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荡气回肠的90个历史故事
3483000000034

第34章 藏露进退的学问

王羲之机智保命

在动物世界中,我们常可以看到狮、虎、豹、牛、马、羊的藏露进退之功,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猎取食物或保住身体。这个浅显的道理,在人与人之间的攻守中,同样也有,而且大有学问。藏露进退之学的要点在于:不善藏,则露锋芒,会早折;不善退,则必冒进,会易败。藏露进退把握时机,才无大碍。

祸福往往是瞬间之事,面对突如其来的灾祸,不少人无法承受,往往会慌张行事暴露自己,而小小年纪的王羲之却有过人之处,面对灾祸,能够冷静、机智地应对。

王羲之的家族,是东晋有名的望族,他的两位伯父是拥立司马睿建立东晋的功臣,一位叫王导,任东晋宰相;另一位叫王敦,任大将军,掌管东晋的兵马大权。当时社会上流传着“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王氏家族在东晋政权中,权势之盛,地位之高,无与伦比。

王敦虽已位极人臣,享尽荣华,但他的野心很大,他把眼睛瞄着金銮殿上的宝座,一心想尝尝当皇帝的滋味。王敦的谋士钱凤,一直在给王敦问鼎的野心鼓动打气,他自己也存心借此捞个开国的元勋。二人气味相投,成为知己。

初夏的一个早晨,王敦起床不久,钱凤急如星火地走进王府大门,直奔客厅而来,王敦得报后立即到客厅与他见面。钱凤欲言又止,向王敦使了个眼色。王敦抬起右手挥了挥,几个仆人都知趣地退了下去。二人关起门来,谈起了“谋反”的机密。

钱凤用极为神秘的口气,小声地对王敦说着。他带给王敦的似乎是一个不祥的消息,王敦听着听着,眉头也渐渐地皱了起来。二人情绪紧张,叽叽咕咕地谈了好一阵子,王敦突然神情激动地站了起来,手一挥,钱凤正在说话,突然停了下来。原来王敦透过窗子,看到对面房间里垂着的帐帏动了一动,这时他想起侄儿王羲之还在床上睡觉。

王羲之这年才十一二岁,平时最受王敦器重。王敦把聪明机灵、悟性极高的王羲之,看作是维持王家世家大族地位的“荣誉”标志之一,是王家下一代人中的佼佼者。因此,他经常把王羲之带在身边,留他在自己府中生活。这一次,王羲之已连续几天吃住在王敦家中了,他的卧室恰好紧挨着客厅。当钱凤到来时,因为双方都很紧张,王敦便把王羲之在屋里睡觉的事忘得一干二净。直到王敦站起身来,看到帐子动了一下,才想起来。于是,王敦大惊失色,对钱凤说:“不好!羲儿还在这里睡觉,我们刚才说的话,让他听去了可怎么办?”

策划起兵、夺位,是一件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一旦走漏风声,策划者的身家性命将彻底毁灭,王敦和钱凤对此是十分清楚的。经王敦一提起,两眼露出凶光的钱凤对王敦急促地说:“大将军,计划泄露出去,我们就死无葬身之地了。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啊!”钱凤怂恿王敦去杀王羲之。

半晌,王敦没有吭气。

“大将军,要成大事,不敢作敢为不行。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啊!”钱凤焦急地催促王敦下手。

听了钱凤的话,王敦心一横,脚一跺,说:“对,不能儿女情长。”接着转头向着王羲之睡觉的那个房间点点头,“羲儿呀,你就莫怪我这做伯伯的无情无义了!”王敦说着“飕”的一声,拔出寒光逼人的青龙宝剑,提剑直奔王羲之睡觉的床前,钱凤紧随其后。

王敦左手撩起帐帏,正待挥剑砍下去,却突然停了下来。原来王羲之这时发着微微的鼾声,睡得正香,胸脯随着均匀的呼吸一起一伏,王敦掀起帐子,王羲之也毫无反应。王敦爱怜地望着十分钟爱的侄儿,庆幸自己的密谋并没有被侄儿听去,于是,打消了杀侄儿的念头。王敦收回宝剑把它插入鞘中,拉着钱凤的手走了出去。

真玄啦,王羲之差一点就成了伯父王敦的刀下鬼了。实际上,打钱凤进门时,王羲之已醒来,无意中听到了伯父与钱的谈话。王羲之很快意识到了处境危险。

当王敦提剑向他走来之时,王羲之紧张的心几乎堵住了嗓子眼,他尽力使自己平静下来,两眼闭着,神态自若,完全像睡着一样,一点破绽也没有露出来。王敦因此才没有下手。

王羲之以自己的机警,避免了一场无妄之灾,保住了自己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