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荡气回肠的90个历史故事
3483000000030

第30章 苻坚因骄而败

成功和失败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取得了胜利,要善于保持,要忍受住由胜利带来的喜悦,不能失去冷静,否则恃成而骄,失败也会接踵而至。

东晋建元八年,前秦王苻坚在统一了北方后,以其弟苻融率步骑兵25万为前锋,自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水陆并进,开始了对东晋的大举进攻。苻坚自鸣得意地说:“我这么多的人马,即使把马鞭子投在江里,也能叫江水断流!”在前秦的攻击下,徐州、英城相继攻陷。苻融的前锋又很快攻下了寿阳,东晋的形势十分危急!

前秦大军压境,东晋政权内部矛盾重重。王公大臣各保其势,不敢出战。晋孝武帝司马曜如坐针毡,建武将军谢玄果断请战。司马曜大喜,拜谢玄为前锋,都督徐、兖、青三州诸军事。

谢玄和叔父谢石及刘牢之等率北府兵8万人迎击秦军。他决定采取先发制人的策略,在秦军没有集中的时候,挫败秦军前锋,激发东晋军士气。谢玄命令骁勇善战的将军刘牢之率领精兵5000人直捣洛涧,命令胡彬带领5000人增援寿阳;自己与谢石率大军阻击苻坚。刘牢之在怀远大败秦军,斩杀敌将梁成,歼灭前秦军1.5万人,缴获大批粮草器械,首战告捷。

但增援寿阳的胡彬军受挫,只好退守硖石,并写信向谢玄求援。可是,书信被前秦截获。苻坚见信后,误以为东晋军已经不堪一击,便留大军于项城,自率轻骑兵8000人,赶到寿阳与苻融会合。苻坚没有对战争的全局作综合的分析,刚刚获得了一点小小的成功,就未能克制自己的骄傲之心,轻敌妄动,忍耐不住成功带来的喜悦,被这种情感冲昏了头脑,于是,失败也就不远了。此时的苻坚还浑然不知。

他又派东晋降将朱序到晋营来劝降。朱序原为梁州刺史,镇守襄阳,襄阳被秦军攻破,兵败被俘,但他心向东晋。朱序到了晋营,便把秦军的虚实全部告诉谢玄等人。

谢玄授计朱序说:“如果秦军退据淝水西岸,等待聚齐才进攻;那么,敌众我寡,我难以取胜。我们决定主动寻找战机,速战速决。你回去后,利用秦军军心涣散,动摇他们的军心;针对大部分汉人心向东晋的思想,鼓励他们率部投诚,做个内应,至少不抵抗晋军。”

朱序表示说:“襄阳被俘,变革投降,深负朝廷重恩,肝肠寸断,无日不思报效祖国,岂能甘受异族奴役,这次若能为朝廷、为将军尽点绵薄之力,实在是万幸。我一定不辜负将军的厚望,依计行事,打败秦军!”

谢玄送走朱序,命令谢石、刘牢之等率得胜之师占据淝水东岸。苻坚占据淝水西岸,两军夹淝水列阵。

为了迅速有效地歼灭秦军,谢玄提出了在淝水西岸与秦军决战的方案。刘牢之反对说:“西岸决战,必然失败的原因有三:一是我军在渡河中间,受到敌军袭击,必须失败;二是背水列阵,前有强敌,后无退路,必然失败;三是秦军力十倍于我,我军孤立无援,必然失败!”

谢玄果断地说:“西岸决战,取胜是有把握的,秦军中大部分汉人心向晋朝,一部分被迫作战的羌、羯族人也不愿替秦军卖命,一旦打起来,他们会临阵逃脱。更兼有朱序把军队置于险地,可以鼓舞将士的士气,我的主意已定,听我指挥就是了!”

随后谢玄派使者去对苻坚说:“对方隔淝水而战,打起仗来不方便,请秦军在淝水西岸稍作退却,晋军愿到淝水西岸与秦军决一死战。”苻坚的部下说:“应该把晋军阻在淝水东岸,等我军云集后,再渡河消灭晋军,这才是万全之策。”

苻坚求胜心切,企图乘晋军半渡时,下令猛攻,全歼晋军于淝水之中,于是下令撤退。可是,秦军士卒一下子不明白撤退的意图,误认为前军失败了,便盲目地骚动起来。朱序见时机成熟,在军中大声呼喊:“秦军失败了!秦军失败了!”秦军顿时大乱。秦军中愿意作战的氐族人很少,其他族人都不愿作战,带头逃跑。大部分一旦混乱,再也制止不住。不少汉人在朱序的策动下,又兵变倒戈。

谢玄率领晋军,趁势迅速渡水进攻。秦军主将苻融亲自出马,想去阻止后退的秦军,结果坐骑被挤倒,为晋军所杀。秦军大败,奔逃溃散,自相践踏,投水而死的不计其数,淝水为之断流,苻坚也中了流矢,单骑北逃。他在路上听到风声鹤唳都以为是晋军追来了。

苻坚由于过于自信,轻信自己几十万人能够消灭东晋,而且一开始也确实获得了一些胜利,他就自得起来,不忍成功,失败也就紧随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