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荡气回肠的90个历史故事
3483000000014

第14章 司马迁成一家之言

行百里者半九十”,“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古人的这些遗训告诫世人,立志不难,难的是矢志不移。

坚强的毅力是成功者的必备要素。矢志不移,事终成。

公元前104年,司马迁着手编写中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正当司马迁专心著述的时候,大祸从天而降。

公元前99年,汉将军骑都尉李陵奉命率领5000步兵出击匈奴,不幸被匈奴8万骑兵包围,经过几昼夜的激战,李陵得不到汉武帝爱妃的长兄李广利所率领的主力部队的后援,结果因箭尽粮绝,寡不敌众,战败投降。

汉武帝为战败之事非常生气。汉武帝问司马迁对此事有何看法。司马迁认为:

敌我兵力悬殊,李陵以少数兵力,转战千里,后无援兵,杀伤敌兵近万。这样英勇,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他虽然力竭投降,还是有可能找机会立功报答国家的。

司马迁的话其实是在指责李广利没有尽到他的责任。不料汉武帝认为这些话是为李陵开脱,盛怒之下,立即下令把司马迁投入了监牢,并处以死刑。

按汉朝的法律,死刑有两种减免的办法,一是用50万钱来赎罪,一是受“腐刑”。司马迁是个小小的史官,家里很穷,拿不出钱来赎罪。只好接受了这种对人肉体上、精神上最残酷的摧残,以及对人格的极大侮辱。为此,司马迁痛不欲生,几次想自杀,一死了之。但是,他顾及到《史记》尚未完成,便隐忍苟活,成一家之言,以实现父亲的夙愿和自己的理想。

他忍辱负重,矢志不移,终于在公元前93年完成了千古不朽的名著——《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