒露身体,然而在一切游戏之间,却绝对找不到丝毫地违背正当的欢乐之情的淫亵的地方”,这是普鲁塔克向我们描述的。

结婚是赤身祼体生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这种原始的男女行为显然会让当今人“跌掉眼镜”。但这却成为斯巴达人的独特所在。回归原始的斯巴达人看重肉体的力量,对自然选择的方式不会感到任何的不适。他们在祼体游戏中寻找合意的伴侣,甚至用暴力手段也不足奇怪。当然这种结合方式为制度和民俗所认可,并且成为最重要结合方式之一。

30岁是结婚的最后年限,如果30岁仍然独身,那么他就会被视为性无能和违反法律。独身的男女,都必须在青年人跳舞的地方外边赤身裸体的徘徊,这无疑是对独身者严酷的惩罚。结婚后的妇女原则上应该守住贞操,但如果她的丈夫无法使她受孕,她就可以尝试其他男人是否能比他更能履行职责。而他不应为此怨恨,因为法律上把生育公民看作是头等大事,而且法律支持把所生育的子女算在他的名下。据亚里士多德考证,一个斯巴达家庭有了三个儿子就可以减免部分兵役,有了四个儿子就可以减免对国家的负担,有了五个儿子则可以申请份地的分配。斯巴达的法律默许抢婚制度,直白地说,就是允许在合理情况下分配生育的资源。国家视所辖范畴的一切人属于公有财产,应按照国家的利益分配。在斯巴达,第三者的介入有着与当今社会不同的评判标准。这一切因为国家的战略高度考虑,正直的人与别人的妻子相爱并有了关系,并不会受到太多指责,也不会影响他的形象。因为斯巴达人将之视为对生育资源的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