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弘一法师赠你的七部人生禅卷
3480100000011

第11章 躬卷:信仰行动,执著善行进入生命之流(3)

心不妄念身不妄动,不自欺不欺人进而不欺万物真理

禅悟之间

心不妄念!身不妄动!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诚。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弘一法师居住在舍卫城癨陀园精舍的佛陀。在一次开示会上谈起达摩罗摩尊者的故事!

佛陀曾于不久之前对自己的弟子宣布比丘们。我将在四个月后圆寂!听了这句话。大部分的比丘都面面相觑。露出了惶然的表情。不知道如何是好。因为佛陀一直是他们最爱戴的人!

这些比丘因为心中不安。所以每日都紧跟着佛陀。几乎是形影不离!

可是却有一位名叫达摩罗摩的比丘没有这样做。他决定自己独自隐居起来。决定要在佛陀涅?之前。通过修行来证得阿罗汉果!他把自己的意愿讲给其他比丘听。却没有得到理解。这些认为他不爱戴佛陀的人推搡着他去参见佛陀!

其中一个比丘对佛陀说道敬爱的世尊哪,达摩罗摩对您似乎没有丝毫的尊重。当所有的比丘得知您将要圆寂。打算时刻陪伴您时。他居然想一个人独自隐居起来。实在太过分了,随后还有更多的比丘对佛陀进行了投诉!

达摩罗摩尊者面无愧色地对佛陀解释道佛陀,我并非不尊重您。而是我认为。应当在这四个月内努力修行。争取在您圆寂之前可以证得阿罗汉果。用以报答佛陀的教诲啊,达摩罗摩尊者的解释让佛陀听了很是满意。这样说道比丘达摩罗摩,你的意愿非常好。但愿每个爱戴我的比丘都能够像你这样。尽心尽力去修行,比起那些每日为我献花。为我供香的比丘。你的行为更让我感受到了敬仰!不知道修行却每日忙于讨好我的比丘。他们并不是真正尊敬我!我心存明镜。知道只有像你这样忠心实践我所教授的妙法之人。才是真正的尊敬我!

佛陀紧接着诵出了一段佛偈住法之乐园。喜法与随法。思惟忆念法。比丘不复退!

不论佛陀在或不在。修行之人应当时刻都严格要求自己。日求精进!

因为个人修行是为了提高自身的德行。而不是为了佛陀才进行修行。因而佛陀才会说那些用鲜花日日侍奉自己的人并不是真的尊敬自己。而是为了从自己这里得到福祉!

修行或学习。是不是真心诚意只有自己知道。自欺欺人之人是不可能有进展的!

曾有一段时间。佛陀住在大林精舍。在这里召开了一次开示会。用居住在瓦古木河畔进行夏安居修行的比丘们的故事做了开示!

这群比丘当时适逢瓦吉国的雨季饥荒。很多村民都粮食短缺。但他们为了获取日常要吃的食物。居然伪装成已证果的圣人去化缘。果然顺利得到了百姓的施舍!然而他们并不是得道的僧人。并没有什么成就。这是欺骗人的行为!

雨季之后有许多从各地赶来的比丘参谒佛陀。其中也有瓦古木河畔的比丘们!

瓦古木河畔的比丘们脸色非常不错。身体健壮。但是其他地方来的比丘们却脸色苍白。身体孱弱。佛陀看到之后觉得有些奇怪!

佛陀问他们你们是如何度过雨季的其他地方来的佛陀说在化缘方面有些困难。吃不饱饭。身体才变得孱弱!只有来自瓦古木河畔的比丘们说。即使在这样的荒年里。他们得到食物也没有什么困难!

佛陀没有想到会是这样。便问他们何以不困难呢瓦古木河畔的比丘们回答说尊者,因为我们在交谈时。不是称呼对方为比丘。而是尊称对方为圣人。那些村民听到了就以为我们是已经证得阿罗汉果的圣人。所以愿意对我们提供丰厚的供养!

佛陀沉默片刻。问他们那你们是否已经证得阿罗汉果了,他们略有惭愧地回答说没有!

佛陀听到之后立刻对众人诵出了这段偈子。谴责他们的行为若破戒无制。受人信施食。不如吞铁丸。热从火焰出!

人们在欺骗他人的同时也就是在欺骗自己。佛陀开示说。与其施食于恶行的僧人。不如让他吃铁丸。因为这些僧人并不是在进行真心实意的修行。其行为令人不齿!

弘一法师十分反对这样的行为。欺骗是不良行为。认为人的心里不该胡思乱想。身体不该肆意妄为。说话不可以胡言乱语。君子才可以做到心怀坦诚!而君子之所以在独处时能够做到谨慎不苟。是因为君子对内不会欺骗自己。对外不会欺骗他人。对上不会欺骗苍天!

自欺欺人是最为愚蠢的做法。而欺骗他人则是在行使恶行。损害他人利益。无法积累福报的!自己内在修养不够。修行不到位。那么即使终生欺骗他人也无法使自己变得智慧高尚起来。终究只能停留在表面。并让自己的恶行加剧!

若是自身有不足。那就应当去向他人学习。并自行修学。奋力将自己的缺点改正过来。这才是真正的进步。而不应刻意遮掩瞒骗。无论其欺骗的目的是什么!经常欺骗他人的人也将被人欺骗。品尝欺人的恶果。这是佛家所说的因果循环!

开悟箴言

不自欺!不欺人!同时亦可避免被人欺骗!这是我们一生需要练就的本领。人不应该害怕自己存在缺点!更不应该害怕及时去改正!只要端正态度!敢于改变!自然可以做到不自欺不欺人。真正有学问有水平的人从来不会欺骗别人!以此来证明自己的本事!

反而勇于承认错误是他们引以为傲的优良品德。每个人都应对自己的不足之处了如指掌!这样才便于改正!成为一个面对过失可以诚实以待的人。

当有的人自己身上出现了问题时!往往不是第一时间认识错误!而是千方百计给自己找一个借口!用来掩盖错误!从而让自己不会自责愧疚。。这种态度即是典型的自欺欺人!粉饰太平!自我欺骗!殊不知这样的处置方法对自我最为不利!不仅会使自己继续犯错!还会让身边的人再次承受你的过错带来的损失。

自欺比正确面对自己容易得多!因为人们常常不肯承认自己的问题!

觉得这是一件脸面无光的事情。然而究竟是脸面重要!还是内在的修养更为重要呢)当你不能用自欺或欺人的办法来达成目的时!就会知道所要付出的代价是什么了。

以情恕人保全他人友谊,反躬自责要深刻诚恳

禅悟之间

以情恕人。以理律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

则寡过。佛陀曾居住在贝萨卡罗树林里。在当时召开的一次开示会上提到了觉王子的事情!

觉王子某一次决定给自己建造一座宫殿。宫殿极为雄伟!宫殿建成时。他便邀请佛陀到宫殿中接受自己的供养。并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庆典!

庆典开始前。他命人在宫殿中使用四种不同香味的熏香。还拿出一匹极为名贵的地毯。从大门口直到内殿的这条道路都铺满了!之所以觉王子要这样做。是因为他至今还没有任何子女。所以决定用那匹地毯来发愿做一个预测。要是佛陀进门时脚踩地毯走进了内殿。那么他会拥有子女!

佛陀不久之后就抵达宫殿。觉王子上前迎接。态度恭敬地将佛陀请入内殿。但是佛陀却站在门口没有移动!觉王子殷勤地继续邀请。然而佛陀还一动不动。双眼紧紧盯着他身边的阿难尊者。似乎是在示意些什么!

阿难尊者很快明白了佛陀的意思。他对觉王子说王子啊,请你移开门口这匹名贵的地毯吧,觉王子没有办法。只好移开地毯。佛陀这才走进了内殿!

佛陀进来后。觉王子命人给佛陀端来了许多美味的食物!用完餐后。觉王子忍不住问佛陀道圣尊,为何你不肯脚踩那匹地毯进入内殿呢佛陀没有回答。而是反问王子说王子,那么你为何要铺就这匹地毯呢是不是想要用这种方法来预测将来是否会有子女觉王子诚实地告诉他是的!

佛陀便对他说道王子啊。因为你与你的妻子在前世造下了恶业。所以今世是不会有孩子的!随后。佛陀对他讲述了他的前世在前世。你与你的妻子都是一艘沉船的幸存者。你们从海上流落到一座荒岛。依靠在荒岛吃鸟蛋雏鸟而活命!但是。你们两人却从来没有一丝悔意。不为死掉的生命超度。所以累积了不少恶业。这才导致今世得了报应。不会生下孩子!当时。只要你们内心有一丁点悔意就不会如此。在今生将能拥有一或两个孩子的!

佛陀就此诵出一段偈子用来开示他们若人知自爱。须善自保护!三时中一时。智者应醒觉!

做人应知道自我审视。从而自责悔改。不知道严格要求自己的人。没有资格得到美好的人生!但人们常常只知道体谅自己。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寻找理由。却不愿意去体谅他人。这实在是没有道理的事情!

舜王的故事许多人都听闻过。他的父亲后母及弟弟不是什么好人。至少在大多数人眼中他们可以算是心肠狠毒的人!但是舜王没有一味指责他们的缺点。不只是看到了他们的缺点。还看到了自己的缺点。认为他们对自己不好。其中定然也存在自己的缺点!他就是用这样的态度来对待亲人。不是天天与他们争斗。而是天天进行反省。不但改正了自己身上的缺点。还饶恕了他们的过错!

如此过了许久。他的父母弟弟被他的作为改变了心态。过去狠毒的心肠也发生了改变。成为了真正对他友善关怀的家人!舜从此获得了家和万事兴的福报。他们一家人的和谐还感染了邻里。后来尧王听说了他的事迹。决定把两个女儿都嫁给了他。最后还将王位也让给了他!为什么呢是因为看中了他的品德与胸襟!

可见以情恕人难能可贵。是宜家宜国的高尚品性。难怪法师也尤为提倡。主张人们要懂得以情恕人。以理律己!

以情恕人中的情。指的是人之常情.恕就是体谅宽容他人错误或过失的意思!我们先不分析这四个字有多大的道理。单单看恕字与怒字的差别好了恕字上面是如。下面为心。所以恕的意思便是要人对待别人宛如对待自己的心.怒字上面是奴。下面为心。是说人一旦发怒了。心就将变成脾气的奴隶!由此可见。人们饶恕他人也就是善待了自己的心。对人发脾气便是让自己成为脾气的奴隶。反而不好!

但是饶恕体谅别人绝非易事!大多数人总是比较容易宽恕自己。对于自己的错误可以视而不见。但对于其他人的过失就会苛求责怪。小的不能原谅。大的就记恨在心!这样双重标准。莫非是正确的吗在苛责他人时。我们是否应该先了解实际情况。再来考虑要不要斤斤计较呢即使他人果然有错。行为有失。我们处理事情时若是心太过刻薄了。堵人后路。欺人脸面。那势必将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紧张!

不妨就如法师所言。以情恕人吧!只要能够推己及人。力行恕道就不会不可能实现!而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说的则是。如果我们能够用原谅自己的心去原谅他人。何愁不能够使朋友间的友谊地久天长呢从即时起。我们就应当在平时练就体察人情的习惯。尽量原谅他人的过失。了解他人的苦衷。给他们认识自身过错的机会!此般。我们才不会被脾气所奴役。而是自己翻身做了心的主人!

做到以情恕人的同时。以理律己也要付诸于实践。方能使两者相辅相成。提升德行能力!

理指的就是道德情理天理规则。律说的自然是约束规范的意思!法师提及这句话是想告诫众人。若想要提升自身的德行能力。保持性德。就要以圣贤所教授的理论方法作为准则标准。让理智制约感情。严于律己。务必严格地规范且约束自身的思想及行为!感情用事的危险性是很高的。容易使人顺着自己的不良习性而甘于堕落。脱离修行自持的轨道!

人应当时刻保持头脑的清醒。理智行事。不徇私情。不袒护自己。不放下极高的警觉性。才能逐步达成以理律己的境界!

法师正是将与人交往的环节分为了两个重要部分。一个是如何对待他人。一个是如何对待自己!甭管摆在眼前的是什么事。不管是大事小事。我们都要做到以人之常情去宽恕别人。用严格的道理来规范自己!

对于那些并未触及法律底线的人。在人之常情皆可以饶恕的条件下。在对方尚留存最低程度良知的情况下。我们不妨就用宽恕与引导的方法。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过失。认真改过。让世间又多一个心怀善念之人!但对于我们自己。宽容体谅是不可以经常使用的。因为这极可能导致自我的放纵与懈怠。若是形成习惯更是后果严重。容易一经犯错就自行饶恕!只有时刻用严格的道理规则要求自己。有错之后深刻反省。吸取经验教训。我们才不会铸成大错!

法师以情恕人以理律己的境界看起来都很简单。但真正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那我们不妨先从理解别人。严于律己做起。先理解再饶恕。先硬性规范再用道德规则来约束!首先可以在平日多读圣贤书。如,论语-等。这能有效地帮助我们体悟什么是宽恕。什么是律己!

这是一种信手拈来就能随意运用情理的智慧。需要每日多下工夫。只要哪日内心的功夫到了火候。用宽恕自己的心来宽恕别人。用责备他人的心来责备自己。就会成为一件容易的平常之事!