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柏拉图的智慧
3483600000012

第12章 柏拉图与性爱论(1)

“柏拉图式的恋爱”意指心灵与心灵之间的渴望与思慕,剔除了肉体交流的成分。柏拉图认为,高贵的爱情是在性爱之上的,爱的本身就该完全抵除肮脏和不协调,在一切不正当的行为中,最甚者莫过于用肉体的欲望压制爱的心灵。

当柏拉图述及灵魂之爱时,才终于使我们明白,只有智慧、美德和知识才能使灵魂摆脱肉体的束缚,才是爱情“终极福音书”。

一、柏拉图性爱概说

在柏拉图的观念中,灵魂显然比肉体圣洁、单纯和美,并且更有力量。他认为,只有精神上的恋爱才可能达到真正的不朽、永恒,妊娠的灵魂在这里邂逅,它是至高至尚的美。这就是柏拉图极端的理想主义性爱观的基础。

柏拉图生活在远古的西方希腊,今天看他的传世作品之一《会饮篇》,我们为他对爱的洞察所具有的眼光而惊叹。在书中,柏拉图描述了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一次酒会,它集中了当时的思想精英,譬如苏格拉底、阿伽通、阿里斯多芬等等。在这个酒会的晚上,每个人都轮流讲述自己对爱欲的体验思考,后来这些哲人的观点便作为人类古代智慧之根影响西方文化几千年。爱与欲,是对立的统一。古人把这个问题放在哲学的层面讨论,从肉体、心灵到生物意识、心理学领域,爱是生命得以更新发展的根本。阿里斯多芬说:“爱神是人类的最好朋友,他援助人类,他替人医治一种病,医好了,就可以使人得到最高的幸福。我今天要做的,就是使你们明白爱神的威力。”古希腊的哲人相信,正是爱欲使我们趋向于自我实现,使我们走向人生。

在柏拉图的观念中,灵魂显然比肉体圣洁、单纯和美,并且更有力量。爱欲作为一种原始生命动力,它予万物以生气和力量。同时,他认为只有精神上的恋爱才可能达到真正的不朽、永恒,妊娠的灵魂在这里邂逅,它是至高至尚的美。这就是柏拉图极端的理想主义性爱观的基础。

两千多年前,柏拉图的爱情理论深入西方文化,同时也不断接受挑战和质疑。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性问题骤然成为了一个狂热的话题,许多人谈论的不仅仅是爱情和两性的灵魂邂逅,而是性的重要性。现代西方社会显然已在道德模式上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性革命达到高峰,这拓展了两性之间的私人领地,并因此改变了生活的面貌。在今天,许多人愈来愈看重性技术和做爱的手段,似乎这才是拯救人类心灵焦虑、孤独和舒缓压力的灵丹妙药。但是,人类的生存状况依然充斥着冷漠、异化、人格贬抑和没有出路的绝望。爱成为问题,性更成为问题。

理智的人们发现,实际上,对性的理解我们并没有深入多少,人类也并没有因为性解放而让生命灿烂起来。于是,人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索求。它将比以往更深入、更多层、更微妙,也更具想象力。而柏拉图的性爱论,无疑又一次成为我们打开性爱探索之门的新的起点。

二、柏拉图的恋爱论

“柏拉图式的恋爱”这一说法是由文艺复兴时期学者巴尔德沙尔·卡斯诺提创立的成语而来的。它意指心灵与心灵之间的渴望与思慕,剔除了肉体交流的成分。卡斯诺提本人解释为“顺从精神而不是顺从情人”。

在性爱方面,柏拉图是对后代性爱观念影响最大的希腊思想家。他有多方面的影响,但他对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的区分带来的是最主要的影响,他区分的是爱的理念或本质的世界与我们生活中的凡庸之爱。柏拉图的性爱理论主要见于他所撰写的《会饮篇》中,其理论与神话类似。

《会饮篇》是柏拉图对话中非常重要的一篇。这篇文字广泛流传,成为西方很多研究性爱者的圭臬之选。在当代,这篇对话甚至代替了一系列更为精深的著作,成为人们认识柏拉图的入门之选,其中大部分原因来自“柏拉图式的恋爱”这一名词和许多光怪陆离的传说故事——这自然是宣扬个性自由的现代人所喜欢的。

“柏拉图式的恋爱”,这一说法是由文艺复兴时期学者巴尔德沙尔·卡斯诺提创立的成语而来的。它意指心灵与心灵之间的渴望与思慕,剔除了肉体交流的成分。卡斯诺提本人解释为“顺从精神而不是顺从情人”。在近代的文艺作品中,“柏拉图式的恋爱”被无限地开发出来,据此理论,恋爱不但可以超越性别、年龄、空间、时间的界限,甚至可以在两个不同的种群世界中发生。自古就盛行不止的同性恋行为是“柏拉图式的恋爱”在另一个侧面的代表。在古希腊时代,男性与男性、女性与女性之间的性爱取向是不被禁止的。古希腊人所谓的教育,通常表达了双重含义,一方面是指男性双方结合成以学识、阅历、见闻为纽带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是绝对不应以年龄为限制,另一方面,这暗示了一种同性恋关系,即成年的男人向未婚的未成年少年表示爱慕,愿意用自己的知识和学识与其进行交换,以博得好感,而通常对方也乐于接受这种求爱,在关系中处于被动和服从的态度——一旦少年人长出胡须或是成家以后,这样的关系就应该结束了,否则僭越的同性之间的性关系是要被耻笑的。同时,任何骚扰年轻同性的行为在雅典的法律里都将被视为与强奸的罪名相当,一个向别人求爱的人始终应当在伦理和欲望上保持克制,当然,对方自愿的情况除外。

古希腊女同性恋者的极至当属著名女诗人萨福。她是古代世界第一位见于史册的女诗人,甚至被誉赞为“自亘古以来我们的史料中还无法找出一个女性能在诗歌上望其项背”(但丁语),但更多的她是以第一个女同性恋者而闻名。她是公元前7世纪希腊勒斯波斯贵族,丧偶之后,舍弃财产开办了一所少女学校。她教她们诗歌、音乐和舞蹈,称呼她们为“我的爱人”,与她们发生恋爱,然而萨福并不是绝对的同性恋者,她在晚年又重新喜欢上了异性,可最终却因自恋狂殚而亡。

三、柏拉图《会饮篇》中的爱情观

柏拉图的一切对话作品中,最场景化的当属《会饮篇》了,此篇的故事性和连贯性极强,记述了大概发生在一场获得盛誉的戏剧之后,主客纵情对现世的爱情发表自己的观感。

柏拉图的一切对话作品中,最场景化的当属《会饮篇》了,此篇的故事性和连贯性都极强,记述了大概发生在一场获得盛誉的戏剧之后,主客纵情对现世的爱情发表自己的观感,其中讨论部分的东西很为后柏拉图主义者和许多人文学家所看重,他们认为其中预示着宣扬灵魂自由的开始,柏拉图之后的基督教神学家是充分知道这一点的——在中古时代桎梏下的欧洲修道院里,总有道袍掩映下的柏拉图灵魂之爱的信奉者,由于精通希腊文字,文化黑色中悲哀的亮点也就为他们所成就,现存的文献证明,笃信柏拉图的除了圣殿骑士们,还有本尼狄克教派的僧侣们,因为受环境的影响,他们成为了历史上最大的同性恋群体。

在此篇中,一个盛赞爱与美的宴会被柏拉图虚构出来,主人悲剧作家亚加尔松、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歌者和女祭司鲍萨尼亚、论辩派哲学家斐德罗及苏格拉底等人参加了宴会。

在宴会的过程中,主人亚加尔松提议,就以“爱情”为主题,请各位客人发表各自的高见。以下的部分完全是以叙述故事、传说的形式进行,因此本篇相对柏拉图其他纯哲学的作品读来更有趣味一些。斐德罗首先发表了一番论辩,实际上他是照搬了赫西俄德的说法。《神谱》中认为,在鸿蒙初分的某一时刻,由混沌中诞生的爱神卡洛斯是宙斯和爱与美之神阿弗洛狄忒的儿子,是开天辟地以来最古老的神祇,同时也是天地间伟大欲望的化身。卡洛斯的出现,代表着爱情与欲望的统一体,最终化为万物的本原。毫无疑问,卡洛斯是宇宙间最高的原则——“善”的来源。由此,一贯主持灵魂说的斐德罗总结出——“爱情是人生最主要的理想,与它相比,财富、门第、权柄都不过是浮云腐土罢了。”

然而,具体到爱情的细则,作者常犯的逻辑不清的毛病再次发生在柏拉图笔下的斐德罗身上,他的论点是“爱情是热爱善及对不善的事感到羞耻”,然后他又大大地论述了一番道理,“假若没有羞耻和尊敬,无论城邦和个人都将成就极大的罪恶”,“当一个懦弱的人看见自己的爱人身处危难的时候,他一定会挺身而出,做出连珀琉斯的儿子(指的是大英雄阿喀琉斯)都难以做到的壮举”,“吕底亚的军队全部由情人和爱人组成,所以他们总是战无不胜。”在此,毋庸置疑的是,柏拉图想将爱情的层次提高,他是想将传统爱情观念通过安排斐德罗来列举出,但这却是逻辑混乱的——明明想说爱情的细则,实际却讲了爱情的作用。

接着,斐德罗就举了个例子,这个故事后来被收录在威斯布著作中:阿尔提卡的丈夫死去了,万能的阿波罗·福波斯听到她的祷告便答应她可以另选丈夫的父母去死,但他们断然拒绝了阿尔提卡的这一请求,不愿意代替儿子去死,最后阿尔提卡英勇献身,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去替换丈夫,赫拉被这种无上的爱恋精神打动,允诺她和丈夫共用生命,一起生活下去。据此,斐德罗得出结论,宇宙间至高无上的存在体就是爱情,它是神所创制的最高法则,爱情的双方被它维系在一起,由此产生了善和爱的意志以及一种新的世界形式,人类的美德和幸福也就随之而来。

四、天上地上都有爱

亚加尔松的情妇鲍萨尼亚称,有两位爱神自天地创始以来就已存在,天上的女爱神象征着天堂的爱情,地上的爱神象征着人间的爱情,因而就有两种不同的爱情出现在人世间。

其次,当众发言的是亚加尔松的情妇鲍萨尼亚,她的话比前者更为荒诞。她声称有两位爱神自天地创始以来就已存在,天上的女爱神象征着天堂的爱情,地上的爱神象征着人间的爱情,因而就有着两种不同的爱情出现在人世间。刚开始,一切行为完全没有美丑的区别,如同人们宴饮、唱歌和谈话,至于美丑,必须把它们本身以一定的结合方式才能显示出来,即所谓美丑,必须要看谁以什么方式做的。若是美的人做的,或是以高尚的方式相爱的卡洛斯式的爱情才是美的。

据鲍萨尼亚的理论,两个女爱神的血缘属性是不同的,这种神话血统论的摹本流传深远,关于“天界的女爱神”,她是天神乌拉诺斯的女儿,她是一个年轻又美丽的女人,“陆地的女爱神”是万神之王宙斯与海洋女神提俄涅的女儿,两种不同的爱情分别为她们所创造。

陆地女爱神是由宙斯化做年轻的凡人和女神所生,人间的肉体爱欲浸染了她,因此一切男人与女人之间都可存在她的魔力,受神祇的指引,爱情的声音在经文和雕塑品中传达着,将说明肉体对凡人而言更重于精神,因而她的受众,只是具有愚蠢和笨拙心灵的泥土人类,他们拒绝灵魂升华的爱恋,为了达到满足的目的抛弃了美丑的辨别。

至于天界的女爱神阿弗洛狄忒,她完全是天神乌拉诺斯孕育而生的孩子,只有高贵的年轻男子才能被她赐予爱情,他们因爱的滋润变得强壮而聪颖,并获得了真正的永生。爱神也同样把爱情惠顾到未成年的孩子身上,但因为他们的身体和心灵还处在摇摆不定的阶段,所以必须由真正的成年男子带领他们进行“为尚未成熟的身体而营造的锻炼”,这既是一种爱也是一种非爱,是完全引导化的,一个成熟而高雅的绅士不应该把爱情给予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无论男女都要达到适当的年龄才能谈情说爱。任何一个城邦,如果它禁止同性之间的爱情,表示那里拒绝了高贵的爱情,是道德水准低的象征,也代表着城邦法律的低能与统治者的无知。至于在伟大的雅典,这里的法律体系最为健全,也是赞同同性间的爱情的,人们把追求同性爱情看作城邦赋予的光荣权利,任何一个对同性恋行为进行诋毁的人必将受到全体公民的斥责——只有一种途径获取同性间爱恋行为是不道德的,那就是为了金钱和权力的目的。在这时,医生厄律克马科用他的从业经验证实了灵魂与肉体相辅相成,从而造就了对立理论。在他的话中,我们至少知道古希腊的治疗里面包含着关于饮食问题的推证和放血疗法,在希波克拉底的同行们那里,一切辩证的医学思维来自于冷热、多寡、干湿及软硬的分辨,他们擅长对这些相反因素的观察,并做出关于诊断的结论。然而下面的,就只是“厄律克马科”这一角色个人的演化和杜撰了——秩序是卡洛斯所赋予良性世界的特殊能力,因此健康的生物、人便会具有使身体官能和谐的节制力,这无疑是有大好处的。然而宇宙间还存在着另一个卡洛斯的力量化身,他掌握着恶的源泉,一旦由他统治了节侯,将会引发无秩序的骚乱和不幸。因此,卡洛斯就被天神宙斯合为一个整体,一个完整、和谐、节制的巨大能量源,因综合两部分的力量而形成,当服务于正义时,便为善的终极目标所指引,使其发挥最大的改造效力,至于人类则彼此相爱,人生的某种幸福也随之而来。

在鲍萨尼亚的话及厄律克马科的补充里,毋庸置疑的是,柏拉图揭示了自古以来就广泛存在的灵魂之爱行为的思想根源,即只有在非性爱之上才存在高贵的爱情,美和丑的双重成分蕴涵在爱的本身,并通过行为使之显现,性的交往只要双方的感情高尚,就能使肮脏和不协调的情绪影响完全抵除了。在一切不正当的行为中,最甚者莫过于用肉体的欲望压制爱的心灵。被肉体的色泽所困惑是愚蠢和可鄙的,肉体相对灵魂而言是可朽坏的,所以基于美色的爱情是转瞬即逝的,在欲望之火燃烧后肉体的幻灭将更加迅速。而真正的爱情是诞生于不变的灵魂之中,爱上心灵美的人才是爱上了永恒。柏拉图的意思无非是说,爱情的升华在于追求灵魂心灵的结合,虽然他并不排斥肉体交往,但却鄙视完全纯肉体交媾获取爱情,因为肉体的快感是瞬间即逝的,这一点即便是放在肉体本身也是如此,至于那些为金钱、美色、权力而丧失了爱情观的人,更是等而下之;另一方面,爱情的最高形式虽然追求灵魂之爱,但却没有为了心灵的快感而舍弃思考的快感的,因为相对肉体之爱,卡洛斯更愿意接受灵魂之爱(柏拉图在《会饮篇》中特别强调了这一点,当他述及灵魂之爱的时候,很可能是知道“卡洛斯和普赛克”的故事的)。

后代的基督教人文思想家伯纳德认为,人应该向着上帝之门跨出的重要的一步,即像柏拉图所说的,摆脱情感世界中游移不定和难以把握的东西,而智慧、美德和知识是使灵魂最终脱离肉体束缚的“终极福音书”,一切“早已在上帝的意志中有所安排”,人们必须“发现他有生以来应该归附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